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草原产美洲,明末清初传入直隶,而后迅速在省内广泛传播,全省先后皆有种植,随之产生较发达的烟草加工业。清代直隶烟草业以昌平、易州、雄县等地较为发达,烟草总产量较高,然由于北京市场的存在,直隶所产烟草多为供应北京消费,另又需从山东、东北等地区大量输入。本文使用地方志、笔记、税关、档案等文献资料,探讨清代直隶烟草经济发展的传入、种植、加工、流通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御题棉花图》是在清代棉花种植、加工和流通都很繁荣的情况下出现的,其产生和传播有其必然性。清乾隆时期棉花在北方尤其直隶地区广泛种植;棉花和棉布在南方与北方、山区与平原、农村与城市大量的交易;乾隆皇帝和直隶总督方观承对农业尤其棉花种植的重视等因素构成了《御题棉花图》产生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具有百余年发展历史的河北农业大学,创建早期历经直隶农务学堂、直隶高等农业学堂等发展阶段。大量史料证明:直隶农务学堂属高等教育程度,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开端。其所开展的农业教育、农业试验和农业推广等活动不仅开创了高等农业教育之先河,也对近代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推广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河北农业大学早期刊物溯直隶高等农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河北农业大学早期创办的《北直农话报》、《农学月刊》、《河大农刊》等10多种农学刊物,办刊宗旨、栏目设置和刊载内容的分析,阐述其为直隶乃至全国的农学思想传播、农业教育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生产改良发挥的作用。刊物创办的变迁也是直隶高等农业教育的缩影,可以从中探究直隶高等农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马秀娟  张岚  尚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189-8190
分析了方观承在担任直隶总督期间直隶地区农业发展制定的政策与措施,并对直隶地区的水利工程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6.
清朝末年农业教育在全国开始萌芽和发展,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专门的农业学堂。直隶地区是当时中国创办农业高等教育最早的省份之一。直隶农务学堂作为我国最早实施高等农业教育的院校,它的创办及发展对直隶乃至全国近代农业的发展,在推动近代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推广和传播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北农业大学创建早期历经了直隶农务学堂的创办、直隶高等农业学堂、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河北大学农科和省立农学院等发展阶段。文章以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为据,考察了河北农业大学的创建和早期发展,梳理了各个阶段发展变化的脉络和发展变化的动因以及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学校职能的变化等,期冀全面展示河北农业大学创建早期发展变化的轨迹,给现代的农业教育予历史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西江下游地区位于粤西山区,是联通广东和广西的重要区域。清代,本区经济作物的栽培在前代的基础上获得了跨越式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日益增多,栽培技术颇有进步,商品性农业快速发展。在清代前期,本区商品性农业仍处在初级阶段,仅为自然经济的补充,经济作物的种植亦较为分散;清中晚期及民国时期,商品性农业有较大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开始呈现专业化趋势,从而为进一步促进广东农业商品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河北农业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28年),是我国最早实施高等农业教育的院校、河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国家农业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110年来,学校先后经历了直隶农务学堂、直隶高等农业学堂、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河北大学农科、河北省立农学院、河北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历史时期。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河北农学院森林系整建制调整到北京,参与组建了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整建制调整到内蒙古,参与组建了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0.
地方官与农田水利的发展——以清代四川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四川地方官从当地实情出发,大力推动堤堰工程建设,推广冬水田技术,为四川农业发展,农民生活改善,社会繁荣进步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是直隶凤河流域农业商品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凤河流域水草肥美、环境优越,适于农作物的种植。随着人口的增加,明清时期凤河流域农业商品化程度不断提升,主要表现在作物的商品化与市镇经济的发展,二者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都打破了当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直隶凤河流域农业商品化的发展,对拓展畿辅地区社会经济史、区域文化史及当地经济发展等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清代西江下游地区的粮食作物栽培在前代的基础上获得了空前发展。稻是适宜岭南地区的古老粮食作物,至清代,其品种大为增多,栽培技术也颇有进步。粟、麦类作物多产于北方,由于本区山地丘陵的广泛开辟,得到较大推广。同时,原产于美洲的番薯、玉米等高产新作物亦在本区得到迅速发展。清代是西江下游地区粮食作物栽种史上的黄金时期,该区粮食作物栽培的空前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广东农业商品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历代以来,黔东南少数民族无疑为清水江流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自清代雍正以后,大批外来汉族移民迁入,他们与该地各民族人民团结协作,清水江中上游地区的农业开发、手工业生产才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商业贸易因之也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14.
巴彦资源丰茂,农牧业发达,早在清代就有“江省粮仓”之美誉,是全国闻名的商晶粮基地县,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2010年以来,巴彦县委、县政府逐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向,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四突出”战略,现代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农业考古》2021,(2):F0003-F0003
宁州,即修水、武宁、铜鼓三县,在清代时都属义宁直隶州管辖,所以,这三县都称为宁州,地处江西北部幕阜山与九宫山交汇处,境内山林苍翠,峰峦叠嶂,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云凝深谷,缭绕山峰,有种植茶叶的良好自然环境。因而,种茶历史悠久,其中,修水生产的红茶称为"宁红"。  相似文献   

16.
安徽襟江带淮,主要分为皖北平原、江淮丘陵与皖南山区三大部分,三大区域气候温暖,较为湿润,适合开展农作物种植工作。安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在清代时期,安徽农作物种植就以达到较高水准。要想进一步推动安徽省农业种植行业发展,作为农业推广中心,要发挥自身作用,基于“互联网+”基础,做好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在社会迅速发展背景下,推动安徽农业种植产业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河北农业大学主办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双月刊与清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 ( 1 90 5年 1 2月 )由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创办的《北直农话报》半月刊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提供的考证材料 ,历史清楚 ,论证确凿 ,并提供有原刊复印件和国内有关学者研究该刊的论文。因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 ,理应追溯至清光绪三十一年 ( 1 90 5年 )。根据专家门提供的进一步论证材料 ,直隶高等农业学堂由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 ( 1 90 2年 )的直隶农务学堂发展而成 ,于 1 90 5年 1 2月创办《北直农话报》半月刊 ,1 90 9年改为《…  相似文献   

18.
安徽是清代水灾的重灾区之一,清代安徽水灾频发周期大为缩短,而且水灾流布范围极广,给清代安徽农业生产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本文试图分析、概括清代安徽水灾分布的时空特点,说明水灾对农业的破坏性,以期对水灾的防治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清代雒马井发展农业经济的自然条件先天不足,而随着"因井设治"政治环境的改变,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获得了新契机。清代雒马井的农业经济达到了一定水平,基本实现了以盐促农、以农养盐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然而,清代雒马井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清代是湘西历史时期农业开发的高峰时段。文章以地方志及相关史料为基础,并借鉴学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比照年鉴学派长时段理论,首先抽绎清代湘西农业开发的历史背景,然后着重探究清代湘西农业开发的具体表现以及缘由。力图从农业开发的角度来把握其内在本质,以审视当代湘西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