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工栽培冬虫夏草需要养殖蝙蝠蛾幼虫和特定的生态环境,规模化人工栽培必须配套完善的生产设施、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建立合作组织,完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您服务     
答读者问 1.天津市宁河县读者朱洪雨问:听说有一种能和冬虫夏草相媲美的中草药品种叫北虫草,能否栽培,有无市场,前景如何?另外,希望能告诉一些农业权威机构的网址。 答:经过我们多方咨询得知,北虫草这种中草药品种是有的,它仅是一种比较普通的药材,并不能和冬虫夏草相媲美。冬虫夏草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又叫虫草,是与人参,鹿茸齐名的三大补品之一。被视为传统珍贵药材的冬虫夏草特指分布在青藏、云贵高原地区海拔3500~4500米雪线的高山上。冬虫夏  相似文献   

3.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是名贵的中药。近年来,随着野生冬虫夏草资源的日益紧缺,国内外开始探索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技术。人工培养虫草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冬虫夏草菌种(冬虫夏草无性型)的分离和鉴定,本文就虫草菌无性型的鉴定方法进行如下概述。1传统方法传统的鉴定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多途径多批次分离、微循环产孢和在特定的人工栽培培养基上诱发虫草有性子实体。  相似文献   

4.
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冬虫夏草新疗效的不断发现及人们保健意识的加强,冬虫夏草供不应求的矛盾更加突出,进行冬虫夏草的人工繁育成为解决资源匮乏和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冬虫夏草人工繁育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周期长、难度大的技术,该技术短期内尚需进一步成熟完善.有鉴于此,要实现冬虫夏草资源的永续利用,建议:(1)查清资源,全面规划;(2)建立冬虫夏草保护区,促进冬虫夏草的野生繁育与生长;(3)制定政策,加大监管;(4)增加科技投入推进产业技术优化,加强人工培殖产业化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青海省果洛州冬虫夏草资源分布情况,并针对现在冬虫夏草管理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果洛入州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冬虫夏草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分子系统学的运用为冬虫夏草菌无性型的鉴定、不同产地冬虫夏草菌的遗传多样性、蝠蛾属昆虫之间的亲缘进化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手段.综述了十多年来冬虫夏草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进展,并就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冬虫夏草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虫夏草生产于高寒高海拔区,其独特的药用和营养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消费市场不断拓宽,需求量不断增加,且价格一路攀升,有力推动了冬虫夏草资源开发进程和深加工水平的提高,但在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研究冬虫夏草资源管理,提出切实可行措施,对于保护草原生态、全面实现冬虫夏草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有效提高产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养猪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频繁的从国外及跨地区的引种给我们现在的猪病控制造成了难度,2005年河北、天津部分规模化大猪场也出现了一些疫情,我们参与了部分诊疗工作,现就送检的血样及病料检测结果及临床诊疗体会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肖建京 《蚕学通讯》2006,26(2):22-22,48
蛹虫草又名北冬虫夏草、北虫草、蛹草,虫草属的模式种,是极具药用和滋补价值的食用菌。经现代药理、药化和临床应用研究证明,其药用成分和功效可与冬虫夏草相媲美。利用桑蚕蛹栽培的蛹虫草,全草入药,特别是其主要活性成分虫草素(3′-脱氧腺苷)、虫草酸(D-甘露醇)、虫草多糖(高度分支的甘露聚糖)等明显地高于冬虫夏草。其性平味甘,无毒副作用,具有滋肺补肾、抗疲劳、抗衰老、抗缺氧、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并有明显的雄性激素样功效,有望成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我国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蚕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经缫丝后每年产生37.5万t干蚕蛹,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猪业逐渐向标准化、规模化的不断发展,猪场疫病综合防控的难度增加。本文从猪场环境治理、消毒和预防接种、饲养管理和猪群的保健四方面着手,浅谈了规模猪场重大疫病综合防控体系建设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传统疫苗在制作、运输、存贮和使用中手续复杂、要求严格、成本高 ,且存在疫苗反应和疫苗复苏致病的可能性 ,因此无法最大限度地推广和普及。而利用微生物或动物细胞生产基因工程疫苗成本更高 ,难度更大 ,只是在对付人类一些重大疾病时才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把重组疫苗基因导入植物 ,使其大量表达 ,生产出植物源性疫苗 ,就有望解决上述问题。植物源性疫苗一旦研制成功 ,便可通过大田栽培转基因植物而获得。人们可直接食用这种植物或其产品获得免疫力。目前已有部分植物源性疫苗在小鼠和人体上小规模实验取得成功 ,虽然植物源性疫苗的生产走上规模化道路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有待解决 ,但从长远来看 ,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规模化养殖的实施虽然可以显著降低养殖成本,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定弊端,例如会出现疫病发生频率增加,疫病蔓延、防控难度大等问题。1规模场鸡疫病流行特征1.1基础疾病种类多,防控难度加大除了重大传染病外,规模鸡场一些基础类疾病也在增多,防控难度增大。规模鸡场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基础病有寄生虫病、病毒性疾病等。同时,营养代谢病、中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也都很常见。  相似文献   

13.
日本福岛县林业研究中心副会长青野茂曾开发出一种技术,能使人工栽培一种酷似蚕蛹的被称为花蛹菇的香菇,可以用于人工生产冬虫夏草,并向县政府有关部门申请了专利.……  相似文献   

14.
近十几年来,山东各地的饲养小区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它对促进山东养鸡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大规模的集约化饲养和产业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养鸡业的发展,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集中饲养和规模化饲养的一些弊端也相继暴露了出来,最棘手的当属传染病。各种病在小区内不断爆发,而且传染病的防制难度越来越大,常常是多种传染病集于一场和一个饲养小区,尤其是一些新病的出现更增加了防制的难度,致使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都很难提高。分析发病原因,不难看出,各地的饲养小区,只是规模化饲养的一个雏形。是…  相似文献   

15.
李明高 《动物保健》2011,(Z1):76-77
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的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进程加快,同原有的散养对比,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技术、疫病防治表现有:生产环境控制难度加大,常见细菌性疾病暴发的频率加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普遍存在,预防治疗的难度加大,直接威胁猪群的健康状况,猪的抵抗力降低,发病机率增加。以上综合因  相似文献   

16.
李明高 《兽医导刊》2011,(Z1):76-77
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的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进程加快,同原有的散养对比,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技术、疫病防治表现有:生产环境控制难度加大,常见细菌性疾病暴发的频率加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普遍存在,预防治疗的难度加大,直接威胁猪群的健康状况,猪的抵抗力降低,发病机率增加。以上综合因  相似文献   

17.
张强 《养殖技术顾问》2011,(11):182-182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组织建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纵观我省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养殖模式已逐渐由家庭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但随着动物疫病的不断发生,防控难度越来越大,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冬虫夏草资源保护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冬虫夏草资源分布与利用状况的调查,摸清冬虫夏草资源本底.提出:建立冬虫夏草生境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冬虫夏草资源及生长环境,提高资源再生能力;利用退牧还草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历史机遇,加大冬虫夏草赖以生存的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依法保护冬虫夏草资源及生长环境,达到切实保护冬虫夏草这一珍稀物种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规模养猪场粪便和污水治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畜牧业和畜禽规模化养殖迅速发展,粪便和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粪便资源化利用及污水的有效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畜禽养殖污水尤其以规模养猪场、养牛场治理难度较大,为摸清养猪场粪便利用、污水治理现状,探索可行的治理方式,笔者对辽宁省内一些规模养猪场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治理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CNKI和NSTL为数据来源分别检索国内1915~2009年、国外1995~2009年对冬虫夏草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国内外多年来对冬虫夏草研究的状况.结果表明,国内冬虫夏草相关文献数量在今后几年内将呈上升趋势,且冬虫夏草将是国家资助的重点;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受到重视;不同地区的研究重点有所差异;冬虫夏草研究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科研院所是产生成果的主力军.国外对冬虫夏草的研究文献总量较少,但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冬虫夏草菌以及冬虫夏草的药理学、药化学等方面,对冬虫夏草的生物学特性、资源等的研究很少.冬虫夏草研究论文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国外应在继续开展现有研究的同时加大对冬虫夏草其他领域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