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8个猕猴桃品种(‘海沃德’、‘米良1号’、‘徐香’、‘金香’、‘哑特’、‘翠香’、‘农大金猕’、‘金魁’)为试材,连续两年分析猕猴桃叶片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硼等10种元素含量的生长期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品种叶片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海沃德’叶片氮、磷含量较高,钙、镁含量较低;‘米良1号’叶片氮、钙含量较高;‘翠香’叶片钙含量较高,氮、磷、钾含量较低;‘农大金猕’和‘金魁’叶片氮、钾均较低。猕猴桃叶片氮、磷、钾含量从坐果期至果实快速膨大期不断下降,之后在果实缓慢生长期和果实充实成熟期氮持续下降,钾维持稳定,磷则有所回升;叶片钙、镁、铁、锰、锌、硼含量均随着生长期的推进而呈升高趋势,但不同元素初始升高和后期稳定的时间点略有差别。叶片氮、磷与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钙、镁、铁、锌、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钙、镁、铁、锰、铜、锌、硼等中微量元素之间多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生产上不同猕猴桃品种的科学施肥和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妃子笑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cv Feizixiao)成年树为试材,以叶面喷布 0.3% CaCl2(Ca)和 1.5% MgCl2(Mg)以及它们的混合液为处理,以清水为对照(CK),探讨叶面喷布 Ca 和 Mg 肥对妃子笑荔枝果实内外品质发育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 Mg 处理缓解了果皮“滞绿”问题,Ca Mg 处理克服了果肉“退糖”现象,Ca Mg 处理具有提高果肉 K、Ca 和 Mg 含量的趋势。Ca Mg 处理和 CK 的果肉水溶性 Ca 与水溶性 K 、全 Ca 与水溶性 K等含量间的偏相关系数都显著且呈正相关,果肉3 种元素的全量和水溶性含量之一均分别与其余5个含量的复相关系数显著;果肉 K 和 Ca 含量较高是促进果肉主要风味品质良好发育的关键因素,果肉总酸含量分别与全 K 和水溶性 K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的指数函数回归关系,Ca Mg 处理通过提高果肉 K 和 Ca 含量而克服果肉“退糖”现象。  相似文献   

3.
钾、钙、镁营养水平对白三叶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红  何锦林 《四川草原》1994,(2):15-16,22
研究施用不同比例的钾肥和在低磷、高磷水平施用不同比例钾肥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与植物中钾、钙、镁间存在相互效应。当土壤中K/(Ca+Mg)比值随施用钾肥改变时,白三叶植株中K/(Ca+Mg)比值也相应线性增加,而线性相关性和土壤中钾的初始浓度有关。低钾水平时,低量的钙、镁能促进白三叶钾的吸收,而高量的钙、镁则抑制钾的吸收。当土壤中K/(Ca+Mg)比值不变时,施磷促进植物生长时,植物中K/(Ca+Mg)比值在低磷水平,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粗皮果的出现严重降低了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商品性。研究粗皮果与正常果品质及矿质营养差异,初步明确粗皮果发病原因。以正常果为对照,分析了粗皮果与正常果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含量(TA)、Vc和果皮颜色等品质指标的差异,并对N、Ca、K、Mg、P、B等6种矿质元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粗皮果单果重、硬度、TA均显著高于正常果(P<0.05),SSC显著低于正常果(P<0.05),Vc含量粗皮果高于正常果,但差异不显著,且粗皮果中公梨所占百分率远高于正常果; N、Ca、K、P、B、 N/Ca 和N/(Mg Ca)粗皮果均高于正常果,而K/Ca则低于正常果。粗皮果多在公梨上发生,品质较正常果差,且其发生与N及N/Ca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据《果树学报》2019年第2期《广西产区柑桔叶片大中量元素营养丰缺状况研究》(作者易晓曈等)报道,为了研究广西柑桔产区树体大中量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为广西柑桔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2018年调查分析了广西15个市区县207个柑桔园6月龄春梢营养枝叶片氮(N)、磷(P)、钾(K)、钙(Ca)、镁(Mg)和硫(S)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广西柑桔叶片N、P、K、Ca、Mg和S含量分别为(29.70±2.75)(1.25±0.14)(14.87±5.49)(33.47±8.44)(2.52±0.72)和(3.03±0.62)g/kg。  相似文献   

6.
研究选择树龄依次为5、8、13和18年椪柑(Citrus reticulate Blanco ?Poncirus trifoliate)为对象,测定、分析椪柑果实品质及叶片养分含量、对应的土壤养分性状,旨在揭示椪柑果实品质随树龄的变化及其与叶片-土壤养分关系。结果表明,5至8年树龄椪柑果实单果重大且果形偏扁;13年树龄椪柑果实单果重小且果形偏圆;18年树龄椪柑果实单果重大且果形偏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2%)低,可滴定酸含量(1.02%)高,固酸比(10.70)低。随着树龄延长,叶片N和P含量先降低后升高,Zn含量先升高后降低,K、Mg和Mn含量上升,Ca和B含量下降。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与叶片Ca/K、Ca/Mg、Ca/Mn、Ca/(K Mg)、Ca/(Mn+Fe)、Zn/(Mn+Fe)呈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叶片Ca/K、Ca/Mn、Ca/(K Mg)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显示,较长树龄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可滴定酸含量高与叶片低Ca、Zn含量和高K、Mg、Mn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广东郁南无核黄皮果实膨大期,对不同形态叶片和果实中矿质营养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成熟叶片中氮(28.76g/kg)、钾(19.81 g/kg)、锰(275.28mg/kg)、铁(162.17 mg/kg)丰富或者极丰富,磷(1.14g/kg)、铜(6.65mg/kg)、钼(0.24 mg/kg)、锌(40.84 mg/kg)为正常范围,而钙(20.96 g/kg)、镁(2.07 g/kg)、硼(9.35mg/kg)含量处于缺乏状态;幼叶、成熟叶和老叶中氮、钙、镁、硼、锰含量显著高于果皮和果肉,磷、铜、铁、钼含量与果皮、果肉均无显著差异;果皮中硼含量和叶片中磷、钼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果皮中镁含量则与这两种元素负相关。建议施肥时应控制大量元素和锰元素,增加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可于无核黄皮生长早期进叶面喷施,并可以在果实膨大期直接向果实喷施。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钙镁配施对琯溪蜜柚果实产量品质及钙镁养分的影响,以福建平和15年树龄酸柚砧白肉琯溪蜜柚为试验材料,设置钙肥(CaO)、镁肥(MgO)施用总量为1.50 kg/株,而钙、镁配比不同( 0:0,9:1,8:2,7:3,6:4)的5个处理,连续进行2年(2017-2018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琯溪蜜柚叶片Ca含量在果实生长期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规律,果实成熟期达最大值,叶片Mg含量的变化趋势与Ca相反,在果实膨大期出现最低值;连续钙镁配施既能保证果实对Ca、Mg的吸收,又能缓解叶片缺乏Ca、Mg。增加钙肥比例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提高固酸比、Vc和出汁率,而增加镁肥比例显著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但提高果实Vc含量、可食率和出汁率。综合果实产量品质等指标,推荐成年白肉琯溪蜜柚钙肥(CaO)、镁肥(MgO)施用量分别为1.05 ~1.27 kg/株和0.15~0.33 kg/株。  相似文献   

9.
封育对伊犁绢蒿种群营养元素分配格局及贮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 《草业科学》2012,29(10):1503-1511
以绢蒿(Seriphidium)荒漠草地上的伊犁绢蒿(S.transiliense)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构件的生物量、碳(C)与营养元素含量、贮量及分配格局入手,研究围栏封育对其资源分配格局和生态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围栏封育3~4年时,伊犁绢蒿根中磷(P)含量和根颈、生殖枝中氮(N)含量以及根颈、营养枝中钙(C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除Ca、镁(Mg)外,其他营养元素贮量在围栏封育后显著增加(P<0.05);随着退化梯度的减轻,生殖枝、营养枝生物量与C贮量均呈增加趋势,围栏封育使其进一步增加。围栏封育后,生殖枝的N、钾(K)分配比例与营养枝Ca、Mg、C的分配比例均增加,根颈的N/C增加,生殖枝的N/C则显著增加(P<0.05)。上述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后绢蒿荒漠草地土壤供给营养元素的能力增加,伊犁绢蒿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上的资源投入增加,有利于伊犁绢蒿种群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0.
正据《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马家柚及变异品系果实发育期间矿质营养变化及与果实内含物的相关性研究》(作者杨莉等)报道,笔者研究了江西广丰马家柚以及变异品系粗皮马家柚果皮与果肉中N、P、K、Ca、Mg含量和积累量变化及其与果实主要内含物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以30年生枳砧清家脐橙和纽荷尔脐橙为材料,分析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N、P、K、Ca、Mg、和S 6种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和累积量变化。结果表明,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纽荷尔和清家果实中N、P、Mg和S含量4月最高,Ca在10月最高,纽荷尔和清家K含量分别在9月和7月最高;纽荷尔果实的N、P、K、Mg和S主要累积时期为7~9月,Ca主要累积时期为9~10月;清家果实的N、P、K、Mg和S主要累积时期为6~8月,Ca主要累积时期为8~10月。清家脐橙果实中大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累积时期比纽荷尔脐橙早1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田间定点试验方法,研究宜昌市77个有代表性的温州蜜柑果园花10种营养元素含量与果实品质间的关系,探讨用花预测果实品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花中N、P、K、Ca、Mg、Fe、Mn、Cu、Zn、B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21%、0.36%、1.94%、0.53%、0.26%、64.12mg/kg、19.61mg/kg、12.19mg/kg、31.87mg/kg、29.05mg/kg;其中N、P、Ca含量为弱变异(C.V.≤10),K、Fe、Cu、B为中变异(1020)。温州蜜柑花中的P、Ca、B含量与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可食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Mn含量与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食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N、K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相关,P含量与果实Vc含量显著负相关,Fe含量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负相关。根据花中养分状况,可以对果实品质进行预先估计,并通过中期管理达到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兰州市行道树法桐(Platanus orientalis)的叶片及立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法桐叶片和立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并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为法桐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兰州市4个区法桐叶片RWC、全磷和铜的含量都为夏季高于秋季,而钙和镁相反。土壤中pH和速效N的含量在秋季高于夏季,而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和有效铁为夏季高于秋季;(2)兰州市法桐立地土壤总体呈碱性,营养状况较差,尤其是安宁区,其土壤的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交换性Ca和交换性Mg的含量较低,且该区叶片的营养状况相对较差。(3)叶片中钙与全磷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H和速效磷、有效铁、有机质等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都呈负相关。而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与各营养元素含量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妃子笑”荔枝在成熟期存在果肉的“退糖”现象,前期研究表明叶面喷施钙镁混合营养可以有效减缓果肉“退糖”问题,抑制果肉呼吸作用是原因之一,本文拟探讨叶面喷施钙镁肥对荔枝果肉磷酸戊糖途径(PPP)呼吸速率的影响。分别以树冠喷布0.3%氯化钙(Ca)、0.3%氯化镁(Mg)水溶液和0.3%氯化钙、0.3%氯化镁(Ca+Mg)混合水溶液为不同处理,以树冠喷布清水为对照(CK),测定和比较不同发育期果肉主要可溶性糖含量、钙镁含量、PPP途径呼吸速率及其关键酶活性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除Ca+Mg处理的果肉克服“退糖”现象外,其余处理和CK均出现“退糖”现象。不同处理通过提高果肉镁含量,而镁通过抑制PPP途径关键酶活进而抑制了PPP途径呼吸速率,从而抑制总呼吸速率,减少果肉糖份呼吸损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西田东地区“桂热芒82”号叶片中N、P、K、Ca、Mg、S6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全年跟踪分析,结果表明:“桂热芒82号”生长周期分为4个阶段:营养生长期(8—12月)、生殖生长期(12—2月)、果实膨大期(2-5月)、果实成熟期(5-7月)。叶片养分年平均含量大小为:第一蓬Ca>N>K>Mg>S>P、第二蓬Ca>N>K>S>Mg>P。各阶段叶片养分含量变化规律有所差异,第一、二蓬叶片变化基本规律一致。第一、二蓬叶片Ca、N、K、Mg、S、P含量(g/kg)为:19.84、15.36、8.34、1.90、1.58、1.32和23.45、14.46、7.22、1.56、1.77、1.18,该品种对钙肥的需求量较大。  相似文献   

16.
呼和浩特地区奶牛产后钙磷代谢障碍相关血液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某牛场健康奶牛(对照组)与另一牛场的产后10d之内的奶牛(试验组)进行各项血液指标调查。分别测定了血清钙(Ca)、磷(P)、镁(Mg)、钾(K)、碱性磷酸酶(AKP)、羟脯氨酸(Hyp)等与钙、磷代谢障碍有关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各项指标差异均极显著(P<0.01)。其中,对照组血清钙、磷含量分别为(10.62±)1.68mg/dL、(5.62±)1.08mg/dL,试验组钙、磷含量分别为(7.27±)2.17mg/dL、(8.07±)mg/dL,试验组与对照组0.20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血清镁、钾含量分别为(2.46±)0.12mg/dL、(17.30±)mg/2.67dL,试验组镁、钾含量分别为(5.62±)mg/1.47dL、(13.00±)mg/dL,试验组与对照组差2.87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碱性磷酸酶、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3.680±2.076)金氏单位、(1.555±0.595)μg/mL,试验组碱性磷酸酶和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6.198±8.253)金氏单位、(2.210±1.233)μg/mL,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杨梅肉葱病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和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以20年生东魁杨梅为试材,测定了肉葱病发生的不同阶段杨梅果肉中的6种植物内源激素、11种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结果发现,在发病初期发病果肉中的植物内源激素吲哚丁酸和茉莉酸合成量显著高于正常果实,发病中后期发病果肉中的吲哚乙酸、水杨酸、脱落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11种主要营养元素中,钙、磷和钾元素在发病中后期时在发病果实中的含量要略低于正常果实,其它元素无明显差异。说明病果实在发病不同时期分别上调了生长类激素IBA和IAA合成量,并加速了果肉生长,在发病中后期大量的合成ABA,导致果核与果肉产生离层。于此同时果实中防御类激素JA和SA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实,是果肉与果核分离产生伤口而形成的一种防御反应的体现。为了防控肉葱病发生,建议在果实硬核前期及时补充钙、磷和钾,减少促进果实膨大的肥料和膨果药剂使用。此外在大雨过后,加强果园排水,同时避免大量灌溉导致的果肉迅速生长。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南丰蜜桔园土壤样品、叶片样品和果实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南丰蜜桔园土壤pH普遍偏酸;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锌、交换性钙含量较高;碱解氮和有效钾含量中等;交换性镁、有效硼含量较低;柑桔叶片氮含量大部分低于适量范围,而磷、钾含量大部分处于适量范围,少量处于高量水平;柑桔园土壤pH值与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性,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锌和有效钾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交换性钙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呈显著正相关,而pH值和有机质与可溶性固形物呈显著负相关;叶片中钾素与果实Vc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结果将为广西南丰蜜桔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集了华南荔枝主产区不同产地的11个优新品种荔枝果穗,测试了叶片、枝条及果实不同部位(果柄、果蒂、果皮、种柄、果肉及种子)大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比较不同养分元素在荔枝叶片、枝条和果实的累积及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多数养分元素如N、Ca、Mg、Fe和Mn在叶片中含量最高,而P和K则在叶片中含量最低,在果柄最高,部分元素如Zn、B和Mo在种柄含量最高,在果肉最低。根据养分从叶片向不同部位的移动性,Mo从源(叶片)到库(果实)的转移能力最强,表现出优先向繁殖器官转移累积的特点;K、P、Zn、Cu和B的移动能力也较强,Ca、Mg、Fe和N则较差,而Mn的移动性最差。如对养分从叶片至种子的逐级转移能力进行比较,则K、Cu、P、B在不同部位的逐级移动能力强;Mo、Mg、Zn和N整体移动性也较强,但同时均存在从果皮或种柄向果肉移动的运输障碍;Fe和Mn逐级移动能力中等,但也存在从种柄或果皮至果肉移动性差的共性问题;Ca的逐级移动能力均较差,尤其难以从果皮及种柄运输至果肉。综合而言,Ca、Mn、Mg、Mo、Zn营养从果皮或种柄到果肉的移动性低,尤其是Ca和Mn极难从果皮或种柄移动到果肉,可能成为荔枝果实发育的营养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薄壳山核桃花粉中矿质元素含量与营养价值问题,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经湿化法处理的8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花粉中K、Ca、Mg、Mn、Fe、Cu、Zn 7种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品种差异,8种不同薄壳山核桃花粉中的3种常量元素的测定结果为K>Ca>Mg,其中‘马汉’花粉中K、Ca和Mg含量均最高。8种薄壳山核桃花粉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为Mn的含量最高,Cu的含量最低,其中‘金华’花粉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最高。花粉中钾和镁,铁和锰,铁和铜,锰和铜元素含量间呈显著相关,其中铁和锰含量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21,其各元素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