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于2015—2020年对千岛湖库区枇杷木虱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该虫发生程度与气候、枇杷品种和栽培管理等因素的相关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枇杷木虱在千岛湖库区年发生5~6代,发生高峰期为4月上中旬和11月上中旬;1月、2月、12月的最低温度、平均温度、降水量与枇杷木虱的发生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白肉枇杷品种软条白沙上该虫发生程度重于红肉品种大红袍和夹脚上的发生程度;枇杷与梨混栽果园及栽培管理粗放的果园为害重。建议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技术,实现该虫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2.
<正> 枇杷瘤蛾(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 Hampson)俗称枇杷黄毛虫,是我国南方枇杷的最主要害虫。在浙江的余杭塘栖、黄岩、淳安、建德,福建的福州、莆田,安徽歙县等地,均曾遭此虫为害,使枇杷产量受到很大损失。温度对此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过去尚乏详细报道,且对其在各地的年发生世代数的观察结果也有分歧。本试验旨在研究温度对  相似文献   

3.
柑桔蛀果虫的发生、为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蛀果虫是一种为害多种果树和瓜、茄类蔬菜的危险性害虫,近年来,在广州市发生为害程度呈上升趋势,主要为害番石榴、杨桃、芒果、水蒲桃、人心果、莲雾、青枣、桃、番荔枝、黄皮、枇杷、柑桔、李等多种果树和瓜类蔬菜。繁殖速度快,扩散能力强。为了控制柑桔蛀果虫的发生与为害,几年来,对该虫的发生为害情况作了深入的调查,并探索科学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2014年笔者首次发现了枇杷梢小蠹(Cryphalus sp.)在福建省福州地区对枇杷的为害,该虫是一种蛀干害虫,属于树皮小蠹类,主要为害枇杷树干和枝条,通过钻蛀为害韧皮部,导致树皮坏死,树体逐渐衰弱,致使叶片发黄脱落枝条枯死,严重的甚至全株死亡,经济损失惨重。本文介绍了其为害特点和主要形态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柿长绵粉蚧Phenacoccus pergandei Cokerell又名柿粉蚧、柿长绵蚧。据文献记载,寄主有柿、苹果、梨、枇杷、无花果、桑等。近年来笔者发现该虫在陕西省发生比较普遍,主要为害苹果树、柿树,同时还为害玉  相似文献   

6.
枇杷刺皮瘿螨Aculops eriobotryae Hong et Xu隶属于蜱螨亚纲,真螨目,前气门亚目。其形体微小,体纺锤形,足仅两对。枇杷刺皮瘿螨对寄主表现高度的专一性,迄今为止,未发现枇杷刺皮瘿螨取食除枇杷以外的其他寄主。枇杷刺皮瘿螨主要为害枇杷夏梢,有的年份亦为害秋梢,近年来发生和为害有  相似文献   

7.
王沛霖 《中国果树》1989,(2):44-44,47
<正> 梨小食心虫在我国南北方地区均有发生。除为害梨外,还为害苹果、桃、李、杏、枣、樱桃、山楂、海棠、榅桲等多种果树,是一种多食性害虫。过去虽有发现为害枇杷,但却未详细报道。近几年在浙江黄岩,枇杷果实被害严重,成为杷枇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枇杷果实被害后,不仅影响鲜食品质,而且给罐头加工造成困难。1986年,黄岩罐头食品厂加工1200多吨糖水枇杷罐头,其中有36吨多,因商品检验时发现罐内有残留虫粪,而不能外销,损失较大。为此,我们对其发生为害情况作了调查,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枇杷黄毛虫是食叶性害虫,对枇杷所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随着近年来全国枇杷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也随之加剧。但就现有的文献资料记载。该虫有两个不同的种名:其一是枇杷黄毛虫Selepa celtis Moore,属鳞翅目、夜蛾科;其二是枇杷瘤蛾Melanographia flexineata Hampson,属鳞翅目、灯蛾科。对照两种分类资料,发现对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描述均极为相似,因此,笔者认为可能是同种异名。自2003年以来,笔者对苏州地区枇杷黄毛虫的种名、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枇杷黄毛虫是枇杷的重要害虫。在皖南地区为害枇杷较重,如歙县三潭一带自1965年至1979年曾三次大发生,受害枇杷当  相似文献   

10.
<正> 枇杷瘤蛾(Metanographia flexilineataHampson)俗称枇杷黄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瘤蛾亚科,是枇杷的最主要害虫。在各枇杷产区普遍发生,浙江余杭塘栖曾多次猖獗成灾。我们在1979年防治该虫的过程中发现年发生代数与前人的记载有所不同。为此,自1980年开始对该虫的年发生代数和各代幼虫历期进行了观察,取得了一些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枇杷蚁粉蚧 (formicoccuseriobotryae)是为害枇杷根部的一种害虫 ,最近在莆田秋芦镇枇杷园内被发现 ,有关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报导很少 ,本文谨就观察结果初步报导如下。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 2~ 3mm ,卵圆形 ,暗红偏紫色 ,体表被有白色蜡粉 ,虫体后部有较粗短的蜡丝 5对 ,背部隆起。雄成虫体长约 1mm ,深褐色 ,体末有白色蜡丝一对。卵淡紫色至深紫色 ,椭圆形。初孵若虫褐至淡紫色。为害症状 枇杷蚁粉蚧群集在枇杷的根部吸食 ,造成根部皮层干枯 ,树叶小而少 ,枝条枯瘦 ,果实减少 ,果小而酸 ,或枯干挂果 …  相似文献   

12.
<正> 梨叶斑蛾(Illiberis Pruni Dyar)又称梨星毛虫,俗名饺子虫、梨包叶虫、裹囊虫、舐虫等。近年为害渐趋严重,据甘肃报导该地区果园梨星毛虫的为害减产41—87%。由于叶片被害,树势衰弱,抗病能力下降,导致腐烂病严重发生。或者叶片被吃光后重新发芽,严重影响来年产量。幼虫为害梨、苹果、沙果、海棠、花红、李、槟子、杏、桃、樱桃、山楂、榅桲、枇杷,该虫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各省均有分布。生活习性以2—3龄幼虫越冬,共中3龄幼虫占92.5%,2龄幼虫占7.5%,越冬地点在主干  相似文献   

13.
正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属鳞翅目卷蛾科,简称梨小,又名东方果蛀蛾、桃折心虫,俗称蛀虫、黑膏药,是世界性的主要蛀果害虫之一[1]。梨小寄主广泛,从南至北均有发生,幼虫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为害不同的部位,为害新梢的寄主植物有桃、李、杏、樱桃、苹果、海棠、杨梅,为害果实的寄主植物有梨、苹果、海棠、桃、山楂、木瓜、李、杏、枇杷、欧李等,为害枝干的寄主植物有枇杷。梨小有转移寄主的习性,在桃、梨混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市桔小实蝇种群消长规律与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不同地区设置固定诱捕点监测桔小实蝇种群动态数量、普查寄主种类及定点调查不同寄主上受害率等,对泉州市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规律及其相关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泉州市全年可见,年消长变化明显,峰值主要集中在8月至10月上旬,其余月份虫量相对较少;年发生虫量与寄主植物种类关系最为密切,受海拔、年均温和年降雨量影响较小;对6种寄主植物的嗜好(为害)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番石榴>杨桃>杧果>枇杷>柚>柠檬。  相似文献   

15.
豹蠹蛾是一种蛀干性害虫。据有关资料记载,主要为害枣树,其次为害杏、梨、核桃、桃、苹果、刺槐、棉花,没有为害柑桔的记载。笔者1996年发现该虫为害甜橙、温州蜜柑等,此后相继发现还为害枇杷、白玉兰、乌桕、意大利杨。为此,1996~1999年笔者对豹蠹蛾进行了生活习性观察和防治试验。1 生活习性 豹蠹蛾在赣南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条内越冬。第2年春季柑桔萌发后,越冬幼虫开始沿枝条髓部向上蛀食,隔一定距离向外咬一排粪孔,随时将虫粪排出孔外,被害枝梢即枯萎死亡。5月下旬开始,在隧道内吐丝缀连碎屑堵塞被害枝条的两端,并…  相似文献   

16.
桑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n),又名桑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寄主极为广泛,其寄生为害的植物多达120个属。主要为害桃、李、樱桃、杏、梅等核果类果树,还为害梨、苹果、柿、葡萄、枇杷、桑树等,桑盾蚧对桃树的危害常常比其它蚧虫严重。  相似文献   

17.
枇杷果实皮薄易损,采前易出现裂果,日灼,萎蔫皱缩,果锈和被鸟、虫、病为害而影响果实商品性等问题,枇杷进行套袋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8.
桃小食心虫是苹果、梨、桃、枣、山楂等果树的重要害虫。近年来,随着我省苹果、梨等产量的提高,此虫发生为害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1979—1981年有关单位在重点果区调查,苹果被害率达40—50%,严重果园虫果率达70—80%;红枣被害率占30—40%;对桃树为害亦逐年严重。因此,每年由于此虫的发生为害对果品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闽南 ,为害荔枝的病虫害很多 ,但较难防治的是“一虫两病” ,即蛀蒂虫、霜霉病和炭疽病。1 防治难点荔枝蛀蒂虫即爻蚊细蛾 ,在南靖一年可发生 1 0代 ,其中以 5月下旬至 6月第三代幼虫为害最严重 ,造成大量落果。蛀蒂虫防治难点在于 :一是发生世代多 ,且世代重叠严重 ,加上闽南春夏多雨容易造成防治不及时 ;二是幼虫孵出后自壳底面直接蛀入果内 ,直至老熟才外出化蛹 ,因此杀虫剂和天敌都难以对其起作用 ;三是为害时间长 ,荔枝整个果期发生为害 ;四是果农长期使用农药 ,害虫产生抗药性 ,降低防治效果。荔枝霜霉病 (疫霉病 )主要为害荔枝接…  相似文献   

20.
介壳虫是黔西南州各县、市、区城市绿化植物——桂花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为害呈逐年上升趋势。桂花介壳虫的发生不仅导致树势衰弱影响观赏价值,且能诱发煤污病,间接增加为害的严重程度。为调查了解桂花介壳虫发生为害情况,研究防治对策,笔者于2007-2008年对黔西南州各县、市、区城市桂花上的介壳虫进行采集、鉴定,调查了解桂花栽培管理水平、生态环境、历年发生为害及天敌对桂花介壳虫的控制作用等情况,并对兴义市城区发生较为严重的介壳虫进行定点观察和防治试验,找到了该类害虫造成为害的主要原因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