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谷子是阳原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平均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近年来由于大量推广种植杂交谷子,使谷子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成为阳原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近几年的推广种植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本县栽培的技术措施:一、选地1.由于谷子粒小、芽弱、顶土能力差,因此要尽量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是中国小米的主要产地,该地区有着悠久的谷子种植历史,谷子产量品质都十分优异,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最近几年,山西省左云县高度重视发展小杂粮种植产业,积极推广杂交谷子种植,使得谷子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其已经成为左云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左云县杂交谷子生产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谷子集水保水技术及其生理生态效应研究,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谷子与环境、个体性状、生物量累积及产量变化,明确种植方式对谷子群体环境和物质生产的影响,为谷子优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宽窄行全膜种植提前了成熟期,不会因为秋霜造成产量损失,产量最高为3 409. 09 kg·hm-2,与宽窄行膜上种植方式M3产量差异较小,比宽窄行平作种植方式增产33. 00%,可机械化作业,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87-490
为探求杂交谷子高产合理的种植密度组合,对张杂谷5号单位面积不同播种穴数、不同留苗数的密度组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播种穴数或留苗数均能提高产量,但密度组合在15万穴下产量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此时增加密度已不能提高产量,在低密度组合下,杂交谷子能通过自身调节提高分蘖、单穗籽粒质量、千粒质量,稳定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因为高密度下杂交谷子生物产量增加、经济系数降低,导致籽粒产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耗水量不断增加,说明杂交谷子适当稀植才能达到节水、高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张杂谷”系列品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业》2017,(23)
<正>目前建平县种植的谷子品种为常规品种,多选择种植在丘陵、山坡等地块。由于地块小、操作条件较差、种植分散,不能形成规模进而导致产量低,效益差。为适应种植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近几年玉米价格逐年下滑,农民种植效益逐年下降的情况下,我们引进和推广了抗倒、抗病、高产、优质的"张杂谷"系列杂交品种,实现了谷子从山坡地向大面积平肥地种植的转变。2017年种植张杂谷5号,最高亩  相似文献   

6.
洛阳丘陵旱地谷子种植效益分析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洛阳有代表性的丘陵旱薄地和丘陵旱肥地,调查了谷子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并与同等肥力条件下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如果选用谷子新品种,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将是玉米的2.6~2.8倍;即便是生产上种植普通谷子品种,效益也与种植玉米相当,且免去了清理玉米秸秆的巨大劳动量。结合偃师(丘陵旱薄地)、宜阳(丘陵旱肥地)谷子示范县的谷子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调查了不同种植情况下(种植时间、茬口、谷子品种、施肥情况、留苗密度)的谷子产量,总结了适合洛阳谷子生产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谷子是我国传统农作物,曾为五谷之首。近年来,随着人们膳食营养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受到百姓的青睐,但锡林郭勒盟由于气候因素的制约,几乎没有种植。"张杂谷"系列谷子杂交种的问世,以其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推动了谷子生产的革命。锡林郭勒盟于2012年开始正式引入种植了部分品种。为了克服积温不足,我们采用了育秧栽培技术,已初步获得成功。该文将重点阐述四年来锡林郭勒盟杂交谷子试种情况,介绍相关的杂交谷子育秧栽培技术,以期能够对今后进一步大面积生产示范、推广种植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杂交谷子在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种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谷子高产、节水、优质,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下地区表现出了显著的增产优势和增收效果,但现有品种不能在坝上地区正常成熟。为发挥杂交谷子的增产优势,提高坝上地区粮食作物产量,以张杂谷3号和张杂谷6号为试材,通过适时早播、覆膜和移栽等栽培方法,研究了杂交谷子在坝上地区的种植效果,旨为明确杂交谷子能否在坝上地区种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张杂谷6号露地直播平均产量为3748.5kg/hm2,较对照增产86.1%,经济效益显著。在小日期新品种成功选育前,作为过渡,可以在坝上地区露地直播张杂谷6号。  相似文献   

9.
张杂谷5号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采用谷子光(温)敏两系法选育成功的谷子两系杂交种,组合名称为A2×改良晋谷21,2005年在全国小米鉴评会上被评为一级优质米。2007年长治县从省谷子所引进该品种,通过技术人员的评估并与常规谷子进行比较,该杂交谷子在产量、适应性等方面都较常规谷子有很大的优越性,并摸索出了适合本县种植的杂交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谷子作为抗旱、耐瘠薄、水分利用率高的粮食作物,具有营养丰富、产量高的特点,可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由于现在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和谷子种植中存在的间苗难等问题,导致谷子的种植面积在逐年下降。因此,推广谷子精播免间苗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并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无霜期70~110d,主要粮食作物为莜麦和春小麦,平均产量1500~2250kg/hm^2。杂交谷子具有高产、节水、优质等特点,2010年张家口市杂交谷子种植面积达到了5.35万hm^2,平均产量为4695kg/hm^2,如果杂交谷子可以在坝上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155-158
河北省谷子成本的增长大于产值增长,种植收益呈下降趋势,但现金收益比较可观;谷子单产稳定且单产水平低,产值波动主要受价格波动影响;谷子成本上升主要是由于人工成本上升造成的;与河北省其他主要粮食作物相比,谷子单产和产值增长快,现金收益最高,排灌费最低,种植谷子有利于农业节水和农民增收。为解决河北省通过种植结构调整提升种粮收益、应对农业节水压力、提升谷子种植收益水平等问题,提出增加谷子播种面积、推广谷子种植技术、发展谷子适度规模经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邢台市大力发展"油葵—特早1号杂交谷子"种植模式,2013年全市种植面积达到50多万亩。该模式是针对油葵生育期较长、后茬作物不能正常成熟的特点,选择种植杂交谷子特早1号,该品种生育期较短,生长期积温不但能满足正常成熟,而且还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效益,是发展油葵和杂粮产业,实现一年两熟的理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杂交谷子在埃塞俄比亚的栽培技术及推广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杂交谷子在埃塞俄比亚的栽培技术,介绍了杂交谷子在埃塞俄比亚的推广经验,指出了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可为杂交谷子在埃塞俄比亚及其他非洲国家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谷子种植与病虫害是谷子种植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要想提升谷子整体产量与质量就应该在谷子种植技术方面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农民增加更多经济收益,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为谷子的健康生长提供重要保障。该文通过对谷子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进行全面讨论,进而有效促进谷子种植也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小杂粮需求增加,抗旱耐瘠作物谷子的种植面积日益增加。全县谷子常年种植面积在2000hm^2左右,2010年猛增到4666.7hm^2。为增加谷子种植科技含量,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洛宁县农业局在小界乡、河底镇建设两个谷子万亩高产示范方,引进高产品种,推广无公害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李茂祥 《农技服务》2014,31(8):36-36
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整个国家的水稻种植面积位列世界前茅,再加上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推广以及高产杂交水稻的不断开发,我国当前的水稻种植形式良好。近年来,我国在寻求水稻产量的同时,不断倡议"绿色种植"的理念,不仅要保障水稻的质量与产量,同时也必须要注重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与利用。鉴于此,笔者在文章主要讨论了水稻的清洁种植技术,仅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夏谷种植密度与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作物的密度与产量的经验模型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二次曲线模型运算简洁、可操作性强,是模拟谷子密度与产量关系的最优模型。谷子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影响。谷子籽粒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新河县杂交谷子的推广经验,分析了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张杂谷8号"在新河县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机械化谷子种植,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它不仅可以提高种植效率, 而且能够有效的减少劳动人民的种植成本因此晋西北地区的农民已经把地膜化覆盖谷子种植 技术应用到了农作物种植上。笔者在这里对机械化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机械化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与之前的传统谷子种植技术是有一定区别的,机械化地膜覆盖谷 子种植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谷子种植技术的弊端,提高了谷子种植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