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氟化物对蚕桑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大气中氟化物的含量,正在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增加,影响蚕桑生产的事例也在不断增多。因磷肥、铝电解、砖瓦、玻璃、炼铁等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各种氟化物污染空气后,会被桑叶吸收积累,蚕儿吃了这种受氟污染的桑叶,会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影响蚕茧生产。为了解氟化物对蚕桑的影响及氟在蚕体生态系中的积累和转移情况,我们进行了下列试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州地区的桑叶含氟量的规定,结合现有研究资料,揭示广州市工业区的排氟废气对生态环境和蚕桑生产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使广州地区免遭氟污染危害,应切实执行我国所制定的工业企业排氟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
春季桑叶含氟量的时间分布对蚕茧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锡川  王建新  徐进 《蚕业科学》2001,27(4):313-317
应用积分回归原理 ,对浙江省湖州市 17年的桑叶氟污染监测数据和蚕桑生产统计数据的分析认为 :氟化物污染桑叶对张产茧量影响的关键时段是 3、4龄期 ,此时桑叶含氟量每升降 1mg/kg ,张产随之降升 0 12 3 1~0 10 45kg。降低 3、4龄期桑叶氟化物含量 ,可有效减轻蚕茧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4.
<正>蚕桑生产受大气污染的危害,在国内外早有报道。近年来,由于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厂矿企业有害气体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引起桑、蚕危害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害气体之中的氟化物就是通过污染大气和桑叶而危害蚕的。因此,监测桑叶和大气的氟化物含量,对了解和掌握桑叶和大气被污染的程度,防范对蚕桑的危害以及检查工厂的排污情况,保护环境,都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对桑园的氟污染进行了长期监测,现就接触所及,对桑叶含氟量的测定方法,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其中氟化物污染对蚕桑生产、果树、蔬菜和林业等产生有较严重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程度氟污染的桑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对比,我们发现其有一定规律。本实验拟探讨桑叶氟污染和SOD活性的关系。将样品SOD活性作为一个指标,依据数学模型来粗略检测大气氟污染的程度,从而指导农业、工业生产的安排。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大气中氟化物的浓度日益增高,对蚕桑生产的危害也日趋严重。为了减轻氟污染对蚕桑的影响,蚕业界有识之士曾从桑蚕氟中毒机理、桑蚕添食解毒剂、抗氟性蚕品种选育以及对污染源的处理等多渠道进行试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桑叶受氟化物污染的程度,在不同桑品种之间是否有差异,对此,笔者于1989年及1990年春,对  相似文献   

7.
1982年春蚕期,我县大面积蚕桑生产受到工厂废气危害,1983年春,作者在海宁县组织的防氟试验工作中,对影响桑叶含氟量变化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初步探讨,谈几点粗浅看法.(一)污染源与桑叶含氟量关系桑叶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污染的大气.如大气未受到污染或污染很轻,则桑叶含氟量很低,调查表明(表1)一般不超过10PPm(以桑叶干物计,以下均同).  相似文献   

8.
蚕桑生产受大气污染的危害,在国内外早已见诸报导。日本五十年代初开始发生蚕桑煤烟为害,研究证实主要为氟中毒。国内某些工厂(例如玻璃、钢铁、磷肥、炼铝、砖瓦)周围,蚕桑生产受氟污染的危害也陆续发生,但多数还是局部的,零星的。近年来,珠江三角洲蚕区桑叶因受到大气氟污染,使大批桑蚕中毒死亡,蚕茧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为害的机理、发生的规律、防治的措  相似文献   

9.
"家蚕解氟剂"为一种新型的缓解家蚕氟中毒的药剂,能消除氟污染桑叶中氟化物对家蚕的毒性,缓解家蚕氟中毒的症状,用于养蚕生产中防治家蚕氟中毒症."家蚕解氟剂"的剂型为白色粉剂,由2种化学试剂配伍而成.该药剂极易溶于水,故生产上使用时可将它溶于清水,喷洒在氟污染的桑叶上,消除氟污染桑叶中氟化物的毒性,避免家蚕的氟中毒.  相似文献   

10.
大气氟化物污染对蚕桑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大气中氟化物的含量,正在随着工业发展而增加,日益污染着家蚕,氟中毒时有发生。50年代初期,浙江一些蚕种场桑叶因受到工厂煤烟的污染,长期养不好蚕,“大跃进”年代小高炉林立、江、浙蚕桑氟污染为害一度加剧,70年代以来,县社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探索桑园受氟污染情况下,蚕桑生产的对策,我们在1987年春季对污染桑叶做了多种处理的养蚕对比试验,现将情况整理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蚕品种:苏6(二)分区:共设5区,每区二个重复,3龄点数500头蚕饲育,每日四回育。(1)轻污染区:养蚕用叶桑园离污染源500米以上;(2)清水区:对重污染区的桑叶采后  相似文献   

12.
夏秋品种耐氟性比较及耐氟性与虫质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主要产区的杭嘉湖地区,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氟污染桑叶引起蚕中毒,导致蚕茧生产欠收的现象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就蚕品种而言,对现行品种和选配定型的杂交组合进行耐氟性测定,从中筛选出耐氟性强、茧丝质优的蚕品种,应用于氟害地区,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据此,我们于1991年中秋,参考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当前对蚕桑生产威胁最大的是来自各工矿企业烟囟排放的有毒气体——氟化氢。桑叶对大气中的氟化氢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氟化氢由气孔进入叶片,并在叶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浓度时,蚕食之则中毒死亡。为了减轻氟污染的危害,蚕业界人士曾从桑蚕氟中毒机理、桑蚕添食解毒物质、抗氟性蚕品种选育及安装排氟设备等多渠道进行试验,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试图探讨桑品种与氟污染的关系。笔者对现行14个桑品种(包括少数新品种),在桑叶生长期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了含氟量测定,为桑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省主要蚕区之一——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区,自一九七九年秋蚕以来,由于社、队工副业的迅猛发展,氟素严重污染了大气,普遍出现氟中毒蚕,导致蚕茧生产大幅度减产。氟污染大气对蚕桑生产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是前所未有的。顺德县几年来因氟素污染估计损失760多万元;该县的主产区——勒流区,由于氟中的影响,蚕桑生产连年减产,据不完全统计1979—1980两年  相似文献   

15.
目前测定氟的方法有重量法,酶催法,滴定法,比色法和电位法等多种方法。而常用的是滴定法、比色法和电位法。这些方法都存在干扰因素多、样品处理手续繁琐、需要作图计算等缺点。蚕桑生产在受氟素污染的地区和季节,需要在短时间内分析大量的桑叶样品含氟量,以便进行监测、预报和采  相似文献   

16.
《蚕桑通报》2015,(2):54
<正>浙江省蚕桑学会、江苏省蚕桑学会和农业部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功能实验室研究主办,浙江大学(长兴)农业科技园承办,浙江大学-湖州蚕桑产业联盟、浙江大学蚕蜂研究所、浙江省蚕种业协会协办的"第四届江浙两省安全养蚕学术研讨会"于8月18日在安吉召开。江、浙两省重点蚕桑市县、蚕种生产单位,华南农大、广西蚕业管理总站等单位代表,以及农业部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  相似文献   

17.
桑叶是大气中氟化物的主要受体,桑叶的氟化物含量与家蚕的氟中毒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区乡村工业的不断兴起和发展,排放的废气使大气中氟化物的含量不断增加,对蚕桑生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广西农大191年4月间和1992年10月间,植保蚕桑站养蚕也发生了废气中毒事件。关于蚕桑氟中毒,国内外都已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有不少报道,而我区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较少,为了探讨蚕桑氟中毒原因及防治对策,这两年来我们也开展了一些试验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菱湖区是湖州市蚕桑重点区,近几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氟污染日益扩大和严重.据湖州市环保局测定,1991~2000年全区春期5个点10年平均含氟量达到42.5mg/kg,最大值为127mg/kg.根据湖州市蚕业科学研究所在1999、2000年对菱湖区秋期桑叶监测表明,2个点平均上部桑叶含氟量为107.1mg/kg,下部桑叶含氟量为174.3mg/kg.为此,我们除了认真贯彻防氟技术措施外,着重在蚕品种上做文章.1992年起,菱湖区从湖州市蚕桑科学研究所引进饲养抗氟性较强的夏秋品种丰1×富日.9年来饲养数量不断增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近数年来,我省主要蚕桑产区的顺德,南海,中山等县(市)工副业生产发展很快,设置于蚕区的砖瓦厂林立,使蚕桑每年都出现严重的煤烟中毒,特别早干旱季节影响更大,去年6月中,下旬开始我场连续出现几批原种中毒,使我场连续几批蚕不能制种,严重影响蚕种场的生产,为了摸索大气污染规律、探讨减轻大气污染危害的措施,我场成立大气污染试验组,在华南农学院卢铿明老师指导下,开展了对现行家蚕品种抗大气污染的调查;用石灰水处理氟污染桑叶对  相似文献   

20.
<正> 工厂排放废气,污染桑叶,经蚕食下后引起中毒,称工业废气中毒。工业废气对桑叶的危害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了解工厂废气中毒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采取各项合理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对稳定和提高蚕桑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