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20春川渝地区李子种植基地青脆李上出现大量果斑病,通过对感病样品进行组织分离,利用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序列(ITS、RPB2和G3PDH)分析进行病原鉴定,明确引起川渝地区青脆李果斑病的主要病原真菌LY1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青脆李、脆红李、金脆李、青萘和半边红进行致病力测试,结果表明该病菌对青脆李、脆红李等五个李子品种的枝条、叶片和果实均有致病性。运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实验表明,供试的17种杀菌剂中,7个药剂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其中病原菌对75% 肟菌.戊唑醇最敏感,EC50是0.1183μg.mL-1。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防治青脆李果斑病提供理论依据及发展化学防治技术,本文鉴定了青脆李果斑病致病菌种类,也筛选了有效抑制病原菌药剂。通过对青脆李带病果实组织分离、对病菌进行鉴定和致病力评价及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主要致病菌为Alternaria alternata,该菌对健康的金脆李、青脆李、青萘李、半边红李以及脆红李的叶片、枝条和果实均致病,其菌株may8对果实致病力无明显差异,但在叶片和枝条上致病力表现不同,即对青脆李叶片和青萘李枝条致病力最强,而对半边红李叶片和半边红李枝条的致病力最弱。15种杀菌剂中烯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杀菌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971 μg·mL-1和0.4099μg·mL-1,可以进一步用于田间的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3.
青脆李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伏季水果,在四川省宣汉县栽培历史很长,品种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明显,适应性、抗逆性强,产量高.果实具有色绿、味香、质脆、口感好、皮薄肉多、营养丰富、耐贮藏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尽管如此,在不少的宣汉人眼里,青脆李目前仍属于"小杂水果",认为其发展空间极小.  相似文献   

4.
[导读]李是重庆市第三大水果。考察、借鉴四川省茂县地方特色羌脆李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谋划重庆市地方良种李产业发展模式,有序推进库区特色李产业发展,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李15号”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于1983年人工杂交培育出的李子新品种。1992年吉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其果实极早熟,比早熟品种“北方一号”李早熟7~10天,具有早产、丰产、抗寒能力强、抗李子红点病等特性,且果实外观美、品质佳,深受生产者与消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由于四川大竹县委、县政府对农业特色产业的高度重视,加之业务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工作,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蹲点指导,2013年大竹县的特色水果——"达州脆李"收入再创新高。全县"达州脆李"产量突破3.36万t,产值高达1.68亿元。其中产业基地收入上万元  相似文献   

7.
青脆李是川东地区独具地方特色的水果品种。2007年四川省达州市启动脆李选优提纯及推广应用工作,达川区青脆李产业迅速发展,至2014年底种植面积已超过2 000 hm2。面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方针,是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措施,是贯彻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作好病虫害综合防治,须作好病虫害发生的预测预报,它是化学防治做到适时控制,减少施药次数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农药对柑桔果实和环境的污染,保证果品  相似文献   

9.
桑树病虫害防治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彩珍 《中国蚕业》2004,25(4):28-29
桑树病虫害防治是桑园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夺取桑叶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一直被科研、教育及技术推广部门所重视.表现为有科学的方法预测预报病虫害的发生时期、发生量,有规范的技术和针对性的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在重点蚕区,不管是常规性病虫害还是突发性病虫害,其危害一直控制在经济水准以下,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夺取优质高产,保持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由于异常气候条件、高效高残留农药的禁止使用及茧价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在桑树病虫害防治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直接危害蚕桑生产的发展.本文对秀城区桑树病虫害防治的问题作初浅论述,提出一些对策措施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淳安县2007年通过大力实施“桑树病虫害联防联治”项目,加强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示范,促进了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的提高,使桑树病虫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每公顷桑园增加蚕茧87kg,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通过创新病虫害防治组织形式,成立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配备防治专用设施,应用环境友好型新农药、新技术,确保了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质量,保护了桑园生态平衡,促进了桑园生产水平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氟苯尼考在水中的溶解度,探讨氟苯尼考包合物批量生产工艺,采用胶体磨和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氟苯尼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工艺参数,以包合率和得率为判断指标,得到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氟苯尼考与羟丙基-β-环糊精摩尔投料比是1∶1,包合时间为1 h,氟苯尼考在整个溶液体系中的药物浓度为6 mg/mL。所得包合物经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进行分析鉴定,表明氟苯尼考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其包合率可达到83.74%,得率达98.48%,氟苯尼考溶解度由原来的1.25 mg/mL提高到了40.76 mg/mL。表明该工艺能够用于氟苯尼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批量制备。  相似文献   

12.
13.
全国农林高校应重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课程改革又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分子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基础理论科学,它在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重视《分子遗传学》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创新对农林院校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为此,笔者总结了20多年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为农林高校《分子遗传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提供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品种嫩梢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分析其菜用营养价值,本研究测定了10个不同紫云英品种的分枝期地上部嫩梢的8种矿质元素含量,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与系统聚类法筛选了适宜菜用的品种。结果表明紫云英嫩梢中矿质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为钙(Ca)>磷(P)>镁(Mg)>铁(Fe)>锰(Mn)>锌(Zn)>铜(Cu)>硒(Se);矿质元素含量综合得分排名前3的品种分别为‘湘紫1号’、‘闽紫7号’和‘弋江籽’;将10个紫云英品种聚为四类(A,B,C,D),其中A,B,C类分别以高Ca, Fe及Cu含量为特征,D类为‘湘紫1号’,其矿质元素含量均较高,综合评价最高。因此,紫云英种质间嫩梢矿质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湘紫1号’嫩梢矿质元素含量高,作为菜用综合品质高。  相似文献   

15.
根寄生植物是禾草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物逆境,禾草内生真菌能增强其对生物或非生物逆境的耐受能力;然而,有关禾草内生真菌对不同密度根寄生逆境下禾草生长、内源激素水平和生物碱含量变化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通过开展温室盆栽试验,以建立根寄生关系的带菌(E+)和未带菌(E-)紫花针茅及根寄生植物-甘肃马先蒿为研究对象,比较E+和E-紫花针茅在不同甘肃马先蒿寄生强度下生长、内源激素和生物碱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寄生紫花针茅相比,随着甘肃马先蒿密度增加,紫花针茅生物量降低80%,株高、分蘖数和根长均降低25%,吲哚乙酸、脱落酸含量分别增加43%和51%,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50%。内生真菌侵染显著提高紫花针茅生长特性,增加内源激素和生物碱含量;带菌紫花针茅在根寄生逆境下生物碱含量持续增加,同时甘肃马先蒿利用根部木质部通道可获取寄主内生真菌合成的生物碱。由此可见,内生真菌通过调控紫花针茅体内有关生长和逆境预警相关内源激素水平及改变生物碱含量的方式增强紫花针茅对甘肃马先蒿根寄生逆境的耐受能力,为利用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修复甘肃马先蒿型退化草地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华北农牧交错带草原一农田群落空间演变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Kun 《草地学报》2000,8(4):267-272
研究结果表明,从家田一天然草地群落的空间演变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即植物群落可明显聚为三类:农田群落、交错群落和天然草地群落;群落多样性指数(香农H’)、丰富度指数(R1、R2)、均匀度指数(E1)及物种数量均表现出由低→高→低的变化规律,人类的频繁扰动(耕作)导致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作物的强烈生长又抑制了一些草原植物的生长,是天然草地一农田群落空间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家畜育种学》课程是动物生产学科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发展迅速以及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动物育种领域又出现了不少新理论和新技术。为了使教学更好跟上家畜育种学及其相关领域发展的步伐,本文对我国《家畜育种学》教材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重点阐述了《家畜育种学》教材更新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金菠萝(MD-2)为试材,研究了常规施肥和滴灌施肥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菠萝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可显著提高金菠萝总叶片数、茎高、茎粗、D叶长、D叶宽和果柄粗,分别增加了 42.28%、87.81%、49.97%、18.98%、25.56%和54.76%。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可显著增加茎高和茎粗,分别增加了56.33%和29.28%。滴灌施肥处理金菠萝根、茎、叶、果柄和果实干重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81.77%、303.20%、150.84%、99.56%和86.79%。金菠萝植株N、P、K积累量以及果实横径、单果重和产量均表现为滴灌施肥(含增施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和常规施肥(含增施有机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金菠萝果实的Vc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但该处理糖酸比最低,增施有机肥显著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常规施肥+有机肥、滴灌施肥和对照的糖酸比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Herd differences in disease incidence in 70 Norwegian pig herds were assessed by health card registrations. Such differences proved to be considerable. The incidence of the MMA-syndrome, mastitis, metritis and neonatal diarrhoea was higher in herds producing only weaners ("weaner herds") than in herds with combined production. The mean disease incidence in herds providing breeding stock for the Norwegian Pig Breeders' Association ("breeding herds") was at the same level as in ordinary combined production herds. There was no consist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in disease incidence and herd size, though the incidence of the MMA-syndrome was lower in the largest herds.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构建猪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 adrenergic receptor,β2AR)基因及其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通过猪基因组DNA克隆猪β2AR基因,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其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β2AR,加入c-myc标签后命名为myc-pcDNA3.1(+)-β2AR。以真核表达载体为模板构建突变体myc-pcDNA3.1(+)-β2AR-D130N、myc-pcDNA3.1(+)-β2AR-C285S和myc-pcDNA3.1(+)-β2AR-D130N/C285S,并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和突变体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验证其表达。结果显示,猪β2AR基因已正确重组入pcDNA3.1(+)载体中;经测序鉴定,猪β2AR的第130位天冬氨酸成功突变为天冬酰胺,第285位半胱氨酸成功突变为丝氨酸。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证明所构建的表达载体均可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猪β2AR野生型的真核表达载体及2个单点突变和1个双点突变的突变体,并验证其在HEK293T细胞中正常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猪β2AR蛋白表达及其药理学活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