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日龄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感染并注射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后,均可降低马立克氏病(MD)发病率和MD死亡率,显著增强中枢和外周淋巴器官和主要实质器官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P<0.05,P<0.01),明显降低过氧化脂质(LP)的含量。表明两种多糖对vMDV所致雏鸡免疫器官和主要实质器官组织的自由基损伤有保护作用,两种多糖的保护作用具有器官选择性和发挥作用的时限性。  相似文献   

2.
禽免疫器官解剖组织结构(续一)崔治中(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9)二、家禽外周免疫器官鸡的外周免疫器官或二级淋器官包括脾脏、骨髓、泪下腺及沿着肠管分布的各个淋巴样细胞簇,其中最大的是位于盲肠末端的盲肠扁桃体。它们亦具有生发中心,其中既含有胸腺依赖性也...  相似文献   

3.
家禽免疫器官解剖组织结构(续一)崔治中(扬州农学院225009)二、家禽外周免疫器官鸡的外用免疫器官或二级淋器官包括脾脏、骨髓、泪下腺及沿着肠管分布的各个淋巴样细胞簇,其中最大的是位于盲肠末端的盲肠扁桃体。它们亦具有生发中心,其中既含有胸腺依赖性也含...  相似文献   

4.
牲畜阉割后仍见性征器官进行性变化和性行为滞留的原因分析──兼与应书荣、董文昌、关国成、程有才等同志商榷唐冠生(江苏省盐城市兽医卫生监督所,224002)牲畜阉割后,一般乳房、外生殖器等停止发育(可能生长),成年、经产(母)或配种(公)过的则性征器官发...  相似文献   

5.
1应用范围可以检查浅在的体腔及体表的肿物,以判定内容性状(气体或液、固体)与含气量的多少。根据叩击体壁可间接引起其内部器官振动的原理,以检查含气器官(肺脏、胃肠)的含气量及病变的物理状态。根据动物机体有些含气器官与实质器官交错排列的解剖上的有利条件,可依叩诊产生某种固有的音响区域轮廓,去推断某个器官的位置、大小、形状及其与周围器官、组织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1日龄感染和未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雏鸡接种小鼠红细胞后,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胸腺),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以及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的局部免疫组织(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中浆细胞、ANAE^+T细胞、淋巴细胞数的变化及其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后,其免疫器官组织对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家禽的呼吸道免疫和免疫抑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禽的呼吸道免疫和免疫抑制张立昌张建红*(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100094)同哺乳动物一样,家禽的淋巴细胞也来源于骨髓,经体液循环转运到初级淋巴器官(胸腺和法氏囊),初级淋巴器官分化调节两种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B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参与细胞...  相似文献   

8.
典型草原主要牧草植株贮藏碳水化合物分布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典型草原上于植物停止生长的秋季测定了11种牧草植株不同器官内贮藏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植物体的各个器官均贮藏营养物质,但根系(包括地下茎)和茎基部(根颈、分蘖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贮藏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器官。根据试验结果,作者提出了合理利用草地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李春生(山东省德州地区畜牧兽医站253015)匡宝晓,刘思当,刘杰(山东农业大学)在研究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毒力及疫苗的免疫效果时,笔者对IBD感染鸡群定时测定体温和称重器官重量的同时,取相应的器官组织材料,进行...  相似文献   

10.
18 日龄鸡胚免疫接种 H V T(火鸡疱疹病毒疫苗)疫苗后,对出壳后雏鸡进行免疫器官(胸腺、脾、法氏囊)的组织观察和体重及免疫器官增长效果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胚胎免疫 H V T 对免疫器官的早期发育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相同 饲养条件下胚胎免疫雏鸡的增长速度高于非免疫对照鸡,而且胚胎免疫组雏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普遍较相应的对照雏鸡快。  相似文献   

11.
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对VAMV感染雏鸡免疫器官LP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VAMV)的BAI-A株引起多种器官组织细胞被髓源性肿瘤所取代或转移。3日龄AA肉鸡在感染VAMV的同时分别给予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均可降低禽髓细胞性白血病(AMB)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脾和胸腺等免疫器官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p<0.01),显著加强脾和胸腺等免疫器官对髓源性肿瘤细胞的清除作用,其中黄芪多糖主要作用于早期,而香菇多糖主要在中后期。  相似文献   

12.
解偶联蛋白属线粒体内膜载体蛋白,存在动物体的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骨胳肌以及各种器官中。这些组织器官是哺乳动物及禽类非颤抖产热(NST)及其它产热作用的主要点位,对动物的体温维持和能量平衡调节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实验研究了1日龄SPF雏鸡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virus,REV)后免疫器官匀浆涂片的免疫学变化。结果发现,雏鸡感染REV后其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脾脏中淋巴细胞数、酯酶阳性(ANAE+)T细胞数以及颗粒型和弥散型ANAE+T淋巴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P<0.01)。表明1日龄SPF雏鸡感染REV后,其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呈现抑制。  相似文献   

14.
鸡日粮营养水平与免疫机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不仅是维持家禽健康生长和良好生产力的基础,而且对于维持家禽免疫系统的正常机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日粮营养水平与鸡免疫功能的关系作一综述。1家禽的免疫系统和应答反应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家禽形成了一套与体内外“敌人”作斗争的防御系统,包括非特异防御系统,有外部屏障(皮肤和黏膜),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体内的正常菌群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家禽具备完成此防御功能的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法氏囊、胸腺),外周免疫器官(脾脏、盲肠扁桃体)。当感染性或非感…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研究了1日龄SPF雏鸡感染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病病毒(REV)后,免疫器官脾脏肿瘤坏死因子(TNF)诱生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雏鸡感染REV后脾脏细胞TNF诱生活性极显著增高(P〈0.01),TNF诱生活性明显增高与REV在机体各器官内长期大量繁殖紧密相关,并引起各免疫器官严重的变质性变化,以及由于TNF高含量的免疫损伤作用而降低机体各免疫器官的机能。  相似文献   

16.
试验比较了等摩尔数的Alimet(含88%的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和DL-蛋氨酸[含99%DL-蛋氨酸(DLM)]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采用2×4×2因子设计,主因子包括:两个蛋氨酸源(DL-蛋氨酸和Alimet)、4个蛋氨酸添加水平(以等摩尔数为基础:10-21d:0、0.08、0.16和0.24%:22-42d和43—49d:0、0.07、0.14和0.21%)和性别。试验表明:以等摩尔有效成分为基础,Alimet的促生长效果与DLM没有显著差异(P〉0.05);Alimet对免疫器官重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与DLM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菜籽粕日粮中,等摩尔的Alimet在维持肉鸡生长和免疫器官发育方面与DLM具有相似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成纤维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克隆动物出生死亡以及器官发育异常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因(FGF2)及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基因(FGFR1)在来自2种供体细胞(成年成纤维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出牛死亡克隆牛的6个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大脑)中的表达。结果表明:FGFR1的表达在来自两种供体细胞的体细胞克隆牛的心脏(P〈0.05)和肝脏(P〈0.05)显著升高,FGF2基因在体细胞克隆牛组织中的表达未发现异常。由于FGFR1在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所以FGFR1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造成克隆动物出生死亡以及器官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 M T T)法研究了 1 日龄 S P F 雏鸡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R E V)后,免疫器官脾脏肿瘤坏死因子( T N F)诱生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雏鸡感染 R E V 后脾脏细胞 T N F诱生活性极明显增高( P< 0.01), T N F诱生活性明 显增高与 R E V 在机体各器官内长期大量繁殖紧密相关,并引起各免疫器官严重的变质性变化,以及由于 T N F高含量的免疫损伤作用而降低机体各免疫器官的机能。  相似文献   

19.
香菇多糖和黄芪多糖对vAMV感染雏鸡Se—GSHPX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日龄AA肉用雏鸡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强毒(vAMV)感染并注射香菇多糖后,均可降低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AMB)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强中枢、外周淋巴器官和主要实质器官的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P<0.05,P<0.01)。香菇多糖的生物效应17日龄后显著增强(P<0.05,P<0.01),黄芪多糖的生物效应则全程均见显著增强(P<0.05,P<0.01)。  相似文献   

20.
仔猪真两性畸形及其去势刁贺军(辽宁省朝阳市畜牧防疫站,122000)栾春树(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建平镇兽医站)仔猪真两性畸形是子宫角的一侧是完整的雌性器官,而另一侧是完整或不完整的雄性器官连接在子宫角的末端。1发病机理真两性畸形的形成有很多学说,其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