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太湖地区麦田草害逐年严重.据郑晓明等调查,本区麦田杂草有21科53种.其发生量以看麦娘和日本看麦娘最多,占70%,其次是繁缕,占15%,蓼草占5%,其他杂草占10%.据三麦苗期调查,一些高产社队麦田,每平方公尺有看麦娘100株左右,折合每亩60万株.杂草严重麦田每平方尺高达300株以上,折合每亩180万株,相当于三麦基本苗的3~6倍.抽穗期调查,一般麦田每亩杂草鲜重850~1100斤,严重田块高达2000斤以上,相当于一季生长较差的绿肥鲜草量.杂草与三麦争水、争肥、争光,助长病虫为害,致使一般草害田麦子每亩减产40~50斤,严重田每亩少收80~200斤.全区近650万亩三麦,发生草害麦田约100万亩,估计由于杂草为害,每年减收三麦达3亿斤左右.麦田草害已成为影响本区三麦生产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2.
免耕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及对产量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呼伦贝尔地区免耕小麦田杂草发生状况及对其产量的影响,以明确免耕麦田杂草综合防除效果和草害水平,从而有效抑制杂草的发生.试验采用多点观察与调查的方法,明确了呼伦贝尔地区免耕小麦田杂草的危害特点.结果表明:免耕麦田主要分布的杂草有6科12种,其中藜、猪毛菜和狗尾草为主要危害杂草.且在草害治理上存在主要问题:杂草数量和种类增多,发育参差不齐,杂草群落演替加快,杂草的危害致使农作物减产.具体应对措施:加强免耕小麦田杂草演替规律预报研究;筛选适合小麦田的高效、低污染除草剂;加强化学、机械、农业、人工除草相结合的环保型杂草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1986年7月下旬至10月下旬,笔者在江苏太湖农业区13县(市)、1市郊的54个乡、70个村,调查了658块中、后期稻田(其中单季稻513块,双季稻45块),查明了太湖农区稻田杂草种类及其危害程度,并对影响稻田杂草区系组成和发生的因素作了研究,提出防除策略。 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东阳市地处浙江中部,小麦是其主要粮食作物,但草害一直是小麦生产中突出问题.80年代中期东阳市植保站曾对麦田杂草进行系统调查.10多年来,随耕作制度、除草剂的长期连续使用,农田杂草的发生种类、群落结构等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为准确掌握本市麦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现状,有效控制草害,我们于2000年春季对全市麦田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农田杂草是一类具有持续性危害特点的农业有害生物,已成为影响拉萨市青稞生产的一大因素。杂草生长期与青稞生育期相似,导致青稞田杂草数量大、防控难度高,杂草与青稞争水、争肥,严重影响了青稞的生长。通过科学分析与总结,根据青稞田草害发生的种类和特点,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科学合理地进行青稞田草害防控,将有效控制田间杂草,促进作物生长,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高寒阴湿区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阴湿区由于人少地多,耕作粗放及田间管理不善,致使有些地块农田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造成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杂草还是农田病虫鼠害的天然寄主,为病虫鼠害的越冬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减轻和消灭杂草为害,把草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是农技推广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2006年、2010年近100块麦田普查,广德县誓节镇小麦田草害较为严重,以禾本科杂草为主,主要种类为日本看麦娘、菵草、看麦娘等,阔叶草上升趋势明显,主要为老鹳草等;杂草群落主要类型是由日本看麦娘、菵草组成的单优群落和双优群落。据此,提出了适合我镇当前草害化除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重点掌握麦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危害情况,为制定防除策略、开展科学除草提供数据支撑。二、调查要求与方法(一)调查要求每个县(市、区)针对小麦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乡镇,每个乡镇选择3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调查3块田,记载杂草种类与发生密度。同时用“三层三级目测法”调查以上27块田,确定杂草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9.
泰兴市麦田杂草重发原因和防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泰兴市麦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明确了麦田杂草优势种为硬草、棒头草、早熟禾、猪殃殃;分析了麦田杂草重发的原因,主要是受杂草种群演变及其抗药性、除草剂自身局限性等因素影响;新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3%世玛450ml/hm2防除硬草看麦娘、猪殃殃的效果均达90%左右;麦田杂草防除要采取综合治理对策,充分发挥农业防除与化学防除的互补作用,要立足于秋冬季化除,以草相、茬口布局为依据,因地、因草、因时制宜,选择适宜的除草剂配方,确保化除效果和后茬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泽州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46.7万亩,占粮田面积的70%。近年来,泽州县麦田草害日趋严重。据统计,2000年麦田草害发生面积6.2万亩,2006年麦田草害发生面积20万亩,约占麦田总面积的42.8%,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为控制麦田草害,保证小麦优质高产,几年来,泽州县植保部门从调查杂草种类、密度、生长习性入手,开始了麦田化学除草的试验示范,为该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市麦田杂草群落主要由21科46种组成,发生频率在25%以上的有日本看麦娘、罔草、稻槎菜、牛繁缕、大巢菜、野老鹳草、猪殃殃等7种杂草,罔草、稻槎菜已由原来的次要草种演变成主要优势种,且原来旱地作物杂草一年蓬、山苦荬等,亦已蔓延至麦田中,麦田杂草结构进一步复杂化、多样化.为控制麦田草害,我们在2001年秋播进行了53.32%特草净WP(锡南农药厂)防除麦田杂草的应用技术研究,明确了最佳使用剂量、用药适期及小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果麦间作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当前新疆南疆地区麦田、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群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棋盘法9点取样,对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及单作麦田杂草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南疆喀什、和田等地麦田主要杂草有37种,隶属于12科、31属.优势杂草播娘蒿、藜、萹蓄和硬草在不同间作模式下危害程度基本一致;离蕊芥、田旋花、大蓟和雀麦等区域性优势杂草在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的危害重于小麦单作田;常见杂草和一般性杂草的危害程度差异较小.杂草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小麦单作田.[结论]新疆南疆地区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主要杂草有37种,隶属于12科31属.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杂草群落的多样性明显增加.与单作麦田比较,两种间作模式下单一杂草的危害降低,优势杂革、常见杂草与一般性杂草的发生危害程度差异较少,但区域性优势杂草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太湖稻麦地区推广麦田免耕技术,随着化学除草技术的提高,面积迅速扩大。基于绿麦隆在使用中仍有不少技术问题,影响效果,作者在对新兴除草剂绿黄隆的研究基础上,1987~1988年着重探讨了绿黄隆防除免耕麦田杂草的效果及其应用技术。 一、对看麦娘及其他杂草的防除效果 免耕麦田杂草种类多、数量大,其中尤以看麦娘是主要害草。试验表明绿黄隆对多种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看麦娘、日本看  相似文献   

14.
云南农田外来杂草及其危害现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外来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当今生态和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农田外来杂草是农田杂草防除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作者根据1981~1985云南农田草害调查、1996~2001年云南农田草害补充调查,结合近年来农田杂草危害情况,报道云南农田中外来入侵杂草10种,其中中国新纪录种4种,云南省新分布种6种,以及这这10种杂草在云南的分布和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15.
昆明烟区烟田杂草的主要种类与防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昆明烟区烟田杂草调查,基本上了解了昆明烟区烟田杂草危害情况、种类、分布与群落结构,明确昆明烟区烟田常见杂草有36科159种,其中禾本科杂草40种,阔叶杂草96种,莎草科杂草15种。主要危害性杂草共38种,其中禾本科杂草12种,阔叶杂草23种,莎草科杂草3种。针对昆明烟区烟田杂草的发生危害情况,提出了杂草的防除策略与方法,可为烟田杂草的防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烟田杂草种类与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江西省烟田杂草的种类,采用倒置"W"的9点取样法,对江西省烟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烟田杂草共有41科116种,其中旱地烟田的主要杂草为苍耳、一年蓬、狗牙根和节节草,水田烟田的主要杂草为稗草、辣蓼、鼠鞠草和空心莲子草。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农田杂草研究和防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田草害一直是阻碍农业生产安全的1个重要因素。综述了河北省农田杂草研究和防治的进展,分析了目前农田草害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为有效控制农田草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样方计数法和七级目测法两种方式对邗江区麦田杂草进行系统调查,以确定本地麦田主要危害性杂草,为农技部门科学指导农民开展防除,以及进行针对性的药剂筛选试验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结果表明,邗江区麦田主要危害性杂草有日本看麦娘、菵草、看麦娘、猪殃殃、牛繁缕、野老鹳、泥胡菜等,其中日本看麦娘和菵草危害最严重,为本地杂草群落的优势种,硬草已经由主要草害下降为本地麦田次要草害。  相似文献   

19.
麦田杂草的危害是造成小麦减产降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我国几个典型小麦高产区域的麦田杂草种类及群落构成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科学的耕作方式、除草剂使用不当及气象因素是造成麦田草害危害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此,今后应加强农业、生物、化学等方面的防治措施,建立立体监测防治网络体系,保持麦田生物群落多样性,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0.
系统调查表明,新疆麦田杂草约有107种,隶属于24个科,常见种46种,主要分布于6个科,以播娘蒿、灰黎、艹扁蓄、田旋花、野燕麦、稗草和狗尾草等为优势种群。麦田杂草群落演替呈现播娘蒿、田旋花等恶性杂草比重上升,传播和蔓延较快,发生呈明显加重趋势的特点。盆地、河谷区域和平原区麦田杂草总体上以双子叶杂草为主;高海拔山地麦区以单子叶杂草为主;山地与海拔相对低的绿洲平原之间的过渡麦区,单、双子叶杂草危害程度基本相同。一般春麦区杂草危害重于冬麦区。采取以化学除草为主,农业措施为辅的综合防除技术可有效控制麦田草害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