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背河洼地盐碱地造林新技术,结果表明,盐碱地造林应采用大苗(2年生苗或2年生根平茬苗),开沟挖穴整地(沟宽100cm,深50cm,沟底挖穴50cm×50cm×50cm)、地膜覆盖、施磷石膏(中度和重盐碱地每株施05kg—1kg)磷育等系列抗盐造林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呈贡劣质山地对墨西哥柏、银荆树植树造林进行了不同整地方式、植塘规格、种植密度、抚育方式的试验。结果:撩壕整和水平台地的保存率及幼树生长量优于块状整地,且在阴坡深草地段尤为显著。3种植塘规格(60cm×60cm×60cm,50cm×50cm×50cm,40cm×40cm×40cm)对墨西哥柏的保存率和高、径生长差异不显著,对银荆差异极显著,大塘优于小塘。3种种植密度(1.5m×1.5m,1.5m×  相似文献   

3.
火炬松建筑材林栽培模式研究阶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丘中层红壤上栽植火炬松,施过磷酸钙0.5kg/株效果显著;但块状整地(1.2m见方)与全面整地、40cm×40cm×30cm穴与70cm×70cm×60cm穴以及每年5月幼林抚育1次与每年2次的其生长差异均不显著。根据上述试验结果以及对浙江与皖东丘陵现有火炬林分生长分析,初步认为火炬松建筑材林合理栽培模式为:造林密度1665株/hm2,1m见方块状整地,挖40cm×40cm×30cm植树穴,施基肥过磷酸钙0.5kg/株,造林当年抚育2次,第2~3年每年1次。上述栽培模式经经济分析表明:造林成本不到旧栽培模式(全垦大穴、大量施肥、每年抚育2次以上,造林密度1050株/hm2)的1/2,而收入增加2/3,旧的栽培模式造林无盈利可言,而新的栽培模式主伐时可盈利12750~23250元/hm2。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暖温带宝应运河堤碱性土壤上引种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晚松,9年生时全部进入速生期,13年生平均树高12.31m(火炬松)~10.22m(晚松),胸径18.70cm(火炬松)~12.63cm(晚松),均超过了南方引种试验林标准。高、径年生长节律亦与亚热带地区相似。不同树种生长差异极显著,火炬松>湿地松(美国佐治亚源)>湿地松(广东台山种源)>短叶松>晚松。保存率都很高,但在不同树种间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贫瘠的第四纪低丘红壤岗地上湿地松、火炬松的初植密度试验,分析了初植密度在6年内对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冠幅、枝下高、优势木平均胸径、平均高的影响,结合各种处理的经济投入,认为在江西的低丘红壤岗地的初植密度以湿地松2m×2m,2m×2.5m,火炬松2m×2.5m,2m×3m为佳。  相似文献   

6.
湿地松,火炬松造林密度与整地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湿地松,火炬松密度试验早期测定结果,湿地松、火炬松造林初植密度为107 ̄167株/667m^2,湿地松可偏小,火炬松可偏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择整地、施肥、密度三个主要栽培措施作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整地、施肥、密度对巨尾桉生长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密度>整地>施肥。密度是巨尾桉纸浆材丰产的关键措施;在较好的立地上,巨尾桉纸浆材丰产林的栽培可采用块状整地方式,规格为50×50×50cm;每穴施基肥:滤泥2.5kg+复合肥0.665kg;造林密度为1665株/hm2。  相似文献   

8.
巨尾桉纸浆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选择整地,施肥,密度三个主要栽培措施作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整地,施肥,地巨尾桉生长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密度〉整地〉施肥。密度是巨尾桉纸浆材丰产的关键措施;在较好的立地上,巨尾桉纸浆材丰产林的栽培可采用块状整地方式,规格为50×50×50cm,每穴施基肥:泥2;5kg+复合肥0.665kg;造林密度为1665株/hm^2。  相似文献   

9.
5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厚度、整地穴规格、适栽树种、造林用苗、抚育方法等都对石质丘陵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产生影响。土层越厚幼林保存率越高;整地穴规80×80×70cm的造林平均保存率96%,比整地穴规40×40×30cm的造林保存率高20%,比铲草皮后边挖小明穴边造林保存率高37%;栽植火炬松容器苗幼林保存率76.2%,比栽植火炬松裸根苗保存率高17.2%;全面松土除草或以耕代抚幼林平均保存率93%,比株周圆块状、规格为100×100cm抚育保存率高7.4%  相似文献   

10.
皖东石质丘陵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厚度,整地0们规模,适栽树种,造林用苗,抚育方法等都对石质丘陵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产生影响。土层越厚幼林保存率越高;整地穴规80×80×70cm的造林平均保存率96%,比整地穴规40×40×30cm的造林保存率高20%,比铲草皮这挖小明穴边造林保存率高37%。  相似文献   

11.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 ,造林树种主要是以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树种 ,造林方式主要为三锹半人工缝隙植苗法。实践证明 :该造林方法在坝上地区较为理想。现将其技术要点综述如下 :1 整地整地一般为人工穴状整地 ,穴的规格通常为6 0cm× 6 0cm× 30cm。迹地密度为 333穴 / 6 6 7m2 ,株行距 1.0m× 2 .0m ;荒山为 2 2 2穴 / 6 6 7m2 ,株行距1.5m× 2 .0m。破土面要低于原坡面 ,构成一定的内倾角 ,即“里低外高” ,穴面质量要求一净、二暄、三碎。一净指穴面干净 ,无杂草、石块、树根等 ;二暄指将穴面中心松土 2 0cm深 ;三碎指将土块全部…  相似文献   

12.
楸树造林密度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楸树造林密度7年试验总结。在7种造林密度中,树高最高(平均5.13m)的密度为21m×1m、3m宽窄行,最低(平均4.40m)的密度为2m×2m,相差16.6%;最大胸径(平均7.4cm)和最大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866m ̄3)的密度为3m×4m,最小胸径(平均5.7cm)和最小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471m ̄3)的密度为2m×2m,胸径相差29.8%,材积相差84.9%;密度居中的2m×1m、6m宽窄行及3m×3m,对光照的利用较佳,冠下平均光照强度0.80—0.95万勒克司,冠下、株间、行间光照平均透过率分别为12.4—14.4%、16.0—21.2%、50.8—59.1%;2m×1m、6m宽窄行的光台强度较2m×2m增加20.1%;密度愈小,郁闭愈晚,径阶偏向大径阶分布,密度愈大,郁闭愈早,径阶偏向小径阶分布,并需较早的间伐。  相似文献   

13.
改杨树等行距育苗为大小行距育苗周锦程江苏省宿迁市林业苗圃土地贫瘠,采用传统的等行距(50cm×30cm)培育杨树苗,合格苗出圃率仅50%~60%,且苗木质量不高,造林成活率较低。依据边缘树苗优势现象,我们改用大小行距培育杨树苗,即大行距70cm,小行...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暖温带宝应运河堤碱性土壤上引种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晚松,9年生时全部进入速生期,13年生平均树高12.31m(火炬松)~10.22m(晚松);胸径18.7Ccm(火炬松)~12.63em(晚松),均超过了南方引种试验林标准。高、径年生长节律亦与亚热带地区相似。不同树种问生长差导极显著,火炬松>湿地松(美国佑治亚种源)>湿地松(广东台山种源)>短叶松>晚松,保存率都很高,但在不同树种间差异不显著,说明4种国外松都能适应宝应运河堤及相似地区生长。引种成功的关键技术是采用容器苗带土(松菌根真菌)造林。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密度I—69杨树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1种密度I-69杨树人人林的胸径及树高生长材料,建立树高及胸径的生长模型。通过6种模型的比较,选出最适宜的Logistic树高生长模型及单分子胸生长模型。探讨了树木的径、高生长规律。11种密度的胸径生长可划分成5个密度组(4m×6m,4m×7m);(5m×6m,6m×6m);(5m×8m,6m×8m,7m×7m);(5m×10m,7m×8m,8m×8m);(5m×15m)。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呈贡劣质山地对墨西哥柏、银荆树植树造林进行了不同整地方式、植塘规格、种植密度、抚育方式的试验。结果:撩壕整地和水平台地的保存率及幼树生长量优于块状整地,且在阴坡深草地段尤为显著。3种植塘规格(60cm×60cm×60cm,50cm×50cm×50cm,40cm×40cm×40cm)对墨西哥柏的保存率和高、径生长差异不显著,对银荆差异极显著,大塘优于小塘。3种种植密度(1.5m×1.5m,1.5m×2m,2m×2m),对幼林期的高、径生长及冠幅大小无显著影响,在30°以上的陡坡,台地抚育优于菱形、扇形、块状抚育,与对照比较,4种抚育方式与之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苗移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1年生苗采用20×20cm、20×10cm、20×75cm、20×50cm、20×40cm、20×33cm6种移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苗木高生长差异不明显,地径差异达到了1%的显著水平。苗木径高比、单株生物量随着移植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一级苗百分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经济效益随密度的增大而上升,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的单位产值相差4倍以上。从综合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以20×40cm和20×50cm两种移植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6年,通过建立径流小区的方法,对广西桂平市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水、土、肥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年平均液体径流量为全垦(134850t/hm2)>带垦(113839t/hm2)>穴垦(109491t/hm2);年土壤流失量为全垦(9313t/hm2)>带垦(4090t/hm2)>穴垦(1917t/hm2);年平均水土养分流失量为全垦(16617kg/hm2)>带垦(7627kg/hm2)>穴垦(3982kg/hm2),分别是灌草坡(2014kg/hm2)的8251%、3787%和1977%。不同整地造林后第6年时的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N、水解N、速效K)比造林前存在下降趋势,下降的总频率为全垦(204%)>带垦(106%)>穴垦(53%)。结果表明,穴垦整地(40cm×40cm×30cm)马尾松工程幼林地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建议在我国南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雷竹是我国一种优良笋用竹种 ,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笋味美 ,年年出笋 ,效益高 ,适应性强等特点 ,并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1 笋园地的选择与整地1.1 选址雷竹的建园应选择交通便利 ,坡度小于 5°,土壤深厚 ,疏松肥沃、湿润、微酸性或中性沙质壤土的低丘、平原、冲积的溪河沿岸滩涂地和房前屋后空地。1.2 整地笋园整地一般采取全垦整地 ,造林前 ,清除园内杂草、灌木、树桩、石块等物 ,垦地深 30cm左右 ,按预定栽植株数挖穴。挖穴规格 :6 0cm× 6 0cm× 50cm ,成 80cm× 50cm× 4 0cm。有条件的话每穴用枯饼…  相似文献   

20.
桉树的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造林地选择 桉树适应性强 ,在脊薄的土壤也能生长。但只有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才能发挥其速生特性。要想丰产 ,必须选择好的造林地。桉树适宜疏松、深厚 (>80cm) ,肥沃的土壤 ,赤桉无性系要求海拔 6 0 0m以下 ,邓恩桉 80 0m以下 ,柳桉 10 0 0m以下 ,千万不要将有机质贫脊 ,板结浅薄的土壤及风口处作为桉树造林地。2 栽植密度 赤桉无性系 3m× 1 5m ,每亩 14 8株 ;邓恩桉、柳桉 3m× 2m ,每亩 117株或 3m× 3m ,每亩89株。3 整地 桉树丰产林或工业原料林基地 ,在坡度平缓的地方必须全垦大穴整地。穴大 6 0cm× 6 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