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案情:任某与姜某系夫妻关系。任某与同去太原服装城选调货物的呼某一见钟情,由于隐瞒了自己已婚的事实,两人很快勾搭成奸,发展成为情人关系。任某在妻子不知情的情形下,私自将12万元现金支票送给女青年呼某,让呼某买套房子,准备包养“情人”。任妻姜某从某银行得知此事后,痛恨丈夫的背叛行为,  相似文献   

2.
甘良华 《农业考古》2005,(4):102-102
中国人与茶结缘,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在历经数千年嬗变演进之后,人类对茶的利用,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最早从食用、药用发展到饮用。陆羽在《茶经》第一章茶之源中写道:“茶之为用,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热渴、凝闷……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这里告诉我们,人在饮茶时把自己与自己的精神联系起来.“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这也是“以茶悟道”的最初注释了。  相似文献   

3.
郑启五 《农业考古》2003,(4):106-109
接到一位在广播电视系统的朋友来电,说是想推荐我到中央电视台去作节目,真把我给吓了一跳,不会是开玩笑吧?不会的,朋友郑重其事地告之,一个叫《幸运52》的节目正在全国范围征集喝茶节目的选手,先犹豫了一下。推我上去,大概原因有二:一是我是各报家多年的老作者,与媒体彼此长期有良好的沟通;二则我  相似文献   

4.
何芳 《农业考古》2005,588(3):102-115
假如在记述清朝祭典的《钦定大清会典》与《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在考订乾隆朝“常雩”的史实,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显著缺陷,那就是在繁缛的礼仪程序后面缺少基本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农业的形势及参与其间的政治与文化因素,所谓七年议准:“嗣后令孟夏择日行常雩礼”并不能详尽说明乾隆朝设常雩为大祀的史实;而《清史稿》的《礼志》部分尽管有“乾隆时,设常雩为大祀”的记述,但同样未能详尽其过程;  相似文献   

5.
寇丹 《农业考古》2003,(4):221-222
在对陆羽研究中,我写过2篇探讨《六羡歌》中关于“西江水”指什么的文字,它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和争鸣。提出问题引起反响,虽对争鸣的态度不一,但总是一件好事,说明“西江水”值得探讨,有益对陆羽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台湾百盛癌症防治研究中心副执行长林光常博士在多种场合表示,喝牛奶会导致蛋白质过量、造成钙流失甚至是糖尿病等,他还提出了更耸人听闻的“牛奶致癌论”。牛奶究竟对人体有害还是有益,中国人是否适合喝牛奶?在不久前召开的“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特邀记者季度见面会”上,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临床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于康副教授说:“牛奶作为营养丰富的食品,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得到了认可。  相似文献   

7.
周井英是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水宽乡阳和田村的普通妇女。她凭着勤劳与智慧,依靠科技饲养山鸡,成为侗乡有名的“山鸡王”。  相似文献   

8.
本案被继承人夫妇生前育有双儿女,大女儿赵娟在广东深圳打工时结识一四川青年后,于1990年远嫁他乡。小儿子赵小宝于1996年5月与同村林丽结婚,次年6月生一男孩赵斌。当时,一家五口虽不算富有,但小日子也过得和和美美,两位老人也正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9.
人常说:“人在家中坐,事从天上来。”这话不无道理。事情追溯到去年3月20日,做运输生意的黄某驾车到大同市拉货,正在大同做水果生意的老乡加好友刘某遂将包好的2万元现金请他带回交给其胞兄盖房用。当黄某  相似文献   

10.
圆仁笔下的"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致功 《农业考古》2004,(2):336-340
日本和尚圆仁(794-864年),于开成三年(838)随日本遣唐使入唐,到大中元年(847)返回日本,在唐求法巡礼,历时九年又七个月左右。他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以下未注出处的引文均见此书)一书,基本上如实记载了他在唐的所见所闻。在该书中,他多次提到“茶”,据统计,共有30多处。因为他是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场合提到“茶”,所以他每次提到的“茶”都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1.
"非典"作为一种传染病已被纳入<传染病防治法>中防治的病种,其因传染性强、传染源尚不明确、治疗及预防尚无有效方法,故控制其扩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山口村青年柴培余利用科技养殖“生态鸡”,年收入2.5万多元。2000年6月,他从电视上看到靠养鸡年收入10万多元的报道,便萌发了养鸡敛富的念头。他筹备3万多元,在村南山脚下的果园里建起了一处高标准养鸡场。他订阅了《农民日报》、《农村养殖技术》、《农业知识》等报刊书籍,学习无公害养鸡知识,在营养、饲料配比、防疫上做到无公害。他还将所有的鸡全部采用放牧散养方式饲养,饲养主要以玉米、麸皮为主,不喂任何饲料添加剂,并经常用山上的泉水饮鸡。  相似文献   

13.
巩志 《农业考古》2005,(2):313-313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而奇,更以产茶之奇而奇”。(陈宗懋《中国茶经》);而茶之奇又奇在“岩韵”。岩韵,评茶术语之一。专用于描述乌龙茶的香气,以及品茶的韵味和特征。茶之为饮,首重风韵,探韵寻趣,是茶道、茶艺不可或缺的部分;用以探索茶道茶艺的情趣。对岩茶韵味的解释,有人说得玄奥,让人难以捉摸。得茶细细品尝,也难解个中之味。当代书法家潘主澜说:“解得此中梁氏语,《归田琐记》却精详”。实际不是难以捉摸,只要以掌握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的特征,通过品尝滋味过程,掌握住武夷岩茶的品质风韵就能破解个中韵味。  相似文献   

14.
《中图法》“K2中国史”中,规定可以仿K20分的类目中存在着许多与K20相重复的类目;“K27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类目应该设立下位类,却没有设立下位类目;“K21/27中国各代史”仿K20分统一规定加“0”的做法既无必要,又造成加“0”问题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5.
<黄色墙纸>中的主人公"我"与<一小时故事>中的主人公马拉德太太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她们所处时代的产物;她们都是男权文化中受压抑的女性,但她们的觉醒都是无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反叛也是无意识的反叛;她们都走向了相同的结局--终于自由了.  相似文献   

16.
陈香白 《农业考古》2003,(4):152-152
“工夫茶”与“功夫茶”混称的情况,时下十分流行。其实,“工夫茶”不能称“功夫茶”。故特为之作文正名。  相似文献   

17.
明代梅鷟<尚书谱>五卷,迄今未有刊本.阎若璩称此书"殊武断也.然当创辟弋获时,亦足惊作伪者之魄."其"武断"之处表现在:断定孔壁<古文尚书>十六篇为孔安国伪造;断定东晋<古文尚书>二十五篇为皇甫谧伪造;否定<百篇之目>,断定<尚书>全经七十七篇;臆造"刘向<别录>古文尚书五十八篇"篇目,等等.其"创获"主要表现在:考辨<尚书序>(大序)之伪;考证郑冲未见<古文尚书>;考辨晋人<武成>篇之伪,等等.  相似文献   

18.
朱田胜 《甘肃农业》2003,(10):72-72
由于"用人不公"造成的决策失误和招投走过场的问题,是目前我国最严重也是最易引起公愤的一种腐败.从中国目前的干部体制看,总体上有较强的政治原则和固定程序,也为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选用了不少干部.但是,干部选用制度上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形成了一些用人不公的腐败问题,如一些无德无才者青云直上,腐败分子劣迹斑斑照样升官,甚至出现用钱买官和骗官现象.这种以买卖方式和走关系提升的一些干部,素质较差,既无道德,又不懂得业务,误国误民.  相似文献   

19.
<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草原法>三部法律的制定和重新修订,是新时期我国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进一步调动农牧民积极性和保护农牧民合法权益,促进农牧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牧区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