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三水”养蚕新技术1.喂清水给秋蚕添喂清水,可提高桑叶湿度及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其效果以早秋蚕最好,中秋蚕次之,春蚕和夏蚕效果不明显。给早秋蚕添喂清水,3回育与鲜叶4回育相比,全茧量提高13%,茧层量提高16%,茧层率提高26%。给中秋蚕添喂清水,2回...  相似文献   

2.
小蚕打孔膜一日二回育是一种技术操作简单的小蚕饲养方法,即小蚕期采用打孔保鲜膜覆盖1 d喂2次桑叶,薄膜覆盖是为了延长桑叶保鲜时间,从而提高蚕的食下率和桑叶利用率,省工省时省叶,每天的养蚕操作以表格的形式详细列出,农户只需按照表格操作,被农户称为"开心养蚕法".该方法虽然每养1张蚕种需要增加生产投人3.6元,但节省用工17%,节省桑叶21%,节省物化成本23%,投入产出比为1:10.97.现将小蚕打孔膜一日二回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改多回育为少回育蚕的食量多少,关键在桑叶的新鲜度,叶新鲜才能增加采食量。60年代饲养小蚕日喂叶8~10次,70年代饲喂5~6次,80年代至今改为3~4次。淳安县郭村乡上郭村汪某等养蚕户,全年各蚕期不论小蚕、大蚕期均采用2次育,1~3龄期(包括采叶),每人可饲养15张蚕种,4~5龄期至上蔟,每人饲养2.5张蚕种,明显提高了养蚕工效,该户6个整劳力,每年可出售蚕茧1.75~1.8吨,人均出售蚕茧300公斤左右。少回育的关键措施是降低失水率,保持桑叶新鲜度。因此,推广小蚕床育,在高温干燥或低温干燥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或湿匾育。2.改片叶育为条桑育  相似文献   

4.
刘限  马积彪 《新农业》2007,(5):57-57
4.室外大棚育 采用室外建大棚,大蚕每日一回育或两回育.特点是投资蚕室的费用减少,每平方米建蚕室费用10元左右,节省用工43%以上,节省桑叶3%左右,提高养蚕工效,蚕病少,茧质好,适合规模化养蚕.如果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跟上,大棚省力化养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代:以剑蚕草代替桑叶将剑蚕草与桑叶交替喂蚕,能使蚕肥茧大、质量好、效益高,可节约桑叶40%以上.每667m2剑蚕草可产茎叶达10 000kg,可养蚕近20张,每隔20天用刀在距地面4~7cm处割1次,既可喂蚕,也可用来饲喂家禽和家畜.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东桑西移的发展趋势.但贵州省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传统养蚕化工多,劳动强度大,己不再适应农村的现状,现在止在推行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中的大蚕一日二回育技术,为了模索大蚕一日二回育饲育技术,更好的指导农村养蚕.2008年早秋在我所设置了三个不同温度,进行大蚕一日二回育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 幼蚕的特点是呼吸量弱,喜爱高温多湿的饲育环境,过去曾采用防干纸育,每日给桑6~8回的试验,1977年在防干纸育的基础上,改为塑料薄膜覆盖育,每日早晚各给桑一回,并以普通育每日给桑6回作对照.薄膜覆盖育,桑叶凋萎慢,蚕儿食叶时间长,有部分桑叶叶脉、都被蚕儿食掉.5龄期改片叶为条桑育,收茧量结果,薄膜复盖育,每张蚕种收茧61斤.茧层率21.5%,每斤茧需桑叶14.1斤;普通育每张蚕种收茧62.5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1998,(9)
秋蚕期桑叶营养不良,特别是在饲养春夏蚕后病原体增多,养蚕中各环节一旦掌握不好,极易发生蚕病,造成蚕茧减产,影响经济收入。怎样养好秋蚕,确保稳产高产,笔者认为应把好“三关”。1.“洁桑关”一是夏蚕结束后,采用人工扑杀桑螟幼虫或用 50%辛硫磷2000倍液喷雾桑叶,间隔3天喷雾1次,连喷2~3次。喷药后5天左右采叶,先用少许蚕儿试喂,未发现异常再采叶喂蚕。二是兑成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小蚕期用新毛巾沾取澄清液将桑叶两面轻轻擦一遍后饲喂,大蚕期在晴天中午用澄清液喷湿桑叶喂蚕。三是选用适熟、新鲜、清洁叶喂蚕,不喂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日一回育和一日二回育2种少回育方式以及少回育下蚕头密度和5龄给桑量对全茧量和茧层率的影响,分析家蚕少回育省力化养蚕的可行性.[方法]分别调查了不同蚕头密度、5龄给桑量、日给桑频次条件下的全茧量和茧层率.[结果]在一日二回给桑片叶育条件下,蚕头密度为630~880头/m2时各给桑量的全茧量和茧层率均无显著差异,但蚕头密度为1 100 头/m2时的全茧量和茧层率显著低于其他蚕头密度.在适度蚕头密度条件下,除75%给桑量的全茧量显著低于其他给桑量外,各给桑量的全茧量和茧层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全茧量、茧层率均与给桑量呈正相关;当蚕头密度过大时,全茧量、茧层率与给桑量呈负相关.一日一回育的全茧量极显著低于一日二回育,但2种少回育方式在茧层率上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在片叶育方式下,一日二回育优于一日一回育,一日二回育中5龄给桑量和蚕头密度分别以85%的给桑量和880头/m2的蚕头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蚕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人们对蚕茧生产技术的不断探索创新,养蚕方式、养蚕设施和工具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不断向简易、省力、高效方向发展,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养蚕成本降低,劳动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笔者从事蚕桑生产科技一线工作25年,亲身经历了桑蚕饲养方式的变化。小蚕期从过去的一日三回平面薄膜覆盖育、一日  相似文献   

11.
<正> 鲁山县蚕业模范阎清选放养柞蚕已经历了三十多个年头,他从十几岁开始就跟随父亲上山养蚕,既学到了传统的养蚕经验,又学习了科学养蚕知识。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了养蚕配套技术,使柞蚕生产高产、优质、稳产。他放养的蚕,每50。克卵量产茧稳定在2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2.
五龄蚕饲养花工多且用工集中,约占整个蚕期的85%以上,传统方法即多层片叶平面育,每个劳力一般只能承担1张种,还要起早带晚,费工费力.为解决这一难题,根据蚕的生理发育要求,我县从1994年起试验研究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技术.经过几年探索和改进,形成了较为配套的操作规范,春、秋两大期五龄蚕均实施条桑斜面育,特别是秋蚕五龄期不采片叶,直接剪伐条桑,利用条桑搭成斜面,简称秋季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推广应用后,真正实现了"快乐养蚕",每个劳力一般可承担5张种,普通农户每期可养蚕10张,养蚕工效提高4倍以上,且节省蚕匾(扉)和蚕架投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原蚕二回育与三回育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原蚕二回育对五龄经过和全龄经过日数比三回育(CK)的长0.210.46 d,全茧量轻0.010.46 d,全茧量轻0.010.02 g,死笼率高0.720.02 g,死笼率高0.720.85个百分点,小区产量较轻9.300.85个百分点,小区产量较轻9.309.44 g,单蛾产卵粒数(CK)的增加6.79.44 g,单蛾产卵粒数(CK)的增加6.710.77粒;原蚕二回育的F1代孵化率高0.4310.77粒;原蚕二回育的F1代孵化率高0.431.04个百分点,死卵率低1.191.04个百分点,死卵率低1.191.94个百分点,不受精卵率高0.111.94个百分点,不受精卵率高0.110.12个百分点,五(全)龄经过日数长0.33 d,全茧量重0.020.12个百分点,五(全)龄经过日数长0.33 d,全茧量重0.020.33 g,茧层量重00.33 g,茧层量重00.01 g小区产茧量重18.220.01 g小区产茧量重18.2220.80 g。万蚕茧产量原蚕二回育的比三回育(CK)的重0.5720.80 g。万蚕茧产量原蚕二回育的比三回育(CK)的重0.570.77 kg。因此,一日二回育是一项省力高效、优质高产的养蚕技术是可行的,原蚕二回育的杂交种(F1)有利于蚕儿生长发育,蚕茧产量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桑蚕飼养技术,曾經推广过多回薄飼育,群众对此已經习慣,并且認为是一种稳产高产的养蚕法;但由于蚕茧生产費用大、花工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近年来經过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对养蚕方法有了很大的改革,如推广稚蚕坑床育、防干紙育、壮蚕地蚕条桑育、屋外育、全龄每日三回育等經济养蚕法。目的在于減少养蚕設备的投資,节省蚕茧生产費用,減輕劳动强度,提高工效,节省桑叶,增加純收益。可以用“养蚕技术改革”,“多快好省地发展蚕桑生产”两句話来概括經济养蚕法的研究和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提高春蚕一日二回育茧质成绩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少回育是目前蚕业生产技术条件下蚕业技术经营的发展方向,是省力化养蚕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日二回育既好掌握其操作技术,又可取得比普通一日四回育更高的养蚕效益,也能与农村的农作时间有机地结合,达到省力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柞蚕露天放养,自然条件多变,易给小蚕带来损失.我省,春蚕小蚕期正值5月上、中旬,气温低,狂风骤雨,虫害多,稚蚕遗失率达50%左右.秋蚕后期,早霜,柞叶早烘,又有1/3的蚕营不上茧,造成全省柞茧产量低而不稳.为防御灾害,保苗增产,我们从1954年开始,对春期小蚕进行室内驯化饲养的研究.到1979止较系统地研究了室内保护育的生态因子(重点是温、湿度)和养蚕工具等重要技术环节.至1981年,主要问题已经突破,小蚕室内保护育获得成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东桑西移的发展趋势。但贵州省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传统养蚕化工多,劳动强度大,已不再适应农村的现状,现在正在推行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中的大蚕一日二回育技术,为了模索大蚕一日二回育饲育技术,更好的指导农村养蚕。2008年早秋在我所设置了三个不同温度,进行大蚕一日二回育的试验。以掌握不同温度与蚕生长发育和食桑量的关系,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代 :以剑蚕草代替桑叶 将剑蚕草与桑叶交替喂蚕 ,能使蚕肥茧大、质量好、效益高 ,可节约桑叶 4 0 %以上。每 6 6 7m2 剑蚕草可产茎叶达 10 0 0 0kg ,可养蚕近 2 0张 ,每隔 2 0天用刀在距地面 4~7cm处割 1次 ,既可喂蚕 ,也可用来饲喂家禽和家畜。二喷 :①用三十烷醇喷洒桑叶  相似文献   

19.
郑文霞 《农技服务》2014,31(7):83-84
根据山区养蚕的特点和国家首席专家的把脉,总结出农户干茧生产、分批养蚕缓解劳力、小蚕联户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以及早采贮备叶,巧上簇,改良桑等适合山区规模养蚕方法,提出实现山区规模养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室内片叶养蚕法,就是将桑叶从桑树上一片一片地摘下来,然后在室内喂蚕。这种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室内通风透光条件差,湿度大,蚕结出的茧发黄,卖相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