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豫宝杂4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选育的适于黄河流域春播和麦棉套种的棉花杂交种。该品种通过2003年河南省杂交棉品种预备试验和2004年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年同步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2006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11号)。该品种适合黄淮流域中高肥水条件下春播和麦棉套种。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新科棉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科棉2号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稳产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均表现突出,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居试验第1位。2008年11月申请品种保护。2008年,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进行抗虫鉴定,该品种抗棉铃虫。2009年2月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枝数18.4个,子指10.2g,衣分43.9%,霜前花率93.7%;绒长30.0mm,比强度28.8cN/tex,麦克隆值4.9,纺纱均匀性指数140.1。  相似文献   

3.
豫杂35是200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高产、优质、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型的杂交棉新品种。2001年河南省区试,平均籽棉产量为每公顷4066.5kg、皮棉产量为每公顷1674.75kg、霜前皮棉产量为每公顷1637.85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29号(杂交棉)增产8.4%,10.4%和10.9%,均居全试验首位,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表现出很大的增产潜力。为了充分发挥其增产优势,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和生产上大面积高产栽培经验,麦棉套种豫杂35应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杂交棉新品种CRIZ140206于2019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17年—2019年引种进奎屯市示范试种,平均籽棉、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4号增产3.74%、13.21%,经方差分析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为"双30"以上优质棉品种,抗枯萎病、黄萎病性能好,高抗棉铃虫。本文总结杂交棉新品种CRIZ140206在奎屯市试验示范种植表现,并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杂交棉生产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为该杂交棉品种在奎屯市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豫早棉9110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豫1335为母本、中825为父本,采用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短季棉新品种。该品种纤维长度30.3mm、比强度30.1cN/tex、马克隆值4.4;高抗棉铃虫和枯萎病、耐黄萎病;2011年河南省短季棉生产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 112.1kg/hm2,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6.4%。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棉花新品种郑杂棉4号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杂棉4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稳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抗棉铃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质较优等特点。2007-2008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342.5 kg/hm2、1 479.0 kg/hm21、397.5 kg/hm2,其中,皮棉增产极显著;果枝数13.3台,单株结铃22.4个,铃重6.0 g,衣分44.5%,霜前花率94.5%;枯萎病指8.0,黄萎病指30.0;二代棉铃虫蕾铃被害减退率60.3%,三代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84.8%;绒长28.1 mm,比强度28.8 cN/tex,马克隆值4.9,纺纱均匀性指数136.6。  相似文献   

7.
“铜杂411”是由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新一代高产、高抗、优质的杂交棉新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审定名:“铜杂411F”)。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区试,皮棉产量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20.5%,居参试品种第1名,2008年顺利进入第二年区试且同时升级参加生产试验。我地自2007年引进并试验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为出苗早,  相似文献   

8.
豫宗杂4号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棉化多抗育种研究室选育的棉花杂交种。2000年,以抗病性能优良的9957(109选系)做母本,长势强,结铃性好的9989(豫棉668选系)做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1年进行产比试验,2002年参加多点比较试验,2003~2005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年同时参加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豫审棉2006011)。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抗虫棉豫06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R613为母本、中棉所41优良品系为父本,通过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2009-2010年在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 506.0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7.3%。2011年在河南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 297.7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5.8%。枯萎病和黄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为4.6和28.0,对棉铃虫抗性达到2级水平。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河流域种植。  相似文献   

10.
鲁棉研33号是中熟偏早类型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在山东省区试中产量性状突出,单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比对照中29均增产10%以上,在生产试验中单产皮棉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4.3%: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纤维长度30.7mm,比强度30.0cN/tex,马克隆值4.7;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2008年3月通过山东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豫棉50’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2)。为了充分了解转基因杂交棉‘豫棉50’棉花新品种的品种特性及配套简化栽培技术要点,加快其在棉花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本研究详细介绍了‘豫棉50’的选育过程,对2012~2014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3年26点次试验数据进行汇总。结果表明‘豫棉50’在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是集高产、优质、抗病虫于一体的转基因杂交棉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豫棉50’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2)。为了充分了解转基因杂交棉‘豫棉50’棉花新品种的品种特性及配套简化栽培技术要点,加快其在棉花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本研究详细介绍了‘豫棉50’的选育过程,对2012—2014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3年26点次试验数据进行汇总。结果表明‘豫棉50’在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是集高产、优质、抗病虫于一体的转基因杂交棉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郑杂棉6号是以郑158为母本、郑811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抗棉铃虫、抗枯萎耐黄萎病、品质优等特点,2008-2010年河南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是240.5 kg、100.2 kg、93.8 kg.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新品种苏棉29的选育过程及基本性状。该品种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 185和1 73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生产试验中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 176 kg/hm2,皮棉产量1 745 kg/hm2。该品种纤维品质各项指标均达Ⅲ级以上标准,并具有高抗棉铃虫,兼抗枯黄萎病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该高产转基因棉花新品种苏棉29已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5.
盐抗杂1号(原名:GKz32)系新洋试验站等单位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不仅结铃性强、早熟、丰产,而且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对棉铃虫有较强的抗性,纤维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2004年12月该品种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5年10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郑杂棉3号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在省区试、生产试验及生产示范中表现突出。为加快该品种的推广,需要高质量的杂交种子。本文进行了该品种高效制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驻豆5号是驻马店市农科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生育期100~103d,比豫豆22号早熟2d,抗倒性好,抗花叶病毒病,高产、稳产,2003-2004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区试,增产显著,2005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68.20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1.46%。2006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全省及与安徽、湖北交界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宛棉9号(原名宛2018)是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常规棉花新品种。2003~2004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2006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豫审棉2006008)。该品种适合河南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种。  相似文献   

19.
高产、抗病、优质花生新品种漯花6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漯花6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适应河南省花生生产发展需要选育出的高产、抗病、优质花生新品种。2006-2007年分别参加了河南省夏播花生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比对照增产14.56%~21.46%;抗花生网斑病、根腐病,高抗锈病;蛋白质含量25.3%、含油量50.71%,油酸、亚油酸比值(O/L)1.44。2008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苏棉29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大铃、高衣分、熟期适中、丰产稳产性好等特点;高抗棉铃虫,兼抗棉花枯黄萎病;纤维品质优,达国家Ⅲ级以上标准。在2010—2011年江苏省区域试验中,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为4 185、1 73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2012年生产试验,籽棉产量达到4 176 kg/hm2,皮棉产量1 744.5 kg/hm2。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打顶、适度化控、加强病虫草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