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玉洪 《猪业科学》2007,24(2):90-91
正常情况下外种后备母猪在6~7月龄,体重在70~80 kg时就达到性成熟,建立正常的发情周期.在8~9月龄,体重达90~110 kg时,就可以开始配种.可是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后备母猪超过此年龄及体重仍不发情,这对规模化猪场扩大规模及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及体成熟之后,只有85%~90%的母猪能正常发情、配种,有10%~15%的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与体成熟仍不发情,这使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如能使这些后备母猪正常发情、配种,并受胎,对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猪场经济效益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后备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备母猪是指被选留后尚未参加配种的母猪,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及能否正常发情、配种、妊娠和分娩,直接影响到猪场整体健康水平和经济效益。在规模化猪场中,每年补充的后备母猪是基础母猪的20%~30%[1],但是有10%~15%的后备母猪不能按时发情,甚至最终被淘汰,给猪场及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本文综合整理后备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对策,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年龄通常为6~8月龄,适宜体重为90~100kg。但是,由于一些非传染性不孕症,如卵巢囊肿、持久黄体及子宫炎症等,常常会导致后备母猪不能正常发情配种,影响繁殖力,降低生产性能。为了治疗这些不孕症,以提高后备母猪生产繁殖性能,我们在生产实践中采用各种生殖激素对不发情母猪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输精时间间隔对异常发情母猪与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实验1选取健康且体况相近的1~5胎长大二元异常发情母猪210头,根据输精次数和输精间隔分为12 h组(发情立即配种,平均每间隔12 h输精1次,连续输精3次)和24 h组(发情立即输精,间隔24 h再输精1次),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头猪。实验2选取长大二元后备母猪390头,分为12 h组与24 h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5头猪。结果表明:后备母猪12 h组与24 h组间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窝均总产仔数、窝均健仔数以及繁殖力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异常发情母猪12 h组的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以及繁殖力指数均高于24 h组(P<0.05)。经济效益分析发现,生产中后备母猪采用间隔24 h复配1次的配种模式,异常发情母猪应采用每间隔12 h复配1次连续配种3次的配种模式,按照上述配种模式,生产批次内每配种10头异常发情母猪,可额外增加5 376.3元的盈利。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类型母猪采用不同配种方式可增加猪场盈利。  相似文献   

5.
空怀母猪指已达配种适龄尚未配上种的后备母猪,或者仔猪断奶后直至发情配上种的哺乳母猪(其包括断奶母猪、流产母猪、返情母猪、长期不发情母猪)。在养猪生产中合理饲养空怀母猪,使其正常发情并多排健壮的卵子,提高其配种后的配种率和受胎率,让每头母猪一年之中多产仔猪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1合理饲养空怀母猪1.1体形适中为防止空怀母猪过肥,日粮中的能量水平不宜太高,每千克配合饲料含11.715兆焦可消化能即可,粗蛋白水平为12%~13%,如果饲料中含能量偏高,则应加入适量的干草粉或青饲料,来降低饲料中的能量浓度,防止母猪过肥。对…  相似文献   

6.
后备母猪配种是否成功是能否提高猪场生产效率的关键,只有通过严格、标准的配种管理,才能避免后备母猪高淘汰率和二胎综合征,提高后备母猪的使用效率。为此,本文从后备母猪配种年龄和配种体重、后备母猪配种与催情药物关系、后备母猪配种时机与公猪诱情关系、后备母猪输精、配种后妊娠前期的饲喂量与胚胎死亡率间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后备母猪配种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如有相当一部分的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年龄和体重时仍不发情或配不上种而淘汰,会给养猪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对后备母猪的培育、发情、配种谈几点认识,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及能否正常发情、配种、妊娠、分娩,直接影响到猪场猪群整体健康水平和猪场的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后备母猪的不发情与头胎产仔率低等繁殖障碍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到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摘要:本文应用FSH (促卵泡生成素)等药物对后备母猪和乏情母猪进行疗效试验。结果发现,后备母猪的FSH组和PMSG (孕马血清)组发情率分别为65.39%和66.67%,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配种受胎率分别为82.35%和78.5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窝均产仔数分别为10.94头和9.14头,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母猪的发情率、配种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均不理想。对断奶30 d不发情的乏情母猪,FSH组和PMSG组发情率分别为85.71%和86.96%,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配种率受胎分别为86.67%和8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窝均产仔数分别为11.46头和10.06头,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母猪的发情率、配种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均不理想。表明FSH组和PMSG组对后备母猪、乏情母猪疗效显著,且FSH组优于PMSG组。  相似文献   

10.
在养猪生产中,由于对后备母猪饲喂管理不重视或饲喂方法不当,造成后备母猪长期不发情、发情不稳定,第一胎时难产、产仔数少,利用年限降低,尤其是母猪二胎综合征,造成母猪利用率低下,给正常生产和猪场的经济效益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对培育出好的后备母猪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此加以阐述,以供养猪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1后备母猪后备母猪的使用年限为3~5年,担负着繁重的繁殖任务,加上周期性又强,因此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成功培育后备母猪,可更新繁殖母猪群,提高繁殖母猪效率。但是若未能形成种用体况,会导致发情延长或不发情,配种妊娠率低,哺乳期泌乳不足,仔猪发育不良,断奶后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繁殖力低,使用寿命短。  相似文献   

12.
要想保证母猪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要做好母猪的初配工作。母猪的初配是指后备母猪初次配种,要符合所饲养猪的品种特点,还要求在年龄、体重、发情次数上都要达到标准,即体成熟和性能成熟都完成时配种,否则会引起母猪乏情、产仔数少、发生难产、仔猪的初生重小、活力差等问题。所以要做好后备母猪的初配管理工作,应根据所饲养的品种做到适时配种,并采用合理的配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1岗位责任配种妊娠车间的岗位责任是饲养好种猪(含生产公猪和后备母猪),使其膘情良好,正常发情、配种、妊娠;提供足够数目的临产母猪,  相似文献   

14.
在养猪实践中发现,由于母猪发情、配种不集中,不易管理,造成仔猪成活率不高.2005年6月,我们在八队采用孕马血清配合三合激素给后备母猪和哺乳母猪注射,促使母猪同期发情,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猪场生产效益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母猪生产性能的好坏决定的,而决定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比如遗传、环境、营养和饲养管理等。其中,遗传因素是无法人为改变的,而环境、营养和饲养管理条件能够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手段加以改善。而在养猪生产中决定猪场生产效益好坏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一个关健性因素,那就是后备母猪的培育。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不但影响到母猪的发情配种,还能够影响到母猪的产后哺乳、断奶后发情,以及种猪的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6.
母猪长期不发情一般是指断奶母猪超过10天不发情的,配种后没有妊娠而超2个情期不发情的,后备母猪9月龄体重达110千克以上而不发情的。对不发情母猪,应分析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后备母猪有优良的繁殖能力,早期应尽可能保证其最大的增重,至90 kg后,应根据膘情进行限制饲喂。准确进行发情登记,及时配种,对不发情母猪进行及时治疗或淘汰。文章就如何饲养后备母猪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胡锴 《兽医导刊》2020,(2):201-201
后备母猪一般指尚未被选中参与育种的母猪.后备母猪是否发情、配种、妊娠、分娩,直接影响到猪场生产的稳定性和综合经营成本.后备母猪不发情在养猪场很常见,本文从饲养管理、营养、疾病、天气、及生殖器官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后备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后备母猪初情期推迟,导致繁殖性能和利用率低。试验通过促性腺激素诱导长大二元杂种后备母猪发情,以期提高其繁殖性能和利用率。以类FSH(卵泡刺激素)和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处理6.5月龄后备母猪,激素诱导组1周内75.58%的后备母猪出现发情,第2次规律发情比例为67.44%,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6.80%和44.22%;激素诱导组首次配种日龄和配种时的情期数分别为259天和2.72次,与空白对照组的266.5天和1.84次,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激素诱导组利用率比空白对照组提高12个百分点;激素诱导组母猪第1胎断奶至配种的时间间隔为6.31天,显著短于空白对照组9.47天。后备母猪当胎的分娩率、窝均总产仔数、窝均合格仔数和第1胎断奶后发情配种率等指标,激素诱导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可见,激素诱导后备母猪发情可显著使母猪的初情期提前,繁殖性能和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1后备母猪适时配,合理使用种公猪 母猪一般初配年龄不应早于8月龄,体重不低于100kg,为保证产仔数,至第三次自然发情时,即可参加配种,否则母猪在第一情期未达到体成熟,生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配种月龄和体重多数达不到品种要求,不仅导致母猪头胎产仔数量少,还影响其终生的生产性能,因此要求后备母猪要适时配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