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柳材重组木SalixmongoliaScrimber开辟了沙生灌木的又一有效利用途径,它是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的沙柳材经辗压、干燥、施胶、铺装成型、热压及后期处理等工序而获得的一种新型结构材料。本文简单介绍了沙柳材重组木的加工工艺,针对沙柳材的生长特性和沙柳材重组木的加工特点和优良性质,分析探讨了开发研制沙柳材重组木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小径木重组材是一种先进生物质材料,在家具、地板制造和室内外用材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小径木重组材与家具设计之间的关联性,探明小径木重组材应用于家具设计的具体适应性,文章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功能分析法、调查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在概述小径木重组材的制造工艺和应用范围的基础上,从家具设计的形式设计、功能设计、情感设计和绿色设计4个方面,结合小径木重组材的材料特性和家具设计过程中对于材料的表现要求,对比了小径木重组材在软硬、轻重、冷暖等感觉性能及肌理、色彩、光泽等表面性能与天然木材的异同,分析了小径木重组材的机械加工性能和功能改性对于家具功能的增益,描述了小径木重组材培养型和寓物型情感特征的由来,调查了小径木重组材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体系中与定向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相比能源消耗的增减。最终验证了小径木重组材应用于家具设计与制造的合理性和优胜性,侧面反映了家具制造对于小径木重组材制材的改性要求,为利用小径木重组材进行家具设计提出了参考要素,为拓宽木质家具用材渠道同时实现小径木重组材高值化利用的双赢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重组木作为一种“小材大用、劣材优用”的绿色木质材料,是人工林速生材未来极具发展前景的加工利用途径之一,能够有效缓解我国木材的供需矛盾。本文围绕重组木的高性能化制备,重点阐述了不同处理工艺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其在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其中,着重针对重组木产品应用的高值化与功能化短缺的现状,根据重组木的性能特点构思了“重组木材色定向调控”及“高性能木质强化玻璃”的新概念,以期为我国速生材资源高值化利用的产业升级提供解决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天然林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如何对林木资源,尤其是稀缺珍贵树种木材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合理利用和替代利用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木材加工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重组装饰材(俗称科技木)是一种新型木质复合装饰材料。它的产生,为速生和普通树种木材的开发应用和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开辟了新途径,有效地缓和了天然珍稀树种木材的供需矛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涌现了一批重组装饰材生产企业,重组装饰材也正逐步取代天然木材在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中占据的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重组木是一种新型人造板、型材 ,它是利用6厘米—10厘米的小径速生间伐材和制材、造材剩余物、劣质小径木加工而成。其工艺路线为 :原木→剥皮→软化→辗压(三次)→网状木束干燥→施胶→铺装→热压→裁边→砂光→成品。这种重组木既具有与天然木材一样的加工性能 ,如锯、刨等 ,又具有握钉力强和良好的油漆着色性能。它不同于天然木材的优点为 ,几乎不弯曲、不开裂、材质均匀、变形小、截面积大、幅面大 ,物理力学性能得到了提高 ,木材的利用率达到80 %以上。制成的板材可以代替细木工板、集成材等制做高档家俱 ,还可以代替日益枯竭的…  相似文献   

6.
金维珠 《林业研究》2001,12(4):266-268
通过工艺实验,对重组木和单板条平行胶合材(PSL)的主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杨木、落叶松和桦木小径材作为重组木原料;以胶合板厂的杨木及桦木旋切后的废单板条作为PSL的原料。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低质小径木和木材加工剩余物,制造出具有高强度的结构用重组木和PSL;对两种人造木材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分别提出了影响重组木和PSL力学强度的主要工艺因子。结果表明热压压力是影响重组木力学强度的一个重要工艺因子,而单板条长厚比对PSL也是一个重要工艺因子。  相似文献   

7.
重组材料作为我国创制的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材料,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基础理论体系和工艺技术装备体系,重组竹和重组木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剖析重组材料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微观结构的重构过程与机制,密度对重组材料影响机制、界面性能、耐候性、表面性能等科学问题,以及重组单元制备技术、热处理技术、连续化浸渍技术与装备、重组单元整张化技术、热(冷)压成型等重大技术问题,深入探讨重组材料在户外景观、家居、地板、结构材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传统重组木和重组竹的制备技术,利用中小径级速生杨木,开发一种以热处理的纤维化杨木单板条制备重组材的工艺,并检测重组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重组材的吸水性及吸水厚度膨胀率明显降低,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略降,硬度呈现微增。  相似文献   

9.
我国木、竹重组材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竹重组加工,是速生林木材和竹材未来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效利用途径之一.通过回顾我国木、竹重组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当前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工艺、设备和标准化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对我国木、竹重组材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木材是一直为人类所用的传统材料,木质重组材料是将木材加工成组元,利用现代技术按木纹近乎平行的方向将木材组元重组的新型木质材料,包括集成材、单板层积材、重组装饰薄木和重组木等.文中概述了各类木质重组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在森林资源状况,新型胶粘剂的发展,机械加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建筑、装修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等外部因素带动下的木质重组材料的新发展,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性能重组木制造技术可将速生材制造成具有高强度和天然木材纹理结构的新型木材,从而提高速生材的附加值。然而,采用此技术制备的重组木虽然尺寸稳定性显著高于传统工艺制备的重组木,但是仍不能满足室外用材的需求。为提高室外用重组木的尺寸稳定性,采用预压缩处理施胶技术对木单板施胶后制备高性能重组木,通过扫描电镜、压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超景深显微镜,研究了预压缩处理施胶技术对木单板和重组木的形貌和胶液分布的影响,及其对重组木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压缩处理施胶技术增大了木单板的比表面积,使胶液在单板和重组木中分布更均匀,而且显著降低了重组木的吸水厚度膨胀率(TSR)和吸水宽度膨胀率(WSR)。在63℃/24 h的水煮测试中,TSR和WSR相比未处理材分别降低43.34%和12.82%;在28 h循环测试中,TSR和WSR相比未处理材分别降低50.94%和51.48%。因此,采用预压缩处理施胶技术制备的重组木尺寸稳定性相比未处理材显著提高。同时,重组木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剪切强度相比未处理材分别提高1.63%,12.15%和21.34%。  相似文献   

12.
木束定向结构材(Zephyrwood)是一种新型木质人造结构材。本文通过对该材料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分析研究,系统地论述了这种材料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新型重组木是以纤维化木单板为基本单元制得的性能可控、规格可调的木基复合材料,是速生低质材优用的一项新技术,可替代优质硬阔叶材使用。利用速生材杨木制备重组木,分析浸胶量对板材物理力学性能及表面性能的影响,浸胶量分别为7%,10%,13%,16%和19%。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随着浸胶量的增加,板材的静曲强度和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浸胶量为13%时为拐点,而抗弯弹性模量随浸胶量变化的趋势不明显;板材的耐水性随着浸胶量的增大而增强;表面粗糙度及表面自由能随着浸胶量的增大而减小,而3种液体(水、甲酰胺、二碘甲烷)在重组木表面的接触角均随浸胶量的增大而增大。13%为较优的杨木重组木浸胶量,此时,板材的耐水性能、抗弯性能及表面性能较优,且耗胶量较少。  相似文献   

14.
依据原料基本单元形态的不同(细长小径材形态和宽薄单板),将重组木分为两类:传统重组木和高性能重组木。围绕两类重组木的制备工艺,重点论述主要工艺的研究进展,分析瓶颈问题;针对高性能重组木关键技术的薄弱环节,提出优化木束单元精细疏解技术、提升加工装备自动化水平、开发绿色功能化的高端产品,构建完善的理论技术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水泥木丝板及其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平涛 《林产工业》2007,34(2):34-37
伴随着建筑节能、墙材革新和发展利废环保型建筑板材的需要,一种新型的隔音、吸音、保温、隔热、防火、防潮、抗蛀虫、可钉、可锯,具有优良的可装饰加工性能和质轻高效施工性能的新型建筑功能材料——水泥木丝板受到建筑和交通部门的青睐。水泥木丝板是以木丝经矿化剂溶液浸渍处理后与水泥混合均匀,铺装压制成型的板材,隶属水泥木质制品,具有木材与水泥制品所不及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重组装饰材在家具行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家具业的快速蓬勃发展,促进并引发了装饰材料的革新,新材料、新产品不断涌现,重组装饰材正是作为一种新型饰面材料逐渐广泛应用于家具行业。笔者浅要分析了重组装饰材的发展与特点,深入浅出分析了其在家具行业的应用状况,旨在促进这一环保、经济型材料在行业内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7.
沙柳是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速生沙生灌木,它具有耐寒、耐旱、砂埋藏高、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等优良特性。高性能重组木是将沙柳在保留原有纤维排列的前提下,经过精细化疏解、浸胶、干燥、热压等工序加工成一种大截面、高强度、高耐候的均质结构材。作为一种建筑结构材料,其密度和尺寸可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实木,大大提高了其附加值和利用率。木质材料具有独特而复杂的表面纹理,因此对其表面粗糙度进行全面的评价尤为重要。笔者研究了一种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测量木材表面粗糙度的新方法,主要分析了测试的特点和原理,并与传统的二维探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此外,还研究了相对湿度对重组木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是一种有效测量木材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同时发现,高相对湿度环境对样品的表面粗糙度有不利的影响,而湿度的变化对沙柳重组木的表面纹理均匀性影响较大。并且,考虑相对湿度对测量过程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沙柳是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速生沙生灌木,它具有耐寒、耐旱、砂埋藏高、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等优良特性。高性能重组木是将沙柳在保留原有纤维排列的前提下,经过精细化疏解、浸胶、干燥、热压等工序加工成一种大截面、高强度、高耐候的均质结构材。作为一种建筑结构材料,其密度和尺寸可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实木,大大提高了其附加值和利用率。木质材料具有独特而复杂的表面纹理,因此对其表面粗糙度进行全面的评价尤为重要。笔者研究了一种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测量木材表面粗糙度的新方法,主要分析了测试的特点和原理,并与传统的二维探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此外,还研究了相对湿度对重组木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是一种有效测量木材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同时发现,高相对湿度环境对样品的表面粗糙度有不利的影响,而湿度的变化对沙柳重组木的表面纹理均匀性影响较大。并且,考虑相对湿度对测量过程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型纤维化单板重组木工艺,设计研发出单板刨切机,建立其在理想状态下的小径木数学模型。并且通过分析利用薄木刨切加工方式的小径木横截有效面积、实际测量及理论计算,得出在理论状态下4组选定的薄木刨切出材率分别为52.6%、76.0%、84.8%和89.1%。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出小径木半径与出材率关系曲线,计算出小径木双面连续式薄木刨切机的平均出材率为75.6%。  相似文献   

20.
木束定向结构材(Zephyrwood)是一种新型木质人造结构材,本文通过对该材料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分析研究,系统地论述了这种材料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