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灰色关联分析在大麦品比试验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麦产量与各性状密切程度,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10-2011年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麦品比试验的9个参试品种8个数量性状与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麦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依次为:株高>全生育期>有效分蘖率>有效亩穗数>最高茎数>千粒重>穗长>穗粒数,说明株高、全生育期、有效分蘖率等性状是影响大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试验探寻出适应贵阳地区特殊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栽培的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系).试验在贵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场进行,以贵农15、黔98353、黔麦15、夏繁29、"98-28"、贵单5号、黔98284-82、黔0110、"98-22"为试验材料,统计分析了株高、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小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在各品种(系)上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统计分析了单株产量.在本试验范围内,各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分蘖数>单株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小穗数>株高;单株产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黔麦15、黔98353、贵农15与其他6个品种(系)都分别达到了显著差异;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有7对性状达极显著相关,有效分蘖数与穗长达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穗长与单株产量、穗粒数与千粒重、株高与穗粒数、株高与穗长、株高与有效穗数、株高有效分蘖数则有不同程度的制约关系,均为极显著的负相关.筛选出的黔麦15、黔98353、贵农15是适应现阶段在贵阳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系).  相似文献   

3.
青稞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高产青稞品种(系)进行三个施肥水平和两个播种密度的高产栽培试验,对其进行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种量为24万/亩,施肥水平为施肥水平1(N:7.5千克/亩,P:5千克/亩)产量最高。对株高、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单穗重、千粒重、基本苗、亩穗数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与产量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亩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均最大,有效分蘖数、千粒重分别与亩产量也存在极显著简单相关性,成穗数、有效分蘖数与亩产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与基本苗呈显著正偏相关,而与穗长呈极显著负偏相关。株高和穗长对亩产量有较大的直接通径系数,而穗长通过株高对亩产量有较大的间接通径系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方法】分析232份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综合评价。【结果】新疆232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9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介于1.68~2.10,变异类型丰富,变异系数幅度为10.3%~43.6%,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顺序为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长>主穗粒数>最多粒数>株高>小穗数>千粒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分蘖数(0.838)>主穗粒重(0.564)>主穗粒数(0.559)>最多粒数(0.301)>千粒重(0.269)>主穗长(0.224)>株高(-0.196)>小穗数(-0.102),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在欧式距离为16的位置将232个品种划分为5个类群,分析各类群的9个农艺性状特征发现,类群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变异较大,且遗传多样性丰富。有...  相似文献   

5.
按Griffing方法Ⅱ分别对8个六棱大麦亲本和5个二棱亲本进行了双列杂交分析。比较了各亲本产量、千粒重、株高、单株有效分蘖数、穗长、每穗粒数、每穗粒重,抽穗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绝大多数性状为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起作用。广义遗传力以株高,抽穗期为最高。狭义遗传力六棱品种从大到小依次为株高、穗粒重、穗粒数、抽穗期、穗长、千粒重、分蘗、产量,二棱品种依次为穗长、穗粒数,株高、抽穗期、产量,分蘗。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江苏省2006—2014年甜玉米区域试验的47个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穗长行粒数穗粗穗位高千粒鲜质量穗行数,其中株高、穗长和行粒数是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应综合考虑对株高、穗长、行粒数的选择,使玉米株高适中、果穗较长、行粒数较多,从而提高鲜穗产量。  相似文献   

7.
通径分析在春小麦产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黑龙江垦区优质春小麦10个新品种的6个产量性状及产量进行了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麦粒容重、小穗数、千粒重和穗长是影响小麦产量主要性状,小麦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依次为:穗长、千粒重、粒容量、小穗数、穗粒数和株高。小麦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综合作用依次为:粒容量、千粒重、穗长、株高、穗粒数和小穗数。  相似文献   

8.
对38个杂交晚稻新组合杂种一代主要性状的整齐度与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5个性状的整齐度与产量的简单相关均不显著,但株高整齐度与产量的简单相关接近显著水平。进一步通径分析发现:株高、穗长整齐度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株高整齐度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整齐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相关不显著;在产量构成因素和整齐性性状中,对产量作用的大小依次是: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株高整齐度、穗长整齐度。  相似文献   

9.
应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18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皮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茎数、株高、穗长、穗粒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生育期苗数穗长小穗数株高成穗率单株穗数分蘖茎数穗粒重千粒重穗数穗粒数,籽粒产量与分蘖、穗数、成穗率、单株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成穗率千粒重单株穗数分蘖穗长生育期株高小穗数穗粒重穗数苗数茎数穗粒数。在裸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生育期、茎数、穗数、单株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穗长小穗数单株穗数生育期穗数株高穗粒重千粒重茎数分蘖苗数成穗率穗粒数,籽粒产量与茎数、小穗数显著正相关,与苗数、分蘖、生育期、穗数、株高、穗长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小穗数穗长茎数单株穗数苗数成穗率穗粒数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粒重分蘖穗数。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来看,皮燕麦和裸燕麦品种表现不尽相同,在品种选育时,应根据不同育种目标,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荣丰A所配系列早杂组合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2010年参加江西省区试的12个荣丰A所配组合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表型值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株高、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结实率和穗长的变异系数较小;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简单正相关,其余6个性状与产量呈简单正相关;有效穗、株高和穗实粒数等性状对产量形成起正向直接作用,穗长、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对产量起负向直接作用。对产量形成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结实率>株高>有效穗>穗长>千粒重。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晚稻整齐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21个两系法杂交晚稻组合杂种一代株高和穗长的整齐度与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整齐度与穗长整齐度均对单株产量有显著正效应,以株高整齐度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在产量构成因素和整齐性性状中,对单株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是:千粒重、单株穗数、株高整齐度、每穗总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穗长、穗长整齐度和株高。株高整齐度与其他产量因素的相关不显著,穗长整齐度与每穗总颖花数和结实率负相关分别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我省中部引进、推广应用CIMMYT育成的小黑麦品系提供一些初步的理论参考和依据,着重对引进小黑麦新品系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加品比的23个小黑麦品系中,19个较甘啤4号和陇春23号增产,较陇春23号的增幅为1.281%~35.207%。对供试品系株高、穗长等8个性状的差异分析表明,差异极显著。小黑麦在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性状上明显优于陇春23号,在穗粒数、穗粒重、容重等性状上也明显优于甘啤4号。对供试品系产量、株高等九个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其它性状均相关不显著。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株高、穗长等与产量有真实的直线回归关系;表明产量与株高、穗长、穗粒重、容重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新质源(CMS-FA)杂交稻遗传系统的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和MINQUE (1)法,对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株高与结实率,剑叶长与生育期、结实率,生育期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等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基因的加性正相关为主;单株穗数与株高、剑叶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每穗总粒数等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基因的加性负相关为主.株高与穗长、剑叶长、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穗长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等性状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显性相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小麦云麦39、靖麦5及高加索3个品种进行考察,探讨主茎的根、茎、叶、分蘖节及穗等性状与小麦单株有效分蘖数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根的性状中,根的平均粗度及一次根数(次生根数)与单株有效分蘖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小麦单株有效分蘖数与分蘖节直径有显著正相关,而与分蘖节长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单株有效分蘖数与第一节间长,第一节间粗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株有效分蘖数与主茎旗叶长有显著正相关。在穗部性状中,单株有效分蘖数与穗长、穗粒数、小穗数、穗粒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退花小穗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江苏省内鲜食糯玉米各农艺性状对鲜穗产量的影响程度,以来源于2021年江苏省区域试验的14个糯玉米新品种为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各品种不同农艺性状和鲜穗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顺序为穗粗>生育期>株高>鲜出籽率>穗长>行粒数>穗位高>千粒鲜重>穗行数>秃尖长。穗粗、生育期、株高、鲜出籽率、穗长、行粒数是影响糯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穗位高、千粒鲜重、穗行数对产量的贡献次之。在选育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时,可着重考虑对适宜穗粗、穗长和行粒数的选择,同时兼顾株高、生育期。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高密度条件下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对28个玉米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高密度条件下,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及决策系数表现不一致。在75 000株/hm~2密度条件下,容重、株高、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经济系数与产量正相关,对产量直接效应贡献最大的是经济系数,株高、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倒伏率、经济系数等性状对产量起到正效应。在90 000株/hm~2密度条件下,容重、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空秆率和经济系数与产量正相关,对产量直接效应贡献最大的是行粒数,容重、倒伏率、经济系数等性状对产量起到正效应,株高、穗位、穗长、穗粗、倒伏率则是通过各性状因子对产量负效应影响多于正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玉米若干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形态、穗部及物候期性状进行遗传效应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穗行数、叶面积、抽雄期、成熟期、穗位高、百粒重、抽丝期、叶向值、单株叶数和穗长等性状在遗传上以加性效应为主,株高、产量、茎粗和行粒数等性状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几乎同等重要。gi相关与表型相关及遗传相关分析结果,在其正负向及大小趋势基本一致。株高穗位高、成熟期及百粒重等性状的gi与产量的gi呈显著正相关,成熟期和穗位高的gi对产量gi的直接效应较大。株高、茎粗、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及叶面积等性状的sji与产量sij呈显著正相关,行粒数和茎粗的sij对产量sij的直接效应较大,株高的sij次之。  相似文献   

18.
云南粳稻育成品种(系)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云南粳稻新育成品种(系)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和找出合理的选择方法,对48个粳稻品种的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遗传力分析,并采用与单株粒重相关极显著的4个性状构建了综合选择指数方程。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剑叶角度、千粒重等性状遗传力较高,遗传变异系数较小。株高、穗长、穗实粒数与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力均大于单株粒重的遗传力;株高、穗长、穗实粒数、剑叶角度等性状对单株产量遗传贡献率较大。单株粒重与株高、穗长、穗实粒数3个性状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相对选择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8年种植的20个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依次为株高、穗长、百粒重、含水率、穗粗、穗行数、秃尖长、穗位高、行粒数。该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主要性状是株高,其次是穗长和百粒重,而穗位高和行粒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辽春系列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12年种植的辽春系列小麦品种(系)的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基本苗数>有效穗数>株高>穗粒数>生育期>千粒重>穗长。基本苗数、有效穗数、株高、穗粒数、生育期、千粒重、穗长等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较高,与产量的关系较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在选育小麦品种时,首先要保证小麦试验小区的基本苗数和有效穗数相当,然后选择合适的株高和穗粒数以及适当的生育期、千粒重和穗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