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广西锰矿区废弃地优势植物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调查了广西全州、板苏、下雷3个锰矿区废弃地植物,并对20种主要优势植物及其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锰矿区土壤中Mn、Cd是主要的污染因子.矿区植物体内的Mn含量较高;商陆、油茶表现出很强的Mn累积特征,是Mn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理想物种;芦竹是矿渣堆、尾矿坝等严重污染区良好的恢复植物;五节芒、飞蓬对重金属有很强的耐性,在贫瘠、干旱环境下生长良好,可作为废弃地早期恢复的先锋种.优势植物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普遍较低,部分植物对特定金属元素的转移能力较强.板苏矿区种植的玉米、木薯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因此不宜在废弃地恢复早期采用农业利用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2.
郑进  康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758-1759
植物修复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污染物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介绍了超积累植物的特性及其作用机理,在分析湖北铜绿山古铜矿土壤重金属含量、植被类型及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特性基础上,综合评价超积累植物修复铜绿山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引起关注的一种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的修复方法。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寻找和培育超积累植物及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的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阐述了植物修复的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超积累植物根分泌物对根际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效应,超量积累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及其解毒机理,并就该领域的存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速生林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一种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绿色环保技术。目前研究的修复材料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上面,而对速生林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对修复材料的筛选。一般超积累植物主要集中在草本植物,它们对重金属具有吸收和转运能力, 但其生物量小,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等因素限制了在植物修复中的运用。速生林木相比超积累植物,具有生物量大,生长迅速等特点,将其应用在植物修复中可为大面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选择。综述了速生林木用于重金属土壤修复的特点,从对重金属的胁迫耐性、吸收转运、累积分布、强化技术及修复材料的回收利用方面进行论述,并为今后速生林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硅缓解植物重金属胁迫的主要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能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污染。硅能有效减轻植物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毒性。从6个方面来概述了硅缓解植物受到重金属胁迫时的主要机理,包括:硅与重金属在不同植物结构中的复合和共沉淀;对植物生长结构的改变;通过刺激抗氧化酶的活性来增强植物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改变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分布;通过改变土壤p H值来降低金属的生物利用度;对金属转运蛋白基因的调节,以期为缓解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重金属锌、镉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为研究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氮素营养对东南景天生长及对重金属锌、镉吸收、积累和转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氮素营养能够促进东南景天的生长,提高东南景天地上部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在供氮2.50 ~ 5.00 mmol·L-1时,东南景天地上部生长和重金属吸收、积累最佳,锌和镉质量分数分别达12.00 g·kg-1和2.00 g·kg-1。在应用东南景天重金属超积累植物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时需要合理施用氮肥,从而提高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率。图1表4参15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日益加剧,特别是我国北方一些重工业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因此,探寻一种高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式方法是科研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植物修复就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植物修复技术的关键是如何探寻和筛选出几种超积累植物。本文结合众多学者对镉超积累植物的研究成果,认为艾蒿对重金属镉具有较强的积累效果,可能表现出更高的修复效率,但艾蒿对  相似文献   

8.
超积累植物内生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内生微生物通常能够耐受高浓度的重金属,并且群落组成因植物种类、土壤类型和污染物种类不同而显著不同。内生微生物通过分泌植物生长素、改善营养状况、缓解乙烯胁迫及增强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等过程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超积累植物内生微生物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泌质子、低分子有机酸、铁载体、螯合物或其他代谢产物来溶解或活化土壤重金属;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根系的生长和菌根共生体的形成来提高对重金属的吸收;同时,内生微生物介导的氧化还原、生物吸附和生物积累等过程也会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在应用方面,超积累植物内生微生物在强化植物修复、提高作物产量及微量元素生物强化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超积累植物内生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演替规律、对植物的促生机制、对重金属活化和吸收的影响机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重金属污染对土壤中有机物质和添加植物材料矿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重金属含量的植物残体进入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后土壤颗粒态有机物质矿化、微生物生物量和颗粒态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和植物残体重金属污染都会减弱颗粒态有机物质和植物材料在土壤中的矿化速率,增加颗粒态有机质对微生物的抵抗能力和颗粒态有机质在土壤中的积累.在植物残体矿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主要与土壤污染程度有关,随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加入土壤的植物材料重金属含量较低时,中量重金属污染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的呼吸强度;而土壤颗粒态有机质的积累均随土壤或植物残体中重金属的积累而增加.其中植物中重金属积累对其影响更为明显.重金属在土壤颗粒态有机质中的积累可能是土壤有机质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超积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环境污染中的严峻问题,危害人类食物链安全和身体健康;利用超积累植物的提取作用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原位修复是比较理想的解决办法。为全面深入了解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提高超积累植物的修复效率,从超积累植物的评定标准、解毒机制和品种筛选等方面进行综述,对植物修复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锰化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景观植物吸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Mn污染场地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锰化厂污染场地植物,分析场地植被物种组成、土壤和主要优势景观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结果]锰化厂场地所记录的高等植物共有33种,隶属22科31属,优势种共有8种,分别为木薯、银合欢、类芦、鬼针草、金叶假连翘、马缨丹、水茄、杉木;土壤重金属Cu、Zn、Pb、Cd、Mn均不同程度的污染,与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标准(DB43-T—1125—2016)相比,类芦土、金叶假连翘土、杉木土Mn含量均远超修复标准值,为标准限值的3.63~40.52倍,污染严重;5种景观优势植物中,杉木对Mn具有超富集能力,为Mn超富集植物,金叶假连翘对强酸性土壤适应性强,可应用于酸污染土壤修复。[结论]在场地植物修复时,可根据土壤污染特征,合理配置植物,实现场地"修复+景观+经济效益"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作为一类主要的污染物近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安阳地区土壤和小麦籽粒重金属状况,采集了周边农田土壤和小麦籽粒样品各60个。运用相关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土壤和小麦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和小麦籽粒中各元素的变异幅度和均值差异较大,各元素在小麦籽粒中含量低于土壤中含量。土壤中重金属Cr、Mn、Fe、Ni、Cu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小麦籽粒重金属Fe、Pb与土壤重金属Cr、Mn、Fe、Ni、Cu有明显的相关性,小麦籽粒重金属Cd含量与土壤中Cd、Pb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重金属Cr、Mn、Fe、Ni、Cu、Cd、Pb在第一主成分上有很高荷载,且在第一主成分上的荷载远大于在第二主成分上的荷载。安阳地区小麦籽粒中重金属Cr、Mn、Fe、Ni、Cu、Cd、Pb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马骏驰  袁树杰  张友根  况成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23-1525,1709
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治理前后矸石山周围土壤重金属状况。结果表明,矸石内重金属的迁移程度受到日晒、风流等外界等因素的影响,削减后矸石山周围土壤内重金属含量比治理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我国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中有87%左右是中轻度污染土壤类型,深入研究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积累规律,是科学利用植物和土壤资源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玻璃网室盆栽模拟污染的手段,研究了玉米6种基因型在铅中度污染胁迫(800mg·kg-1)与轻度污染胁迫(400mg·kg-1)下的植株生长、铅吸收积累及其在玉米不同器官间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铅污染胁迫下,玉米不同基因型的生长及铅吸收量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铅在不同器官之间的分布形式也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轻度铅污染胁迫不同程度地促进玉米所有供试基因型的生长,而中度污染胁迫下糯玉米基因型生物量最大.与正常土壤对照条件下的表现相比,不同程度铅污染胁迫下基因型申甜1号的生物量增幅最大,表现出较强的铅耐受能力.不同基因型的玉米体内铅积累量随着污染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各器官内铅积累浓度差异规律为根>叶>茎>穗.掖单13号具有较强的铅转运能力(TF=0.662 8),申甜1号的生物富集能力最强(BCF=0.0264),掖单13号和申甜1号均具有较强的铅吸收和积累能力,属于潜在的高积累基因型.但掖单13号根部富集量少而穗部积累多,申甜1号根中铅积累较多而果穗中较少.2个甜玉米基因型果穗内铅积累量较少,其含量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生产相应的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木本植物通过树木固定、挥发和吸收重金属污染物的方式起到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作用,有处理量大、受气候影响微弱等优良特性,主要表现在对重金属的耐受力和吸收性能等方面。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概括了木本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修复树种的筛选以及修复技术的综合运用,分析了木本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吸收蓄积能力的差异,探讨了如何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利用木本植物的优势,提高其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蓄积能力,并针对现阶段相关研究的不足提出建议与展望,涉及重点研究方向、资源的回收利用、技术的引进和综合运用,以期为修复树种的筛选、提高木本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力和吸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丛藓科植物重金属含量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秀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35-18937,18959
[目的]研究丛藓科植物重金属含量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方法]选取Cu、Zn、Cd、Pb等主要重金属元素为营养富集指标,对河北省邢台太行山区丛藓科藓类植物体内及其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丛藓科植物小反纽藓、花状湿地藓和丛本藓对Pb、Cu、Cd、Zn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植物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对环境污染具有指示和富集作用。不同丛藓科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能力有显著差异,其中花状湿地藓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结论]丛藓科植物可作为环境指示生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徐州矿务集团夹河煤矿煤矸山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徐州矿务集团夹河煤矿煤矸山周围土壤中Cu,Pb,Cr,Cd,Zn5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若与徐州地区土壤背景值作比较,5种重金属元素都有超标现象,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1,综合污染指数高达7.01;若对照土壤一级标准,在5种重金属元素中,有Cu,Pb,Cd和Zn4种元素存在超标现象,Cr也接近1,综合污染指数为4.81;若对照土壤二级标准,Cd和Zn2种元素存在超标现象,综合污染指数为1.59.说明煤矸山周围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尤其以Cd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煤矿长期开采活动(主要是煤矸石堆积淋溶和煤灰的飘尘)对周边矿区耕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以河南省西部煤炭基地渑池和义马为试验区,科学系统选取采样路线进行采样,运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耕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并由此开展土壤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矿区耕地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依次为As>Cr>Hg>Pb,综合污染程度达到了轻度污染以上。  相似文献   

19.
煤矸石中几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形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抚顺西露天矿煤矸石山表层煤矸石进行多点取样,分析测定了矸石山表层煤矸石重金属Cd,Pb,Ni,Zn,Cr,Cu的含量及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煤矸石中Cd,Ni,Cu元素高出抚顺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Cd,Ni超出土壤环境质量2级标准。煤矸石重金属元素存在形态的分布规律总体与元素含量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元素Cd,Pb,Ni,Zn,Cr,Cu的赋存形态普遍以残渣态、可还原态为主,可氧化态次之,弱酸可提取态比例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