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贫困陷阱”通常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处于贫困状态的个人、家庭、群体、区域等主体或单元,由于贫困而不断地再生产出贫困,长期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而不能自拔。一旦掉进这种“贫困陷阱”,要想从里边跳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2.
张惟璐 《甘肃农业》2005,(11):17-17
农民负担问题在我国似乎成为一个顽疾,很多人对此深表担忧。回顾历史,“黄宗羲定律”本身即是一个揭示赋税负担恶性循环的定律。本文从农民负担的角度入手,由“黄宗羲定律”分析得出“农村经济恶性循环理论”即“农业陷阱”,并指出跳出“陷阱”有六大障碍:农业税制的落后性、县乡机构和人员膨胀、公共财政体制不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缺失、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以及城市化滞后。  相似文献   

3.
刘易斯陷阱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梯度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化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特点是发展中国家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不少发展中国都曾尝试过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式,让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城市,试图以此推进城市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进而实现二元经济的同质化。然而,结果却使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多跌入了难以自拔的陷阱,鉴此,为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避开刘易斯陷阱,充分有效地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我们应坚持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以“三农”为主的国家,全国8亿多农民生活在农村,且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正处在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发展阶段,巨大的发展压力使这些地区保持着较大的资金需求。而近几年农村领域的资金流失不断加剧,使本已存在的资金供求缺口呈现日益扩大之势。以某一农业为主的地区为例,担负农村领域主要资金供给  相似文献   

5.
江西“九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构想刘谟炎,柯锡星一、"九五"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经过建国以来的长期建设,特别是"八五"计划期间的农业大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已经基本解决温饱,我省农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经济总体水平有较大...  相似文献   

6.
1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公众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识还不到位多年来,新疆食品供应长期处于短缺状态,为解决温饱问题。推广的农业技术主要是以提高产量为主,对质量要求重视不够。据调查,仅有53%的管理人员对无公害农产品有一定的认识,91%的农户知道“无公害”,但说不清“无公害”的具体含义。50%的城镇居民对有标识的无公害表示半信半疑或无所谓。  相似文献   

7.
经过20多年的农村改革,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农业已由解决温饱之需转向适应进入小康的需要.不过,近两年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就是农民增收滞缓,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现象.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农业的稳定发展.促进农村摆脱贫困.达到温饱奔小康,应该说,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长期坚守在第一线的广大农技人员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进行的平凡而又卓著的农技推广普及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使贵州省农业实现了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迎来农村改革的深化,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走过了20多年的光辉历程。随着家庭联产承包,粮食体制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流通体制和农林特产税等一系列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给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变化。到目前为止,全县农民基本上已解决温饱问题,农产品已由昔日的长期紧缺变成了丰盛有余,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被人识破并引起防范的促销陷阱,近来有瞄准城乡接合部和农村的趋势,极易对农村消费者构成侵害。这些消费陷阱大致有五类。一是虚设奖励陷阱。一些游商以赠礼券、抽奖券方式钓住消费者,将消费  相似文献   

11.
农村改革可担当应对金融危机重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新一轮农村全面改革的各项举措已经进入最高决策层决策。十七届三中全会在粮食问题、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多方面有所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30年前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使得我国农村农民一举实现了温饱,走向了初步富裕,30年后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的农村新一轮改革,必将促使中国农村全面实现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农业产业发挥减贫效应的门槛条件,为精准扶贫和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提供政策参考。【方法】在农业产业发展与贫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福建省县域贫困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构建门槛回归模型,以残差平方和最小化为条件确定门槛值,在考虑基础设施、金融情况、教育水平、医疗条件下,主要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检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业产业扶贫的门槛效应。【结果】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门槛值时,农业产业规模越大,农业产业的弱质性越强于益贫性,越不利于减贫,但是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减缓贫困。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门槛值时,农业产业的规模扩张对农村减贫发挥出正向效应。随着农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农业产业的益贫性强于弱质性,减贫效应开始显现。若某个地区已经脱离贫困,就会进入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农业产业的适度规模就会产生规模经济,大幅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结论】福建地区农村贫困存在贫困门槛效应。对于尚未跳出贫困陷阱的地区,建议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兜底式扶贫。对于跳出贫困陷阱的地区,建议加快农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推广资源资产收益扶贫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扶贫的制度性陷阱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从博弈理论和农民的权利贫困角度,分析我国农村扶贫的制度性陷阱生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农村扶贫制度创新和构建"市场+政府+民主协商"准市场化农村扶贫资源配置机制等,打破我国农村扶贫的制度性陷阱和推进农村扶贫事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和全国各地一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的发展由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农业由解决温饱的  相似文献   

15.
正在农村,信贷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生产、生活急需用钱的困难。但是,农村信贷市场混乱,农民往往在急需用钱的时候表现得不够理智,常常误入一些不法信贷公司的"陷阱"。那么,农村信贷常见的陷阱有哪些?如何正确选择正规银行办理信贷业务?本期就为读者答疑解惑。一、常见的贷款陷阱1.无抵押、免利息的贷款陷阱在农村,经常会出现各种关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 ,为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我国政府实行的农村代赈政策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 ,代赈政策仍然是我国农村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其目的不再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现行的农村代赈政策的思路、形式和体系 ,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所以 ,农村代赈政策的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围绕结构调整推广农业科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定西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振奋和瞩目的成就,以粮食为主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总量大体平衡,由长期短缺转向结构型、区域型相对过剩,丰年有余.特别是传统大宗粮食产品的价格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位运行,人均占有量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农业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现行的农业经济结构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农业生产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生产方式要由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农业转变,经营形式要由单纯的原料型生产向产、加、销一体化转变,人民生活要由解决温饱的需要向进入小康的更高需求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由市场来决定产量,由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来决定品种结构和质量.因此,农业科技推广的着力点应转移到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上来.这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轨变型,对农业科技推广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带来了我国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多数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农产品由过去的长期短缺转变为现在的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部分农产品还出现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农村经济增长开始逐渐放缓。这固然有产业结构调整慢、科技投入不足以及政策限制等原因,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农村牧区缺乏强有力的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主  相似文献   

19.
<正>(续第1期第36页)1.围绕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着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1982年开始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释放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迅速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2015年湖南省纳入全国整省推进试点省份,2016年全面展开,推动农村承包地所有  相似文献   

20.
万民 《农技服务》2006,(1):54-54
促销陷阱近来有瞄准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趋势,极易对农村消费者构成侵害,所以,广大农民朋友应提防。这些消费陷阱大致有5类。1、虚设奖励陷阱一些游商以赠礼金券、抽奖券方式钓住消费者,将消费者引入循环消费陷阱。有的以购物送大奖方式,诱导顾客购物达到一定金额参加抽奖等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