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选择江苏省内30个小麦品种进行了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耐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金丰麦2号、华麦1062、扬15-133、扬辐麦5054、扬17-G83、T60279、扬16-214、宁麦1711等8个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表现出较好的耐病性,均未发病;扬麦16-157、扬麦20、漯麦163、中研麦0709、华麦7号、扬麦29、盐麦085、扬辐麦5145、金丰麦1号、信麦179等10个品种对3种病害中的1种或2种耐病性较好;国红6号耐病性最差,3种病害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东台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以镇麦12、镇麦168、明麦133、扬麦16、农麦88、扬麦23、扬麦25、农麦126、金丰麦1号、金丰麦2号等10个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2020-2021年度品种比较试验,鉴定这些品种在当地的安全性、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结果表明,镇麦12、扬麦25、农麦88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佳,可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特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扬麦18、扬麦19、镇麦5号、扬麦158、镇麦8号、扬麦13、扬麦12等品种的小麦纹枯病发病较轻,对小麦纹枯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2、扬麦158、镇麦5号、扬麦19等品种的小麦叶锈病发病较轻,对小麦叶锈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建议在小麦纹枯病、叶锈病重发区,推广种植扬麦19、镇麦8号、镇麦5号、扬麦12等品种。  相似文献   

4.
利用宁海县引进的小麦新品种及宁波市当前生产中应用品种进行田间抗性比较试验,明确其抗(耐)病能力。结果显示,2010-2011年度14个小麦品种中,除浙麦05068为中感外(其病穗率31.90%,病情指数23.33),其余13个品种均为中抗及以上,抗性表现从高至低依次为:南农10Y408>扬08-4>扬麦12>温麦09-1>南农10Y06>温麦09-4>苏5/158>扬辐麦4号>扬麦158>扬麦19>07-138>扬麦18>扬05G68。其中扬麦12、扬麦18、扬麦19、南农10Y408、温麦09-1等品种抗(耐)病、丰产性均表现较佳,可用于宁海县小麦高产抗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农麦 88 是以镇麦 168 作母本、扬麦 10 号作父本杂交育成的春性中熟小麦品种。该品种白壳,纺锤形,籽粒红皮,半硬质-硬质;株型适中,耐肥抗倒;分蘖力较强,成穗数较高,穗大粒多,饱满度好;穗粒结构协调,中抗赤霉病,籽粒品质达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农麦 88 表现高产稳产,在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较对照品种扬麦 20 增产显著。介绍该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冬春季极端气温频发,强筋小麦品种因其早熟性、抗病好、适应性强等特点,越来越受规模种植户的喜爱。为筛选出适合高邮市的优质稳产强筋小麦品种,该市开展强筋小麦品种比较试验,以高邮市大面积主推品种扬辐麦4号为对照,比较8个强筋小麦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综合抗性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镇麦12产量最高,为506.53~554.1 kg/亩,其次为农麦88、扬麦23、扬麦33,2年产量范围分别为503.4~546.7 kg/亩、505.0~553.0 kg/亩、497.9~527.0 kg/亩。这4个品种综合抗性较强,产量潜力大,适合在高邮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安徽省主栽品种以及当前推广和将要推广的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的抗(耐)病性,结果表明:安徽省生产栽培的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病性差异显著,但无高抗品种,且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抗扩展的耐病性。根据品种抗性鉴定结果,将安徽省生产栽培的品种分为3类,即:感病类型,以皖麦38、皖麦19、扬麦5号、扬麦158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1.00;中感类型,以皖麦30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0.62;抗病类型,以豫麦18、豫麦21、宁麦9312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0.46。  相似文献   

8.
谢雪芳 《农技服务》2006,(10):19-19
(一)扬麦158扬麦158为春性小麦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深,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生长清秀。株高90 ̄95厘米,生育期186 ̄201天,后期熟相好,熟期与扬麦5号相当,比湘麦13号早3 ̄6天,一般亩产200 ̄250公斤。该品种抗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能力及抗倒耐湿性。均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昆山市种植的丰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笔者以近几年审定的7个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以镇麦10号为对照,参照苏南地区强筋、中强筋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方案,比较不同品种的综合生产力。结果表明,镇麦12号、镇麦15、镇麦18和扬辐麦5145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镇麦15、镇麦18、扬麦28和扬麦29的抗逆性表现较为强势。综合比较分析产量、抗逆性、生育期等,适宜昆山市扩大示范并推广种植的优质丰产小麦品种为镇麦15和镇麦18,建议对镇麦12号和扬辐麦5145继续试验并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10.
为控制生产上小麦白粉病的危害,培育抗病小麦新品种,利用携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新抗源南农P045为供体亲本,采用"滚动回交",抗白粉病性诱发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抗白粉病高产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8,2008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2005-2007年度安徽省区试中,平均667m2产429.5 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8.1%,增产极显著;品质优,主要品质指标达优质弱筋小麦标准;接种诱发鉴定表明该品种高抗白粉病,利用Pm21基因连锁标记NAU/Xibao15检测表明其携有Pm21基因.该品种适宜于长江下游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更适合大丰市推广应用的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笔者开展了扬麦系列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扬麦15"、"扬麦16"的综合性状优良且高产稳产,适合大丰市种植,应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扬麦12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麦 12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所合作 ,育成的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 ,2 0 0 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会员审定。该品种在多年的试验示范中表现产量高 ,稳产性好 ,较对照扬麦 15 8增产 2 .6 4%~ 8.2 %。中抗至高抗白粉病 ,中抗赤霉病和纹枯病 ,抗倒性较好。容重约为 775g/L ,粗蛋白含量 11.9% ,湿面筋 2 4.9% ,沉降值 2 5ml,吸水率 5 7.6 % ,稳定时间 2 .8min。可作为我国南方馒头和面条小麦生产 ,适宜于长江中下游淮南麦区种植 ,尤其适宜白粉病重发地区 ,可作为扬麦 15 8的替代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3.
筛选高产高效抗逆的绿色品种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24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调查品种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赤霉病及白粉病抗性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江苏省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产量优势表现不一致,扬麦25、淮麦33、洛麦24等品种的平均产量较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品种的氮肥农学效率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扬麦29、淮麦33、扬麦25等品种的平均氮肥利用效率较高;各品种赤霉病抗性和白粉病抗性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扬麦15、宁麦13、扬麦20等品种具有较高的赤霉病抗性,而扬麦29、镇麦9号、镇麦10等品种具有较强的白粉病抗性;增加施氮量降低了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扬麦25、宁麦资126、国红6号等品种的抗倒性较好;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的越冬期抗寒性整体上优于春性品种,但部分春性品种如宁麦13、宁麦26和扬麦29同样具有较强的越冬期抗寒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各品种的综合性状进行评价,提出扬麦25、扬麦29、宁麦13、镇麦18为适宜在江苏淮南推广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淮麦33和洛麦24为适宜在江苏淮北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4.
选用江苏地区常用的8个小麦品种,对小麦白粉病发病程度进行研究,分析小麦白粉病发病程度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宁麦13白粉病发病最重,在125%氟环唑悬浮剂防治的情况下病株率高达8824%,病叶率8431%,病指2903;扬麦系列品种白粉病发病程度较轻,扬麦22未见病株,扬麦16病株率为2667%,病叶率为2070%,病指为096,扬麦20病指为296,扬麦23病指为428。白粉病对小麦产量影响主要是千粒重明显下降,千粒重损失率宁麦13为361%,苏麦188为347%,扬麦系列千粒重损失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4,(17):19
小麦品种——扬辐麦4号扬辐麦4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株型较紧凑,分蘖性和成穗数中等,穗大粒多,生育期比对照扬麦11号迟1~2天。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株高86.1厘米,耐肥抗倒性较强。亩有效穗29.9万穗,每穗40.7粒,千粒重40.7克。高抗梭条花叶病、穗发芽,中抗赤霉病,感纹枯病、白粉病。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470.4公斤。适宜江苏淮南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宁麦9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优质小麦品种。该品种株高82~85厘米,比扬麦158矮10~12厘米。分蘖力较强,冬发较好,春发较弱。丰产性较好,每穗实粒数38~42粒,千粒重32~35克,比扬麦158低3~5克。高抗梭条花叶病毒病,易感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重于扬麦158。抗寒性一般,受冻后恢复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科技动态     
《当代农业》2014,(22):19-19
小麦品种——扬糯麦1号扬糯麦1号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育成,属春性中熟糯小麦品种。该品种幼苗直立,叶片宽长,叶色绿,分蘖力和成穗数中等。春性强,抗寒性偏弱。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穗数较多,每亩有效穗32万~33万;纺锤形穗,长芒、白壳、红粒,穗型较大,平均每穗37~40粒;籽粒较小,千粒重40~41克;感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不抗黄花叶病;成熟期比扬麦16略迟,熟相较好。2009~2011年平均亩产475公斤,丰产稳产性好。为保证小麦品质,大田生产行距应适当加大,1以25厘米为宜。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无黄花叶病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适合姜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小麦品种,2019年~2020年,姜堰区沈高镇河村稻麦科技示范横基地选用15个小麦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姜堰区主推种植品种农麦88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15个小麦品种中,扬辐麦9产量最高,宁麦26产量居第二;镇麦9产量最低,较对照减产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盱眙县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2019年在江苏省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盱眙)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开展了8个优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各参试品种生育期适中,病害发生轻,产量水平较高,淮麦46、苏麦188、农麦88、农麦165、农麦161、农麦156、淮麦1196等小麦品种适宜盱眙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针对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穗发芽发生频繁,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现实,选育并推广抗穗发芽小麦品种至关重要。为给长江中下游地区选育及推广抗穗发芽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整穗发芽法,对长江中下游安徽地区的39份小麦推广品种和31份选育品系及1份对照进行了穗发芽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长江中下游推广的品种(品系)整体穗发芽抗性较好,穗发芽抗性品种(品系)较多,但不同材料间仍有显著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及对各品种(品系)的相对穗发芽指数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明麦133’‘WXZ1541’‘隆垦麦1号’‘扬麦16’‘扬麦24’‘扬辐麦6号’‘扬辐麦7号’‘华麦1028’‘扬麦15’‘农麦126’‘扬麦28’‘浩麦1号’‘WXZ1547*F’‘皖西麦0638’‘WXZ1529’‘苏隆128’‘WXZ1532’‘镇麦9号’等共18份材料的抗穗发芽能力较强;而‘WXZ1504’‘WXZ1315’‘镇麦12’‘亿麦9号’‘WXZ1508*F’‘罗麦10号’‘WXZ1221’‘扬麦25’‘WXZ1224-4’及‘扬麦13’‘轮选22’‘轮选27’等材料的抗穗发芽能力较弱,易发生穗发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