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晖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4):35-37,4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对福建柏11个种源330个针叶样品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过氧化物同工酶有20条谱带,呈现出19种酶谱类型,不同产地的酶谱种类和数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差异表明不同产地福建柏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而且酶谱变异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福建柏的起源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2.
雷竹实生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但近年来开花十分普遍,严重影响竹笋产量。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之一是培育雷竹实生苗并扩繁推广。在雷竹实生苗培育过程中发现植株间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差异显著。由于同工酶与形态特征、次生物质相比,是更为直接的基因产物,因此分析了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可见:雷竹子代与亲本比较有53%植株表现出条带数量差异,快带区差异最显著,相似系数不尽相同;实生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强度总趋势是:慢带>中间带>快带;实生苗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可见植株间发生一定的基因表达上的差异,在生产中应选择优良无性系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3.
用电镜鉴定泡桐丛枝病的带毒苗,用圆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病苗、带毒苗与健康苗之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结果表明,带毒苗与健康苗的酶谱无差异,都表现为9条酶带,病苗酶谱表现出10条酶带。  相似文献   

4.
千年桐、构树性别的同工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凝胶电泳分析方法,研究了千年桐及构树雌、雄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所得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植株各自具有不同的酶谱特征。这些特征不仅表现在酶带的数目多少,也表现在酶带的迁移率及其相对活性上。运用酶谱图式的差异,可以作为鉴定树木性别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板凝胶电泳,对杨树6个全同胞家系的亲本及子代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其与生长量和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单株及不同家系在酶谱带数、迁移率、酶的活性强弱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使同一家系内亲代与子代之间也存在差异,子代主要表现为双亲互补型酶带。POD同工酶分析可用于杨树亲缘关系的鉴定。子代与母本的相似系数比子代与父本的相似系数高,偏向母性遗传。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过氧化物酶酶带数和酶强度与地径生长量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83;酶带数和酶强度与地径超亲优势之间也呈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84;而酶带数和酶强度与苗高生长量及苗高超亲优势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酶带的谱型与生长量和杂种优势之间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因此,仅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带数、强弱和谱型来判断杨树的生长量和杂种优势是不完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杉木种内杂交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亲本因来源,表型不同,同工酶酶谱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杂交种F1代用工酶酶谱一倾向于母本,同时受双亲双重作用的影响。若在酶谱扫描曲线中出现峰值或峰面超双亲的酶带,有望得到优势杂交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两优良核桃亲本漾濞核桃和引进的新疆早实丰产优株核桃云林A_7号及其6株杂种优株无性系植株的不同组织器官作了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核桃不同组织器官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不同;在相同组织器官中,两亲本的酶谱差异明显;6个杂种优株无性系植株的酶谱也不尽相同,但都有来自亲本一方的酶带,其中树皮样品Ⅴ、Ⅵ和Ⅷ号优株出现了杂种酶带;顶芽样品中只有Ⅴ号为杂种酶谱;亲本的年龄不同有可能导致杂交后代的酶谱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雌雄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猕猴桃(Actinidia)雌雄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电泳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雌雄株之间同工酶的酶谱存在着明显差异。酶谱的变化与叶片生长量、植株的生育期、不同种类有关。其酶带变化的总趋势是,在开花期雌株在负极一端比雄株多1条酶带,植株进入结果期,其结果相反,雄株比雌株多1条酶带。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同工酶的酶谱还表现出,靠正极,在结果期比开花期多1条酶带。同时用未开花植株进行测定,其酶谱变化与上述雌雄株有相似结果,在靠负极一端雌株多1条酶带,有时雄株靠正极端不出现酶带。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对西南桦(Betula alnoides Buch。-Ham.ex.D.Don)6个种源苗期酯酶同工酶,11个种源苗期过氧化物同工酶比较分析表明:西南桦不同种源间在酯酶、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数、迁移率(Rf值)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源内不同个体间在酶酶、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数、迁移率(Rf值)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西南桦在群体、个体上存在广泛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两优良核桃亲本漾Bi核桃和引进的新疆早实丰产优株核桃云林A7号及其6株杂种优株无必一系植株的不同组织器官作了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核桃不同组织器官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不同;在相同组织器官中,两亲本的酶谱差异明显;6个杂种优株无性系植株的酶谱也不尽相同,但都有来自亲本一方的酶带,其中树皮样品V、Ⅵ和Ⅷ号优株出现了杂种酶带;顶芽样品中只有V号为杂种酶谱;亲本的年龄不同有可能导致杂交后代的酶  相似文献   

11.
银杏半同胞家系苗期根皮过氧化物同工酶试验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0个银杏半同胞家系2年生苗根皮氧化物同工酶的试验分析表明:银杏根皮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相对简单,仅表现为2种类型。染色过程中,在染色时间过长使胶板变褐的同时,出现了迁移率较大的透明亮带,并且不同的家系酶带数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刚果12号按热研 B 号无性系不同树龄萌条和萌条不同高度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刚果12号按萌条基部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谱带条数和酶活性是随树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的,到达2个月龄后则基本土稳定,表现出老态的生化特征。(2)刚果12号桉萌条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谱带条数和酶活性是随萌条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的,也即随距茎尖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到达一定距离(10—100cm)后则基泰上稳定,表现出老态生化的特征。树龄越大,此距离越短。  相似文献   

1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的方法对中华猕猴桃雌、雄株的叶片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结果表明:雌、雄株之间在同工酶谱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雌株比雄株酶带多,酶带深、酶活强。雌、雄株都有其各自的特征酶谱。本文结果进一步支持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以作为研究植物性生理、生化特征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7属11种木兰科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7属11种木兰科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1种木兰科植物共分离出12条酶带,其中B带为共有带;不同属种的酶谱存在差异,可作为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应用凝胶电泳法,研究马尾松种子萌发过程中酯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变化的结果.醋酶同工酶的海带数目随萌发阶段的推进而减少,到脱壳时仅保留了两条酶带.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同工酶,在种子吸胀阶段无同工酶表达,以后在各阶段中才形成新的酶带.所有的酶谱图式,明显地表现出萌发阶段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是基因表达为生长发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接穗〔核桃(Juglans regia Linn.)〕、砧木〔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DC.)〕,以及核桃的嫁接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进行了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接穗与砧木的同工酶谱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酶带的数目多少、活性的强弱,而且也表现在酶带迁移速度的快慢上;同时在酶谱中也反映出两者共同具有的两条同源酶带。 嫁接植株的同工酶类型丰富,兼有接穗与砧木的酶谱特点,不仅表达了二者之间的酶带互补关系,而且还检测出了新的特殊酶带。所以,嫁接植株是一种有别于接穗与砧木的新类型。从而为核桃品种的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嫁接是一项创造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措施。 在对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嫁接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欧李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叶果生理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欧李同工酶在数量性状遗传变异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113份同一生境条件下野生欧李实生群体材料的叶片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同时对同工酶酶量大小(酶带宽窄)与叶片和果实生理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欧李实生群体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分为7种酶谱类型,谱带数量最...  相似文献   

18.
南天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资源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依据不同种质间酶带特征的不同,并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天竹种质间的亲源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这些种质资源共出现10条酶带,所有种质资源都有3条共同特征的谱带,同时不同种质资源酶谱带数目、迁移率(Rf)、酶活性及分布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OD酶谱聚类分析将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19.
桉树对青枯病抗性与过氧化物酶及同工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7个具有不同青枯病抗性的桉树品系的叶部和根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对同工酶进行了电泳分析。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桉树各品系叶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根部。对青枯病具有不同抗性的7个桉树品系,其叶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对青枯病抗性较弱的F11和E13品系体内的过氧化物酶显著比其它抗性品系体内的酶活性低。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桉树对青枯病不同抗病性品系之间的同工酶谱带,在条带数和各条  相似文献   

20.
陕北枣树主要害虫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陕北枣树的6种主要害虫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的结果表明:枣树6种主要害虫都表现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且酶谱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