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台架试验的方法,对LR4A柴油机润滑系统进行了整体性能试验与各测点油道压力特性测试,研究不同因素对润滑系统机油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机油压力的主要因素为柴油机转速、机油温度、机油泵流量、活塞冷却喷嘴流量等。随着柴油机转速的增加,润滑系统各处的机油压力逐渐增加,但在高速段,随着转速的升高,机油压力增长速度变缓。相同转速下,润滑系统各处的机油压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增大机油泵流量对机油压力提升效果显著,小孔径活塞冷却喷嘴对低转速时机油压力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发动机活塞冷却喷嘴为研究对象,利用PLC及Labview8.20软件建立测控系统模型,对一体式和多缸位(四路)活塞喷嘴的压力、流量等相关参数进行了测试。此测试结果为活塞冷却喷嘴的研究开发和品质检验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非道路柴油机的应用工况,介绍了非道路柴油机润滑系统的设计要点及润滑系统各零部件的设计准则。如机油泵、活塞冷却喷嘴、油道尺寸等,对其他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若比喻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的心脏,配气机构是发动机的呼吸系统,燃料供给系统是发动机的有机组织,那么润滑系统就是发动机的淋巴组织。可见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重要性。如果发动机经过长时间运转,或对发动机润滑系统没有按要求进行润滑保养,润滑系统在发动机工作中就有可能出现故障,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现将发动机润滑系统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故障原因分析如下,供发动机维修人员参考。1.主油道机油压力过低主油道压力即机车上油压表读数,若主油道供油量  相似文献   

5.
以农用增压式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对发动机润滑系统故障进行分析,确定发动机润滑系统内滤清器破裂的主要原因是调节阀打开和关闭过程中油道内的压力波动。为此,通过调节阀门设计参数,改善调节阀动作过程中油道内的的压力波动,从而降低滤清器破裂概率。分析结果表明:当润滑系统调节阀采用滤清器前端泄压、感应孔直径为8mm、设定3个承压面时,润滑系统主油道内的压力波动范围明显缩小,同时阀芯位移波动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6.
摇臂式喷头内流道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ro/E软件建立喷头内流道的三维实体模型,选择RNGk-ε模型在CFD软件Fluent中模拟了雨鸟30PSH型摇臂式喷头在10种入口压力和4种主喷嘴直径组合下的内流道流场,分析了喷头主副喷嘴的流量、人口压力与出口平均速度等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主喷嘴直径增大时,副喷嘴流量几乎不变;主、副喷嘴的流量分配比例由主喷嘴直径决定,与入口压力无关.入口压力增大,主喷嘴出口平均速度增大,但副喷嘴出口平均速度不变.喷头主、副喷嘴的平均湍动能随人口压力增大而增大,不受主喷嘴直径变化的影响.主喷嘴出口静压力、湍动能和速度的标准差、副喷嘴出口静压力标准差与入口压力近似成正比;而副喷嘴出口湍动能和速度的标准差随主喷嘴直径或入口压力增大产生较大的无规律变化.喷头内流道流场的可视化结果显示喷头副喷嘴与弯管连接处静压力较大,接近喷头入口静压力.  相似文献   

7.
由于柴油机热负荷不断提高,为保证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耐久性及经济性,必须对活塞进行有效冷却。基于STAR-CCM+软件中VOF模型及Overset功能对柴油机活塞振荡冷却流动与传热性能进行瞬态仿真分析,得到了某机型标定转速下活塞冷却油道机油填充率及壁面换热系数随曲轴转角变化规律,该分析亦可为活塞有限元分析提供热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8.
机油压力表指针在发动机工作时来回摆动.显示机油压力不稳定,原因是安全阀频繁开启。在润滑系油路中,为防止因机油粗滤器堵塞而使机油不能通过,导致主油道压力降低,造成烧瓦事故,设置了安全阀。机油不经滤清器而直接进入主油道,保证轴瓦的润滑。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一般为0.35~0.45MPa,油路中机油压力超过开启压力,  相似文献   

9.
<正>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大都采用压力供油系统,由油泵将机油送到发动机需要润滑的各部位处。贮存在油底壳内的油由油泵抽取,使之通过机油滤清器。油从这里通过油道送出,将发动机内部的各种零件加以润滑。润滑零件以后,机油在重力作用下返回油底壳。压力供油系统的主要优点是能使零件得到可靠地润滑。一、机油泵的结构和作用现代发动机的机油泵具有高效、可靠和结构简单的  相似文献   

10.
机油压力是发动机主油道的机油从油压表上反映出来的压力值.此值正常与否是发动机润滑系工作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油压低,说明因摩擦各零件表面润滑不良,长期下去会造成零部件的早期磨损或发生烧瓦抱轴等严重事故.机油压力表指示读数低于标准下限或无压力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