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Borrilia burgdorferi),通常以硬蜱为传播媒介。在人和动物中广泛流行,属自然疫源性疾病。本文就莱姆病的病原、流行概况、传播媒介及动物感染、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防制措施作了概述。1975年.Steers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发现了一种儿童中罹患的特殊的关节炎.由于最初在莱姆镇发现,故名莱姆病[1].1982年,Burgdorferi和Barbour从硬蜱体内分离出一株新的疏螺旋体,并证实为莱姆病的病原体[2]。此后,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该螺旋体对人不仅可引起关节炎症状,而且可致心脏、神经系统等一系列严重的全身症状。对动物可引起发热、跛行、神经机能障碍、流产、死胎等病症。莱姆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其存在的广泛性、复杂性和严重性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关注。近年来,人莱姆病的研究进展很快,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动物莱姆病的研究也已广泛展开,且不断深入进行。莱姆病的研究已经成为人兽共患病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莱姆病(Lyme Dl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引起的,以硬蜱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由于本病最初(1975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镇发现,故名莱姆病。莱姆病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的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应重点防治研究的新发现的传染病之一。莱姆病在我国也有广泛的分布,至少有23个省、  相似文献   

3.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蜱传性人兽共患传染病.1977年美国医生A.C Sleere发现康涅狄格州莱姆镇流行的青少年关节炎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并称为莱姆关节炎.1982年,昆虫学家Willy Burgdorfer从采自疫区的达敏硬蜱中发现和分离出莱姆病疏螺旋体.  相似文献   

4.
莱姆病是一种新发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在人和动物中广泛流行.以硬蜱为传播媒介,目前世界各国流行甚广.笔者对莱姆病病原体、传播媒介、易感动物、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5.
李希强 《动物保健》2009,(10):43-46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蜱传性人兽共患传染病。1977年美国医生A.C Sleere发现康涅狄格州莱姆镇流行的青少年关节炎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并称为莱姆关节炎。1982年,昆虫学家Willy Burgdorfer从采自疫区的达敏硬蜱中发现和分离出莱姆病疏螺旋体。1984年Johnson根据其基因型和表型特征,认为该螺旋体是一个新种,命名为伯格多弗疏螺旋体。  相似文献   

6.
李希强 《兽医导刊》2009,(10):43-46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蜱传性人兽共患传染病。1977年美国医生A.C Sleere发现康涅狄格州莱姆镇流行的青少年关节炎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并称为莱姆关节炎。1982年,昆虫学家Willy Burgdorfer从采自疫区的达敏硬蜱中发现和分离出莱姆病疏螺旋体。1984年Johnson根据其基因型和表型特征,认为该螺旋体是一个新种,命名为伯格多弗疏螺旋体。  相似文献   

7.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蜱传性人兽共患传染病。1977年美国医生A.C Sleere发现康涅狄格州莱姆镇流行的青少年关节炎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并称为莱姆关节炎。  相似文献   

8.
动物莱姆病     
莱姆病(Lyme disease LD)是由蜱叮咬传播的一种动物源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新发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1975年Strer在美国康涅狄克州莱姆镇从一些“少年红斑性关节炎”的儿童中发现了蜱传螺旋体感染性人畜共患病。1977年耶鲁大学的学者描述了该病的全部临床表现,1980年将该病命名为莱姆病。  相似文献   

9.
莱姆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野生动物是莱姆病病原体或传播媒介硬蜱的传播动物。因此我们对野  相似文献   

10.
人兽共患病--莱姆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姆病 (Lymedisease,LD)是由蜱传伯氏疏螺旋体 (Borre liaburgdorferi)感染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 ,因 1975年首先发现于美国的莱姆镇而得名。该病能感染人和牛、马、羊、犬等多种动物 ,并在人畜间广泛流行 ,引起人畜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 ,对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 ,被称为“第二艾滋病”。1 地区分布莱姆病呈全球分布 ,近 30个国家有该病发生 ,目前已知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可分为北美东部、北美西部、欧洲和东亚 4大块 ,虽然澳洲和南美洲也有病例发生 ,但是否疫源地还有待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11.
<正>蜱类属于蛛形纲、蜱螨目,共分为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3科899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硬蜱科。它们是动物体表常见的一类体表寄生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叮咬人类和家畜。蜱的危害直接表现为被叮咬动物骚动不安和伤口感染,从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大量寄生时蜱分泌的毒素引起动物麻痹,造成蜱瘫。此外,蜱是莱姆病、Q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和无浆体病等疾病的传播媒介,蜱及蜱传病给人类健康和动物生产带来的威胁。2010年至2012年,针对贵州局部地区山羊焦虫病传播媒介蜱危害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2.
国内莱姆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新发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经蜱叮咬人、兽而传播。该病分布广泛,全世界至今已有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报告发现了该病,而且发病区域仍在继续扩大,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我国自从1986年调查发现东北林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以来,现已证实29个省(市、区)的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感染,并从病原学上证实其中至少有19个省(市、区)存在该病的自然疫源地,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动物宿主的调查证实,牛、马、羊、狗、鼠等均存在莱姆病感染,不同地区及不同种动物莱姆病感染存在较大差异。论文从莱姆病的病原分类、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传染源和分子生物学等几方面阐述了莱姆病在中国的流行情况,为进一步了解莱姆病的流行及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蜱传性疾病--莱姆病螺旋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莱姆病是一种蜱传性人兽共患病,在我国北方各省广泛流行,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可使皮肤、心脏、关节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器官受损。本文综述了莱姆病螺旋体的形态、种下分类、生化特征、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莱姆病     
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以蜱作传播媒介,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e,Bb)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蜱媒螺旋体病。目前,已有19个国家发现该病流行。我国在山东、新疆、安徽、黑龙江等省区也发现了莱姆病患者。 以前认为蜱虫是莱姆病的主要传播者,近来,临床研究人员又发现狗和蝇类也能携带伯氏疏螺旋体而传播该病,而且狗感染伯氏螺旋体的的危险性更大。当携带伯氏螺旋体的蜱叮咬人时,寄生在蜱体内  相似文献   

16.
蜱(Tick)是动物体表常见的寄生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叮咬人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蜱的危害直接表现为被叮咬动物骚动不安和伤口感染而导致的生产性能下降,大量寄生时,蜱分泌的毒素可引起动物麻痹,造成蜱瘫。此外,蜱是莱姆病、斑疹热、泰勒虫病和无浆体病等疾病的传播媒介。蜱及蜱传病给人类健康和动物生产带来的威胁,已成为全球医学界和兽医学界倍加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7.
莱姆病研究进展蔡宝祥(南京农业大学210014)莱姆病(Lymedisease,简称LD)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简称Bb)引起经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此病首先由Steere[1]于1975年在...  相似文献   

18.
蜱在吸食动物血液的同时可传播多种病原体,引发重要的人兽共患蜱传病,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近年来不断上升的发病率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广东省特殊的气候、地理资源环境和饮食习惯不但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增加了人与动物接触的机会,为新的蜱种和蜱媒病传播提供了方便。目前广东省分布流行的蜱种主要涉及6属21种,已经证实存在的蜱传病有莱姆病、Q 热、北亚蜱传斑点热和人粒细胞无形体。论文就广东省蜱的种类分布以及蜱传病的流行概况做一综述,为广东省蜱传病的防控措施制定及传播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莱姆病也叫慢性游走性红斑,是由伯氏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蜱传播的人兽共患病。1921年,瑞典医生Arvid Afgelius首次报道了慢性游走性红斑。1970年美国也有慢性游走性红斑的报道。1977年在美国康涅狄克州莱姆城的儿童中发生本病,故后来以此城命名,称为莱姆病。1982年  相似文献   

20.
蜱是一种动物体表最常见的吸血寄生虫。同时它是人和动物许多重要疾病的传播媒介,经蜱传播的疾病包括病毒、螺旋体、立克氏体、细菌和原虫等。犬蜱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和流行,有些地区的感染率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