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宁夏水土保持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宁夏水土保持工作坚持政府引导、项目带动、社会参与,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监督指导等多种措施,提出了水土流失"分区防治"的思路,并在全区积极推广"彭阳经验",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初步形成了预防监督、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监测预报四大布局,全区水土保持工作呈现出全面推进、蓬勃发展,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良好局面。在介绍宁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做法与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40年来,宁夏按照"在南部黄土丘陵区,坚持以大支流为骨干,以县域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草、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在中部干旱带,坚持封山禁牧、生态修复为主,大力实施草原补播改良,农田节水灌溉围栏,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局部的开发性治理保障大面积的生态自然恢复;在北部引黄灌区,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抓好自治区工业产业带及经济热点地区预防监督"的分区防治思想,坚持政府引导、项目带动、社会与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思路,采取政策优惠、资金扶持、技术指导、法律保障等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介绍了宁夏水土流失概况,回顾了宁夏水土保持工作历程,总结了宁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和典型治理模式,提出了新时代宁夏水土保持工作新任务。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云南水利系统紧紧围绕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四项任务,以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围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认真实施了"长治"工程、"国债"项目、"珠治"试点工程、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大示范区建设、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等综合治理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在"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要认真总结经验,全面做好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水源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坚持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扎实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力争每5年减少水土流失面积2百分点以上,全力开创云南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10年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巨大成效:水土保持法深入实施,全国共出台县级以上水土保持配套法规3 000多个,生产建设单位防治水土流失面积8万km2;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万km2;共实施生态自然修复72万km2;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加强水土保持是搞好江河治理、保障防洪安全,改善山丘区民生、建设小康社会,保护水土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实施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分区防治、项目带动、生态修复和科技支撑六大战略,着力抓好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评价、水源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明确了今后15~20年的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提出了6项水土保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宁夏水土流失特点,依据水土保持"三区"划分及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提出了新时期宁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总体思路:北部加强预防保护,构建引黄灌区平原绿洲生态防护系统;中部实施生态修复,恢复荒漠草原区防沙治沙生态防护系统;南部"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建设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自然保护区禁止建设活动,恢复和保护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6.
抢抓机遇 迎难而上 开创宁夏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宁夏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宁夏水土保持工作应按照"北监督、中修复、南治理,局部预防保护"的总方针,坚持"分区防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县(区)小流域综合防治之路,年治理进度要达到3%以上,努力开创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确保水土保持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基于略阳县水土流失发展现状及趋势,根据水土保持区划原则及分区依据,将略阳县划分成4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针对分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防治措施布局:西北部山地轻度水蚀综合治理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粮食生产、特色生态产品生产、秦蜀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县城周边景观建设,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东北部山地微度水蚀水源涵养区以涵养水源、保护土壤为目标,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增强森林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植被自然恢复;西南部山地轻度水蚀预防保护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东南部山地轻度水蚀生态修复区以加强矿产资源类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及矿区生态修复为主,促进区域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水土保持面临着国家大力实施经济转型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部署及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新机遇,结合已有的水土保持成果,制定甘肃省新时代水土保持高位推进战略,以适应我国新时代水土保持发展需求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确定甘肃省新时代水土保持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的结果表明,甘肃省新时代水土保持发展劣势大于优势,机遇大于挑战,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以"扭转型战略"为主、其他战略辅助的发展方式。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水利部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总要求为指引,确定了甘肃省2030、2035、2050年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目标。全省应按照黄河流域防治区、长江流域防治区、内陆河流域防治区实施水土保持战略布局,加快推进甘肃省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因地制宜,分区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意义重大.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做了进一步研究.从增强地方编制及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的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以县为单位界定了4个一级生态修复类型区和13个二级生态修复类型区的边界,绘出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区图,阐述了各类型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重庆段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甚至影响到三峡工程的长久运行。该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存在经费投入不足、预防监督工作薄弱、监测预报系统尚不完善等问题。新时期,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完善水土保持监测预报系统、增加水土保持资金投入、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后期管理,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四川苎麻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苎麻是一种保持水土的优良植物,一年种植多年受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俱佳。针对达州市大竹县苎麻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污染严重、加工粗放、设备落后、资金紧缺、发展受阻等问题,提出了将种植苎麻作为水土保持措施并给予补助、制定种植发展苎麻的保护政策和巩固发展苎麻加工企业的激励政策、强化科技支撑等促进苎麻产业全面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十五"期间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卓有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建设单位的法制观念和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监督执法体系尚未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水土保持方案编报、验收等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理工作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够健全,科研队伍薄弱、经费投入不足等。对近期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思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Topmodel模型拓展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168-172,177
  相似文献   

14.
1993~2004年,瑞金市开展了31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 112.9 hm2,投入资金11 726.78万元。在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瑞金市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服务全市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实施兴果富民、“山上再造”、兴建基地、生态旅游等开发性治理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市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与陕西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西部地域辽阔,经济欠发达,资源分布,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的空间差异很大,在资金技术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在市场机制和投资效应原则作用下,西部开发不可能在人全面铺开,必须实行相对集中的重点区域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中陕西省重点开发区域应该确定为“一心三带”,即西安中心城市、关中陇海铁路沿线产业密集地带、长城沿线资源富集地带,汉江上游地带。围绕重点开发区域应该选择“榆林国家级资源开发区建设”、“面向欧洲国  相似文献   

1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目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队伍建设情况以及采用的监测方式和方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诸如体制和模式不完善、实施率低、方法可操作性差、队伍混乱等问题。提出了剥离各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行政管理职责、完善开发建设项目有关法律法规和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并加大对在建项目的监督检查强度和频次,严把水土保持专项设施评估验收关,对提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率及推动水土保持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18.
定西地区沙棘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西地区沙棘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手段落后 ,沙棘资源破坏严重。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确立沙棘产业化观念 ,立足当地沙棘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大力推广无刺大果沙棘等优良品种 ,努力发展以沙棘食品、沙棘油、沙棘茶、黄酮为主导产品的龙头企业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沙棘产业化发展 ,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演变及驱动机制,对推进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结合煤炭城市生命周期理论,在分析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揭示2005—2018年淮南市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度时序变化规律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研究期间淮南市煤炭开发综合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水平呈缓慢下降趋势,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度基本处于0.5~0.7之间,二者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由勉强协调—煤炭开发滞后阶段逐步过渡到中级协调—同步发展阶段;环境污染治理、居民生活环境需求、产业转型是淮南市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与协调发展的关联度分别为0.910 2,0.817 8,0.807 0。[结论]研究提出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演变规律,揭示了淮南市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演变态势及驱动机制,可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市的实际案例,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投资编制中存在的主体工程单价与水土保持工程单价水平不一致、工程措施中项目设置和主体工程项目设计脱钩、施工临时工程费用和主体工程费用重复、独立费用编制依据不足、招标阶段水土保持工程量清单编制及投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