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播草种及其比例对黔草4号鸭茅草地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黔草4号鸭茅的混播草地组合与草地产量。[方法]以黔草4号鸭茅单播为对照,在贵州省德江县共和乡建植不同混播比例的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高羊茅、鸭茅+白三叶共9种混播草地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牧草高度、产量、叶茎比、豆荷比的影响。[结果]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2∶1∶1)草地的产量达101 610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叶茎比为2.98,草地质量好,为最优草种组合与混播比例。[结论]该试验为筛选适宜贵州黔草4号鸭茅草地建植的最佳草种组合和混播比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云南温带常用优良禾本科牧草鸭茅、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扁穗雀麦、多花黑麦草的常用品种、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栽培利用技术等,旨在为云南温带地区人工草地建植、草地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验表明:在红壤丘陵岗地上建植人工草地,以条播为宜.利用方法较之播量播法对杂草侵染、青草产量、越夏力影响最大。采用苇状羊茅+苜蓿+白三叶(4∶2∶1)混播,最优组合为播量1.5 kg/亩+条播+频刈。  相似文献   

4.
黄河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群落组分配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黄河源区的“黑土型”退化草地上,以6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不同混播处理(A-垂穗披碱草;B-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C-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D-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波伐早熟禾;E-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波伐早熟禾+西北羊茅;F-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波伐早熟禾+西北羊茅+短芒老芒麦)进行了连续3 a的群落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混播群落的牧草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建植的当年,混播群落牧草产量、草层高度和群落盖度等指标主要受垂穗披碱草和短芒老芒麦等高禾草控制;垂穗披碱草单播群落牧草产量显著高于混播群落(P〈0.01),第2年各群落生长趋势与建植当年基本一致,但混播群落的生长优势已开始显现。第3年,6种牧草混播处理的牧草产量显著高于单播群落(P〈0.01)。不同高、矮禾草的合理配置可有效地优化人工植被的群落结构,遏制单一种建植的快速退化现象,几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合理混播配置可能是“黑土型”退化草地进行人工建植恢复的关键技术,是一项快速稳定恢复“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寒地冷季型草坪混播组合,包括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的混播组合,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多元混播组合,草地早熟禾、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多元混播组合,并提出了寒地冷季型草坪的建植和养护管理,将促进寒地冷季型草坪在黑龙江垦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及鸭茅混播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混播组合在黔南州苹果园、梨园、刺梨园、核桃园等果林下的生长状况.经过4年的试验,从鲜草产量、草层的可利用空间、干鲜比、抗逆性等综合因素分析发现,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C)在几种果林下的综合表现最好,平均产草量最高,达到49 781.41 kg/hm2;干鲜比最大,为0.292;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C)在抗倒伏性上的综合表现最强.该牧草组合可在在黔南州果林下饲养绿壳蛋鸡时选择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混播草地草本植物的光合特性,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观察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人工草地中4种草本植物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4种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中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宿根画眉草(Eragrostis perenans)的光合"午休"现象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毛花雀稗的光合"午休"现象由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而气孔限制因素占主导.蒸腾速率"午休"主要由气孔出现部分关闭所致.毛花雀稗和宿根画眉草比白三叶和多年生黑麦草有相对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因此,通过灌溉可以提高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人工草地的产量和减少其退化,同时在土壤水分保持力较差的喀斯特山区建植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人工草地,毛花雀稗和宿根画眉草是其主要的演替草种.  相似文献   

8.
几种引进牧草种子质量检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标准牧草检验规程对紫花苜蓿、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无芒雀麦、草地羊茅、鸭茅等进行种子净度、种子发芽率、种子生活力、种子水分含量、电导率5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白三叶、草地羊茅发芽率指数相对高,无芒雀麦、黑麦草、鸭茅发芽指数低;紫花苜蓿、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的生活力高,而无芒雀麦、鸭茅、草地羊茅的生活力较低,对田间种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草坪草引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年的试验表明:草地早熟禾可作为类似乌鲁木齐市地区城市绿化建坪的主要草种;苇状羊茅、紫羊茅、羊茅可作为伴生草种;多年生黑麦草发芽快可作为草坪建植的保护草种。经草坪草质量综合评价,供试草坪草种中草地早熟禾品种Wembley,Andante,Broadway,Oxford,Conni,Mordona,苇状羊茅品种Cochise,紫羊茅品种Laxton,Penille,Gondolin,多年生黑麦草Juvcntus,Pickwick等均适宜在新疆乌鲁木齐及其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半荒漠地区混播牧草优化组合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目标规划进行半荒漠地区混播牧草优化组合设计,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检验;同时对不同混播组合牧草生长状况及与各主要生态因素的关系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依目标规划求解的混播组合配方A2:紫花苜蓿75%、红豆草225%、老芒麦175%、草地早熟禾4687%和苇状羊茅563%,其牧草生长速度、产量、相容性及生态适应方面均较人工设计的A3为优(P<005)。牧草生物量与生长期间的草冠层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0~30cm)含水量呈正相关。试验牧草出苗期,春夏干旱,水分为主要限制因子;出穗开花期,水分较充足,牧草生长受温度影响较大,但不同牧草种影响不尽相同。老芒麦的温度决定系数小(04974),在温度变幅大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发育;草地早熟禾和苇状羊茅二者的温度决定系数大(09050和08740),均生长低矮,发育不良。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氮、缺磷、富钾的半荒漠地区建植人工草地,采用氮、磷肥按比例配方施入,施量以60kgP2O5/hm2和69kgN/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各生育期群落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探讨三者作为人工草地混播组合的生态适应性,用CI-31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各生育期群落光合特性,并分析了硝酸还原酶活性(NRA)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光合生理生态指标互补优势明显,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较强,推测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能够作为混播牧草搭配组合的重要参考指标;开花期,鸭茅群落同化CO2的净光合速率、同化CO2的光能利用效率(LUE)和同化CO2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平均值分别为17.9μmol/(m2.s),40.9mmol/mol和44.2 mmol/mol均显著高于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开花期和成熟期LUE日变化曲线呈“V”字形,中午LUE较低,成熟期鸭茅的最高值可达54.5 mmol/mol,而最低值仅为15.1 mmol/mol;WUE各生育期日变化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种牧草WUE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午;白三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均显著高于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而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的差异不显著;分蘖期和开花期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叶绿素a和b的含量高于白三叶,在枯黄期却相反。  相似文献   

12.
牧草种植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适宜在平塘县种植的优质高产牧草产品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白三叶、红三叶、多花黑麦草、鸭茅、甜高粱、皇竹草等的种植技术做了相对详细的说明,为种植户的种植产量提升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纤毛鹅观草、苇状羊茅、鸭茅三个草种组成的4个混播组合进行产草量、越夏率的互比,并对混播与单播的产草量作了比较。结果以纤毛鹅观草+苇状羊茅+鸭茅组合最佳,4个混播组合产草量均比供试3个草种之任何一种单播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苜蓿、苇状羊茅和无芒雀麦为材料,根据其生物学特点进行混播,并对混播牧草的生长特点和生产性能与单播进行比较,以便找到利用该类混播草地的规律.结果表明:混播与单播牧草的全年生育期均为90~100 d,绿期220~230 d,和单播相比,混播能提高牧草的茎叶比和分蘖数,降低鲜干比,对叶面积系数影响不大.混播和单播牧草地上生物量动态均呈现S型动态曲线,生物量增长最快在抽穗扬花期,生物量最大值在成熟期,其中蜡熟期是单播或者混播牧草的最佳利用时期.牧草混播的生产水平高于苇状羊茅和无芒雀麦的单播,低于苜蓿的单播.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皖西南地区坡地混播牧草进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和草产量分析,试验采用了10个品种.结果表明:①苏丹草×聚合草、苏丹草×白三叶混播时,其鲜草、干草产量都高于其他混播组合,含糖量排列第3;②紫花苜蓿×苇状羊茅混播时含糖量虽然最高,但它的鲜草、干草产量都不高.综合这两点,A3、A4这2种混播组合表现突出.因此,在坡地为15度的皖西南地区苏丹草×聚合草、苏丹草×白三叶混播时表现最优良,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皖西南地区坡地混播牧草进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和草产量分析,试验采用了10个品种。结果表明:①苏丹草×聚合草、苏丹草×白三叶混播时,其鲜草、干草产量都高于其他混播组合,含糖量排列第3;②紫花苜蓿×苇状羊茅混播时含糖量虽然最高,但它的鲜草、干草产量都不高。综合这两点,A3、A4这2种混播组合表现突出。因此,在坡地为15度的皖西南地区苏丹草×聚合草、苏丹草×白三叶混播时表现最优良,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几种加拿大多年生牧草在甘肃景泰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蒙古冰草的越冬率为50 %,百脉根不能越冬,其余品种越冬率均在75 % 以上(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中以苇状羊茅鲜草产量最高,其次为吉农无芒雀麦、无芒雀麦、草地雀麦、草地羊茅和细茎冰草;多年生豆科牧草中,公农1号苜蓿和紫花苜蓿Algonguin、Rangelaneler、AC longview、Podus产量较高生长状况良好,在本地有很重要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春季草坪建植中的杂草危害问题,引入草坪草混播建植技术。通过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的不同混播处理与单播早熟禾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混播草坪在建坪期表现的抗杂草性、成坪速度、密度均优于单播早熟禾,处理中混播成坪时间最短为40 d比单播提前16 d,黑麦草30% 高羊茅30% 早熟禾40%的配比抗杂草能力最强,在生长过程表现出明显优势,单播草坪杂草发生率高,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在乌鲁木齐灌溉条件下,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yn)+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苜蓿+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苜蓿+猫尾草(Phleum pralenss L.);苜蓿单播;苇状羊茅及无芒雀麦单播等处理的混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与一种禾草混播比禾草单播显著增产。单播一种禾草产量很低不宜采用;建立打草人工草场,以苜蓿+无芒雀麦组合为好,建立打草和放牧兼用草场,以苜蓿+苇状羊茅为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10年来,开发利用草山草坡资源,建植人工草地初具规模,促进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但因草地利用过重,部分草地出现退化.作者在鄂中丘陵区建植面积较大的苇状羊茅草地上,初步进行了放牧强度试验.试验表明:牧草生长季放牧率为1.8亩/只,草地利用率60%为较适宜的放牧强度,既能维持稳定的草地初级生产能力,又能控制苇状羊茅老化,供羊只获得较高的增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