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广东紫珠药材粉末为原料,探讨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并筛选其有效部位。对广东紫珠药材用不同极性大小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70%乙醇、水)回流提取,获得广东紫珠粗提物,用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圈大小(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对抑菌活性明显的提取部位进行梯度萃取,并分别测定其抑菌圈大小,得到广东紫珠抑菌有效部位,并测定其有抑菌作用的有效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广东紫珠7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初步判定为广东紫珠的抑菌活性部位,70%广东紫珠提取物经过萃取后,石油醚萃取物及二氯甲烷萃取物没有抑菌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剩余的水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70%乙醇广东紫珠提取物通过二氯甲烷萃取除去部分脂溶性杂质,即得到广东紫珠抑菌部位,可以此为基础寻找广东紫珠抑菌活性成分,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广东紫珠药材的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栽培和采收方式、不同栽培环境条件的广东紫珠药材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了解广东紫珠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广东紫珠药材总黄酮含量随着生长期增长,采收期宜在即将落叶时;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高低为:叶〉小茎枝〉果〉根〉主干茎,而又主要分布在叶片中,茎干的总黄酮含量非常低,因此可采取留干采收方式以利于来年枝叶萌发;野生广东紫珠药材的总黄酮含量略高于栽培,但差异不大;施肥是药材增产的重要措施,试验中施用沼气肥与不施肥的广东紫珠药材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因此选择沼气肥等肥料类型较好。  相似文献   

3.
紫珠的育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珠为珍贵中药材之一,市场需求较大,由于掠夺式的野生采集,原料接近枯竭状态,通过多年来对紫珠的育苗栽培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育苗栽培方式,为山区林农提高林地收益率,科学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的广东紫珠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确定广东紫珠适宜采收期和采收模式提供依据。定期采集同一基地广东紫珠药材样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按芦丁计的总黄酮含量。广东紫珠总黄酮含量的积累与植物生长相一致,表现出随着植株的生长,总黄酮含量也随之增长的规律;不同部位器官总黄酮含量有显著差别,次序为:叶〉小茎枝〉果〉根〉主干茎,其中叶的总黄酮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器官。  相似文献   

5.
广东紫珠繁殖及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紫珠(Cauicarpea Kwangtungensis Chum)又称紫珠草、紫珠柴,属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有分布。海拔100—850m之间,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炎生肌、抗癌等作用。 我们自1985—1989年对广东紫珠生态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栽培技术及栽培效益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珍贵树种人工林下不同套种密度对广东紫珠 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生长的影响, 于 7 a 生降香黄檀 Dalbergia odorifera- 檀香 Santalum album 混交林下设置 3 个密度处理种植广东紫珠,即 在行间套种 1 行、2 行、3 行,株距为 0.8 m,分别于定植后 6、12 和 18 个月调查其地径、树高和生物 量。结果表明:3 个套种密度处理间广东紫珠地径差异不显著 (P ≥ 0.05),而高生长在各时间段均差异显 著 (P < 0.05),单株生物量差异极显著 (P < 0.01),表现出随密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本研究筛选出降香 黄檀 - 檀香混交林下套种广东紫珠的适宜密度为行间栽种 3 行 (12 500 株 · hm-2),6 个月收获 1 次,每年 可采收广东紫珠 1 479.08 kg · hm-2( 鲜重 ),收入可达 5 916.33 元 · hm-2,可显著增加林农短期收益,为珍 贵树种规模发展提供了一种实用可行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7.
紫珠插条育苗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紫珠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常用中药材灌木树种,经济价值很高。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根据紫珠的生物和生态学特性,从选地、良种、壮条、密植、施肥、治虫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紫珠插条育苗丰产技术措施,经生产实践中应用证实,效果显著,为培育优质苗木、发展林药结合的立体林业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森林药材——广东紫珠丘陵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是目前消炎类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近年来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由于人工栽培技术的制约,目前制药企业只能主要依靠天然野生资源。我所对广东紫珠的驯化、繁育、栽培进行了长达20年的系统研究,本文在总结原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探讨了丘陵山地人工栽培高产技术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广东紫珠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紫珠属马鞭草科植物,天然分布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阴湿林内,喜温湿气候。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均有分布。广东紫珠的根、茎、叶、花、籽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炎生肌等功效。大田栽培或丘陵地种植的产量可达每亩1800公斤。第三年进入盛产期,大田栽培亩产可达2500公斤,丘陵地亩产可达2200公斤。一般连续收割5年~6年,再更新植株。  相似文献   

10.
广东紫珠播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正交试验探讨广东紫珠人工繁殖技术,结果表明:追肥是育苗的关键;播种量一定时对苗木的高度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用生根粉处理对苗木的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两面针林下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面针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是广西化工和医药产业的主要中药材品种。为了扩大两面针植物资源,人工栽培势在必行。2011~2013年在广西钦州进行林下栽培示范,文中从林地选择、整地、栽植密度、苗木类型及规格、苗木培育、栽植及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两面针林下栽培关键技术,选择大苗及林分透光率是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具有来源广、毒性低、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颇具潜力的环保型木材防腐剂,其中小檗碱、连翘苷、蛇床子素等中草药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真菌作用。目前,有关利用中草药进行木材防腐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文中介绍抗真菌中草药的种类、提取方法、中草药木材防腐剂的复配以及中草药-纳米复合改性防腐剂,讨论中草药防腐剂的不足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是我国南药最适宜的繁殖和栽培基地之一。据调查 ,仅自然保护区扩建部分及周边分布的南药(含引种栽培 )种类计有 32种 ,但由于乱采滥伐 (挖 )、毁林开荒等原因 ,导致对南药资源的严重破坏。为了实现南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提出了理顺管理体制、引种栽培、招商引资、人才培训等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华南厚皮香进行定点、定位、定株观测,系统掌握华南厚皮香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对采种母树选择、种子采集处理、圃地选择、播种及育苗、苗期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探讨,对苗期生长节律进行分析,开展苗期培育措施应用试验,总结出一整套华南厚皮香苗木繁育技术,为大面积繁育苗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Herbal medicine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which are used to treat Parkinson's disease (PD) in China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modern pharmacological theories. W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anti-Parkinsonian activities of herbal medicines and herbal formulations investigated in PD models and provide future references for basic and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All the herbal medicines and herbal formulations were tested on PD models in vitro and in vivo. The relevant compounds and herbal extracts with anti-Parkinsonian activities were includ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ir genera o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 total of 38 herbal medicines and 11 herbal formulations were analyzed. The relevant compounds, herbal extracts and formulations were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 on PD models by modulating multiple key events or signaling pathways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D. The plant species of these herbal medicines belong to 24 genera and 18 families, such as Acanthopanax, Alpinia and Astragalus, etc. These herbal medicines can be an alternative and valuable source for anti-Parkinsonian drug discovery. The plant species in these genera and families may be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deserve further consideration in clinical trials. Active components in some of the herbal extracts and the compatibility law of herbal formulations remain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6.
贵州米槁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槁是贵州省名贵中药材之一,其应用广泛,功效奇特。米槁资源市场紧俏,人工栽培市场前景看好。详细叙述其良种采集、苗木繁殖、植苗造林、果实的采收与加工等人工栽培技术。介绍了5种病害和2种虫害的防治技术。提出加强基础研究,扩大种苗繁殖,实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等扩大米槁资源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验室研究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龙胆草、金银花等20种中草药提取液对大花蕙兰软腐病菌的抑菌试验,结果发现:有5种中草药提取液对软腐病菌具有明显抑菌作用,以乌梅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丹参、金樱子、百部和五倍子;乌梅提取液30 mg.mL-1对盆栽大花蕙兰软腐病的抑制效果达到80%。可为大花蕙兰软腐病的新型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