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市场信息     
苏州将建太湖猪活体基因库为保存和开发太湖猪这一宝贵资源,苏州市将建立太湖猪活体基因库。基因库的建设方案已经专家论证,将在对太湖猪种保种育种的同时,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十年内,将再培育一个不亚于苏太猪这一在畜牧和科技领域有着特殊意义的国家级新猪种。这是从苏州市太湖猪育种中心成立20周年纪念会上传出的消息。  相似文献   

2.
苏淮猪选育过程中繁殖性能及早期生长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苏淮猪是在新淮猪基础上培育的各方面性能更优良的新淮猪瘦肉系。本文对江苏省淮安市淮阴种猪场的苏淮猪自 1 998年下半年以来的育种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苏淮猪在经过杂交和几个世代的选育后 ,所形成的新品系在其繁殖性能、仔猪早期生长性能上有了明显的变化 ;育种群中苏淮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早期生长性能有其独特的遗传规律 ,这对以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猪育种公司RA-SE育种公司已从比利时向哥伦比亚发送首批种猪。公司宣布早在9月40头种猪动身前往哥伦比亚佩雷拉。纯系猪和Maxi Mus公猪将首先在哥伦比亚被隔离,然后交付给几家公司,包括当地育种者和较大的集成商。RA-SE育种公司的第二批猪计划于11月发送至哥伦比亚。由于哥伦比亚具有非常严格的健康方案,在当地生产商之一装运猪冷冻精液和引进GENmatch育种项目之后,该交货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猪肉质的影响因素及遗传调控与优质肉猪的培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猪的育种方向经历了高脂肉猪向瘦肉型猪培育的转变,并且正在向优质肉猪培育的方向发展。育种目标从早期的侧重体型外貌到侧重生产性能,从定性发展到定量,从单纯追求生产性能发展到用经济指标和遗传参数来确定数量化的育种目标。在1990年以前养猪发达国家的猪育种目标主要考虑瘦肉率(胴体瘦肉含量)、饲料转化率和生长速度三个性状;1991-1995年除考虑这三个性状外,纳入了活产仔数;1996年至2000年期间又增加了肉质性状;在此基础上,现行的育种目标中又开始考虑抗病力。从育种的目标和选择的性状的变化,可以看出猪的育种方向随着育种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整个育种指标体系中,肉质性状从无到有,并且对其重视程度正在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5.
猪联合育种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沅 《中国猪业》2010,5(11):8-10
第10届湖北种猪拍卖展销暨学术交流会在武汉隆重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张沅教授在交流会上做了《猪联合育种策略》的报告,报告从三个方面阐述:养猪生产与猪的育种关系;纯种猪群体遗传改良的育种措施;猪育种中杂种优势的利用。现将张沅教授的报告整理成文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种猪的育种体系是指对一个品种猪种群的长期繁殖与选育体系.目前,中国的种猪育种体系主要是指部分外国品种猪的育种体系,重点是在95家国家级核心种猪场.国外有效的猪育种体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型专业化育种公司的封闭式育种体系,进行多个专门化品系选育及配套系筛选;另外一种是养猪发达国家的中小型种猪场通过专业机构进行信息联合和公猪资源共享,进行联合遗传评估开展纯种猪选育,从而形成的公众型联合育种体系.我国种猪育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是:(1)过分强调纯种繁育,缺少国外大公司内部的杂交繁育体系,这是我国和他国在育种体系上的差异;(2)在猪遗传评估中,对同一品种内的各"系"间能否"杂交"未作正确解析;(3)我国种猪遗传评估工作虽已进行了17年,每年收集约40万头猪的生长性能测定数据,但未达到预期的效果;(4)不重视对我国新培育猪种和濒危地方猪种资源的育种体系建设.由于错误的猪育种体系,我国过去几十年培育出来的许多猪品种都消亡了.任何生物品种在世代延续中都在发生变化.品种作为一个群体,有时处在同质状态,有时则处在相对异质状态,而且是同质状态与异质状态相互交替存在.在10(5~15)年时期相对较同质,其后的10(5~15)年相对较异质,再10(5~15)年同质,再10(5~15)年异质,如此反复循环,螺旋式地上升.这种将多个品种有序变化线条拼起来的模式可称为"网式育种".我国许多地方品种的形成过程中,都存在着"网式育种"现象,虽然其过程并不像上述那样典型.一个品种依照"网式育种"模式,留优去劣,不断循环,它就能不断变化,不断延续,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研究转基因猪育种中的小鼠模型,探讨转基因小鼠传代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为转基因猪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选用昆明小白鼠制作转基因小鼠,然后进行转基因小鼠的传代,并对小鼠进行检测,统计转基因阳性小鼠的数量,研究转基因小鼠传代过程中阳性率的变化以及转基因个体的选择、 表型分析、 性状分析、 育种规划以及育种中的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所得的首建阳性小鼠的比例为2.3%,转基因阳性小鼠与野生型交配传代时阳性后代的比例为50%左右;结果提示,原核显微注射法制作的转基因阳性个体在传代过程中,后代的比例不会超过50%.该结果将直接用于指导转基因猪的育种工作,即在转基因猪育种中要加强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猪育种领域的新技术会产生许多新的数据。高效、巧妙地将这些数据组合起来可以产生许多新的见解。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可能会迫使猪育种公司进行合作。猪育种公司Topigs Norsvin的技术总监Hans Olijslagers说,猪育种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他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像基因组选择、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视频影像和三维摄像等新技术的使用正在产生大量的数据(图1)。巧妙地将这些数据结合起来,遗传进展会比过去更快。"这就是研发成本急剧增长的原因。Topigs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分子育种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这将会为猪的育种成效带来飞跃发展。但在一线的育种工作中,常规育种技术仍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仍需要我们认真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包括制定符合本场发展方向的育种方案、组建合理的核心群、踏实持久的性能测定、正确的遗传评估、育种核心群的选留淘汰及应关注的细节等。一、制定符合本场发展方向的育种方案育种方案中明确了育种的方向、目标、基本方法及组织实施等内容,是开展育种工作的指导纲领,所以育种方案的制定必须在充分理解自己场内猪  相似文献   

10.
品种内的遗传改进,只有通过选择手段才能达到。这是对作为下一代的亲本的那些猪的选择,这些猪根据育种者的要求将有最高的育种值。有关育种值的资料,可通过下列方法获得:  相似文献   

11.
<正> 最近,我们与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遗传育种专家查理斯、克利斯坦博士进行了技术座谈。查理斯博士是美国猪的育种改良协会副秘书、遗传育种专家。现将查理斯博士向我们介绍的美国猪的育种技术扼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安美景  李杨  周光亮  朱猛进 《猪业科学》2020,37(12):106-109
文章在对猪育种成就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当前猪育种领域呈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部分现实存在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粗浅的思考和总结,并对未来猪育种作了简单展望。百年猪育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包括育种技术、育种组织模式、以及主流商业化品种/品系等。当前猪育种已整体进入基因组育种时代,表现出大数据化、国际化、精细化等多个特点。新时期,猪育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解决以往育种难以改良的性状,如何满足细分市场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如何在育种实践中综合考虑更多非传统的育种元素,以及如何面对育种伦理学、人工肉生产技术等带来的新冲击。在更久的未来,提高猪肉生产效率可能不再是猪育种的核心目标,猪育种将拓展育种目标的范围,包括通过育种手段培育医学动物模型、宠物猪、工作猪等。文章从不同的视角为学界和业界再认识猪育种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荣昌猪品种协会于1987年4月20日在荣昌成立。这是我国将猪的保种选育与种猪销售融为一体的第一个专业性协会。 荣昌猪是我国有名的地方良种。农牧渔业部“七·五”规划中,把荣昌猪与东北民猪、太湖猪列为国家一级保存的地方良种。根据保种选育总体设计,为推动荣昌猪群选群育工作,团结热心于荣昌猪育种工作的种畜户、科技人员、运销专业户和有  相似文献   

14.
猪育种中DNA标记辅助选择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标记辅助选择(简称MAS)为猪的育种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性方法,作者将从MAS的原理和实施方案、猪的基因图谱、猪育种中的若干重要DNA标记、MAS应用效果的理论研究和MAS应用实践等方面,综述其在猪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猪业科学》2021,38(4):29-29
为了满足更高水平的可持续性,育种计划不仅应关注母猪的繁殖力,而且还应考虑到社会需求。这意味着诸如环境影响、动物福利或复原力等因素都应该包括在内。育种计划根据各种动物性状对畜牧业生产者的相对重要性来定义动物种群的期望变化。值得注意的是,猪的遗传选择主要集中在经济性状上,如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母猪产活仔猪的数量,这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育种计划在不断演变,应反映出猪肉生产的价值链和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相似文献   

16.
猪的育种方案多年来一直有许多调整,这常常是因为对于育种有了新的观念、有了不同的目标以及消费有了新的兴趣。育种曾经注重背膘厚;此后,生长速度和窝产仔数又是最重要的目标。按照De Vries博士的看法,这种聚焦于唯一特性的育种方法是过于极端了。因此,荷兰育种机构将一系列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于其育种方案之中。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家畜饲养及育种研究工作的发展,家畜的营养供给量需要及时调整。这是提高家畜生产性能从而提高饲养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一、肉猪饲养标准的主要变化及生产水平近30年来,人们对生长肥育猪的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其饲养标准也在不断调整。1988年的NRC的《猪的营养需要量》将生长肥育猪仍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为生长期(20~50千克),后期延到110千克。其中规定,20~50千克猪消化能增加到6400千卡/日,50~  相似文献   

18.
基因组选择近年来成为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一个热点,并有望在将来引起传统育种方式产生重大的变化。猪的基因组选择目前主要是利用基因组信息和猪屠宰、繁殖性状的生产记录对猪进行选择。猪的育种值并不能直接观察得到,而是利用个体本身和亲属信息(后裔、同胞及祖先)估计个体的育种值。所利用的信息越多,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越高。基因组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基因分型个体的DNA信息包括来自其他远缘及无关基因分型个体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现代猪育种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遗传学理论的发展 ,猪的选种由表型选择发展到育种值选择 ,再到基因型选择 (即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诊断盒 )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 ,使得性能测定的形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猪育种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了选种准确性和育种效率的提高。可以说 ,现代猪的育种已经不再是某一单项技术的应用 ,而是遗传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和育种学家实践经验的一个集合。其中 ,“超级猪”生产计划的提出与实施便是现代猪育种技术应用于生产的一个示例。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把世界养猪育种与家禽育种相比较,就会发现猪育种是多么不值一提。在世界家禽领域(包括童子鸡、母鸡和火鸡),80%股权掌握在仅4家公司手里,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只有1家或2家。这意味着有足够的税收用于投资育种并取得真正的进展。一些学会也曾经发起过世界范围的猪育种。但这是否真的被养猪企业所需要?另外是否真的应该学习家禽育种?也许在某些国家猪的育种永远不可能实现这样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