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鲤鱼斜管虫病是由于鲤斜管虫大量寄生于鱼体表和鳃所至,刺激寄主分泌大量粘液,使寄主体表和鳃组织被破坏,严重影响鱼的呼吸。病鱼食欲减退,体质瘦弱。鱼体常与其他物体摩擦,致使表皮发炎、坏死脱落。鱼苗患病时,有时有拖泥症状。在水温适宜时,斜管虫迅速繁殖, 2~ 3天内即大量出现,布满在寄主的体表。鳍条和鳃丝的缝隙里,鱼也随之大批死亡。   流行:全国各养殖地区均有此病发生。该病在每年的 3~ 5月份流行,在华南地区,冬春两季均适宜斜管虫的繁殖。由于此时正是鱼种越冬期,体质弱且密度大,故更容易感染。无论水体大小…  相似文献   

2.
春季水温开始上升,过了冬的鱼类逐渐开始摄食,活动力增强。但是,一些淡水鱼类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殖,其中,斜管虫就是其中一种。近来,一些常见淡水鱼类例如:桂花鱼、草鱼和淡水白鲳等经常出现斜管虫病,该病发展很快,死亡率很高,如不及时控制死亡率超过百分之八十。由于在冬季鱼类活动力差,斜管虫在鱼鳃部缓慢繁殖,虫体活力也不强,并不表现出症状,但水温一上升,病鱼就开始出现体表粘液增多,鳃部有一些泥巴粘物的症状,在池塘边慢游,解剖鳃部镜检,能看到大量斜管虫活体,即可诊断为斜管虫病。  相似文献   

3.
<正>淡水鱼类的斜管虫病病原体只有一种,即鲤斜管虫。鲤斜管虫属于纤毛虫门,是一种单细胞寄生虫,主要寄生于鳃、鳍、体表缝隙。斜管虫病为低温季节流行病,是鱼苗、鱼种的大敌,会引起苗种严重死亡。养殖中由于环境条件限制和高密度精养,水体恶化,鱼体抗病能力下降,斜管虫病经常暴发。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控制,鱼的死亡率超过80%,尤其在小面  相似文献   

4.
鱼类越冬期指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同时,这也是冬季鱼病流行的季节,在有病原菌存在的情况下,鱼病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发生的,一般低温常见的鱼病有斜管虫病、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口丝虫病、肤霉病、锚头蚤病、三代虫病、竖鳞病等。 1、斜管虫病,流行在初冬和春季,适宜水温12-18℃,低于8-11℃时,仍可大量出现。在华东,华中地区3-5月间此病最流行。华南地区冬春两季适宜繁殖。20℃以上不易发生。 斜管虫病的病原体是鲤斜管虫,大量侵袭皮肤和鳃时,表皮组织因受刺激而分泌大量粘液,同时组织被破坏,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随着大批死亡,在鱼苗、鱼种阶段特别严重。防治方法:①采取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②鱼种或亲鱼如发现有病原体,用8ppm硫酸铜或2ppm硝酸亚汞给鱼浸洗约30分钟;③用0.7ppm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遍洒,有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5.
四、类斜管虫病(Brooklynelliasis)  类斜管虫病为石斑鱼常发生的另一种原虫性疾病,虫体常寄生在鳃组织或体表粘膜,水质不良的鱼池或高密度鱼苗池常发病而引起严重损失。1.病因当养殖池内放养密度过高、水质不良或受到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时,常造成类斜管虫的大量繁殖。大量寄生的类斜管虫在鱼体或鳃组织爬动时,其纤毛会刺激鱼体的上皮组织,使体表的粘液分泌增加,导致上皮组织增生或坏死,病原菌由伤口侵入,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2.症状少量感染寄生时,鱼体无特殊异样。大量寄生感染时,体表先出现粘液增生所…  相似文献   

6.
【病原】车轮虫和小车轮虫两属中的许多种,根据它们对寄主的侵袭部位和致病情况,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侵袭鱼体表的车轮虫,大约有8~9种,有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和东方车轮虫。此类虫体个体较大。另一类为侵袭鳃瓣的车轮虫,有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和眉溪小车轮虫等,这一类虫体一般较小。【症状】病鱼黑瘦,不摄食,体表有一层白翳附着。若为放养10天后的鱼苗患此病,显现病鱼烦躁不安,成群沿池边狂游,欲称“跑马病”。【诊断】此虫寄生鱼苗至夏花鱼种体表时,病鱼的鳃和嘴周围呈微白色,粘液分泌很多,…  相似文献   

7.
锚头鳋病亦称针虫病,系由锚头鳋雌虫侵袭鱼类体表所致。病鱼体表肉眼可见虫体,虫体四周组织常红肿发炎,靠近伤口的鳞片被锚头鳋的分泌物溶解,腐蚀成缺口。病鱼不安、食欲减退,游动缓慢。此病主要危害鲤、鲢、鳙、草鱼、鳗鲡等鱼,对幼鱼危害尤甚,可引起死亡。此病流行甚广,终年可  相似文献   

8.
加州鲈鱼车轮虫病防治加州鲈鱼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名贵淡水养殖鱼类,车轮虫病是加州鲈鱼的一种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鱼患病严重时,体表或鳃上分泌大量粘液,车轮虫寄生密集的鳍、头部、体表等处出现一层白翳,在水中尤为明显。下塘10天左右的鱼苗发生此病时,...  相似文献   

9.
冬季是渔业的农闲时节,因为大部分水产养殖的商品鱼类都已捕捞上市,越冬的水产品较少,渔民朋友们很容易放松对水产养殖的日常管理和鱼病防治工作。其实,冬季也是鱼病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如果不加强防范,就会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会影响来年水产养殖的正常进行。因此,冬季防病,十分重要。现将冬季比较常见的鱼病作一介绍,以便指导养殖生产。一、斜管虫病斜管虫病的病原体是鲤斜管虫,大量侵袭鱼类皮肤和鳃时,表皮组织因受刺激而分泌大量粘液,同时组织被破坏,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随着大批死亡,在鱼苗、鱼种阶段特别严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1车轮虫病此病易发生于早繁苗培育期,特别是0.8~2厘米的小苗。虫体呈蝶形,寄生于鳃及体表,在体表粘液中或鳃小片间迅速游动或翻滚。发病初期鱼苗单个或几个在他角、池边缓慢游动,或静止不动,鱼体呈黑色。发病后期则能见到鱼苗成群绕池狂游。防治方法:鱼苗下地前用s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浴10~20分钟,发病后用O.7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地泼洒。2小瓜虫病小瓜虫幼虫呈卵形或鞋底形,成虫呈球形,运动时体形随所处空间而变化。虫体寄生于鳃、体表、鳍条等处,形成白色胞投,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鳃、体表和…  相似文献   

11.
斜管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水鱼类的斜管虫病病原体只有一种,即鲤斜管虫。鲤斜管虫属于纤毛虫门,是一种单细胞的寄生虫,主要寄生于鱼鳃、鳍、体表缝隙。斜管虫病为低温季节流行病,是鱼苗、鱼种的大敌,能引起严重的死亡。由于养殖过程中周围环境条件限制和高密度精养,养殖水体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2.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郾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等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长吻的养殖过程中,发现其较易感染小瓜虫病、锚头鳋病及肠炎、烂鳃等疾病。但此鱼对药物比较敏感,故在用药时特别小心,要计算准确面积与剂量。一、小瓜虫病:为鱼苗、鱼种阶段中主要病害,该病易暴发,难控制,危害较大。凡得此病的鱼,肉眼可见鳃、鳍、体表有“白点”,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流行温度14-25CC。治疗方法:用0.2-0.4mg/LIL雀石绿和25。g/L福尔马林混合全池泼洒,有疗效。二、猫头鳝病:此鱼极易感染,体表可见虫体,鱼摄食减少,鱼体消瘦,伤D处易被细菌感染。流行于冬初春末。…  相似文献   

14.
一、水霉病 该病在鳜鱼卵的孵化、鱼苗、鱼种和成鱼阶段均可发生,主要危害鱼卵和早期鱼苗,是影响鳜鱼孵化率的主要病害。在孵化期间遇水温较低时易感染此病,易使受精卵发育停滞,严重时会互相感染而造成胚胎大批死亡。如及时治疗,胚胎还可继续发育。鱼苗至成鱼阶段的水霉菌,主要是捕捞、转运过程中操作不仔细,鱼体外伤严重,水霉菌感染伤口引起此病,病鱼体表常有白色絮状物,病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15.
一、小瓜虫症状:病鱼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点状囊泡,刺激体表产生大量粘液,镜检可见圆球状缓慢滚动的虫体,病鱼游动迟缓或跳出水面,可引起大量死亡。病原:多子小瓜虫。流行:每年冬季及开春水温较低时易流行,鲤鱼、鳊鱼易得。预防:“鱼虫清2号”0.3ppm全池泼洒。治疗:1.“鱼虫清2号”0.5ppm全池泼洒,隔一天用一次,连用2-3次,然后再隔一天,用“富氯”0.3ppm全池泼洒。2.用“鱼虫清2号”水剂0.4ppm全池泼洒。图示:A:车轮虫染色片,反口面观;B:大量车轮虫寄生在鱼苗的鳍上,反口…  相似文献   

16.
在观赏鱼的养殖过程中 ,我们经常发现观赏鱼没有明显的病症 ,但其中的大部分失去活力 ,懒散地浮于水面 ,体表及鳍多带白点。当有人接近时 ,马上沉于水下 ,但又立刻浮至水面。小型的鱼会褪色 ,体色变黑又瘦弱。这种情况不会使大型鱼死亡 ,但小鱼常会因鳃并发细菌病而死亡 ,这时 ,鳃看起来好象隆起似的。以上情形是由于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于鱼体引起的。一、观赏鱼的白翳病是一种由鲤鱼斜管虫引起的疾病 ,感染该病后 ,病鱼瘦弱、体色较深 ,体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质 ,使病鱼失去原有色彩 ,严重时病鱼的鳍条不能充分伸展。病原体寄生在体表和鳃上…  相似文献   

17.
正就水产养殖疾病而言,寄生虫病发生的比重高达25.5%,除常见的车轮虫、斜管虫、孢子虫等寄生虫病外,小瓜虫病也是鱼苗养殖中经常遭遇的寄生虫病。小瓜虫能寄生在多种淡水鱼和观赏鱼的体表和鳃上,其典型的症状为:鱼体表布满白色的小点,所以又叫白点病。这种疾病对鱼苗的危害较大,严重时致死率可达70%,有时甚至高达100%。斑鳢(Channa maculata)又称财鱼或生鱼,与  相似文献   

18.
鳜鱼苗种阶段易发病,死亡率高。做好鳜鱼苗种阶段鱼病的防治在鳜鱼的人工养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对鳜鱼苗种阶段常见的鱼病及其防治过程总结如下。一、斜管虫病 1.发病情况及症状尽管在养殖鳜鱼前按常规方法消毒了水体,可经过饥饿及长途运输,在水温15—18℃时此病仍极易发生。由于斜管虫在鱼体皮肤及鳃部的刺激与破坏,引起病鱼分泌大量粘液,使皮肤及鳃的表面呈苍白色或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浅灰的薄膜。严重时病鱼漂浮水面,呼吸困难,鳃盖泛  相似文献   

19.
三代虫、指环虫属蠕虫类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单殖吸虫,体外寄生,寄生在鳃、皮肤和鳍条上,尤以鳃上为甚。虫体椭圆形、卵生或胎生。生活史中不需中间寄主,受精卵自成虫排出后,即孵化出幼虫。成虫前有乳突、头器,后有吸器。随水温升高,卵发育周期缩短,繁殖速度加快。成虫适宜水温为20℃—25℃,流行于春末夏初以及高温季节。大量寄生可引起鱼苗、成鱼大批死亡,给养殖者带来严重损失。笔者将多年来的诊治经验加以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3.尾孢虫病【症状及诊断特征】乌鳢鳍条间出现连片淡黄色胞囊,鱼体瘦弱发黑,大批死亡;鳜鱼鳃上为瘤状或圆形胞囊,引起鳃充血、溃烂,严重时引起死亡;胡子鲶苗种皮肤、鳃、鳍条上长出椭圆形胞囊,影响胡子鲶的生长,严重时可引起死亡。【病原体】中华尾孢虫。【流行与危害】尾孢虫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更为流行,四季均有出现,多在乌鳢、鳜鱼、胡子鲶的鱼苗、鱼种中寄生,严重时引起大批死亡。流行季节为5~7月。【预防方法】生石灰彻底清塘,可杀灭虫体。【治疗方法】体表、鳃和鳍条上寄生的尾孢虫,可用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