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铅在砂壤水稻土/水稻体系中污染效应及累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吉林省砂壤水稻土中铅地水稻的毒性效应及在土壤/2体系中的残留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铅180~720mg/kg条件下,对水稻生长的毒害作用不大。可使水稻减产2%~17%。水稻各器官铅累积量随土壤中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糙米。以食品卫生标准为依据,计算出砂壤水稻土中铅的全量、提取量毒性临界值分别为241mg/kg和49mg/kg。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州黄壤水稻土磷钾营养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氮肥作肥底,采用磷、钾2因素D-饱和最优设计,在黔东南州不同海拔的黄壤水稻土进行水稻磷钾营养试验,结果表明,黄壤水稻土普遍缺磷,每kg可增产稻谷5.4kg.每hm^2施有机肥1.5万kg、土壤速效钾>100mg/kg时,可不施用化学钾肥;当土壤效钾<80mg/kg时,施化学钾肥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本试验获得了不同肥力水平黄壤水稻土磷、钾最佳施肥方案4套,按此方案实施每hm^2可获得稻谷产量8100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吉林省砂壤水稻土进行镍(NiSO4·6H2O)的不同浓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和残留规律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镍对水稻的毒害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水稻分蘖,使产量下降。土壤投加镍60-240mg/kg条件下,可使水稻减产5%-25%。水稻各器官镍累积量随土壤投加镍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糙米,发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用0.005mol/LDTPA提取土壤中有效态镍能很好地体现水稻各器官对土壤镍的吸收关系。以减产10%为依据,确定了在该土壤中镍的毒性临界值为143·1mg/kg(全量)和9.0mg/kg(0.005mo1/LDTPA提取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NaCl进行水稻,大豆土培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对大稻,大豆的生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超过一定浓度便产生危害,生育受阻,产量降低,当土壤NaCl含量为1500mg/kg时,水稻减产14.6%,为1000mg/kg时,大豆减产17.1%。  相似文献   

5.
赤红壤旱地土壤供钾特性及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个县(市)采集赤红壤旱地土样106个,测定速效钾极缺(K<25mg/kg)的土壤占16.7%,速效钾含量<70mg/kg的土壤占88.9%,花岗岩旱土速效钾的最低水平为19-20mg/kg砂页岩旱土为21-23mg/kg沉积物水稻土为52mg/kg左右,赤红壤旱地在中产条件下,配施钾肥增产效果极显著。每亩配施K2O的适宜用量,花生为5kg甘薯为7.5-10kg,木薯为14-18kg。  相似文献   

6.
砂壤水稻土添加砷对水稻生长发育和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吉林省砂壤水稻土添加不同浓度砷对水稻生长发育和残留规律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砷对水稻的毒害作用极大,能严重地抑制其生长发育,土壤投加砷15-50mg/kg条件下,可使水稻减产30-65%。  相似文献   

7.
大气中CO2含量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稻种子在模拟大气不同CO_2含量下,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生理变化试验表明,在水稻种子萌发期,大气中CO_2含量为450mg/kg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和三磷酸腺苷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0.5%,12.0%和24.8%。在水稻幼苗期,大气CO_2含量为500mg/kg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比对照提高31.33%;CO_2含量为450mg/kg时,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下降24.9%,幼苗吸收磷能力提高19.0%。3叶期稻苗高、根长和干物质含量,400~600mg/kgCO2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比对照均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耕地土壤有效硅含量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江西省10 种主要母质的497 个农田土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层土壤有效硅( Si O2) 平均含量为60 .0 mg/kg ,含量低于100 mg/kg 的土样占83 .5 % ,低于50 mg/kg 的土样占64 .4 % 。水稻土缺硅面积占91 .5 % 。地区分布特点是南低北高,东低西高。土壤有效硅含量与成土母质和复种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与土壤p H 值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全 N、速效 N、 P、 K 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农田土壤有效硫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江西16个县市9种主要母质的609个农田耕层土样进行了土壤有效硫含量测定。统计结果表明:平均值为26.71mg/kg,缺硫和潜在缺硫样点占39.10%。按地区分,以赣南、赣东北山区缺硫最严重,有效硫小于12mg/kg的样点占26.60%~44.70%,其次是丘陵地区,有效硫小于12mg/kg的样点占10.00%~19.00%。按母质分,母质中以石英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最缺,约占50%~60%,其次是红砂岩、泥质岩,缺硫为30%~40%,这些是江西省急需施用硫肥的土壤。水稻土以黄砂泥田、麻砂泥田、红砂泥田、鳝泥田等土属缺硫面积最多,全省缺硫水稻土面积约为103.8万hm2,约占水稻土面积的34%。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光氧化的激素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抑光合与光氧化是提高光合生产力与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笔者观察了外源激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脱落酸)对水稻离体幼叶光氧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mg/kg6-BA、0.1~lmg/kg4PU-30可显著延缓金刚30叶片叶绿素总量的下降,10mg/kg2,4-D及100uM2,4-二氯酚与水杨酸可起到部分缓解效应;而10mg/kg(±)ABA能显著促进02428与金刚30叶片的光氧化。对它们的可能调节方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苄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稻田系统中的使用安全性,于2010、2011年在杭州、长沙和南宁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0.42%颗粒剂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稻田土壤、水、糙米、谷壳和水稻植株中添加的苄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的平均回收率为70.78%~ 116.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1%~10.24%;苄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的检出限(LOD)均为0.02 mg/L,最小检出量均为4.0×10-9 g.在水稻移栽后5~7 d,采用直接撒施法在高剂量(270 kg/hm2,其中苄嘧磺隆有效成分为64.8 g/hm2,苯噻酰草胺有效成分为1 069.2 g/hm2)下施药1次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苄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稻田水、稻田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曲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苄嘧磺隆在稻田水、稻田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平均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35,3.05和3.71 d,苯噻酰草胺在稻田水、稻田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平均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61,3.29和3.88 d.分别按低剂量(180 kg/hm2,其中苄嘧磺隆有效成分为43.2 g/hm2,苯噻酰草胺有效成分为712.8 g/hm2)和高剂量(270 kg/hm2)施药1次,在正常收获期采集的稻田土壤、稻杆、谷壳和糙米中均未检测出苄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  相似文献   

12.
铜对水稻和玉米污染效应及累积规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分别研究了铜在吉林省砂壤水稻土中对水稻和在草甸黑土中对玉米的污染效应及吸收累积规律。结果表明:水稻和玉米各器官对铜的累积量随土壤中铜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籽粒;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铜对水稻的毒害作用大于玉米。以使水稻和玉米减产10%为依据,确定铜在吉林省砂壤水稻土和草甸黑土中的毒性临界值分别为187.6 mg/kg(全量)、31 mg/kg(DTPA提取量)和316 mg/kg(全量)6、1 mg/kg(DTPA提取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虫酰肼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残留动态和生态安全性.[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虫酰肼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虫酰肼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经弗罗里硅土-活性炭柱净化,采用HPLC-UVD测定.[结果]在稻米、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和稻壳的空白样品中分别添加3个质量水平虫酰肼的平均回收率为86.79% ~ 110.47%,平行测定的变异系数为1.39% ~ 6.08%;虫酰肼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73 ~ 9.05、7.76 ~ 13.32、3.14~7.31d;用20%虫酰肼悬浮剂210 g/hm2(推荐使用剂量)和315 g/hm2(高剂量)间隔7d分别施用2次和3次,稻米中虫酰肼的最高残留量为0.103 mg/kg,低于我国规定的虫酰肼在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2 mg/kg.[结论]在水稻移栽田施用20%虫酰肼悬浮剂210 g/hm2,间隔7d,最多施药2次,距末次施药21 d以上,收获的糙米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中毒死蜱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法对水稻及稻田中的毒死蜱残留量进行测定,旨在为该药在水稻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毒死蜱在稻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45~3.48 d、3.16~6.36 d和2.05~2.98 d。毒死蜱在稻田土壤、糙米、谷壳和植株中的最终残留量随施药剂量、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随采样时间延长而降低。按推荐剂量1 800 g/hm~2和1.5倍推荐剂量2 700 g/hm~2各施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3~4次,距末次施药33 d,土壤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4 7 mg/kg和0.081 2 mg/kg,植株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7 9 mg/kg和0.063 2 mg/kg,收获的糙米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5 4 mg/kg和0.076 5 mg/kg,谷壳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84 3 mg/kg和0.093 6 mg/kg,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毒死蜱在稻谷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此时收获的稻谷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稻田氮素淋洗损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田玉华  尹斌  朱兆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92-279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2年研究了施氮量、分子膜对稻田氮素淋洗损失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以铵态氮淋洗损失最少,90cm处浓度低于0.2mg/L;水稻移栽和烤田后硝态氮浓度达到峰值,以90cm处浓度为0.2~0.9mg/L;整个稻季氮素淋洗量为3.2~5.6kg/hm2,占施氮量的1.4%~2.5%。  相似文献   

16.
林芗华 《农学学报》2023,13(12):39-45
为了探明当前漳州市种植的水稻品种稻谷对铅的富集特性及其质量安全,以当地15个水稻主栽的品种为试材,采用添加铅源的盆栽试验及大田试验,考察稻谷对铅积累特性及评价其质量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在弱酸性(5.5P<0.01)。不同品种稻谷对铅的富集能力有明显的差异(P<0.05),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059%~0.296%和0.060%~0.261%;聚类分析得出有4个品种为高富集、6个品种为中富集和5个品种为低富集。依据GB2762—2017规定的稻谷中铅含量限量标准(0.2 mg/kg),低富集、中富集和高富集水稻品种,水田土壤(5.5相似文献   

17.
普施特残留污染水田的生物降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对生物肥降解水田普施特药害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施特残留量17.78μg/kg的处理单株分蘖比残留量0~8.89μg/kg的处理低1倍左右;生物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有一定影响,当生物肥用量30.0kg/hm2时,干物质积累最快,根量最多;普施特残留量达到17.78μg/kg时,水稻成熟期拖后10d左右,但是不施生物肥的处理比施生物肥的处理还要晚2~3d;普施特残留量相同时,生物肥用量30.0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随着普施特残留量的增加,水稻产量降低,当普施特残留量0~8.89μg/kg时,减产不超过20%;普施特残留量17.78μg/kg时,水稻减产5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多菌灵在水稻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菌灵在稻田水、土壤和稻秆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多菌灵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样品采用甲醇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提取,经液-液分配净化,HPLC紫外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田水、土壤、稻秆、谷壳、糙米中多菌灵添加浓度为0.05~ 1.0 mg·kg-1时,平均回收率为83.16%~95.44%,变异系数在1.23%~5.32%之间,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田水0.005mg·L-1,土壤0.005 mg· kg-1,稻秆0.050 mg·kg1-,谷壳0.050 mg·kg-1,糙米0.025 mg·kg-1.多菌灵在田水、土壤和稻秆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2.53~3.41 d、6.20~7.27 d、3.27~3.91 d,原始沉积量与施药量、施药次数密切相关.以231 g·hm-2和346.5 g·hm-2间隔7d施用多菌灵2次和3次,末次施药21d后多菌灵的最高残留量为:土壤未检出(≤0.005 mg·kg-1),稻秆0.524 mg·kg-1,谷壳0.528 mg· kg-1,糙米未检出(≤0.025 mg·kg-1).多菌灵在稻秆和谷壳中的残留量相对较高,以该稻秆和谷壳作为饲料有一定的风险;多菌灵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我国和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日本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合理科学利用提供参考,在湖北省孝昌县单季稻区利用田间试验研究6种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显著,对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在6种施肥措施中,以化肥+畜禽粪肥配施黄泥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23.06 g/kg、1.34 g/kg、111.66mg/kg、30.77mg/kg和148.33mg/kg,且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措施(P0.05);稻谷和稻草产量也最高,分别为9 638.38kg/hm~2和11 118.39kg/hm~2,也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措施(P0.05);水稻的综合农艺性状好。因此,在黄泥田水稻生产过程中,采用化肥和畜禽粪肥配施可有效培肥其土壤,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稻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条件下水、土试验,研究了三唑酮及其代谢物三唑醇的残留消解规律。结果表明,三唑酮降解速度较快,在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为2.2~3.2 d,土壤中为23 d,水中为4.3 d。按照不同剂量施药2次或3次后,分别间隔21、28 d取样检测,三唑酮在稻米、稻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小于0.03、0.65、0.46、0.09 mg/kg,三唑醇在稻米、稻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小于0.03、1.25、0.78、0.06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