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氨氮对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420尾泥鳅进行氨氮急性毒性试验,随机分成7组,设有6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水温为(25±0.5)℃、pH值为8.3。结果表明:氨氮对泥鳅的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5.81,34.58,33.40,31.31mg·L-1,安全浓度为3.13mg·L-1;非离子氨对泥鳅的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67,3.53,3.41,3.19mg·L-1,安全浓度为0.319mg·L-1。  相似文献   

2.
阿维菌素对黄鳝及棘头虫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温静水试验法和体外杀虫试验法分别进行阿维菌素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和黄鳝体内棘头虫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黄鳝的24、48 h的丰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91 4 mg·L-1(0.079 9-0.104 6 mg·L-1)和0.074 5 mg·L-1(0.0655~0.084 8 mg·L-1),96 h 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为0.067 8mg·L-1(0.059 8~0.0770mg·L-1),安全浓度(Sc)为0.006 8mg·L-1.阿维菌素对棘头虫24、48 h的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53 9mg·L-1(0.0474~0.061 3mg·L-1)、0.045 2mg·L-1(0.040 7~0.052 6 mg·L-1),96 h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为0.041 1 mg·L-1(0.036 2~0.046 7 mg·L-1),安全浓度(Sc)为0.004 1 mg·L-1.在养殖黄鳝过程中防治棘头虫时,阿维菌素的使用浓度可以选择在0.053 9~0.067 8mg·L-1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氯氰菊酯对金鱼鱼种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凡  郭向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023-3024
[目的]研究氯氰菊酯对金鱼鱼种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氯氰菊酯对金鱼鱼种的急性毒性。[结果]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对金鱼鱼种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MTL(Median tolerance limits)分别为17.10、13.50、10.74和10.53μg/L,安全浓度为1.05μg/L。[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金鱼及相关观赏鱼的鱼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甲醛对红白鲫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甲醛对红白鲫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甲醛对红白鲫24、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8.47 mg·L-1和71.51mg·L-1.其95%置限分别为71.84~79.91mg·L-1和65.93~83.24mg·L-1,安全浓度为19.23 mg·L-1.  相似文献   

5.
通过静态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硫酸铜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02,0.587,0.509 mg/L和1.810,1.412,1.270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5,0.13 mg/L;硫酸亚铁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472,9.819,8.297 mg/L和24.876,19.024,16.833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83,1.68 mg/L;戊二醛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3.286,13.264,12.319 mg/L和45.101,42.701,40.547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23,4.05 mg/L;氧化钙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2.609,102.299,98.815 mg/L和119.345,117.288,114.305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9.88,11.43 mg/L。在泥鳅苗种阶段,药物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硫酸铜、硫酸亚铁、戊二醛、氧化钙。  相似文献   

6.
六价铬对黄颡鱼仔鱼和稚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静水式鱼类急性毒性测试法.分别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仔鱼和稚鱼为受试对象,通过六价铬的急性毒性试验,获得24、48、72、96 h相应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比较了六价铬对黄颡鱼仔鱼和稚鱼的致毒敏感性.计算了六价铬对黄颡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并对六价铬对于黄颡鱼急性毒性等级进行了评价.旨在通过开展我国本土水生生物的急性毒件效应的研究,获得相应的毒理学数据,为推导符合我同生态分区特点的水质基准提供基础信息.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3±2)℃条件下,六价铬对黄颡鱼仔鱼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8.32、21.99、17.70、15.79 mg·L-1,而对黄颡鱼稚鱼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138.5、88.36、68.55、57.98 mg·L-1,说明黄颡鱼仔鱼对于六价铬毒性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稚鱼.六价铬对黄颡鱼仔鱼和稚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579、5.798 mg·L-1,依据急性毒性结果和鱼类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六价铬埘于黄颡鱼毒性等级属于中等毒性.  相似文献   

7.
高锰酸钾对金鱼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的试验方法,研究高锰酸钾对金鱼鱼种[金鱼体长(5.4±0.3)cm,体重(10.1±0.3)g]结果显示:高锰酸钾对金鱼鱼种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MTL)分别为4.34 mg/L、3.06 mg/L、2.49mg/L和2.31 mg/L,安全浓度为0.231 mg/L,高锰酸钾对金鱼药浴浓度须低于常规用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高锰酸钾、亚甲基蓝和硫酸铜对鹤顶红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选择平均体长为(1.70±0.03)cm、平均体质量为(0.29±0.02)g的鹤顶红金鱼幼鱼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设置5个不同浓度试验组和1个空白对照。在常温静水的条件下,96 h内观察鱼体状态,记录死亡数。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亚甲基蓝和硫酸铜处理96 h对鹤顶红金鱼幼鱼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1、35.11、2.81 mg/L,3种药物对鹤顶红金鱼幼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41、3.51、0.28 mg/L。可见,适宜浓度的高锰酸钾、亚甲基蓝和硫酸铜均可以在鹤顶红金鱼幼鱼养殖中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9.
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壬基酚在不同暴露时间(24、48、72、96 h)、不同暴露浓度(7.51、8.75、10.23、11.97、14.01 mg/L)下对泥鳅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壬基酚对泥鳅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75、11.94、10.66、9.74 mg/L,安全浓度为3.22 mg/L;其对泥鳅的毒性作用是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测定了Cu2 、食盐对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安全浓度评价,浓度梯度按等对数间距设置,半致死浓度采用直线内插法进行计算.获得了Cu2 和食盐对金鱼幼鱼24 h、48 h 、96 h的LC50值分别为0.50,0.450, 0.266 mg/L和13.404,10.308,7.042.提出了Cu2 和食盐对金鱼幼鱼安全浓度分别为0.002 66 mg/L和0.704 mg/L.为金鱼幼鱼防病治病、水质管理及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史氏鲟鱼人工养殖中药物重金属残留问题,精确测定重金属残留的安全浓度对史氏鲟鱼的养殖就尤为重要,试验研究了Cu2+、Cd2+、Zn2+、Pb2+四种重金属离子对史氏鲟稚鱼的急性毒性。选择28日龄史氏鲟稚鱼为试验鱼,配制一定浓度梯度的硫酸铜、硫酸锌、氯化镉、硝酸铅化学纯母液,采用静水法测定Cu2+、Cd2+、Zn2+、Pb2+对史氏鲟稚鱼的24 h、48 h、72 h和96 h的LC50(半数致死浓度)、LC100(绝对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研究结果得出Cu2+、Cd2+、Zn2+、Pb2+四种重金属离子对史氏鲟稚鱼安全质量浓度(SC)为:0.003 8 mg·L-1、0.091 3mg·L-1、0.028 2 mg·L-1、0.285 4 mg·L-1。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培试验,比较研究了氯化钠胁迫对2个中山杉(Taxodium distichum×T.mucronatum)×T.mucronatum‘Zhongshansha’无性系146号(耐盐性较强)和24号(耐盐性较弱)生长及离子吸收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氯化钠胁迫下2个中山杉无性系总干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均显著降低,24号根部干质量显著降低,而146号仅在较高质量浓度(4.0,4.5 g.L-1)处理时才显著降低;146号根冠比在低质量浓度(3.5 g.L-1)氯化钠处理时,增加幅度远远大于24号。146号苗高相对生长量在氯化钠低质量浓度(3.0,3.5 g.L-1)时随盐质量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很大,但当氯化钠高质量浓度时却下降缓慢;而24号与之相反。氯化钠处理下,146号与24号相比,根部对K+的选择性较强,且叶片积累较少的Na+以及叶片维持较低的Na+/K+比率,是146号具有较强耐盐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不同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用不同质量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对广东信宜、浙江淳安和贵州都匀等3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各种源叶绿素质量分数都有所下降,PEG质量浓度为250g·L^-1时,广东信宜与浙江淳安2个种源分别下降了17.51%和17.69%,而贵州都匀种源则下降了14.98%。PEG质量浓度为350g·L^-1时,广东信宜、浙江淳安种源下降幅度为25.70%和27.27%,贵州都匀种源则为18.21%。质膜相对透性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呈上升趋势,PEG质量浓度为250~350g·L^-1时上升幅度明显加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300g·L^-1 PEG处理下,广东信宜种源POD活性下降幅度达43.90%,浙江淳安和贵州都匀种源下降幅度较小,分别为23.99%和27.06%。随着水势下降,各种源针叶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浙江淳安种源上升幅度较大,200g·L^-1 PEG处理时增加了42.78%,300g·L^-1 PEG处理增加了49.01%,相比之下,广东信宜种源只分别增加了19.49%和37.15%,上升幅度较小。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贵州都匀种源下降幅度较小,广东信宜种源下降幅度较大。综合评价认为,不同种源马尾松耐旱性存在着较大的种内遗传变异性,贵州都匀和浙江淳安种源耐旱性相对较强,而广东信宜种源耐旱性相对较弱,图4表2参15  相似文献   

14.
在大豆苗后2~3片复叶期(禾本科杂草3~5叶期)施用120 g.L-1烯草酮乳油525~675 mL.hm-2,对野黍具有较高的防除效果,对稗草、狗尾草防效理想,对大豆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浓度外源过氧化氢对小菊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菊"东莞红"为试验材料,用0、50、100、200、500和1000μmol·L-1不同浓度外源H2O2对小菊插穗处理,观测插穗生根的发生和生长,测定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物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过氧化氢处理对小菊插穗生根有明显的浓度效应,适宜浓度的外源过氧化氢能促进小菊插穗生根以及根的生长,过氧化氢浓度在50-500μmol·L-1的处理能促进插穗生根和根的生长,降低叶片POD活性,提高PPO活性,其中200μmol·L-1为最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检测了福尔马林、硫酸铜、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m硫酸铜∶m硫酸亚铁=5∶2)、敌百虫和高锰酸钾5种常用杀虫剂对壳高(1.5±0.2)cm方斑东风螺稚螺的24 h和48 h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以上5种常用杀虫剂对方斑东风螺稚螺24 h的LC50值依次分别为81.45,34.81,18.17,478.19和89.12 mg·L^-1;5种常用杀虫剂对方斑东风螺稚螺48 h的LC50值依次分别为64.72,5.81,12.68,407.48和43.38 mg·L^-1;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2.21,0.05,1.86,89.23和3.10 mg·L^-1。  相似文献   

17.
常春油麻藤等3种藤本植物抗旱性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研究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的抗旱机制,利用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50 g.L-1(轻度干旱胁迫)和200 g·L^-1(重度干旱胁迫)2种质量浓度的干旱胁迫环境,分别处理1,3和5 d后,测定常春油麻藤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并以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和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为对比材料,比较分析常春油麻藤的抗旱性。研究表明,随着PEG 6000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3种藤本的叶片含水量和失水速率均呈下降趋势,而叶片水分饱和亏缺、细胞膜透性和游离脯氨酸指标数均显著上升,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重度胁迫下,常春油麻藤的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扶芳藤和常春藤,而细胞膜透性却上升幅度不大。3种被测藤本中抗旱性排序为:扶芳藤〉常春油麻藤〉中华常春藤。常春油麻藤主要通过提高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和保护酶活性来抵抗干旱胁迫,保护细胞膜结构,提高抗旱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外源甲基叔丁基醚(MTBE)污染胁迫对金鱼藻生长及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0 mg·L^-1范围内,金鱼藻未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MTBE胁迫浓度低于5 mg·L^-1,金鱼藻生长未受影响。在高浓度下,叶绿素含量比对照下降16.2%,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比对照分别降低14.5%和21.1%,与对照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MTBE胁迫影响金鱼藻抗氧化酶的活性,MTBE浓度低于≤5mg·L^-1时,金鱼藻SOD活性比对照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MTBE处理浓度提高到500 mg·L^-1时,SOD活性比对照提高了27.4%。POD活性随MTBE浓度增加而升高,酶活性峰值出现在50 mg·L^-1MTBE处理水平,MTBE浓度达到500 mg·L^-1,POD酶活性下降。综合生物量变化及抗氧化酶的响应结果,认为金鱼藻具有一定的抵御MTBE伤害的应答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9.
以树兰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原球茎的诱导、增殖、萌芽及生根培养等几个关键步骤的配方。结果表明:树兰种子播种在MS+BA0.5mg·L^-1。+NAA0.25mg·L^-1+蔗糖25g·L^-1培养基上,7~10d后开始有绿点产生,25d左右就可看见原球茎团;1/2MS+6-BA1.5mg·L^-1+NAA0.25mg·L^-1+蔗糖20g·L^-1+CH2.0g·L^-1的培养基对原球茎增殖的效果最佳,增殖倍数超过9倍;将原球茎转入1/2MS+NAA0.1mg·L^-1+6-BA0.2mg·L^-1+蔗糖25g·L^-1的培养基上,原球茎的出芽率超过90%;将芽接种在1/2MS+NAA0.5mg·L^-1+BAO.1mg·L^-1+香蕉泥70g·L^-1+蔗糖25g·L^-1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达94%:以水苔作为移栽基质较理想,移栽成活率可达92.5%,且植株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花蕙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两年生大花蕙兰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松树皮基质、不同肥料配比对大花蕙兰的3个品种进行处理,并以生产中常用的日本S333-100缓释肥为对照,研究测定不同肥料配比下植株生长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花蕙兰SOD酶活性变化趋势整体表现为"升—降—升",处理4的植株体内酶活性比其他处理高,品种‘YX52’的酶活性较其他两个品种高,具有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