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导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经治的30例患儿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鼓膜切开置管术。结果患儿术后听力均明显提高,拔管后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穿刺术(adenoidectomy with auripuncture,AT+A)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院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67例,采取AT+A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治疗前后患儿听力变化以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总有效率95.3%,没有出现中耳感染病例。结论:AT+A可以作为儿童OME首次手术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药物联合鼓膜穿刺抽液、高负压吸引、鼓室正压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112耳)采用药物联合鼓膜穿刺抽液、高负压吸引、鼓室正压注药治疗的疗效。结果本组治愈85耳(75.9%),有效22耳(19.6%),无效5耳(4.5%),总有效率为95.5%。结论药物联合鼓膜穿刺抽液、高负压吸引、鼓室正压注药的综合疗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肺通窍方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 127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为治疗组(TG组,n=65)和对照组(CG组,n=62)。TG组用清肺通窍方治疗,CG组用匹得莫得+扑尔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TG组显效32例,有效24例,无效9例;CG组显效12例,有效30例,无效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P〈0.01)。结论清肺通窍方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吸切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50例确诊为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在鼻内窥镜下经口用电动切割吸引器切除肥大的腺样体.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患儿打鼾、鼻塞、耳闭等不适恢复满意,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吸引切除术,具有安全简便、视野清晰、切除彻底、疗效显著等优点,有很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腺样体肥大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但成人腺样体肥大也占一定的比例[1].腺样体部位隐深,是儿童时期的重要免疫器官[2].临床上腺样体肥大常以鼻阻塞为主要症状,并经常伴有鼻窦炎症[3].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切除,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存在易出血,住院时间长等缺点.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附属医院利用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小儿鼻内镜下经鼻切除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方法、疗效和优点.方法 36例确诊为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在小儿鼻内镜辅助下经鼻彻底切除肥大腺样体,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腺样体切除彻底,无残体存留,鼻咽部结构显示良好.无出血、咽鼓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术前与术后比较,鼻塞、脓涕、听力下降、张口呼吸、打鼾等症状基本消失.结论 小儿鼻内镜下经鼻切除儿童腺样体肥大术方法更为简单,该法避免了操作的盲目性,术野清楚,切除范围准确,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手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耳内镜诊治中耳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径为2.7、4.0mm,角度为0、30、70°的耳内镜及配套的视频系统,在视频监视下对鼓膜、中耳等进行不同角度的检查及在内镜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结果用耳内镜检查272例286耳,急性中耳炎88耳,大疱性鼓膜炎2耳,外份性鼓膜穿孔76耳,分泌性中耳炎35耳,咽鼓管阻塞、功能不良1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8耳弹纯型42耳,骨疡型7耳,胆脂瘤型9耳),上鼓室鼓膜内陷8耳,中耳乳突根治术后7耳。用耳内镜进行79例80耳微创手术,耳内镜下鼓膜外伤整复术15耳,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穿刺及置管术32耳,慢性中耳炎弹纯型)鼓膜成型术10例11耳,耳内镜下高负压吸引清除慢性中耳炎病变22耳。结论耳内镜下检查能观察到常规耳镜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如听骨链、上鼓室、后鼓室、鼓窦入口、咽鼓管鼓口等部位,易于发现中耳病变,提高中耳疾病诊断准确率;在耳内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图像清晰,定位准确,去除病变彻底,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目前的治疗水平。方法:分析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1例,共135耳,提出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结果:本组患者治愈97耳,治愈率71.8%;有效29耳(21.5%),总有效率为93.3%。所有患者3个月后复查症状无复发.听力无下降。结论:早期诊断是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成功的关键。鼻内窥镜的临床应用,提高了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的优越性以及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对收治的112例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几分析术后的效果.结果 112例患儿术后均随访3~6个月以上,其中治愈105例(93.75%),好转4例(3.57%),无效3例(2.68%),总有效率为97.32%.结论 通过合理、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手术疗效、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门诊小儿药疹的临床特点,探讨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115例小儿药疹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95例(82.6%),女20例(17.4%);5岁以下者73例(63.5%);原发病以呼吸系统疾病多见,占62.6%;药疹以荨麻疹样型最多见占38.3%,麻疹样型次之占27.8%;致敏药物以抗生素(59.1%)最多见,其次为解热镇痛抗炎药(26.1%)。抗生素主要引起荨麻疹样型和麻疹样型药疹,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感冒药主要引起荨麻疹样型、麻疹样型、多形红斑型和固定性药疹;伴发热者62例,血象异常48例,肾脏损害26例。所有患儿确诊后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系统治疗,经7~14d治疗全部治愈。结论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是小儿药疹较常见的致敏药物,门诊合理应用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是防止小儿药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求小儿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捷径。方法:选10岁以下患儿100例,平均年龄(6.2±2.1)岁,随机分为两组(n=50),Ⅰ组(实验组)用18号短套针直接低位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Ⅱ组(对照组)用传统高位穿插导引置管。结果:首次穿刺置管成功Ⅰ组49例(占98%)、Ⅱ组40例(占8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误穿动脉Ⅰ组1例(占2%),Ⅱ组6例(占12%),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4例首次穿刺未见回血。结论:低位右颈内静脉直接套针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的高位穿刺导引置管法,且并发症少,更适用于10岁以下小儿经皮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大面积烧伤患儿液体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2例烧伤总面积达30% ~ 50%、2~5岁的小儿按前臂肘部皮肤是否被烧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采用PICC进行输液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对比两组方式置管的保留时间和静脉炎发生的情况及程度.结果 观察组留管时间为(100.0±20.3)d,远长于对照组的(5.0±2.3)d,(P<0.01);且治疗期间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1%vs 40.0%,P<0.05).结论 PICC置管在救治小儿大面积烧伤时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和护士工作量,降低了治疗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对耳鼻咽喉科症状改善的价值。方法:总结2010年6月至2016年5月对伴有耳鼻咽喉科症状/疾病的GERD患者768例,其中慢性咽炎422例,慢性喉炎236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36例,慢性鼻炎2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50例。给予常规治疗GERD: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早餐前40mg顿服,治疗8周,促动力药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10mg,每天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并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等)。同时观察GERD和耳鼻咽喉科症状/疾病的临床疗效。结果:耳鼻咽喉科症状治愈672例(慢性咽炎401例、慢性喉炎230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6例、慢性鼻炎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30例),占87.5%(672/768);好转36例,占4.7%(36/768);无效60例,占7.8%(60/768)。GERD治愈681例,占88.7%);好转30例占3.9%(30/768);无效57例,占7.4%(57/768)。结论:对伴有耳鼻咽喉科症状/疾病的GERD,只给予常规治疗GERD,就能有效的改善或治愈耳鼻咽喉科症状/疾病。  相似文献   

15.
综合性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7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对76例脑瘫患儿采用按摩推拿手法结合引导式教育和静脉滴注射施普善治疗。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90.8%,其中4例(5.3%)进入正常化.显效28例(36.8%),有效37例(48.7%),无效7例(9.2l%)。以1岁内开始康复治疗的效果最好,1~3岁内接受治疗者次之,7岁以上效果最低。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及驰缓型的效果较好,有效率分别为95.7%、89.5%、87.5%,共济失调型的效果最差(有效率为33.3%)。结论:脑瘫患儿如早期诊断,早期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功能大多敷能改善,后遗症减轻。  相似文献   

16.
手术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84例瘢痕疙瘩患者共103处采用手术切除,手术后应用曲安奈德注射预防瘢痕形成,每4周1次,连续4~6次为一个疗程,然后评价疗效.结果84例患者103处瘢痕疙瘩治疗结束后,经过2年随访,其中治愈92处(89.3%),有效9处(8.7%),无效2处(1.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药物鼻腔置换疗法、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及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手术治疗100例小儿鼻窦炎的疗效。结果:痊愈74例,好转19例,7例未改善,总有效率为93%,全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患儿不同情况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儿童鼻窦炎,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硫酸镁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镁(25%硫酸镁0.1~0.3mL/kg.d),7d为1疗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住院时间及憋喘、哮鸣音、湿哕音、咳嗽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好转、无效的例数为34、21、5例,对照组则分别为23、27、10例,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Hc=4.499,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辅以硫酸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卡舒宁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卡舒宁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效果。方法:以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卡舒宁灌注治疗36例腺性膀胱炎。结果:36例治疗后随访12~24个月.24例治愈(症状消失,膀胱镜检查正常),治愈率66.7%;9例显效(症状缓解),显效率25.0%。治愈和显效总数为33例,总有效率91.7%。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卡舒宁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单侧乳头溢液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单侧乳头溢液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乳腺导管+区段切除术67例,乳腺单纯切除术5例.乳腺癌仿根治术Ⅰ式10例、Ⅱ式3例。术后病检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病35例(41.2%),导管扩张症13例(15.3%),乳腺囊性增生症19例(22.4%),乳腺癌15例(17.6%),乳腺炎3例(3.5%)。结论:选择性乳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病变乳管内置管美蓝注射有助于病灶的探查和切除;手术治疗的方式根据不同的病情可采取乳腺导管+区段切除术、乳腺单纯切除术、乳腺癌仿根治术Ⅰ式或Ⅱ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