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近日公布了2014年本省农药抗性监测结果,并提出了降低有害生物抗药性的用药技术建议。据介绍,2014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全国60个抗药性监测点对小麦赤霉病、棉铃虫、棉蚜等12种重大病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参与了对小麦赤霉病、麦蚜、棉铃虫和棉蚜4种病虫的监测。部分监测结果如下:1.麦蚜。运城地区禾谷溢管蚜对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3对陆地棉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结合不同棉酚含量的半人工饲料,研究棉花色素腺体和棉酚对棉铃虫抗药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取食于有色素腺体棉叶的棉铃虫,其抗药性显著高于取食于相应的无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棉叶的棉铃虫,色素腺体可诱导棉铃虫对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产生抗药性。不同棉酚含量的半人工饲料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棉铃虫的抗药性随饲料中的棉酚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棉酚含量超过0.3%时,初孵棉铃虫难于饲养成活。棉铃虫体内酯酶同工酶谱分析结果表明,色素腺体对棉铃虫体内酯酶同工酶谱的谱带数无显著影响,但对其中一些谱带的宽度和颜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棉酚的作用与色素腺体相似,但饲以0.225%的棉酚的棉铃虫体内出现两条新的谱带。经鉴定,新出现的谱带为羧酸酯酶。  相似文献   

3.
<正>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近日发布2013年本省农药抗性监测结果及2014年用药技术指导意见。2013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60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二化螟、小麦赤霉病、棉铃虫等重大病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其中运城市盐湖区作为山  相似文献   

4.
<正>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棉铃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加上棉铃虫具有蛀果习性,较大龄的幼虫往往蛀入作物果实、叶心内部为害,给棉铃虫的防治造成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棉铃虫防治药剂品种单一、多次重复使用,造成棉铃虫对某些常用药剂产生抗药性,以及假冒生物农药充斥市场的问题,维护棉田生物多样性和天敌种群数量,我们在农一师十二团开展了棉铃虫防治新型药剂的田间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育种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以来,棉铃虫成为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的重大致灾害虫,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据估计,1992年棉铃虫的大暴发,造成皮棉减产3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60多亿元。高频率化学农药的使用,使棉铃虫的抗药性迅速增加,迫使农药的施用量增加了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人畜因农药中毒死亡事故连年上升。  相似文献   

7.
抗虫棉标准的认定与品种类型河南省安阳市种子管理站(455001)安阳市农业局刘建发李振贵1992年以来,冀、鲁、豫等省棉区棉铃虫大暴发,棉农谈虫色变。国务院领导提出:“三年内基本控制住棉铃虫为害”。我国科研人员为了控制住棉铃虫为害,对棉铃虫进行了综合...  相似文献   

8.
RNA干扰及其对昆虫抗药性相关基因的沉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涛  刘雪源  邱立红 《棉花学报》2010,22(6):617-624
以不同农药为主的防治策略对棉铃虫和小菜蛾等农业害虫的控制卓有成效,但易产生害虫抗药性问题。害虫抗药性与细胞色素P450酶系、酯酶、钙粘蛋白等酶或受体的生化与分子机理相关。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简称RNAi)作为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功能基因及基因组研究的一种强有力工具,已逐渐用于昆虫抗药性相关基因的敲除研究并鉴定其功能。本文围绕RNAi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昆虫抗药性相关基因的沉默研究展开综述,旨在为农业害虫及其抗药性治理提供新思路与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2年组织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新疆等16个省(区)76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二化螟、棉铃虫、棉蚜、小菜蛾、小麦赤霉病等农作物重大病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部分病虫对一些田间常用防治药剂抗药性水平显著上升,亟需优化防治策略,加强科学用药,抓好技术指导,开展统防统治,降低农药使用风险,减少生产成本。一、水稻褐飞虱、二化螟抗药性快速上升。在南方水稻主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全国农技中心组织20个省(区、市)的60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二化螟、小麦赤霉病、棉铃虫、棉蚜、烟粉虱等11种重大病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部分病虫对田间常用防治药剂抗药性显著上升。全国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张帅给出科学用药对策建议。水稻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棉花各组织器官对棉铃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4个国内转基因棉花品系(95-1,2527,95-60,纯抗)和1个美国转基因棉花品种(DH3)进行抗虫性试验。结果表明,棉花不同组织的抗虫性不同,花瓣,苞叶和顶端叶抗虫性最强;国内转基因棉花的4个品系和美国DH3的抗虫性强弱没有显著差异;转基因棉花的蛋白毒性在棉铃虫体内具有一定的残效。  相似文献   

12.
棉花品种的抗虫性和抗虫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品种抗虫鉴定是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抗虫鉴定主要对象是红铃虫和棉铃虫。抗虫鉴定方法为网室接虫鉴定,红铃虫的接虫密度是平均每10m2网室接5对成虫;棉铃虫的接虫密度为每10m2网室接虫2对;所接虫源雌雄各占50%。抗红铃虫鉴定指标为种子虫害率;抗棉铃虫鉴定指标为棉株生长点和蕾、花、棉铃受害率。根据棉花受害率将品种的抗虫性分为免疫(I),高抗(HR),抗虫(R),中抗(MR),感虫(S)和高感(HS)共6级。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棉区转CryI A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转 Bt棉 GK-19和转 Bt美棉 BG-15 60进行了室内生测和大田调查。结果显示 ,室内生测两Bt棉品系对棉铃虫的抗性随组织器官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变化。总体上 ,繁殖器官的抗性效率大于其它器官 ,7月份的抗性水平显著高于 8月和 9月 ;田间调查 ,在对照田第 3和 4代棉铃虫高峰虫量百株 14头和 2 8头密度下 ,Bt棉 GK-19和 BG-15 60对第 3和 4代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分别为 86.2 1%、87.89%、93 .10 %和 92 .19%。表明长江中游棉区转 Cry1A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的田间种群数量亦有很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转Bt基因棉花对棉铃虫抗性的差异、不同生育期棉花抗虫性的变化及Bt毒蛋白季节性表达。结果显示,不同品种转Bt基因棉在不同发育阶段,其棉叶均有阻止棉铃虫取食的作用,表现了明显的抗性,但其抗性强弱存在明显差异。DP 99B抗性表现最好,Hanza154抗性相对较差,6 d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23%和75.91%。转基因棉不同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在时间上呈现动态变化,以植株发育阶段划分,表现为蕾期盛花期花铃期铃期。ELISA测定结果表明,Bt毒蛋白在转基因棉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差异显著,叶片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大于其它组织器官。随着棉花生长发育的推进,叶片(鲜重)中Bt毒蛋白含量则明显降低,表现为七叶期三叶期蕾期铃期花铃期。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80,自引:20,他引:60  
在室内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动态及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棉花生长期,棉花不同器官随着时间的变化其抗性有较大的差异,如7月以后,棉叶对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明显下降,由6月下旬的100%下降到8月初的62.5%,然后抗性又逐渐回升,但仍为下降的趋势;从空间抗性来看,营养器官的抗性高于繁殖器官,接虫24h后,棉铃虫幼虫在转基因棉繁殖器官上分布数量较多;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和常规棉相比,在转基因棉上取食时间减少57.6%,吐丝下垂、爬行和静息的时间分别延长396.1%、22.4%和4.0%。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利用棉花耐害性或补偿能力,通过人工模拟摘蕾,了解二代棉铃虫发生为害规律和棉花本身耐害性(补偿能力)的关系.通过1982—1987年对棉花早期摘蕾并给以药剂点涂棉株顶尖试验示范,证明棉花生育早期具有很强的补偿能力.该项措施能控制二代棉铃虫在百株10头以下,增加棉花产量10%以上,减少棉花烂铃50%,增强棉花抗逆能力,推迟棉花衰退,同时能减少防治费用,保护天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生物测定和离体酶活性测定 ,研究了取食棉花、玉米、高粱、大豆等寄主植物的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性及体内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寄主植物对棉铃虫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显著影响 ,不同寄主植物具有诱发棉铃虫对杀虫剂敏感性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Bt棉的抗虫性对不同昼夜温差变化的响应机理,应用生物测定和ELISA方法,于苗期对2种不同来源的Bt棉棉株进行连续96 h的不同昼夜温度处理,用处理后的叶片饲喂棉铃虫,研究昼夜温度变化对Bt蛋白表达及棉铃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高温35℃,夜间低温18℃,能显著影响Bt棉蛋白表达量和幼虫死亡率,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杀虫蛋白含量和幼虫死亡率急剧下降;虽然白天高温35℃,夜间正常温度28℃,也会影响杀虫蛋白表达量和幼虫死亡率,但影响程度较小,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Bt蛋白的下降幅度趋于稳定。2个不同基因来源的品种间,美国棉‘邯杂154’蛋白表达量高于‘皖棉11’,且美国棉品种受到昼夜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白天极端高温,晚上极端低温可以显著影响Bt棉抗虫性,并且胁迫时间越长,影响越强,该研究结果将为中国棉花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极端天气下Bt棉的抗虫性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棉花抗虫性状与抗虫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探讨了具有单一或复合抗虫性状的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对黄淮海棉区严重危害棉花的棉蚜(Aphis gossypii)和棉铃虫(Heliothis armegera)的抗性效果,并对不同抗性品系在虫害胁迫下的抗虫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多茸毛性状抗棉蚜性最好,光叶抗性较差,生化抗性对棉铃虫抗性最好。由于蜜腺性状的复杂性,无蜜腺对棉蚜有一定抗性,但在田间棉铃虫自然发生条件下抗性不明显。所有具抗虫性状的品系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常规品种。培育兼抗上述两虫的棉花新品种,以多茸毛和生化抗性结合较理想。幼叶和幼蕾棉酚含量高对减轻棉铃虫危害有一定效果。利用裂区设计和平均生产力(MP)、产量损失(L)和耐害率(PP)对评价不同棉花种质的抗棉铃虫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面积分类系统调查、田间自然为害试验与罩笼接蛾试验 ,对棉铃虫主要寄主潜在适合度表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主要寄主作物对棉铃虫的潜在适合度的表达程度都以生殖生长阶段优于营养生长阶段 ,不同生育期之间都以开花期适合度最高。影响同一寄主作物适合度的主要因素除生育期以外 ,还有品种抗性、寄主生长势、棉铃虫发生代次与种群数量、环境气候因素与作物布局等。感虫品种、寄主生长势强、棉铃虫主害代与发生基数大、环境气候适宜等 ,棉铃虫寄主适合度表达程度就高。据此 ,可进一步优化棉铃虫种群调查测报与防治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