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调查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96年以来 ,永新县从外地引进及培育 180 0多头长大和长南良种母猪推广到规模猪场和农村饲养户。但由于部分养户饲养管理比较粗放 ,防疫意识淡薄 ,致使出现部分种猪患有繁殖障碍综合征 ,为我县种猪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找出原因 ,有针对性的提出防制措施 ,我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由中心统一供种的 1 5 78头良种母猪逐头进行调查和分析。报告如下。1 调查结果通过对 1 5个规模猪场、78户养户 1 5 78头种猪32 65胎次调查统计表明 ,在统计的 1 35 0头良种母猪中 ,出现繁殖障碍综合征的 1 0 0 8头次 ,发病率30 .9% ,产…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县繁育和推广了近4 000头长大二元纯杂母猪,为我县猪的品种改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千家万户饲养良种母猪的生产中,繁殖性能低且不稳定,是制约我县良种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本人于1999-10~2000-7对利用不同配种形式所显示出来的繁殖性能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种猪来源 本试验所用猪选自永新县政新猪场饲养的经产3胎、发情正常、体形相近、有效乳头各为7对的长大二元纯杂母猪28头,杜洛克种公猪2头。1.2 试验方法 将28头试验母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7头,在同等饲养条件下,…  相似文献   

3.
自1996年以来,永新县从外地引进及培育1800多头长大和长南良种母猪推广到规模猪场和农村饲养户,但由于部分养户饲养管理比较粗放,对疫意识淡薄,致使出现部分种场患有繁殖障碍症,对我县种猪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为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制措施,保障我县生猪生产的健康发展,我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由中心统一供种的1578头良种母宵头进行抽查登记,并结合诊疗记录进行分析。现将调查与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县外二元母猪升级换代工作的逐渐推进,外二元母猪的存栏逐渐增加,养殖户由于没有全面掌握外二元母猪的饲养管理、配种和繁殖障碍疾病的防治技术,在生产中出现受胎率不高、产仔数不多等。为了提高外二元母猪的产仔数,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我们在6个乡镇12个村经过两年对286头外二元母猪进行生产管理,从中探索了一些措施,现报道如下:1掌握外二元母猪繁殖的生理特点,做到适时配种1.1首先,准确掌握外  相似文献   

5.
自1996年以来,永新县陆续从外地引进并培育了1800多头发大和长南良种母猪推广到规模猪场和农村饲养户饲养。但由于部分养户饲养管理粗放,防疫意识淡薄,致使出现部分种猪患有综合繁殖障碍症。对我县种猪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找出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防制措施。我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由中心统一供种的1578头良种母猪逐头进行调查登记,并结合诊疗记录进行分析。现将调查与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结果通过对15个规模猪场、78户养户1578头种猪3265胎次调查统计表明,在统计的1350头良种母…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关键,母猪的生产性能决定养猪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长大二元母猪具有产仔数多、断奶仔猪窝重大、生长速度快等优点,但与地方猪种相比,又有发情不明显、营养水平要求高、抗逆性差、母性差、带仔能力弱等特点。就如何充分发挥长大二元母猪优良的生产性能来提高经济效益,笔者总结了近几年的良种猪推广实践中长大二元母猪的饲养管理经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调查了97头农民散养哺乳母猪(其中长大二杂母猪33头,长本二杂母猪33头,内江母猪31头)的繁殖成绩,结果表明,在窝产间隔、窝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窝重上,长本二杂母猪、内江母猪表现正常,长大二杂母猪在断奶窝重上表现较好成绩,但其余3项指标差,存在着严重的繁殖障碍,问题在于圈舍规划不合理、营养水平不科学和饲养管理技术不成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子宫体输精技术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将355头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和931头长大二元杂经产母猪于配种时进行子宫体深部输精。结果显示,子宫体输精的后备母猪分娩率降低2.20个百分点(P>0.05),胎均总仔下降0.39头(P>0.05);子宫体输精的经产母猪胎均总仔极显著提高0.83头(P<0.01),胎均健仔显著提高0.52头(P<0.05),繁殖效率增加至1 223头,精子使用量减少了50%。结果表明,子宫体输精技术并未能提高后备母猪的整体繁殖性能,但能显著提高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大幅度减少精子使用量。  相似文献   

9.
生猪品种改良的方向是推广二元杂交母猪,普及养殖三元杂交商品猪,这项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如何攻克二元杂母猪繁殖障碍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0.
在加快中西部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同时,清镇市以推广优质二元杂交母猪为主的繁殖体系。在这项工作中,由于将二元母猪分散到一家一户农户饲养,饲养条件圾差,农户又不善于管理,大部分属于传统的养殖方式,极易出现不发情,屡配不孕,流产,死胎,产弱仔等现象,农户认为二元杂交母猪难养,使猪的品种改良工作难以推开。现以我市红枫湖镇芦荻村投放的122头二元母猪为例,将二元母猪发生繁殖障碍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及对引种的谨慎,部分猪场将本场生产的杜长大商品代育肥猪中的部分母猪留作种用,作为母本繁殖后代,以补充或扩大种群,达到恢复或扩大生产的目的。调查结果与分析表明,相对于二元母猪而言,杜长大三元母猪存在发情率、受胎率和分娩率低,窝产仔总数和窝产健仔数少,头胎仔猪腹泻较严重,仔猪成活率较低,母猪泌乳力和后代生长肥育性能较差,二胎综合征较为明显,母猪淘汰率和难产比例较高以及易应激、抗病力差等问题。由于杜长大三元母猪与长大二元母猪  相似文献   

12.
正母猪从出生到性成熟需8~10个月的时间,如果母猪性成熟后不能正常配种,将对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如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和环境因素等。本文针对雷波县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户)母猪繁殖障碍的发病情况,总结出简单的综合防治措施。1先天性繁殖障碍及防治猪的繁殖器官畸形比较常见,大多受遗传性控  相似文献   

13.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迅速发展,母猪数量大量增加。部分猪场由于硬件设施较差,饲养、管理、疫病控制滞后,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大量发生,直接影响猪场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为了帮助广大养猪朋友更好地控制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提高母猪生产能力,提升猪场经济效益,现将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加以分析、总结,结合防控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据沙县等地调查表明,山区猪种改良有如下3种情况并存:①引进大约克、长白等良种作父本与本地优良母猪或太湖系母猪杂交,形成二元仔猪。②利用太湖系母猪与杜、大、长三良种形成社长太或杜大太三元仔猪,称内三元。③直接利用杜、大、长三良种形成的杜大长或杜长大三元仔猪,称外三元。上述3种杂交仔猪,分别适应3种不同层次的饲养要求。1山区猪种改良化点1.1二元猪由农户自行饲养母猪,采用良种种精杂交配种,操作简便易行,仔猪又适应农户粗放的单栏饲养,且较本地仔猪生长快,很受农户欢迎。1.2内三元较二元猪生产性能更优越,且一样…  相似文献   

15.
我县从2001年起开始推广二元瘦肉型母猪,到目前已推广二元母猪1.45万头,在母猪淘汰更新中,因繁殖障碍淘汰的约占38.5%,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它已成为目前养猪业发展极大的威胁。如果能有效地预防控制母猪的繁殖障碍,延长母猪的利用年限,则可相对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从母猪的繁殖障碍表现、病因和疫病预防措施等方面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基本情况垫江县从1999年开始配套推广"二杂"(长大或大长)良种母猪2522头开始,历时7年、至2006年已推广28777头,占存栏母猪35346头的81.42%。但据不严格统计良种覆盖率只有70.0%左右,陶汰10600多头,陶汰数接近推广数的1/3。经过对全县规模养猪户(常年存栏10头母猪以上的养猪户)的  相似文献   

17.
二元杂母猪是利用两个不同优良品种公母猪进行杂交,所产生的杂交一代作繁殖用种母猪.在科学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再与第三种不同品种的优良种公猪杂交,所生产的三元杂仔猪全部出售可获得极佳的经济效益.二元杂母猪在瘦肉率、增重速度、产仔数量、饲料利用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有很大提高,因此,科学养殖二元杂母猪生产三元杂仔猪作为生猪生产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是实现养殖业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猪的良种繁殖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加快品种改良和商品猪生产主要措施之一。我县从 1998年开始在 8个乡镇 15个瘦肉型猪基地村开展了良种猪繁殖改良工作 ,到 1999年良种猪人工授精已在 18个乡镇的 2 6个瘦肉型猪基地村广泛推广运用 ,1年内 2 6个瘦肉型猪基地良种猪人工授精改良点共实行人工配种 82 2 4头次 ,占全县配种母猪总头次数的 2 2 8% ,良种公猪占种公猪总头数的 85 2 % ,其中瘦肉型种公猪普及率达 55 7% ,出栏商品瘦肉猪 8 4万多头 ,占生猪出栏总数的 4 3 1% ,由于基地的建立 ,良种猪人工授精的推广 ,商品瘦肉猪生产正在向全县幅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胎次、配种季节对长大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福建省某猪场长大二元杂种母猪1年的繁殖记录,分析探讨长大二元杂种母猪窝产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数以及怀孕天数是否受胎次、季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胎次的增加,长大二元杂种母猪窝总产仔数在第3~5胎次之间呈增长趋势,而后逐渐下降,窝产健仔数在第2~5胎次间逐步增加,第6胎次后逐渐下降,故母猪整体繁殖性能在第2~5胎次间成绩较好;长大二元杂种母猪在秋季进行配种的繁殖成绩比其它三个季节好,且夏季配种对猪场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因此,胎次和季节对长大二元杂种母猪的繁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在母猪的全身表现、生殖系统表现及对初生仔猪的影响,分析了引起繁殖障碍综合征的霉菌、疾病、环境、遗传、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在阐述中兽医学生殖生理学说的基础上,对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进行了辨证,并介绍了中药微生态制剂对母猪的调节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