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不同家系枫香苗木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6个枫香家系苗木所观测的13个品质指标(总干重、茎干重、茎鲜重、根鲜重、叶面积、叶干重、叶鲜重、根干重、地径、总鲜重、苗高、侧根数、主根长)进行因子分析,将13个品质指标综合为少数相对独立的质量因子,从而较好地反映了各个不同枫香家系间苗木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柳叶蒿的食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叶蒿(ArtemisiaintegrifoliaL.),别名柳蒿芽、柳蒿、水篙、白篙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柳叶蒿既可食用,亦可全草入药,幼嫩地上部的茎叶可作为一种营养蔬菜食用。据说柳叶蒿这种野菜为达斡尔族的“救命菜”,是达斡尔族人民非常喜欢的膳食品。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柳叶蒿因其独特的风味和绿色无公害而深受林区人们喜爱,形成了一股采食的热潮。由于对柳叶篙的过渡采食,野生资源总量日渐减少,为加速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加速野生资源保护的同时,应加速人工栽培方面的研究,目前,柳叶蒿的人工栽培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庭院栽培有了成功…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容器育苗营养配方基质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采用充分腐熟后的松针粉、松树皮粉、锯木屑、稻谷壳粉、竹叶粉为主要基质成分与腐殖土、松林表土、火土灰、黄心土、过磷酸钙混合组成30个配方基质。通过对苗高、地径、总鲜重、总干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6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30个配方基质中,以稻谷壳粉(50)+腐殖土(10)+松林表土(20)+火土灰(10)+黄心土(10)+过磷酸钙5%;稻谷壳(40)+腐殖土(20)+松林表土(20)+火土  相似文献   

4.
对川南地区常见的12种藤本植物叶片特征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园林中藤本植物叶性状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指标变异程度不同;部分性状相关性显著(P〈0.05),比叶面积随叶片干重的增加而减小,随单位鲜重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单位鲜重含水量、鲜重和叶面积能较好地表征不同种类比叶面积的变化(R^2=0.886,P〈0.01);叶干重、叶鲜重与叶面积呈正相关;叶绿素含量与其它叶性状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杂种榛优良品系:“82-11”(1号)、“84-237”(2号)、“84-402”(3号)为试材,研究榛子果实发育中果实与果仁的增长规律。结果表明:3个品系果实发育均分为3个时期:初始缓慢生长期(果实鲜重增加较慢)、快速生长期(果实鲜重增加较快)、第2次缓慢生长期(果实鲜重增加较慢);果实干重增长分为3个时期:初始缓慢生长期、第1次快速生长期、第2次快速生长期;果仁鲜重的增长可分为2个时期,即快速生长期和慢速生长期。果仁成熟时干重增长速率累积值,1号、2号、3号品系分别为87.50%、96.40%、98.60%。果实鲜重与果仁鲜重,果实干重与果仁干重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容器育苗最佳基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千年桐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对千年桐容器苗地径、苗高、地上鲜重、整株干重、地上干重存在极显著影响,对整株鲜重存在显著影响;试验设计的9 种基质中,泥炭100% 加上定量钙镁磷及复合肥、泥炭66%+ 黄心土34% 加上定量钙镁磷及复合肥这两种基质配方的千年桐容器苗地径、苗高、生物量生长最佳,千年桐容器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方为泥炭66%+ 黄心土34% 加上定量钙镁磷及复合肥。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印度梨形孢(Serendipita indica)液体发酵的培养效率,对印度梨形孢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运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基础液和影响因子;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影响因子浓度;最后以印度梨形孢菌丝鲜重和干重为响应值建立二次回归方程,运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优化。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马铃薯滤液100 mL(水100 mL,马铃薯20 g),麦芽汁4.370 mL,酵母粉0.052 g,硫酸镁0.040 g。使用此配方,摇瓶培养3天后,获得菌丝平均鲜重为12.935 g,平均干重为0.262 g。与PDB培养基相比,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了300.023%和92.647%,极大的提高了印度梨形孢发酵培养效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幅原广大,土地辽阔,小麦产地覆盖面广,品质千变万化,不少地区小麦存在着筋力差的缺陷,影响着人民的膳食质量。本人在实践中发现野生植物沙蒿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用于面粉中,可增加其筋力。沙蒿系沙漠中生长的菊料蒿属植物,可分为黑沙蒿、白沙篙、黄沙蒿等,其茎叶鲜嫩时可食,《本草纲目》载其籽粒可入药。本面食品改良剂含有(重量分数),沙蒿粉42~48,海藻酸钠4~8,食用淀粉或面粉48~52、其中的沙蒿粉是沙蒿籽经去杂、脱脂、脱色、粉碎、辊磨而成,面粉优选标准粉,海藻酸钠可在市场上购到。本面粉改良剂制备过程如下:取籽…  相似文献   

9.
《林业科技》2021,46(4)
以苗木成活率、苗高、地径、苗木鲜重/干重、地上部分鲜重/干重、地下部分鲜重/干重为评价指标,在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林科所科研苗圃内开展7 cm×10 cm和5 cm×7 cm 2种规格育苗容器袋试验,结果表明:2种规格育苗容器袋培育油用香樟对苗木成活率影响不大,对苗高、地径、苗木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干重、地下部分鲜重差异极显著,对苗木干重、根系长差异显著,对苗木地下部分干重、根系数差异不显著。综合各指标可知:2种育苗容器对油用香樟苗木质量指数差异极显著,使用7 cm×10 cm培育油用香樟的苗木质量指数大于使用5 cm×7 cm培育油用香樟的苗木质量指数。为此,建议实际生产上采用A容器袋培育油用香樟苗木。  相似文献   

10.
在郁闭杨树林地间作麦冬,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麦冬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2年生麦冬的地上部分鲜重及分蘖株数的影响不大,但对麦冬块根生长有极显著促进作用。3种施肥处理对比不施肥的对照,块根鲜重分别增加了179%、196%、342%,块根干重分别增加了170%、177%、294%。在复合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鸡粪用量到15 000 kg/hm~2,麦冬块根鲜、干重分别为2 861 kg/hm~2、1 408 kg/hm~2,相比鸡粪用量3 750 kg/hm~2处理,块根鲜、干重分别增加了58.8%、46.1%;相比鸡粪用量7 500 kg/hm~2处理,块根鲜、干重分别增加了49.2%、42.5%。施肥还有助于提高麦冬块根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1.
根据保水剂在不同土壤中的施用方式,研究了保水剂的保水特征及其在自然蒸发环境中的水分损失规律。表明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全施保水剂处理的前期效果好,但是当不含保水剂的土壤表层干燥后,底层使用保水剂处理的效果更好。在自然湿润的土壤条件下,保水剂的保水效果受土壤水分含量和保水剂用量的双重影响,即相同的保水剂用量,混合的土壤增加更有利于保存更多的水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辽西干旱地区1年生刺槐新造林中开展保水剂应用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水剂对提高刺槐造林成活率有着明显的作用,保水剂稀释蘸根处理中以1%的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了81.3%,与不施保水剂对照的差异显著;穴施保水剂颗粒的处理中以穴施颗粒剂12~19 g/株的刺槐造林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与不施保水剂的对照差异极显;穴施保水剂胶体的处理中以穴施2~4 kg/株的效果较好,成活率达到了94%以上,差异极显著,穴施2 kg/株处理的成活率最高,达到了97.6%;保水剂稀释液蘸根处理、穴施保水剂颗粒剂处理的年生长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相对而言穴施保水剂胶体的处理对刺槐年生长量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辽西常见的油松苗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添加保水剂对油松苗耐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型和K型保水剂处理后,油松幼苗叶片内的相对含水量和MDA的含量较对照发生显著变化,能明显提高幼苗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4.
辽西半干旱地区施用保水剂造林对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西半干旱地区褐土和风沙土上施用保水剂营造小美旱杨和彰武小钻杨试验,结果表明:每株施用8g高吸水性树脂保水剂效果最好,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30.4~36.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土壤沙化极其严重 ,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而这个地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很低。为了提高“两率”,在乌盟后山地区 ,引进保水剂及树盘覆膜 ,大大提高了水份的有效利用 ,使造林成活率提高 2 5 %~ 30 %。  相似文献   

16.
保水复合肥对草木樨发芽率及促进生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保水复合肥对草木樨的发芽率及促进生长的试验研究表明 :保水复合肥 1~ 4号对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 1号、2号对种子发芽效果表现最佳 ,但 1号、2号对促进生长没有 3号、4号显著。 3、4号比 CK4的苗高分别增高 4 1 .1 6%、35 .97% ,比 CK4的发芽率分别提高 4 5 .5 7%、4 7.72 %。由此可知 ,3、4号对提高发芽率及促进生长都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樟颈曼盲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樟颈曼盲蝽的形态特征、年生活史、各虫态习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描述,结果表明,樟颈曼盲蝽在浙江1年发生6~7代,以卵在香樟叶柄和叶脉内越冬.自5月中旬起至12月,若虫和成虫同时可见.对该虫的爆发机制进行了探讨,香樟高密度、大面积连片种植可能是诱发樟颈曼盲蝽大规模爆发的重要原因,并围绕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
花曲柳窄吉丁生物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曲柳窄吉丁是我国主要的危险性林业害虫,在辽宁主要危害白蜡属的花曲柳、水曲柳、白蜡树、绒毛白蜡。花曲柳窄吉丁幼虫在树皮下形成层蛀食危害,形成扁圆形横向弯曲的虫道切断输导组织,使树木衰弱直至死亡。文章对花曲柳窄吉丁虫的危害部位、羽化高峰、产卵进程、生活习性、生活史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蒙古口蘑是珍贵食、药用真菌,近年来由于过度采集等原因造成其生境受到破坏,产量不断下降.本实验采用平板测试法测定蒙古口蘑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适合的固体扩繁培养基质,旨为蒙古口蘑的驯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适合菌株生长的碳源有蔗糖、蜂蜜、淀粉和麦芽糖;最适宜的氮源为牛肉膏;菌丝生长的最适C/N为10∶1;在5~30℃菌丝均可生长,随温度升高,生长速度加快,在30 ℃时达到最大;固体扩繁基质的选择上,蒙古口蘑在草炭78%+麦麸20%的基质上生长较好,培养60 d后还出现了子实体原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