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牛乳品质,获得养殖奶牛生产的高效益,奶牛饲料者为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常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一些饲料添加剂.现将奶牛日粮常用的添加剂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奶牛繁殖力是奶牛生产重要经济指标.奶牛繁殖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与奶牛饲养、管理、遗传育种、疾病防治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3.
近20年,荷斯坦牛成为优势奶牛品种,营养改善促使奶牛产奶量大幅度增加,工厂化管理致使奶牛运动量减少、生产性疾病频发,奶牛康乐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改善高产奶牛福利的呼声高涨.本文以生产性疾患为中心,从规模化生产、遗传改良、畜舍环境等角度讨论了高产奶牛的福利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素华  李岩 《猪业科学》2002,19(9):19-21
在奶牛生产中,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过量饲喂精料会引发奶牛疾病.对瘤胃酸中毒、瘤胃上皮角化不全、奶牛肥胖症、脂肪肝、皱胃疾病等致病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奶牛腐蹄病是危害奶牛生产、导致奶牛生产性能降低的奶牛常见病之一,其不仅可导致奶牛蹄部的真皮与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还能够造成奶牛跛行等症状,对奶牛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本文从病原微生物、营养因素、饲养管理和季节因素等方面对奶牛腐蹄病的致病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让奶牛场一线人员更深入了解奶牛腐蹄病的发病原因,旨在为奶牛腐蹄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后备奶牛是牛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都是通过观察外表的方式进行初步判定,进入生产后再根据实际的生产性能进行评定.因为奶牛的生产性能无法通过直接的外观进行测定,这给人们挑选后备奶牛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结合奶牛繁育技术和后备奶牛常规评定技术对后备奶牛进行综合评定,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评定技术体系,为指导奶牛场的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在奶牛养殖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将60头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试验期为45 d.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产奶量均显著提高(P<0.05).表明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0.1%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奶牛热应激是奶牛机体应对高温天气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严重影响奶牛生产性能与健康.本文综述了奶牛热应激的概念机理、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奶牛是一种耐寒怕热的动物,适合于气候凉爽地带饲养.每年夏季高温天气,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奶牛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热应激反应,严重影响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随着奶牛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发展,奶牛热应激综合征发生率不断上升,其危害日益突出,并已成为阻碍奶业发展的最活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热应激会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免疫性能、繁殖性能等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奶牛生命健康,给奶牛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热应激目前已成为奶业健康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该文总结了热应激的危害及其营养调控措施,旨在为缓解奶牛热应激提供解决方案以及较为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产瘫痪是奶牛特别是经产、高产奶牛的一种常见多发病,是威胁奶牛生产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会造成奶牛死亡,引起较大经济损失.此病为散发,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一般在产后3 d内发病.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是乳腺组织受到病原菌及化学、物理因素刺激而引发的一种炎性疾病.以乳房肿大、疼痛、泌乳减少或停止和乳汁变性为特征.是奶牛的常见疾病之一,在生产中的发病率高达40%,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疾病.因此,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奶牛热应激是气候变化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生理性反应的总称.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综述了热应激对奶牛生产影响的因素、机制及缓解途径.  相似文献   

13.
奶牛生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奶牛生产疾病,多发于第2~5胎的高产奶牛,主要特征是知觉反应迟钝及四肢瘫痪.诊治不及时容易造成奶牛被淘汰、死亡,经济损失较大.病因多见于低血钙、低血磷.凉山州畜科所科华公司奶牛繁育场一头二胎奶牛产后患低血钾症导致生产瘫痪,经诊断治疗后痊愈.奶牛低血钾引发的生产瘫痪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现将诊治心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粗饲料颗粒大小对奶牛采食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粮中的粗纤维可为奶牛提供大部分能量,是奶牛能量的主要来源.奶牛对粗饲料采食量的大小是其能否获得足够的用于生产的能量及发挥最佳生产性能的基础和关键.影响奶牛对粗饲料采食量的因素有很多,但粗饲料颗粒大小变化的影响较大.粗饲料颗粒过大,奶牛不愿采食,不利于奶牛生产并造成饲料浪费;颗粒过小,不利于反刍,增加奶牛患瘤胃酸中毒的可能性.通过改变粗饲料的颗粒大小,可使奶牛采食、咀嚼和瘤胃发酵等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奶牛养殖过程中,围产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在该时期奶牛从干奶状态转为泌乳状态,生理上所受的应激造成奶牛泌乳早期采食量降低,易发生能量负平衡.此外,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也会降低,并常常伴有一些围产期疾病的发生,如脂肪肝、酮症、乳房炎等.胆碱能影响奶牛的生产与繁殖性能,参与奶牛的脂肪代谢,可降低脂肪肝发生率,提高免疫性能.对围产期奶牛饲喂过瘤胃保护胆碱(rumen protected choline,RPC),可改善奶牛机体代谢,增加小肠胆碱供应,进而提高奶产量、改善乳成分、缓解脂肪肝、减少围产期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RPC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生产性能、乳成分以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旨在为围产期奶牛的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调查及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的常见病,是目前国内外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障碍.该病轻则引起奶牛跛行,重则引起奶牛瘫痪,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与营养、疾病、管理、遗传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环境因素影响奶牛的泌乳量、发育、繁殖等生产性能,在奶牛生产中,得出规避环境风险因素的方法,提高奶牛生产效益、降低奶牛生产风险.方法:通过阐述温度、湿度、光照、噪音等环境因素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得出通过控制水、乳汁、牛舍的温度,调整光照时间,避免噪音,控制湿度等其他环境卫生措施,提高泌乳量、增强抵抗力、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繁殖功能.结论:通过调整环境,可以降低奶牛生产中的风险,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增加养殖者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1.总则 1.1.为减少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奶牛繁殖过程的影响,充分发挥奶牛的繁殖潜力,使奶牛生产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制定《中国奶牛协会奶牛繁殖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1.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奶牛生产及技术服务单位。 1.3.在执行过程小,规范内容将随着繁殖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2.种公牛的繁殖管理 2.1.基本要求和繁殖指标 2.1.1.种公牛系谱至少三代清楚,并经后裔测定或其他方法证明为良种者。 2.1.2.种公牛必须体质健壮,生殖器官(睾丸、副性腺、交媾器官等)发育正常,无繁殖障碍和法规规定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该阶段奶牛代谢的最大特点是能量摄入减少而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能量负平衡.改善围产期奶牛的营养条件,最大限度地缓解能量负平衡,对于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性能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围产期奶牛的代谢特点以及营养调控研究进展,旨在为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奶牛生产中,其繁殖力直接关系到奶牛生产水平的高低.奶牛的繁殖力受到遗传、营养、环境和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随着现代育种水平的提高,日粮营养已成为提高奶牛繁殖力的关键因素.就奶牛繁殖力与日粮营养的关系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