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纸色谱对兴安落叶松心材的水抽物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对落叶松木屑水抽物阿拉伯半乳聚糖用纸色谱和薄层色谱进行分离、定性和定量,尚未见报道。本试验用纸、薄层色谱结合用CS-920高速薄层色谱扫描仪法进行分析,以了解阿拉伯半乳聚糖的成分比和含量,为利用研究提供分析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对日本、长白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集约经营,提高三大效益.采用4种经营措施,6种处理方法进行了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间伐方法,使胸径12cm以上的林木,间伐后4年,日落以定量下层最多,为间伐当时的244%:长落以定性下层最好,为间伐当时的382%.上层木的生长量变化,反映在定量强度区,为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方法,林分质量明显不同.两种落叶松优良本比例以定量强度、定量下层、定性下层区为最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实施不同方式的间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间伐技术措施,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影响较大,其中定量下层间伐法间伐4年后,无论是胸径还是材积,其上层木平均生长量和生长率以及优势木的比例都表现最优;其次为定量强度和定性下层;机械间伐和对照表现最差。培育优质材种以定量下层、定量强度、定性下层间伐法为好;培育中小径材以定量上层间伐法适合;机械间伐法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4.
李鹏翔 《云南林业》2001,22(3):24-24
人类以咖啡、茶叶、可可作为饮料,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三大种植物中均含有咖啡碱,对人体能起到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利于尿液排出、提高劳动效率和思维活力等多种功能。 咖啡为三大饮料之首,它是由茜草科常绿灌木所结的果实加工而成,有“黑色金子”之美称,全球年消费量为可可的2倍、茶叶的3倍。其原产地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早在公元前2000年,埃塞俄比亚的阿交族人就已经在咖法省的热带高原采摘和种植咖啡了,其名称就来源于“咖法”这个地点。而今南美洲的巴西是咖啡的最大生产国,约占世界总量的1/3。干燥的…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先通过水蒸气蒸馏后减压蒸馏法,从杉木根干馏油中分段提取出杉木精油,并用GC、GC-MS对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出30个色谱峰,共鉴定出25个化合物。其中,水蒸气蒸馏部分的精油中主要含α-蒎烯11.88%、α-松油醇3.97%、α-柏木烯35.03%、β-柏木烯8.62%、柏木脑11.76%;减压蒸馏部分的精油中主要含α-柏木烯18.02%、β-柏木烯15.94%、柏木脑52.51%,精油经重结晶提纯得柏木脑,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乙醚为溶剂测定了橡胶籽的含油率,并通过气相色谱对橡胶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确证了8 种脂肪酸的组成和它们的相对含量,同时,对橡胶饼中的化学组成也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确定了氰甙的存在和蛋白质等组分的含量.分析了利用橡胶籽加工肥皂、食用油、油漆、润滑油、饲料等可行途径,为综合开发利用橡胶籽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遮放农场橡胶、茶叶、咖啡间作模式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宏州潞西市遮放农场地处北纬24°13′~24°31′,东经98°08′~98°33′,年均温20.5℃,属三类型植胶区。为改变因寒害频繁,胶园经济效益低的状态,该场于1979年开始布置试验,探索橡胶+茶叶、橡胶+咖啡、橡胶+茶叶+咖啡等三种间作模式及其实际效果。经过20多年生产实践,已体现出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三类型植胶区橡胶栽培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我们于2001年11月底对该场三个间作园的胶树存活率、生长量、烂脚以及园地作物产量、产值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报道如下:1 间作园基本情况橡胶+茶叶、橡胶+咖啡、橡胶+茶叶…  相似文献   

8.
吉淑娥  杨德岭 《森林工程》2009,25(4):58-61,96
针对城市常规公交客运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地进行指标的初定、筛选、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等,并结合主成份分析与AHP法建立一套准确实用的多指标评价体系。以哈尔滨市为例,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施具体评价,实现城市常规客运能力评价体系的科学建立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及常规水蒸汽蒸馏法从瓯柑果皮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色谱条件:HP-5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25 mm,0.25 μm);升温程序:初始温度60℃,保持2 min,然后以5℃/min的速度升至240℃并保持30 min;分流进样,分流比50:1;进样口温度280℃.结果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共鉴定出32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3.42%;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共鉴定出31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0.86%.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所提得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超临界CO_2萃取法比传统的水蒸汽蒸馏法具有提取快速、无需加热、能耗低、有效成分的萃取率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GC—MS法对杉木精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共分离出68个色谱峰,鉴定出50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7.77%。该精油中含有28.99%柏木醇、21.83%α—柏木烯、9.52%β—柏木烯、3.49%α—松油醇、3.33%香叶烯、2.33%β—榄香烯、2.19%α—花柏烯、2.01%罗汉柏烯等。  相似文献   

11.
Polyphenols occurring in cocoa, coffee and tea can have a role in the prevention of cariogenic processes, due to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on. Cocoa polyphenol pentamers significantly reduce biofilm formation and acid production by Streptococcus mutans and S. sanguinis. In the same way, trigonelline, caffeine and chlorogenic acid occurring in green and roasted coffee interfere with S. mutans adsorption to saliva-coated hydroxyapatite beads. Studies carried out on green, oolong and black tea indicate that tea polyphenols exert an anti-caries effect via an anti-microbial mode-of-action, and galloyl esters of (−)-epicatechin, (−)-epigallocatechin and (−)-gallocatechin show increasing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The anti-cariogenic effects against α-haemolytic streptococci showed by polyphenols from cocoa, coffee, and tea suggest further studies to a possible application of these beverages in the prevention of pathogenesis of dental caries.  相似文献   

12.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方法很多,但是主要存在产率低、耗时长等不足。笔者探讨改进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一些途径和方法,采用了5种方法:水提法、醇提法,有机溶剂提取法、索氏抽提法和微波法。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探讨,认为微波法提取咖啡因产率较高、耗时较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湘妃翠"鲜叶与成品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和茶叶国标检测方法测定分析了不同季节“湘妃翠”鲜叶及其成品茶中游离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鲜叶与成品茶中游离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等的品质成分的季节变化明显,趋势一致,春季明显优于夏秋季、秋季优子夏季;与鲜叶的品质成分状况相比,成品茶的品质成分状况明显改善,奠定了感官品质的生化基础。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湘妃翠”品种在夏秋季生产普通绿茶而不生产名优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中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中利用的基础、主要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对茶树中咖啡碱生物合成的了解及已有的茶树种质资源的发掘、保护和评价工作的良好基础与咖啡碱合成酶基因本身的研究成果成为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中利用的基础。以茶树再生体系为重点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是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开发这种高科技育种技术体系,将有助于提升茶叶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竹炭对茶叶贮藏品质影响的动态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竹炭对炒青绿茶贮藏过程中的含水率、叶绿素含量、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及氨基酸含量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8个月的贮藏期中,竹炭处理使茶叶的含水率增加率控制至31.47%,而空白对照则达54.61%;试验结果同时表明,竹炭处理使茶叶叶绿素、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的保留率得以不同程度提高,分别为空白对照的114.56%、106.70%、103.24% 和111.81%.  相似文献   

16.
茶多酚、茶氨酸联合分离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绿茶为原料,先采用ZJL大孔离子交换树脂从茶叶的浸提液中提取茶氨酸和脱除咖啡因,再用ZJX大孔吸附树脂提取茶多酚.通过对树脂的静态、动态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确定了茶多酚、茶氨酸联合分离提取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很好地脱除咖啡因,提取的茶氨酸纯度达85.43%,提取率为0.94%;提取的茶多酚纯度达95.62%,提取率为12.35%,且茶多酚中的咖啡因含量低于0.8%.  相似文献   

17.
林茶复合经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林茶复合经营技术的历史沿革、3种应用类型及经营技术、科学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 并就间作茶园树种选择原则、系统结构优化及生态学机理等研究领域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waste tea leaves particleboard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Urea-formaldehyde (UF) adhesive is the main source of formaldehyde emission from UF-bonded boards. The components in waste tea leaves can react with formaldehyde to serve as a raw material in the production of low formaldehyde emission boards. In our study, waste tea leaves and UF adhesive were employ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waste tea leaves particleboard (WTLB).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method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formaldehyde emiss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TLB.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waste tea leaves had the ability to abate formaldehyde emission from boards; and 2) density of the WTLB was a significant factor affecting its modulus of rupture (MOR), modulus of elasticity (MOE) and internal bonding (IB).  相似文献   

19.
湖南特种绿茶的主要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测定和分析了湖南省25只具代表性的特种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特种绿茶的全氮、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均高于普通绿茶,而可溶性糖和粗纤维的含量则低于普通绿茶;就品质成分来分析,产于山区的特种绿茶优于产于丘陵区的;茶树品种和原料嫩度均影响特种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根据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湖南名优茶在生产时间上限制在早春,在生产布局上应以山区为主,结合有特殊条件的其他地区来发展名优茶,在生产原料上,应以一芽一叶为主,适当考虑有特色的茶芽和一芽二叶初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