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战军  白彦  李发弟 《草业学报》2014,23(1):283-290
 为了探讨不同锌源及水平对1.5月龄艾哥兔生长性能与组织锌沉积的影响,试验选用132只1.5月龄艾哥兔,随机分成11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以饲料级ZnSO、Met-Zn形式添加锌70,105,140,175和210mg/kg。预试期7d,正试期30d。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锌能提高1.5月龄艾哥兔生长性能,蛋氨酸锌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硫酸锌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低于硫酸锌组(P<0.01),胴体率显著低于硫酸锌组(P<0.05)。两种锌源对幼兔采食量、器官指数、组织锌含量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P>0.05)。日粮锌添加水平对幼兔脾脏指数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175和210 mg/kg水平饲喂兔的脾脏指数显著低于105和140mg/kg水平。日粮锌添加形式和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幼兔脾脏指数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其肝脏指数、肝脏锌含量、脾脏锌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在日粮中添加锌能改变1.5月龄艾哥兔生长性能,蛋氨酸锌改善幼兔生长性能的效果优于硫酸锌。蛋氨酸锌降低幼兔胴体率的趋势比硫酸锌大。日粮中锌的添加水平和添加形式存在交互作用,两种锌源在机体的代谢机制不同。综合考虑,建议1.5~2.5月龄肉兔锌添加量为70~140mg/kg之间。  相似文献   

2.
 2010年11月,采集了黄河口北部滨岸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和光滩表层土壤样品,基于短期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潮滩土壤CH4 氧化潜力及其对有机物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尽管4种湿地土壤的CH氧化潜力存在一定差异(P>0.05),但整体变化规律相似。12~60h,CH4 氧化潜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60~132h,CH4  氧化潜力均呈迅速增加趋势。4种湿地土壤CH4  氧化潜力整体表现为光滩(2.37μg/g·d)>低潮滩(2.29μg/g·d)>中潮滩(1.70μg/g·d)>高潮滩(1.47μg/g·d)。甲醇输入整体抑制了湿地土壤的CH4  氧化潜力,抑制程度表现为光滩>中潮滩>低潮滩>高潮滩。4种湿地土壤的CH4  氧化潜力分别为1.27,0.49,0.67和0.38μg/(g·d),较对照组降低13.56%,70.98%,70.65%和83.83%;酵母膏输入对高潮滩、中潮滩和光滩土壤的CH4  氧化潜力表现为促进作用,促进程度表现为中潮滩> 高潮滩> 光滩。3种湿地土壤的CH4  氧化潜力分别为2.89,2.41 和2.96μg/(g·d),较对照组增加69.38%,64.01%和24.76%。与之相比,酵母膏对低潮滩土壤的CH4  氧化潜力表现为弱抑制作用,其氧化潜力为2.14μg/(g·d),较对照组降低6.67%。可见,不同有机物对潮滩湿地土壤CH4  氧化潜力的影响差异较大,在当前外源有机物为黄河入海主要污染物情况下,潮滩湿地CH4  的源/汇功能将会发生明显变化,这就使得在估算黄河口潮滩CH4  排放清单时应特别关注不同有机物输入对CH4  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粮组成对牦犊牛消化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拔3980m 的果洛州大武乡对3头牦犊牛分别饲喂100%的青贮披碱草(A)、40%精料+60%青贮披碱草(B)、60%精料+40%青贮披碱草(C)3种不同日粮,按3×3 拉丁方设计了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日粮干物质、有机质、粗蛋白和能量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粗灰分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且随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增加,各营养成分的消化率逐渐降低;2)日粮C 的能量代谢率显著低于日粮A 和日粮B(P<0.05),但消化能转化为代谢能的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平均转化效率为0.78;3)粪和尿中排出钙差异显著(P<0.05),粪中排出磷差异不显著(P>0.05),而尿中排出磷差异显著(P<0.05);钙存留量随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增加而减小,磷存留量在A 日粮下最大。以上结果说明牦犊牛对日粮的消化和能量代谢与其组成密切相关,而且表观消化率随日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其能量转化率低于生长牦牛和成年牦牛。因此,该结果可为牦犊牛的补饲和快速育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日粮添加肉碱对早期新奶仔猪日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日龄平均体重为5.85kg的断奶仔猪64头,按随机区组设计分4组,肉碱添加水平分别为:0mg/kg、50mg/kg、100mg/kg和150mg/kg。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肉碱不影响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和饲料转化效率(FCR),但添加100mg/kg肉碱可显著提高早期断阴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各组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钙和磷消化率不受肉碱影响,添加150mg/kg肉碱可使断奶后0d ̄14d的仔猪对粗脂肪的消化率比添加50mg/kg肉碱组显著降低14.6%(P<0.05),添加100mg/kg肉碱可使断奶后15d ̄28d的仔猪对氨基酸的消化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3.5% ̄3.8%(P<0.01)。结论:日糖添加100mg/kg肉碱可以显著促进21日龄断奶仔猪采食和极显著提高断奶后15d ̄1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添加不同水平青稞酒糟对青稞秸秆与高羊茅(4∶6)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ontrol)和3个添加水平(10%,20%和30%)的青稞酒糟处理组,青贮后第7,14和30天后打开青贮窖,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青稞酒糟可以抑制青贮早期好氧性微生物的活性,促进乳酸发酵,使pH 值快速下降,青贮饲料快速进入稳定阶段。青贮30d后,与对照组相比酒糟处理显著降低(P<0.05)了青贮饲料的pH 值,提高了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了(P<0.05)氨态氮/总氮及丙酸和丁酸含量。综合考虑,添加20% 酒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是将从野大豆盐碱胁迫基因表达谱中筛选得到的GsGST13 基因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改造的高甲硫氨酸蛋白基因SCMRP 构建成双价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农菁1号苜蓿,获得超量表达的转基因苜蓿,并对其中2个转基因苜蓿株系进行耐盐性分析及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苜蓿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表现为随着盐浓度的升高,野生型苜蓿盐害不断加重,生长发育受抑制,叶片逐渐变黄、卷曲、萎蔫,而转基因苜蓿只受到轻微影响,仍能正常生长。转基因株系的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含量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株系(P<0.05),而株高,鲜重,GST 活性和SOD 活性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P <0.05,P <0.01);同时株系G16和G50的含硫氨基酸含量分别比野生型植株提高了0.57% 和0.52%。说明超量表达GsGST13 /SCMRP 基因增强了苜蓿的耐盐性,并提高了含硫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原67种植物碳含量分析及与热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锡林郭勒3种草原类型中67种植物的碳含量,以及碳含量和热值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7种植物的碳含量呈正态分布。基于生活型分类群的碳含量(%)平均值从小到大依次为:一二年生植物(49.39±2.88)< 多年生杂草(52.31±1.65)< 半灌木(52.84±1.90)< 多年生禾草(53.54±0.88),一二年生植物碳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类群(P<0.05),其他3 个类群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于水分生态类型的碳含量(%)平均值从小到大依次为:旱中生植物(50.01±4.36)< 中生植物(51.80±1.92)<湿中生植物(51.96±0.78)<旱生植物(52.34±1.90)<中旱生植物(52.54±1.53),不同水分生态功能群之间的碳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犘>0.05)。在基于科的分类群的碳含量中,不同科的植物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藜科植物的碳含量最低,仅为(48.43±2.65)%。碳含量与热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0.52,P<0.01)。  相似文献   

8.
生长期牦牛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8头1.5岁生长牦牛分为Ⅰ、Ⅱ、Ⅲ三组,分别饲喂含CP6.71%,10.14%,13.43%的日粮,用比较屠宰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氮代谢。结果表明:Ⅰ、Ⅱ、Ⅲ组日增重分别为54.06g,193.67g,247.47g,其中Ⅱ组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Ⅲ组与Ⅰ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Ⅲ组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相应的尿氮(UN)排出(g/d·W ̄(0.052))分别为0.562,1.291,1.762,其中Ⅱ、Ⅲ与Ⅰ差异极显著(P<0.01),Ⅱ与Ⅲ差异显著(P<0.05);在氮沉积(NR)、采食氮利用效率方面,三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生长牦牛的维持需要量RDCPm=6.093W ̄(0.52),增重需要量RDCPg=(1.1548/△W+0.0509/W ̄(0.52)) ̄(-1)。得出的三个回归方程均呈强直线相关(P<0.01):1.UN与进食氮(NI)的回归方程UN(g/d)=-0.11W ̄(0.52)+0.4732NI(n=9,r=0.928)2.粪氮(FN)与干物质进食量(DMI)及NI的回归方程FN(g/d)=-0.7510(1+0.8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云南省几种主要豆科饲用灌木不同生育期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宁的含量变化范围从银合欢的枯黄期(42.9g/kg)到假大青蓝的开花期(123.6g/kg)之间;简单酚的含量变化范围从银合欢的营养期(11.6g/kg)到结荚期(58.7g/kg)之间;总酚的含量在各生育期的变化范围依次为109.1~173.3,104.1~169.2,103.7~153.0和86.6~155.6g/kg。4种酚类化合物含量都较高的灌木有假大青蓝,含量均较低的有多花木蓝和假木豆。4种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总体表现为总酚>单宁>缩合单宁>简单酚。缩合单宁与总酚和单宁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犘<0.01),与简单酚之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犘>0.05)。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在同一生育期不同灌木间差异显著(犘<0.05),体外有机物消化率(IVOMD)在同一生育期不同灌木间差异显著(犘<0.05)。体外消化率和体内消化率与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呈极显著负相关(犘<0.01),且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7。  相似文献   

10.
不同化学形式的铜对仔猪生长、消化和胴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80头“杜长大”仔猪(21.34±0.44kg),按试验要求分为6组,分别饲喂添加5mg/kg、50mg/kg、240mg/kg无机铜(硫酸铜)、50mg/kg酪蛋白铜、50mg/kg奶蛋白铜和50mg/kg大豆蛋白铜的饲粮,试验为期30天。结果表明:①饲粮中添加不同化学形式的铜均提高了日增重,降低了料重比,其中以50mg/kg酪蛋白铜组最佳,日增重比对照组(5mg/kg硫酸铜)提高了13.6%(P<0.05),料重比下降了9.5%,其次为240mg/kg无机铜组,日增重提高了12.5%(P<0.05),料重比下降了8.3%(P<0.05)。②添加不同化学形式铜均提高了日粮粗脂肪消化率,其中以240mg/kg无机铜组最为显著,较对照组提高了31.0%(P<0.05),其次为50mg/kg酪蛋白铜组,提高了29.1%(P<0.05),但是添加无机铜(硫酸铜)和蛋白铜对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均无明显影响。③添加铜对仔猪胴体组成无明显影响,但240mg/kg无机铜组和酪蛋白铜组肌肉失水率略有升高,色泽呈下降趋势。④240mg/kg无机铜组和50mg/kg酪蛋白铜组的脑铜含量显著升高,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3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