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1日龄雏鸡对1株O1血清型鸡源大肠埃希菌(E.coli)的致病性进行测定,并扩增iss基因.结果表明,鸡E.coli O1对1日龄雏鸡具有较强的毒力.iss基因在致病性鸡E.coli O1中的序列与已知禽大肠埃希菌is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与人源大肠埃希菌is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0.9%,显示了此基因具有保守性.  相似文献   

2.
为控制大肠埃希菌病的危害,对从陕西某种鸡场分离鉴定的20株鸡大肠埃希菌进行了血清型调查,结果O2型5株、O6型3株、O78型4株,未定型8株,表明鸡场的大肠埃希菌有了新的流行菌株O6出现。用定型的分离菌株研制的自家灭活菌苗免疫接种雏鸡,7 d后可检测到抗体,14 d产生免疫保护力。29日龄二免,90 d后抗体水平仍在5log2以上。119日龄三免,免疫后5个月抗体水平仍维持较高,但6个月后,抗体水平已在5 log2以下,失去保护力。通过3年的应用,该场种鸡大肠埃希菌病的平均死亡率由6.7%下降至1.6%,雏鸡死亡率由4.2%下降至1.8%,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鸡大肠埃希氏菌制苗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制苗用鸡大肠埃希氏菌O1、O2、O78标准株的培养特性、免疫原性、菌株毒力及保存代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标准菌在麦康凯琼脂、普通肉汤及鸡裂解血液马丁肉汤琼脂上生长良好,培养后的3株菌均符合鸡大肠埃希氏菌生化特性;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后的菌液制成蜂胶灭活疫苗,免疫30日龄雏鸡,1-2周后产生保护力,3周攻毒时保护率为100%,对同型异株(湖北地方分离株)的攻击保护率在80%以上;3株菌都能使重20g小白鼠死亡、4日龄雏鸡死亡,剖解死亡雏鸡,均呈典型大肠杆菌病病理变化;连续传5-10代的3株菌,其毒力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4.
鸡大肠埃希氏菌地方菌株的致病性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从死亡鸡胚、病死鸡中分离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致病性与药敏试验,并鉴定致病性较强的菌株的血清型。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绝大多数对一日龄鸡有致病性,所有血清型对头孢唑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分离自典型大肠杆菌病变和粪便的45株E.Coli通过4日龄雏鸡人工感染试验建立了大肠杆菌病的人工感染模型,并对菌株的致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日龄雏鸡颈部皮下接种0.2ml菌液,接种后,前65h内雏鸡死亡率≥60%的菌株为强致病力菌株;死亡率<60%,或出现典型大肠杆菌病变为中等致病力菌株;试验期不引起雏鸡死亡也无病变者为无致病力大肠杆菌。试验的13株分离自粪便的苗株,2株为中等致病力,11株为无致病力;32株分离自典型病变的菌,9株为强致病力菌,15株为中等致病力,8株为无致病力。  相似文献   

6.
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毛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菌毛是鸡大肠埃希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文章对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毛的特点及分类,各型菌毛亚单位基因结构及其功能与控制,鸡源致病性与其他动物源大肠埃希菌菌毛之间的同源性进行了综述。这对了解菌毛亚单位基因结构与致病力的关系,探讨鸡源大肠埃希菌的致病力与分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公布的鸡大肠埃希菌pilA基因序列,在其保守区设计一对引物,以提取的3株鸡大肠埃希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3个克隆片段。经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3株克隆片段均含有Ⅰ型菌毛pilA基因的全序列及完整的开放性阅读框架,片段大小为549bp,编码信号肽和结构蛋白;3株鸡大肠埃希菌分离菌株与其他菌株pilA基因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7.25%~98.36%,氨基酸同源性为87.36%~98.35%;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肠埃希菌各菌株之间的pilA基因遗传相关性与其宿主来源及血清型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3株鸡大肠埃希菌I型菌毛间具有一定的结构相似性,并存在一定的共同抗原位点。  相似文献   

8.
用从豫北地区一家大型个体养鸡场分离到的致鸡大肠埃希氏菌病8个血清型菌株O1、O2、O78、O36、O11、O88和O50以及未知菌株的培养物,经0.4%的福尔马林灭活48h,制成原场大肠埃希氏菌多价灭活苗,含菌量为150亿/ml。分别免疫批10日龄鸡只,剂量0.2ml/只,使鸡只获得对原场大肠埃希氏菌株比较高的免疫力。该灭活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良好,对同型菌株攻毒后对鸡只的保护率达90%以上,对鸡大肠埃希氏菌病有较强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鸡源大肠埃希氏菌某些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对1日龄鸡的致病性、溶血性、菌毛的表达、血凝性、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粘附特性、体内外与鸡气管粘膜的粘附特征、质粒特征、全菌蛋白SDS-PAGE电泳及免疫转印等。结果表明,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溶血性、质粒特征、对CEF的粘附特性与其致病性无关;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大部分菌株表达Ⅰ型菌毛;血凝能被D-甘露糖抑制,不同菌株血凝谱具有差异;体内外与气管粘膜的粘附特性与菌株致病性有关;在全菌蛋白SDS-PAGE电泳中,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700的多肽仅存在于具有致病性的菌株中,经免疫转印证实,该多肽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所特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分离自典型大肠杆菌病变和粪便的45株E.Coli通过4日龄雏鸡人工感染试验建立了大肠杆菌病的人工感染模型,并对菌株的致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日龄雏鸡颈部皮下接种0.2ml菌液,接种后,前65h内雏鸡死亡率≥60%的菌株为强致病力菌株;死亡率〈60%,或出现典型大肠杆菌病变为中等致病力菌株;试验期不引起雏鸡死亡也无病变者为无致病力大肠杆菌。试验的13株分离自粪便的菌株,2株为中等致病力,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