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新疆膜下滴灌棉田普遍采用干土播种、滴水出苗技术,将棉花传统漫灌栽培条件下需要兼顾土壤墒情和气温状况转变为仅关注播期温度条件。论文根据棉花播种出苗对气温的要求,选择不同时期不同温度条件下播种,观测膜下滴灌棉花播种出苗及幼苗生长状况,分析播期温度变化对出苗率、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收获期产量的变化,为膜下滴灌棉花确定播种条件、实现一播全苗和培育壮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记载播种前气温及土壤温度的变化,以棉花种子发芽、出苗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最早播期,设置3—4个播期,调查不同播期下棉花出苗率,测定苗期株高、子叶节高度等形态指标和植株干物质累积量等,明确不同温度条件下播种对膜下滴灌棉花出苗和壮苗指标的影响。【结果】播前3 d膜下5 cm土壤温度18.7℃条件下棉花出苗速度快且出苗率最高;与温度较低条件下的早播相比,膜下5 cm土壤温度达24.7℃的晚播棉花出苗期至3叶期植株株高提高3.52%—8.64%、子叶节高度提高8.82%—20.59%、总根长增长1.79%—6.59%、比根长提高14.84%—25.93%;播前3 d膜下5 cm土壤温度9.5℃早播条件下,根干物质累积量较高、根冠比较大。【结论】棉花播前3 d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8℃—15.7℃,播后1周气温在16℃—18℃,出苗率可达90%以上;但平均气温在6.7℃—14.1℃、膜下5 cm平均地温9.5℃—17.6℃条件下播种,出苗至3叶期平均气温在18.5℃—19.5℃、有效积温在110℃—120℃,棉花幼苗单位株高干物质累积量较高,根系生长量大,幼苗健壮,单株结铃多,铃重较高。因此,适温早播为棉花产量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气候变暖带来的生态恶化,给覆膜种植棉花苗期带来安全威胁问题。本试验研究了露地直播、平膜内播、垅膜外播三种播种方式,初步试验结果通过方差分析,处理间出苗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研究表明:露地直播出苗最少,仅16.45%,且发病最重,病死率10.22%;平膜内播出苗率最高,达77.9%,但是有烧苗现象,而且还有7.84%苗子病死;垅膜外播成苗率最高,为73.53%,既无烧苗现象、病死率5.43%,较前者2.41%轻。它所产生的效应兼有露地直播、平膜内播的折中功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周口地区近几年棉花种植期气温异常偏高,给地膜棉花苗期生长造成困难,我们研究了露地直播、先播种后覆膜、先覆膜后打孔播种、起垄膜外播种4种播种方式。研究表明:露地直播出苗率最低,仅46.7%;先播种后覆膜膜内播种,出苗率最高,达95.0%,但子叶期烧苗率达46.3%,棉苗发病26.7%,死苗率18.8%,造成成苗率低于膜后打孔播种和垄膜外播种;起垄膜外播种效果最优,成苗率子叶期为83.0%,三叶期为82.6%,无烧苗现象,发病轻仅为1.3%~8.5%,死苗0.4%~3.0%,棉苗素质好,苗高适中12.6 cm,单株干物质0.48 g,侧根数47.5,茎宽0.301 cm,三项在4个处理中为最高,它所产生的效应为棉花丰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苏棉28号为材料,设计露地直播、地膜平铺、沟畦覆盖小垄、沟畦覆盖高垄4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滩涂盐碱地棉花出苗率、成苗率、产量、农艺性状和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直播相比,地膜平铺、沟畦覆盖小垄和沟畦覆盖高垄都能显著提高耕作层地温,降低土壤含盐量,沟畦覆盖高垄比沟畦覆盖小垄的抑盐效果更好;地膜覆膜显著提高了棉花的出苗率、成苗率、果枝台数、干物质量和产量,并且都是以沟畦覆盖高垄效果最好。与沟畦覆盖小垄相比,沟畦覆盖高垄的成苗率和籽棉产量分别提高了18.2%和6.6%。沟畦覆盖高垄优化了棉花出苗和前期生长发育的环境,是实现盐碱地抗虫棉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棉花所、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及河北省棉花所多位专家,针对黄河流域棉区春旱严重,提出抗旱保苗的常规生产措施。根据土壤和天气,选择适合方法有:①覆膜保墒待播。如在适宜播种期前遇到有效降雨,可先覆膜保墒,等到适宜播种期再点播,则可保证较高的出苗率。②沟浇覆膜。如播种前无有效降水,可在播前开沟,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棉区高密度垄作对棉花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垄作栽培与合理密植作为单项技术措施用于棉花生产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但两者配合运用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明确种植方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使合理密植与种植方式有机结合,实现棉花增产增效。【方法】2010—2011年以K63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山东临清市研究了种植方式(平作和垄作)和密度(3、6和9株/m2)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面积变化动态、蕾铃脱落、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平作情况下以中密度(6株/m2)的产量最高;垄作条件下以高密度(9株/m2)的产量最高,中、低密度(3—6株/m2)的产量较低,高密度垄作较传统的中等密度平作平均增产皮棉13.6%。与平作比较,垄作可增加铃数,提高早熟性,铃重随密度升高有降低趋势;垄作栽培提高了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盛铃期和始絮期高密度垄作较中密度平作的叶面积指数分别高24.2%和22.1%,烂铃率和脱落率显著降低。【结论】种植方式和密度可以单独或协同影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从而影响经济产量。高密度垄作是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增产的重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陇东旱塬区大豆全膜种植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陇东旱塬区以露地条播为对照,对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3个覆膜时期的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微垄沟播3种播种方式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秋覆膜的保墒能力优于顶凌覆膜及播前覆膜,对促进大豆出苗,提高大豆产量作用明显。其中以秋覆膜全膜双垄沟播处理的大豆折合产量最高,为 2 503.5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1 322.9 kg/hm2,增产率达112.1%。  相似文献   

8.
2019年,以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JX0010为供试材料,开展播期(5月24日、6月3日)、播种深度(2、4 cm)和覆盖物(基质、50%基质+50%耕作层土壤、耕作层土壤)的三因素再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棉花出苗率、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3日播种、播种深度为2 cm时,采用混合土覆种,其出苗率和出苗穴率均最高,分别达88%和95%;播期对单株铃数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铃数减少;覆盖物对马克隆值有显著影响,用50%基质+50%耕作层土壤作为覆盖物,其马克隆值较低,可纺性能较好;播种深度对棉花整齐度指数和纺纱均匀性指数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深度增加,整齐度指数和纺纱均匀性指数均增加;播期对棉花纤维的伸长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伸长率显著提高。综合分析,6月初播种、播种深度为2 cm、混合土覆种为湖南棉区油后直播棉较适宜的栽培方式,有利于达到棉花一播全苗、高产质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播期和覆膜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西南旱地油菜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油36为材料,采用7个播期(9月20日、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10日和11月20日)和两种覆膜方式(覆膜和不覆膜)研究播期和覆膜对直播冬油菜土壤温度、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覆膜能有效提高0~25 cm土层温度、油菜干物质量、株高、主序长和有效角果数,使油菜产量增加3.61%~44.47%。随播期推迟,增产效果越明显,但推迟至11月10日时,油菜干物质量和农艺性状较9月30日显著下降。回归方程表明,油菜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播期呈显著多项式关系,且油菜最适播期为10月10日,分别较9月30日、10月30日、11月10日和11月20日提高2.13%、47.97%、74.19%和136.64%。此外,播期推迟有效降低油菜亚麻酸、芥酸和硫苷含量,同时也降低含油率,但覆膜能有效降低因播期推迟而造成油菜品质的差异。【结论】9月30日至10月10日是西南旱地直播油菜获得高产的适宜播期,且此播期内适当推迟结合覆膜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春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6,(9):126-128
以露地平作为对照,在4种不同覆膜播种方式下,研究不同覆膜播种方式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有促进作用,并且穗粒数、百粒质量均有所增加,故而籽粒产量明显提高,其中以垄作膜侧种植模式效果最优,比对照增产20.53%。综合分析认为,垄作膜侧种植模式具有促根壮苗、稳产增产作用,在严重缺水的华北旱作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化学封顶棉花高产诊断指标鉴定及产量形成的生育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北疆地区化学封顶棉花,产量形成所对应的生育规律及叶龄指标,建立高产诊断指标并研究高产形成的生育规律。【方法】选取高产、中产、低产三块棉田,分析不同产量棉田棉花生育过程及农艺指标变化规律,建立诊断指标表。【结果】不同产量棉田各生育时期在株型的表现上存在差异,主要集中在出叶速度,茎粗,果枝现蕾、开花和吐絮的时间。化学封顶高产棉田主茎叶片数控制在17片左右,株高控制在75~80 cm,化学封顶后株高增长量在10 cm以内,各果枝第一节位现蕾、开花速率宜保持在3 d/台,吐絮在2.12 d/台,现蕾至开花以22 d为宜,开花至吐絮以57.5 d为宜。【结论】制定化学打顶高产棉田“叶龄-相对株高法”、“叶龄-相对茎粗法”叶龄高产诊断指标表,保证化学封顶棉田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需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合理控制株形、出叶速度及长势。  相似文献   

12.
麦后直播短季棉地膜覆盖效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传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52-6253
[目的]探索短季棉麦后直播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方法]以中棉所50为试材,通过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地温、叶面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后,土温显著增。地膜覆盖45 d,5、101、5 cm各土层增加积温分别为123.74、105.75和87.5℃;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提高。与对照相比,地膜覆盖后麦后直播的短季棉苗期、蕾期的叶面积增长速度快,现蕾期早4 d,开花期早6 d,吐絮期早8~10 d,株高高3.1 cm,单株叶片多2.2个,果枝增加1.3个,蕾增加2.7个,霜前花率提高11.15%,比对照增产33.2%。[结论]短季棉麦后直播地膜覆盖可以明显增加单株铃数、单铃量、霜前花,显著提高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萘乙酸钠(NAA-Na)、6-苄氨基嘌呤(6-BA)、24-表油菜素内酯(EBR)和脱落酸(ABA)对棉花幼苗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及籽棉产量的影响,评价其促生增产效果。【方法】在棉花幼苗2叶期和4叶期喷施10.0 mg/L NAA-Na、2.0 mg/L 6-BA、0.2 mg/L EBR和0.5 mg/L ABA,测定不同处理下棉花苗期株高、茎粗、叶片数、蕾数、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光合参数,收获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各处理棉花株高、茎粗、叶片数和蕾数日增长量分别为(0.96~2.78) cm/d、(0.06~0.44) mm/d、(0.15~0.58)片/d和(0.14~0.86)个/d,喷施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棉花株高、茎粗、叶片数和蕾数日增长量均高于CK,喷施5 d时棉花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较CK分别增加8.02%~10.99%、8.95%~16.13%、93.14%~110.17%和6.58%~19.44%,喷施10~20 d时各处理指标间无差异。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收获株数和单铃重无差异,单株成铃数和籽棉产量较CK分别增加0.53%~7.54%和0.73%~9.39%。EBR处理对棉花促生增产效果优于NAA-Na、6-BA和ABA。【结论】供试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不同程度促进棉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增加棉花叶片SPAD值和光合特性,通过增加单株成铃数来提高籽棉产量。EBR处理优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4.
氮肥施用策略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明确膜下滴灌棉花不同氮肥施用策略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在新疆库尔勒市包头湖农场进行大田试验,对不同生育期棉株干物质积累进行测定.[结果]各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都呈"S"型曲线,用Logistic生长函数进行拟合,模型拟合较好;棉花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快时间在初花期至盛铃期,棉株干物质积累总量与皮棉产量之间存在很好的一致性,各处理间单株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而各个处理间单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蕾期、花铃期前轻后重,盛铃期前重后轻的施肥策略能够获得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其产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15.
辽西半干旱区垄膜沟种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春玉米是辽西地区的主要作物,其整个生育期需水量较多,但该区降水资源短缺且降水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春玉米高产稳产所需。垄膜沟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水,提高降水资源化程度,开展相关研究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该区有限的自然降水,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促进玉米稳产高产。【方法】2007-2013年在辽宁朝阳地区进行玉米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垄膜沟种(沟内不覆盖,T1)、垄膜沟覆秸秆(T2)、垄膜沟覆膜(T3)和传统种植(CK)4种处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传统种植为垄沟种植,行距50 cm,垄膜沟种方式为沟垄相间排列,沟宽80 cm,垄宽40 cm,垄高15 cm,垄上覆膜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种植2行玉米。各处理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左右,种肥为磷酸二铵(375 kg•hm-2,N 18%,P2O5 46%),拔节初期追施尿素(375 kg•hm-2,N 46%)。【结果】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雨,2009年和2010年玉米出苗率分别提高13.0%和14.9%,出苗时间提前1-2 d。前期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的情况下,一场有效降雨过后,土壤贮水量增加幅度依次为T2>T1>CK>T3,T1和T2种植区水分入渗深度至少达到60 cm,而CK水分入渗深度只有40 cm,产流效率为61%,T1和T2蓄墒增加率分别为72%和88%。各处理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CK,其值分别为140.93、135.27、127.85和118.98 mm,较对照分别增加18.45%、13.69%和7.46%。2007-2013年,T1-T3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31%-32.58%、9.95%-17.81%、32.12%-37.16%、16.58%-27.96%、2.50%-9.40%、10.85%-29.33%和4.14%-17.95%,T1、T2和T3较对照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14.52%、20.01%和23.44%。2007-2012年,T1-T3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增加24.66%-36.07%、14.12%-23.73%、38.34%-53.89%、29.07%-35.68%、1.20%-19.60%和9.02%-32.55%,T1、T2和T3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20.39%、27.94%和28.02%。在相对干旱年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较大。【结论】通过连续7年进行旱作农田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明晰了该技术模式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集雨、蓄水和保墒效果,有效减轻春季干旱对春播保苗和幼苗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丰富了辽西半干旱地区旱作集水农业的理论基础。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该区降水资源利用率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使玉米稳产高产,从而促进该区旱作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该项研究对中国北方旱作集水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油后免膜直播棉苗期病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及鉴定引起苗期病害发生的病原种类,为该模式下苗期病害的针对性防控奠定基础。【方法】 结合气象数据及死苗发生规律,调查分析气象条件对苗期病害的影响;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利用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 。【结果】 2016和2019年直播后首次降雨到开始出现死苗的时间分别为8和9 d,持续时间17和16 d,2年2次发病高峰期的前1周均出现1次强降雨;分离病原共获得53个菌株,其中,T9、M1、M52、M53等21个菌株属于镰刀菌属,占分离到菌株总数的39.6%,链格孢属菌株17株,包括T5、M9等,占总数的32.1%,曲霉属11株,如M17等,占总数的20.7%,丝核菌属如M1-15和附球菌属分别为3和1株,占分离菌株的5.7%和1.9%。【结论】 降水量为影响油后免膜直播模式下棉花苗期病害发生的最重要因子之一,病害主要在距播种后第1次降雨1周左右的时间开始发生,且强降雨后1周为发病高峰期,做好苗期病害防控。分离到的病原菌中以镰刀菌属、链格孢属和曲霉属为主,其次为丝核菌属和附球菌属。  相似文献   

17.
【目的】去叶枝是我国传统的棉田管理技术,但现有研究认为叶枝具有保留利用的价值。因此进一步探索棉花留叶枝的可行性及对库源关系、叶片衰老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与机理十分必要。【方法】于2004~2005年在山东临清比较研究了大田稀植(3.0株/m2)条件下3个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去叶枝和留叶枝后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与去叶枝相比,留叶枝棉花的衣分变化不大,全株平均铃重有所降低,铃数显著增多,2004和2005年的皮棉单产分别比去叶枝的对照提高了9.8%和6.2%, 但纤维长度和比强度略低于去叶枝的对照。留叶枝棉株的绿叶比例和冠层叶绿素含量高于去叶枝的棉株,但主茎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却显著低于对照。留叶枝具有中前期增源、后期扩库的作用,但对中前期的“流”似有不利影响。【结论】抗虫杂交棉在稀植条件下保留叶枝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这与留叶枝增源、扩库的作用有关;留叶枝没有从根本上延缓棉花冠层的衰老,也没有改善纤维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施用苦参碱、微量元素和氨复合基酸的生物肥复合药剂防治棉叶螨,确定最佳施药时期。【方法】采用不同施用时期的田间小区试验,调查棉叶螨的发生动态。【结果】2017和2018年处理生物肥复合药剂对棉叶螨的防治率分别为60%、90.82%;苦参碱单剂的防螨率为47.13%、72.4%,明显高于苦参碱单剂,差异均极显著(P<0.01)。生物肥复合药剂处理产量分别为142.11和245.5 kg/240 m2,相比其它处理分别高出33%、12.49%、15.27%、10.40%、43.10%;苦参碱处理与对照的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生物复合药肥对株高、茎粗、单铃重、干物质和脱落铃等呈显著性差异。【结论】施用生物肥复合药剂适宜在棉田可推广,可能起到防治棉叶螨,提高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杏棉间作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杏棉间作下棉花的生长发育,为杏棉立体高效种植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进行间作棉与单作棉对比试验.[结果]间作棉比单作棉生育期晚8 d;出叶速率在出苗-现蕾期最快,间作棉为6.2 d/片,比单作棉慢0.7 d/片;截至打顶时,间作棉株高为58.01 cm,单作棉为64.51 cm;间作下棉花的真叶数、果枝数减少,主茎节间变长,始节高度上长升,总果节数比单作棉低53.47;,收获株数18.34×10<'4>株/hm2,单株结铃数3.6个,单铃重5.25 g,衣分38.6;,皮棉产量1 352.84 kg/hm2.[结论]杏棉间作条件下主要影响棉花的衣分、产量.其中衣分比单作棉低4.3;、产量低43.8;.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长江流域棉田杂草防控及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该区域棉田化肥和除草剂减量综合技术模式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Bt抗虫棉GK19为试验材料,以无秸秆覆盖为对照(M0,CK),设3个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处理[15000 kg/ha(M1)、20000 kg/ha(M2)和30000 kg/ha(M3)],观察棉田不同生育期内杂草防效、土壤含水量,以及棉花叶绿素含量、株高、果枝数、成铃数等农艺性状指标。【结果】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棉田整个生育期内杂草种群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秸秆高量覆盖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P<0.05),并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M0处理的棉田土壤含水量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基本维持在20.79%~21.70%,而小麦秸秆高量覆盖棉田土壤含水量可达26.25%~35.65%。小麦秸秆高量覆盖还可显著促进棉花的快速生长及提高叶片叶绿素合成,但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其增长幅度不显著(P>0.05)。另外,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提高棉花的果枝数、蕾数和成铃数也有显著促进作用,M0处理在吐絮期的果枝数和成铃数仅为8.0和10.7,而小麦秸秆不同高量覆盖处理可达12.2~13.2和25.9~29.9。【结论】长江流域棉花定苗后,一次性覆盖15000 kg/ha小麦秸秆可有效抑制全生育期内的棉田杂草,并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形成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可有效降低化学除草剂及化肥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