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张爱玲小说的底色是荒凉。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人物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更没有爱,有的只是因利益而联系在一起的男男女女,他们生活在一个荒凉的世界,体验的是苍凉的人生,摆脱不了的是悲剧的命运。研究张爱玲小说中的情感缺失,可以真实再现她笔下的都市人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的母亲大多是有悖于伦理常识的形象,她们构成张爱玲式的"巫母群像",这种母亲形象表现出张爱玲对传统母性观的批判。此倾向的形成,与张爱玲对其母亲的情绪记忆密切相关。同时,张爱玲对母性的批判也暗含着她对女性及人性层面的理性思考与感性期待。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看到张爱玲的作品是她的<沉香屑--第二炉香>,故事的新颖和叙述的缜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重逢张爱玲;柯灵在<读书>上发表了<遥寄张爱玲>一文,这使我对她的经历和创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收获>重刊了她的<倾城之恋>,我不能不为她的才情所折服.张爱玲被从尘封的历史中发掘出来,一下红遍了中国,从旧作重印到出版文集与传记,乃至于仿效者风起,成为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深得张爱玲的喜爱,她曾在近三十年间多次精心修改这部作品。在张爱玲的写作生涯中,《色·戒》无疑是最为特殊的,它是张爱玲晚年最精彩的创作小说,也是在她的作品中有举足轻重的分量的小说。本文通过对"色"与"戒"的意义进行分析解读,指出小说中传达出来的人物的孤独与无奈。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张爱玲凭着自己的作品展现出了过人才华。而在张爱玲小说中,她擅长在各个方面用比喻来剖析人物微妙的心理,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也用比喻来渲染气氛,适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张爱玲的比喻与众不同,这些比喻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画面。在她笔下构筑起一个鲜活灵动的“动感世界“,从而反映文章的深刻主旨并形成她小说独特、巧妙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对绘画情有独钟,对色彩自然有着一种独特的敏感。在其小说中她用不同的色彩构筑出一幅独特的审美世界,以色写意,意蕴色中,运用绚丽缤纷的色彩描写,在色彩和意象的对比统一中渲染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画卷。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精妙的色彩运用,凸显作家特有的审美感悟和高超的写作技艺。  相似文献   

7.
在张爱玲作品中,描写了大上海里各式各样的小人物,尤其以女性居多,张爱玲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各种穿衣打扮和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是其他作者不会着重笔墨的细节,可谓是十分琐碎的俗事。但是,在张爱玲的文字背后,她特有的文学腔调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使得读者通过这些所谓的俗事,感受到了她冷眼旁观似的隔离和孤独,显现出了一种特有的雅致感。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其人及其作品都随着20世纪的落幕而成为历史,从纵横两方面来考察张爱玲本人的存在意义和她作品的学史价值,对处在新世纪风口浪尖的当代学有着深远而积极的意义。本拟从雅与俗的融合、本土传统与外来化的调和、末代的挽歌与新时代的清唱、边缘与中心的互动四个方面来阐述其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是我国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一位女作家.在四十年代的特殊条件下,她奇迹般地成为上海沦陷区新作家中最耀眼的一位,并于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在海内外形成新的"张爱玲热".她的作品对人性中的虚荣、自私、嫉妒、情欲、金钱欲等都有深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两性关系向来是女性主义作家们关注的焦点,性别问题也是考琳·麦卡洛众多作品的共同主题。她作品中的两性曾经处于对峙状态:女性普遍遭受疏离、男性世界处于残缺状态。但经历了时间的沉淀之后,她作品中的女性突破了自身的局限性,踏上了自我寻求之旅,在男性的帮扶下,她们寻求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式;男性们也从令人厌恶的传统话语者转变为新时期完美男性。论文主要剖析了考琳·麦卡洛的小说对性别关系的思索及其当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半生缘》是现代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金凯筠成功地英译了《半生缘》,将张爱玲的又一优秀作品介绍到西方国家,实现传播当代汉语作品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生态翻译学在国内的兴起和发展,有学者试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张爱玲的自译作品进行研究,然而对于她未曾自译的中文小说《半生缘》,鲜有学者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分析其英译本。全文以《半生缘》金凯筠英译本为例,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其进行解读,分别用实例分析译者如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对原文内容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期为张爱玲他译作品的生态翻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百姓》2009,(11):67-67
“中国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绝对不是口号式的自我麻醉。现在只要是文艺作品,就喜欢粘贴传统元素,林怀民的现代舞变身成了书法展览,张爱玲的《金锁记》被台湾人改造成了京剧,到底是为了追忆,还是为了传承,也许两者兼有。  相似文献   

13.
读张爱玲的作品从中可以发现出她文字中有一种冷漠和惨淡的感受,这种感触能够给我们一种彻底的坚决,从张爱玲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那种超脱俗世的冷静,以期敏锐和冷酷的笔触将自己的生活描写的十分真实。张爱玲的文章中能够让你在视觉享受的同时感受到灵魂的共鸣和触及。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以其非凡的文学成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小说在融汇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同时,始终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传统文化对她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表现在:温婉诗意的古典情调;旧式家族的女性形象;悲哀怅惘的末世苍凉。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小说中始终存在着“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结构,因受到他人的制约,其笔下的人物难以完成自我建构,个体甚至因他者的入侵而走向异化或毁灭,这与拉康哲学中关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论述相契合。借助拉康镜像论、凝视论、他者论来解读张爱玲小说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可深入发掘其笔下人物的自我建构过程,细致辨析张爱玲运用的“窥视”笔法,通过《传奇》增订版等具体个案分析他者欺凌与自我毁灭的二元构成。从拉康式精神分析的视角观照张爱玲创作,有利于多角度地深入思考张爱玲小说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塑造了一群“扭曲了的女性”形象。木文探讨了这些形象产生的社会生活背景,以及造成这些女性悲剧的内在、外在的根源,同时揭示了这些形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评论界惯常认为普拉斯的经典诗集《阿里尔》是她在婚姻破裂时极端情感的“自白”,个人记忆的表达。本文通过从文化记忆的视角诠释她的《阿里尔》诗集中的名字所包含的文化记忆、文化记忆下大屠杀的恐惧、文化记忆下的核战争,以使读者摆脱“自白”对她的诗歌的束缚从而真正理解《阿里尔》诗集。诗集被置于历史时空中审视时不仅是普拉斯个体记忆的缩影,更是集体文化记忆的再现,它展示了诗人作为自白派诗人的个体痛苦和经历,也暗含了诗人对政治和历史中集体记忆的关注,尤其是对二战和战后的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等一系列国际事件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的关注。作为20世纪伟大的美国女诗人,普拉斯以其独特的诗歌书写了特别的文化记忆并且重构了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18.
经霜枫叶别样红. 她说:"做女人难,做女强人更难,做残疾女强人是难上加难!"而她却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奉献精神书写了一位残疾女强人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9.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充分显示了她对妇女整体解放的理解和关注。本文以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中很少关注的黑人男性为切入点,分析了他们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展示了他们成长转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揭示她所宣扬的妇女主义,即妇女解放观念不是狭隘的,妇女解放也意味着男性思想的解放,乃至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种情怀,真挚而执着,朴素而浓烈,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伟大的力量,在无闻的工作中讴歌着奉献的精神,丰收的绿野,洒遍她勤奋的脚步,试验地的垄田是她为服务“三农”书写的壮丽诗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