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PAM施用方法对土壤入渗和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施用土壤调理剂PAM可增加入渗率和减少土壤侵蚀,为了研究不同PAM形态与施用方法对施用PAM效果的影响,该文对3种形态的PAM(溶胶态、溶液与干粉状)以及干粉PAM与石膏混合的2种施用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形态PAM均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入渗、减少侵蚀量。与对照相比,喷洒溶胶和溶液PAM可分别提高土壤稳定入渗率1.0~2.5、1.7~2.8倍,直接施用干粉PAM可提高0.25~1.8倍。综合比较干粉PAM的两种施用方法,地表直接撒施干粉比与土壤混合效果略好一些,与石膏联合施用可明显提高干粉PAM增加入渗效果,并且增加幅度随着石膏混合量增加而增加。地表直接撒施干粉PAM,与对照相比减少土壤侵蚀量最大约80%,可达到施用溶胶态与溶液PAM减少侵蚀相同的效果。干粉PAM与表层土壤混合施用将降低PAM减少侵蚀的效果。增加石膏掺入量可以加强干粉PAM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径流的效果,但会降低减少土壤侵蚀的作用。综合比较3种形态PAM及干粉PAM施用方法对入渗与侵蚀的影响,直接使用干粉PAM不仅具有较好效果,且施用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旱作农业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对比研究了施肥对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区4年生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a-cephala)和大叶相思(Acacia auriliformis A.)生长量和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季生长期内,施肥措施下印楝、新银合欢和大叶相思地径增量分别是不施肥的2.0倍、1.4倍和2.0倍,树高增量是不施肥的1.6倍、1.4倍和1.5倍.生态恢复区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比恢复前高7.8%和19.1%.施肥对SOC和TN含量的方差贡献率(84.6%和75.4%)日月显高于林分类型(39.3%和56.2%).3类林分SOC含量在3.42~3.60 g/kg之间,大叶相思(0.62 g/kg)和新银合欢(0.57 g/kg)林地TN含量显著高于印楝(0.50 g/kg).肥料配施处理下SOC和TN含量明显高于肥料单施,而不施肥处理含量最低.研究得出.施肥可以显著促进干热河谷人工林的生长,肥料配施效果尤为明显;施肥措施是生态恢复区SOC和TN含量变异的主要原因.该地区生态恢复时宜筛选根瘤菌可以侵染的树种.  相似文献   

3.
铅锌矿废弃地尾矿砂对银合欢幼苗定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广东省仁化县韶关凡口铅锌矿废弃地尾矿砂对银合欢(Leucaena glauca)幼苗定居的影响。结果表明,尾矿砂中Pb、Zn、Cu、Cd等重金属含量极高,Pb、Zn比对照土壤高100倍左右,Cu、Cd高4~5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量较大,且多集中于根部。尾矿砂中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含量很低,仅为对照土壤的13%~23%。银合欢幼苗在尾矿砂中能生长,但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较少,株高、复叶数、植株干物质量等生物量显著降低,这主要是由于重金属含量过高导致根系活力降低,限制了植物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其次是土壤贫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郑郁  李占斌  李鹏  穆军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1):174-177,251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相同背景条件下的合欢林地、玉米地、桑地、甘蔗地、花椒地、撂荒草地以及水桐树林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天然水桐树林破坏后改为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速效磷和容重没有显著变化,速效钾有一定程度升高;不同利用方式对其影响作用差异不同,但总体来说改造为合欢林和撂荒草地对土壤理化属性的影响相对较少.土壤综合属性指数随天然水桐树林改为其它利用方式后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其降幅由小到大依次为草地>合欢林地>甘蔗地>玉米地>花椒地>桑地,人为干扰越重对土壤质量的破坏作用越大,因此减少人为活动,增加该区域土壤物质归还量是改善土壤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3种复合种植模式对退化红壤质量恢复的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在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复合种植模式与对退化红壤质量恢复效果方面的关系,以土壤物理性肥力、化学性肥力、蓄水能力、土壤剖面特性和生物治理效益为指标,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退化红壤经过各模式治理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通气孔隙度和>1mm团聚体都增加,容重分别是对照区的0.89倍、0.83倍和0.93倍,明显降低。(2)治理、恢复3年,种植模式木豆 酸角、柱花草 酸角、象草 酸角,0~30cm土层有机质分别较对照地增加1.76倍、1.74倍和1.09倍,全氮和有效养分增加幅度也很大。(3)在同一施肥状态下,各模式土壤营养元素在水平和垂直空间土层内都存在明显差异,并且表层土壤理化性质明显好于深层土壤理化性质。(4)各模式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分别是对照地的54倍、10倍和28倍;土壤实际蓄水效益也是对照的16.0倍、7.0倍和4.2倍,处理1最高土壤水分滞留量达2.7×104t/hm2,水土保持效益明显。综合各治理指标,发现木豆 酸角模式对改良退化红壤质量取得的综合效益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国际晚近研究的新进展方法进行检测,试验表明土壤微生物总活性夏季比冬季强烈,人工森林生态系统比对照地(稀树草坡微生物总活性增强20倍,每年被分解转化的有机物质量果园地比对照地增加1倍多,土壤微生物库中生物营养元素的库贮量果园地比对照地也增加了1倍,土壤微生物对能源营养物质的转化归还量,果园和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都比对照地增大。  相似文献   

7.
对沈阳市郊东陵、于洪、苏家屯、新城子四区蔬菜栽培15年左右的日光温室土壤有机碳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以相应温室外的露地栽培土壤为对照,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的有机肥用量远远高于温室外露地栽培。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温室土壤水溶性碳、腐殖酸碳的增加比例小于胡敏素碳的增加比例。各区温室土壤总有机碳、非腐殖质碳、腐殖质碳数量的平均值分别是温室外露地的1.76~3.06倍、3.41~5.23倍、1.57~2.99倍。温室土壤中非腐殖质所占比例较对照露地的大,其水浮物碳占总有机碳比例是对照露地的1.80~2.63倍,温室和露地土壤水溶性物质碳占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大多低于2%。温室土壤胡敏酸碳、富里酸碳、胡敏素碳数量均高于对照露地,但有1/3以上的温室土壤H/F低于对照露地土壤。由于不同农户的水、肥管理水平差异较大,不同温室土壤的总有机碳及各组分的碳变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铅锌矿废弃地尾矿砂对银合欢幼苗定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东省仁化县韶关凡口铅锌矿废弃地尾矿砂对银合欢(Leucaena glauca)幼苗定居的影响。结果表明,尾矿砂各Pb、Zn、Cu、Cd等重金属含量极高,Pb、Zn比对照土壤高100倍左右,Cu、Cd高4-5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量较大,且多集中于根部。尾矿砂中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 -N)含量很低,仅为对照土壤的13%-23%。银合欢幼苗在尾矿砂中能生长,但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较少,株高、复叶数、植株干物质量等生物量显著降低,这主要是由于重金属含量过高导致根系活力降低,限制了植物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其次是土壤贫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演变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28  
姜培坤  周国模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1):112-114,127
为了解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生物学肥力的变化,采集了持续时间为17年和9年的2个定位试验点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侵蚀型红壤上木荷、杉木造林17年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上升明显,木荷、杉木林表层(0~0.2m)土壤微生物碳、氮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94,8.85,7.53,4.34倍。种植9年的黑麦草、杉木和胡柚3个处理表层土壤(0~0.2m)微生物量碳也比对照高出2.3~2.7倍,微生物量氮比对照高出0.7~1.4倍。从不同植被土壤比较来看,木荷、黑麦草土壤微生物碳氮比较低,表层土壤分别为7.03和7.24,而杉木土壤其微生物碳氮比相对较高,表层土分别为8.55(17年生)和8.68(9年生)。  相似文献   

10.
稻秸覆盖对有机茶园土壤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多年稻秸覆盖下有机茶园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表明,稻秸覆盖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稻秸覆盖处理0~40cm土层中,有机质、全N、全P和速效性N、P、K的平均含量均比对照相应土层高,分别是对照处理的2.00倍、1.87倍、1.66倍、1.91倍、1.91倍、2.56倍;稻秸覆盖能增加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数量,0~40cm土层中,覆盖处理的真菌和细菌分别是对照的3.54倍和4.46倍;稻秸覆盖能增加干季土壤含水量,稻秸覆盖处理的0~10cm、10~20cm和0~30cm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相应土层提高了26.24%、13.92%和12.38%;稻秸覆盖能改善土壤动物总数状况,稻秸覆盖处理的0~40cm土层中,土壤动物个体总数是对照处理的1.87倍。因此,稻秸覆盖值得在有机茶园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柳河上游流域面积4257.4km2,水土流失面积3766.7km2,年平均侵蚀模数5000~10000t/km2。重点治理前,柳河上游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强烈的水土流失使柳河成为一条多泥沙河流,造成下游河段淤积严重。重点治理后,柳河上游现治理程度达60.7%。1994年7月13日柳河流域平均降雨量255.7mm,达到百生一遇暴雨标准。由于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这次降雨所产生的洪峰、洪量尚不足20年一遇标准。在这次降雨中,水土保持措施巨大的蓄水保土作用可减少直接经济损失5.71亿元,减少的洪水灾害损失可达数十亿元。  相似文献   

12.
元谋干热河谷退化坡地罗望子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区具有北热带温度条件和长达半年以上的干季时间 ,植被生态系统具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点。经广泛的资源调查 ,选择罗望子作为治理退化坡地的先锋树种进行人工栽培。结果表明 :罗望子不仅是一种经济林木 ,而且具有水土保持、改良土壤、调节气候等生态效益功能。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河减水减沙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泾河、北洛河、渭河 ,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年土壤侵蚀模数达 5 0 0 0~ 15 0 0 0t/km2 。采用“水保法”、“水文法”分析计算 ,1970~ 1996年 ,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水 5 45 6亿m3,年均减沙 2 2 3 8亿t ,每年可为黄河下游减少泥沙淤积 1 5 7亿t。水土保持措施是实现黄河下游“河床不抬高”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14.
The research area, Yuanmou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downstream of dry-hot valley of the Jinshajiang River. There is an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of 619 mm with 85% of the total amount concentrated in the rain season from June to August. Problems of the land desertification, such as soil erosion, exposure of land, rock fragments, land sandstonization and soil degradation etc. by runoff water are very serious in Yuanmou Count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 desertification are described.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land desertification are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rapid growth of population, reclaiming precipitous slope, random deforestation and over-grazing are main reasons to cause the soil acceleration erosion and the land deser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土保持》1993,(5):11-13,19
辽宁省柳河上游水土流失面积1034.78km~2,部分地区年土壤侵蚀模数高达10000t/km~2以上。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上游群众生活贫困,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使柳河成为地上悬河,洪水灾害频繁。该流域自1983年被列入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后,十年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保存面积579.87km~2,累计治理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9%。经过重点治理,流域输沙量减少87%,森林覆盖率由17.4%提高到34.6%,粮食总产量提高2.5倍,人均收入增加4.57倍,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组织大面积的综合治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干热河谷地区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四川宁南县金沙江下游的河谷地带为研究区域,选择相同海拔下7种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可蚀性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区,天然植被水桐树林破坏改为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速效磷和容重没有显著变化,速效钾有一定程度升高,不同利用方式对其影响作用不同,但总体来说改造为合欢林和撂荒草地对土壤理化属性的影响相对较少。相对于天然水桐林,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蚀性明显增加,其大小依次为:花椒地〈撂荒地〈草地〈新银合欢地〈桑地〈甘蔗地。相比较而言,无论是天然林地还是人工经济林地,其土壤可蚀性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受人为活动影响强烈的农业用地,其土壤可蚀性水平一般较高。说明该地区农业耕作措施可导致土壤对侵蚀营力分离和搬运作用敏感性增强,抗蚀性能较低,更加容易遭受侵蚀,因此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应该尽可能地减少人为活动对土地的干扰,提高土地抵抗侵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详细了解干热河谷地区的土壤侵蚀状况,通过对径流小区资料的广泛收集、整理和标准化分析,对干热河谷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和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进行定量评价,并将当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坡度下的土壤侵蚀模数与容许土壤流失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灌草地、农地、园地和裸地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标准坡长坡度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10.88,389.58,320.66,507.87 t/(km2·a),呈现出裸地最大,农地和园地次之,灌草地最低的特点。(2)封禁、水平阶整地、梯田和植物篱等水土保持措施均能较好地发挥水土保持效益,平均可以减少72%的土壤侵蚀量。(3)各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特别是农地和园地在当地平均坡度下的土壤侵蚀模数明显高于容许土壤流失量,说明该地区土壤侵蚀状况仍相当严峻。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干热河谷地区土壤侵蚀规律的认识,并为后续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潮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占密云水库以上集水流域面积31%的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在对流域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在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阐述了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拟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金沙江干热河谷封禁管护坡面的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坡面径流泥沙小区定位观测方法,2003年雨季对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水土流失封禁管护措施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封禁管护措施有较好的调节径流和减少土壤流失的作用,其产流量比干扰荒草地减少39.04%,产沙量减少50.26%;产流量与产沙量均与降雨量和最大10 min时段降雨强度呈显著幂函数关系,复相关系数分别在0.882和0.888以上;产沙量与产流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相关系数在0.92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