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Lab VIEW编程系统为软件开发平台,结合视觉开发工具包IMAQ Vision,开发了识别加工番茄表面霉斑缺陷的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图像灰度增强、阈值分割、填充、形态学处理、粒子分析等算法对霉斑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Lab VIEW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可准确检测加工番茄表面霉斑缺陷,且系统性能稳定可靠,为进一步开发加工番茄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鉴定广西南宁葡萄园中引发巨峰葡萄果实溢糖性霉斑的病原菌,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5点采样法在发病葡萄园区进行溢糖性霉斑发病情况调查和症状观察;随机选择100个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单一霉斑,挑取病原菌孢子进行菌株分离和纯化培养,根据柯赫氏法则分别验证其形成霉斑的致病力,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被调查葡萄园中,2015年冬季果、2016年夏季和冬季果的葡萄果实溢糖性霉斑发病率分别达86.00%、87.32%和89.33%,发病指数分别为52.80、62.40和58.27.从100个霉斑样本中分离获得的优势菌株均具有相似的菌落形态,随机选取其中8株菌株进行验证,结果发现8株菌株均具有形成霉斑的致病力.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认分离所得的病原菌为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结论]橘青霉(P. citrinum)是引起广西南宁巨峰葡萄果实溢糖性霉斑的病原菌之一,当前应从栽培技术入手做好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夏天雨季,衣服收藏不当,很容易发霉长毛,出现红、绿霉斑。衣服长了霉斑如不及时处理,就会损害衣服的纤维,破坏衣服的外观。下面介绍一些去除霉斑的简便方法。一般棉衣服长了霉斑后,可以放在阳光下曝晒,然后用毛刷刷擦霉斑,就可以去除了。有颜色的衣服不宜在阳光下曝晒太久,可在衣服上覆盖一层白布,然后再晒,以防止褪色,然后用毛刷刷去霉斑。再用棉花蘸些汽油,在霉斑处反复擦洗就可以彻底去除霉斑。化纤衣服上出现霉斑,可先用棉花蘸上稀酒精仔细擦洗,再用5%小苏打或9%的双氧水搓揉,最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即可。丝绸衣服有轻微霉斑,可用毛刷轻轻…  相似文献   

4.
1番茄叶霉病 1.1症状 叶片、叶柄果实均可受害,发病初期叶背生白色霉斑,斑近圆至不规则形,霉斑多时可互相融合,布满叶背,后期霉斑转褐至墨绿色。被害叶正面往往出现黄色病状,随叶背霉斑的扩大,叶正面黄色亦扩大直至全叶枯黄。  相似文献   

5.
咸蛋制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咸蛋风味独特,细嫩鲜美,食用方便,加工简单,不需特殊设备,利于久放,又有保产增值的作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一、鲜蛋的挑选品质好的鲜蛋,表面不光滑或不太光滑,较粗糙,有一薄层似粉状的物质,无裂纹、破损、霉斑(点),壳色均匀。蛋壳有裂纹、破损、霉斑(点)、水珠、红斑、黑斑、粗气孔等,是质量不好或已  相似文献   

6.
正溢糖性霉斑病是近年来葡萄上的一种常发病害,有的农友对其缺乏了解,常误判成白粉病或果粉,疏于防控或防效较差,导致果实外观品质大幅下降而影响鲜销。一、溢糖性霉斑病的辨识该病仅危害葡萄果实,进入成熟期后开始发病,初期果面散生白色近圆形小霉斑,略微凸起。随着病情发展,白霉迅速拓展成连片状,霉斑集中处呈雪花状,很快遍布全果,  相似文献   

7.
A 1.蛋壳的感官鉴别:用眼睛观察蛋的外观形状、色泽、清洁程度.良质鲜蛋,蛋壳清洁、完整、无光泽,壳上有一层白霜,色泽鲜明.次质鲜蛋,蛋壳有裂纹、硌窝现象;蛋壳破损、蛋清外溢或壳外有轻度霉斑等.更次一些的鲜蛋,蛋壳发暗,壳表破碎且破口较大,蛋清大部分流出.劣质鲜蛋,蛋壳表面的粉霜脱落;壳色油亮,呈乌灰色或暗黑色,有油样浸出;有较多或较大的霉斑.  相似文献   

8.
郭敏  熊涛  邱祖明  吴顺清  田志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57-19860,19862
[目的]为古代丝织品文物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综述了古代丝织品的材质、种类、文物保护现状、霉斑清洗技术等,介绍了生物技术保护丝织品文物的优势。[结果]古代丝织品的材料为蚕丝,根据织物组织结构、经纬线组合方式、加工工艺、绸面的外观形态及质地可将其分为14大类和34小类;目前我国各市区博物馆馆藏丝织品文物出现霉斑污染的报告较少;导致丝织物产生霉斑的霉菌大多分属于曲霉属、青霉属、分支孢子菌属、新月菌属、胶霉属、链孢霉属、木霉属等;丝织品文物霉斑的清洗方法主要为化学法;生物技术保护丝织品文物具有清洗过程更加环保、安全,清洗废液无毒、易降解等优势。[结论]生物技术处理可安全、科学、有效地延长古代丝织品文物的寿命。  相似文献   

9.
<正> 一、病害症状的诊断 1.白粉病 主要侵染叶片,亦危害茎干叶柄,果实一般不受害。病初多在叶面或嫩茎上现白色霉点,后渐扩展而成为霉斑,最后连成一片,使整个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叶背面也长霉斑,叶柄和嫩茎上霉斑较少。后期在白色霉斑上出现许多黑色小颗粒,多从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严重时叶片枯黄,畸形,停止生长,以后白色粉状物逐渐变为灰白色或灰褐色,叶片枯黄变硬脆,但一般不脱落。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16,(5)
正潮湿的环境很容易使衣服发霉,出现霉斑,洗也洗不干净,该怎么办呢?以下是根据衣服的不同材质采取的一些去霉污方法,可供参考。化纤衣服化纤衣服发霉了,可用软刷子蘸一些浓肥皂水刷洗几下,再用清水冲洗,霉斑可基本消除。丝绸衣服丝绸衣服发霉,只需将衣服在水中浸泡一  相似文献   

11.
正一、危害症状该病危害叶片、枝蔓和果实,严重影响猕猴桃的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叶片发病初期,背面出现灰色绒毛状小霉斑,逐渐扩大,颜色加深,变成黑斑,斑斑融合直至整叶枯落。果实发病初期亦出现灰色绒毛状小霉斑,逐渐扩大成暗灰色大绒霉斑,随后绒霉脱落形成凹陷病斑,病斑处果肉最早变软发酸,不堪食用,以后整果腐烂。  相似文献   

12.
<正>白粉病俗称白毛,属由子囊菌亚门的白粉菌属的二孢白粉菌或单丝壳属的单丝壳所致的真菌病害。各种瓜类作物上均有发生,以黄瓜、南瓜、西葫芦和甜瓜受害较重,冬瓜和西瓜次之,丝瓜较抗病受害轻。在北方对露地春黄瓜、温室及塑料大棚黄瓜常造成严重危害;南方则以春季和秋季黄瓜受害较重。一旦发病,病情发展迅速。 症状识别 主要侵染叶片,亦危害茎和叶柄,果实一般不受害。病初多在叶面或嫩茎上现白色霉点,后渐扩展而成为霉斑,最后扩大连成一片,使整个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叶背面也长霉斑,叶柄和嫩茎上霉斑较少。后期在白色霉斑上出现许多黑色小颗粒。多从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  相似文献   

13.
大蒜是成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但对其病虫害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群众多不易识别,作者现将大蒜叶枯病、锈病、霉斑病、紫斑病、灰叶斑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穿孔病是桃树叶片的主要病害,主要有霉斑穿孔病、褐斑穿孔病和细菌性穿孔病。比较3种穿孔病的危害症状、发生特点,介绍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几内亚凤仙属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它以丰富的花色、艳丽的色泽、独特的叶形及周年开花的特点而倍受消费者的欢迎,成为近年来的时尚小盆花。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现将其病害发生情况总结如下。1白粉病1·1症状识别叶面初现零星的不定形白色霉斑,随着霉斑的  相似文献   

16.
<正>1症状叶片受害,先在叶背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绿色病斑,后在病斑上长出灰色至黑褐色的霉层。霉斑多时布满叶背并相互融合。被害叶片正面随着背面病斑的扩大,而逐渐褪绿变黄,直至整张叶片枯黄,严重时正面也长霉斑。叶片  相似文献   

17.
辣椒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辣椒白粉菌能侵染多种草本植物 ,国内以侵染辣椒为主 ,在广东、湖南、湖北、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都有此病发生的报道。近年来 ,平凉市四十里铺镇、柳湖乡等地的日光温室辣椒上常有此病发生。笔者对此病的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症状主要侵害辣椒叶片 ,严重时嫩茎和果实也能受害。发病初期 ,叶背出现白色霜状霉斑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 ,早晚及阴雨天或空气相对湿度大时 ,霉层明显 ,晴天中午光照充足、相对湿度小时不明显或消失 ;以后随病情发展 ,霉斑逐渐扩大并增多 ,叶面失绿 ,呈黄…  相似文献   

18.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1.灰霉病 主要为害花器和果实,有时也为害叶和叶柄,是开花后的主要病害。花受害后变色枯萎。果实发病多从果实基部开始,初期果实表面呈现水渍状,逐渐形成褐色病斑,致幼果软化腐烂;后期果面产生灰色霉斑,并不断铺开至整个果实表面,且有灰色霉状分生孢子散出。灰霉病属真菌性病害,最适温度为13-25℃,相对湿度低于90%时病原菌不萌发。  相似文献   

19.
1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侵害叶柄和茎杆,发病初期一般在下部叶片的正面长出小星点白粉状的霉斑,没有明显的病斑边缘,叶片也没有显著的变色坏死,霉斑逐渐扩大且厚密,不久连成一片,向上部的叶片、叶柄和茎蔓延,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后变灰白色,最后叶片黄褐色干枯但不落叶。  相似文献   

20.
放置彩电时,应使荧光屏的方向朝南或朝北。因为彩电显像色彩的好坏受地球磁场的影响较大。荧光屏朝南或朝北方向放置时,显像管内电子束的扫描方向可与地球的磁场方向相一致,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