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贵溪雷竹生长的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雷竹出笋期、枝条生长、展叶、竹鞭生长等期间的生长规律及气象条件对雷竹生长的影响,结合贵溪本地气候进行了讨论,同时就贵溪种植雷竹的气候条件和原产地进行了比较,得出在各个生长时期贵溪气候均能较好地满足雷竹生长的需要,但在孕笋的关键期气候条件不如浙江临安一带,需要辅之必要的人工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
红哺鸡竹山地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丰富福建省优良的笋竹资源,2003年从浙江引种红哺鸡竹到福建山地栽培,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其造林成活率高,造林当年及第2年发笋数多,竹径、竹高等生长指标均正常,与雷竹比较,该竹种更适合于上山种植,且能达到丰产栽培水平。  相似文献   

3.
雷竹覆盖增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笋质优,是宁波市竹区重点推广的四季竹种。雷竹覆盖增温是竹林生产中一项新技术,是人们运用地面覆盖增温材料。提高地面积温,使其提早生长,达到早出笋的目的。它突破了雷竹原来春季产笋的生长规律变为四季产笋,使竹园产量成倍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成为竹区致富的重要生产内容。为竹区群众所乐于采用。  相似文献   

4.
舒城地处江淮丘陵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种竹、吃笋的习惯,虽有雷竹、桂竹等资源,但其大多为自然生长状态,因而急需开展竹类生产科技推广示范工作,将资源潜力开发成经济优势。雷竹形态优美、出笋早,是理想的试验品种。本文介绍了江淮丘陵地区雷竹栽培技术,包括雷竹孵笋和雷竹造林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江淮丘陵地区雷竹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引种优良笋用竹出退笋及其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笋用竹的最适生境,通过采用不同生境的梯度试验,不同海拔不同竹种笋期(包括)形态特征,出退笋,竹笋-幼竹生长,笋体重量)连续定株观测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桐梓县引种的优良笋用竹各竹种的出退笋,竹笋-幼竹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及初产估算,结果表明,3个引种点,4个主要竹种的笋期逐年趋向于与原产地相一致,反映出各竹种已逐渐适应而顺利生长,同一竹种不同海拔的笋期 海拔升高而推迟,退笋主要出现在发笋盛期与末期,由于平均每穴发笋的增长率以及每支鲜笋重量大小不同,因此不同竹种,不同海拔之间的产量有差异,经测算,各竹种郁痫 后的平均产量可达200kg.667m^-1,其中早竹可达300kg667m^-2。  相似文献   

6.
笋用雷竹林引种后新立竹生长规律与经营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雷竹引种后新立竹生长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母竹引种后新立竹数目、胸径、树高、枝下高及与母竹距离有随着母竹年龄增大而增长的趋势。新立竹数目与新立竹年龄(相对母竹而言)之间及新立竹与母竹平均距离之间均存在函数关系。雷竹引种后各年间新立竹数目、胸径、树高、枝下高及新立竹与母竹距离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年龄对雷竹林分平均单株枝重、枝长、叶数/枝、叶重/枝、叶面积的影响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钩梢处理对平均均叶数/枝、平均叶重/枝及平均单株枝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或极显著性水平。雷竹株数按径阶分布服从正态分布。雷竹冠幅、胸径、树高及枝下高等生长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根据雷竹鞭侧芽分化为岔鞭规律以及新立竹年龄与母竹距离的关系可以确定雷竹初植密度,由树冠重叠系数及其平均径阶决定笋用雷竹林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0):182-183
雷竹是一种保健减肥食品,国内外市场都很畅销。通过对其引种栽培的土壤耕作、地面覆盖、平衡施肥、水分调控、合理采笋留竹、无公害生产六大关键技术总结,能够加快湖北雷竹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又名雷公竹,由于早春打雷出笋,故称雷竹,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均很高,可销售竹苗增加收入。竹笋一般长30.00~40.00 cm,单笋质量150.00~200.00 g,每667 m2年产笋1 000~2 000 kg。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森林公园1991年从浙江省安吉市引种栽培。目前,雷竹面积已达13.33~15.00 hm2,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份,我俩受江山市林业局和磐安县林业局的邀请,分别考察了江山市、磐安县近几年来雷竹引种的情况。从实地雷竹引种生长情况看来,浙江省除深山、高山和沿海岛屿外,大部分地区发展雷竹是可以的。现对我省发展雷竹技术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0.
雷竹,又称早园竹,俗称雷公竹。在我市种植已有250多年历史,近年来发展较快。雷竹的优势是出笋早、笋期长、笋味好、见效快、产量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引种栽培竹种生长情况调查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实地调查了山东省部分地区引种栽培竹种及相应原产地竹种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山东省引种栽培的各竹种生长状况明显不及原产地的竹种,而且各引种栽培竹种对各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性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能够较好适应的有篌竹、早竹、白火竹、红哺鸡竹、余镶玉竹、鹅毛竹;适应性较差的合毛余竹、茶秆竹、桂竹、紫竹、黄条金刚竹;而完全不能适应露地条件的有凤尾竹。  相似文献   

12.
雷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是早竹的一个变种,是我国著名的优良笋用竹,自然状态下因早春打雷出笋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安市大力推广以冬季地表增温覆盖和重施肥为核心的雷竹早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了雷竹产量,经济效益显著。2009年临安雷竹种植面积达32.5万亩,已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适合雷竹生长的立竹密度和尾梢长度,对雷竹不同立竹密度和保留不同尾梢长度的生长效应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立竹密度和尾梢长度对雷竹的出笋数和鲜笋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立竹密度和尾梢长度处理之间交互作用对雷竹的出笋数和鲜笋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立竹密度的出笋数和鲜笋产量均表现为:A4(13500株/hm2)A5(15000株/hm2)A6(16500株/hm2)A3(12000株/hm2)A2(10500株/hm2)A1(9000株/hm2),不同尾梢长度的出笋数和鲜笋产量均表现为:B4(保留1/3尾梢长度)B5(保留1/4尾梢长度)B3(保留1/2尾梢长度1/2)B2(保留2/3尾梢长度)B1(保留全部尾梢)。  相似文献   

14.
雷竹在政和县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又称早竹、早园竹,由于早春打雷即开始出笋,故称为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其笋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在政和县低海拔地区种植,表现出笋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现将雷竹在我县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雷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的优良食用竹种,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味道美、效益好等优点。雷竹早的在12月下旬就能出笋,而其他品种一般均在二、三月份才能出笋。雷竹出笋期长达85~95天,从1月上旬起直到4月中、下旬结束,没有任何竹种能与之相比。雷竹笋产量高,经营水平较  相似文献   

16.
<正>2002年淅川县林果研究所从浙江引种竹苗100株,竹苗苗龄2年。开展毛竹引种栽培对比试验研究,主要包括成活率、出笋成竹情况、地径生长情况、地下鞭生长情况和竹高生长情况。为了对比引栽毛竹与当地乡土竹种桂竹的生长优劣,设置了同样的桂竹栽培。1成活率1.1毛竹2002年造林当年的10月,对引种栽培的100株  相似文献   

17.
《脱贫与致富》2001,(5):24-26
雷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 具有八大优势:(1)出笋早。在所有的竹笋品种中,雷竹出笋最早,一般在3月初,若采用早出技术,春节前就有雷笋出土;(2)出笋期长。春笋3月初至4月底出笋,秋笋10月至12月出笋;(3)产量高,收入多。雷笋亩产可达3000多公斤,亩 产值达到1万多元;(4)笋味鲜美,营养丰富。雷竹笋含蛋白质2.74%、脂肪0.52%、糖3.54%;.(5)年年出笋,产量稳定,个体粗大,壳薄肉肥;(6)成本低,用工少,效益高。肥料投资只需5%左右,培养管理用工每亩只需20个劳动日; (7)周期短,见效快。成竹林年年挖笋,年年有收益,新造林第2-3年就有收入,第4年可成林,第5年达高产;(8)适应范围广。雷竹为刚竹属竹种,海拔250米以下的丘陵缓坡均适宜栽培,而且一年种竹,竹林常存,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雷竹是我国重要的竹种之一,按其植被生物属性划分,属于笋用竹种,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雷竹在我国广泛种植,是竹农们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现实生活,雷竹具有出笋早、出笋期长等特点,其产量可观,经济效益良好。本文就以雷竹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雷竹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气候角度入手,对雷竹生长的气候适应性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滨海沙地竹子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滨海沙地不同类型林地上各竹种的保存率、发笋量、生长状况等的研究表明:吊丝单、绿竹、大头典竹、麻竹、勃氏甜龙竹、台湾桂竹、高节竹、乌哺鸡竹、黄甜竹、早竹等10个竹种在滨海沙地种植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特性,引种工作初获成功.其中,裸地上种植,保存率略差于湿地松林下套种,而出笋量和生长状况则好于湿地松林下套种.  相似文献   

20.
<正> 竹桩施肥是一项成熟的值得推广的竹林施肥新技术。现介绍其原理、效果及其方法,供参考。 (一)原理 毛竹、雷竹、桂竹等散生于竹林中,竹连鞭、鞭生笋、笋长竹、竹养鞭,形成竹竹相通的有机整体。有机养分和无机盐可以通过竹鞭和立竹的输导组织进行竹与竹、竹与笋、竹与鞭之间的调节。毛竹林采伐立竹的年龄一般在7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