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茎尖菜用甘薯最佳栽培密度。[方法]以大叶型品种福薯7-6、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及中等花叶型品系徐菜薯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同栽培密度下,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最高、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最低,产量受叶型影响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密度下,产量有所差异,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和中等大小花叶型品种徐菜薯2号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产量,最适密度为20 cm×20 cm至20 cm×15 cm;不同密度处理对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影响不显著,栽培条件好的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可选择20 cm×25 cm。[结论]该研究可为甘薯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官贵德 《农学学报》2015,5(7):65-68
探究‘翠薏1号’烟后种植不同栽培密度与施肥水平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选出其高产栽培最优组合。采用L16(45)正交设计随机区组排列田间试验方法,小区面积32 m2,根据生长期进行田间管理,采集有关生长数据,全区收获测产验收。结果表明:栽培密度、施肥水平、栽培密度与施肥水平互作对‘翠薏1号’产量差异极显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栽培密度的加大和施肥水平的提高,产量也相应的提高,但超出范围栽植过密,施肥水平过高,产量反而降低。产量构成4个因素中,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依次顺序为有效株数>每株粒数>结实率>百粒重。‘翠薏1号’在有效株数与每株粒数、结实率、百粒重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每公顷栽培密度3.0万丛~3.6万丛与施N 225 kg、P2O5 112.5 kg、k2O 225 kg搭配,配套其他高产栽培技术,产量可达4600 kg以上。  相似文献   

3.
种植方式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克  李顺成  彭琴  吴祥剑 《农技服务》2013,(11):1223-1224
为探究种植方式对薏苡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薏苡高效、高产、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6种不同种植方式进行种植,以薏农自种为对照,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薏苡产量和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从各试验处理结果看,在栽培中,以窝行距为30 cm×80 cm进行种植,即4.168 5万穴/hm2为最好,比对照增产达37.41%。其次是以窝行距为60 cm×60 cm进行种植,作地膜复盖,比对照增产达31.6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方法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翠薏1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翠薏1号产量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最优组合为行株距110厘米×30厘米和纯氮15千克、纯磷7.5千克、纯钾15千克;在本试验株行距的范围内施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适当密植能使翠薏1号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探明贵州薏苡品种的籽粒灌浆特征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挖掘薏苡高产潜力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薏苡品种兴仁白壳、黔薏苡1号和黔薏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分别采用Logistic和Richards方程对着粒层上、中、下部籽粒的生长动态进行拟合,比较2种方程的适用性及不同品种的灌浆特征差异。结果表明:黔薏苡1号与黔薏2号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P0.05)高于兴仁白壳;薏苡籽粒生长符合"S"曲线增长,Richards方程比Logistic方程更能精确描述薏苡籽粒的生长进程,其中兴仁白壳灌浆启动慢、灌浆速率小,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推迟,活跃灌浆期延长;黔薏苡1号和黔薏2号灌浆启动快、速率大、籽粒充实迅速,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提前、活跃灌浆期缩短。灌浆启动快、速率大、籽粒快速充实的薏苡品种增产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6.
薏苡新品种“翠薏1号”特征特性及烟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薏苡新品种“翠薏1号”作烟后薏苡栽培,表现良好,其具有株型较紧凑、分蘖力较强、丰产性好、株粒数多、结实率高、百粒重大、病虫害轻、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等优点.栽培上要注意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栽足基本苗、提高移栽质量、做好田间管理及适时收获,确保薏苡移栽成活率和田间生长整齐度是提高烟后薏苡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以紫米稻品种‘粮田紫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紫米稻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粮田紫1号全生育期较长,达146 d,生物产量达10 t/hm~2以上,但经济产量仅3 t/hm~2左右;种植密度对紫米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有较大影响,本试验中株行距20.0 cm×20.0 cm处理产量最高,可达3.63 t/hm~2。粮田紫1号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薏农种植密度2.780万穴/hm2为对照,并采用4个不同密度,即2.085、2.780、3.126和4.169万穴/hm2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种植密度对薏苡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从各试验处理结果看,在栽培中,以窝行距30 cm×80 cm,即4.169万穴/hm2为最好,产量比对照增产37.36%;其次是窝行距60 cm×80 cm,即2.085万穴/hm2,产量比对照增产16.45%。[结论]试验考察了种植密度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薏苡高效、高产、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产量的影响,以黔西南州普遍种植的白壳薏苡为材料,设置了追肥水平、窝行距、窝苗数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追肥水平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追肥增加到一定水平时,产量反而下降;(2)不同窝行距、不同窝苗数差异极显著;(3)A3B2C4处理的表现最好,即行窝距80 cm×80 cm、窝苗数6苗、追尿素20 kg/667 m2,需打1042窝/667 m2,基本苗数6252苗/667 m2。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的产量影响明显,因此,应合理密植,适量追肥。  相似文献   

10.
浙薏2号是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用浙薏1号种子经辐照选育而成的薏苡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抗性好、甘油三油酸酯含量高,于2014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浙薏2号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