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检疫是一项带有强制性、统一性特点的技术行政措施,是法律赋予动物检疫员的神圣职责,属于行政执法行为.在具体工作中,因执法程序不一致、管理办法不统一、操作方法不一样、票证使用不规范,致使动物检疫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笔者所在县将动物防疫法规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制定并实施了以"先申报、后检疫、缴清费、再出证"为核心内容的动物检疫管理操作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检疫率、消毒面、防疫密度低,防检费用收取难,动物卫生检疫效果差等检疫关键问题,有效地避免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上访事件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物检疫》2004,21(8):16-16
一产地检疫四问:问来源、问病史、问环境、问防疫饲养管理;四看:看运动、看休息、看饮食、看免疫;四检:视检、听检、触检、测检;四处:出证、禁销、治疗、记载。二屠宰检疫1宰前四查:查产地证、查运输证、查消毒证、查免疫证;四检:视检、听检、触检、测检;四处:准宰、急宰、缓宰、禁宰。2宰后四检:视检、剖检、触检、嗅检;四查:查头蹄、查内脏、查胴体、查寄生虫;四剖:剖咬肌、剖腰肌、剖淋巴结、剖内脏;四摘:摘甲状腺、摘肾上腺、摘病变淋巴结、摘感染部位;3准销四处:出证、盖章、记载、收费。4禁销四处:高温、销毁、消毒、记载。三运输检疫…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从1998年1月1日开始实行了,这无疑是将动物防疫工作推向了一个法制管理的新阶段。《动物防疫法》其名称就表明了它所管理的内容比原来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有所不同。该法的第三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它动物。”这虽然是把管理范围扩大了,把与人关系密切的其它动物,包括人工饲养的和捕获的水生动物都纳入了管理范围。这是动物防疫工作本身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保障人身健康与国际动物防疫工作接轨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4.
5.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动物及其产品在流通环节(即市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基层检疫和市场监督两个环节。基层检疫是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的第一关,市场监督是对基层检疫的必要检验和补充。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从市场监督的角度看,如果基层检疫工作不得力,就会与市场监督的严格执法发生矛盾,进而影响动物及其产品的市场管理。因此,解决基层检疫与市场监督之间的矛盾,对于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市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呈全方位、多元化发…  相似文献   

6.
7.
随着动物检疫工作的不断深人开展,建立一支相对独立、专职精干的检疫队伍,已成为检疫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动物检疫工作不断深化的客观要求。1动物检疫的特性决定了检疫队伍必须走专职化的道路《动物防疫法》第30条、第31条规定,“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设动物检疫员”、“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行业标准、检疫管理办法和检疫对象,依法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国务院办公厅1996年《关于生猪屠宰检疫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6140号)文件中第3条也明…  相似文献   

8.
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开展猪瘟疾病的检验时主要是根据猪瘟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但由于猪瘟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易与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猪链球菌病、猪肺疫和猪副伤寒等疾病相混淆,加上临床上的慢性和温和性猪瘟疾病并非一定出现典型的猪瘟症状和病理变化,故有时对一些可疑为猪瘟疾病的猪难以断定是健康猪还是患猪瘟疾病的猪,检验人员只凭猪瘟疾病某一、二点临床症状或病理变化作出猪瘟疾病的判断,往往容易出现误诊,甚至与养猪户和屠工发生争议,尤其是错判时,影响检验人员的形象和检疫执法工作的开展,这种现象时有发生。笔者…  相似文献   

9.
漳平市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市土地总面积975km2,总人口27万余人,是一个山多、交通不便,人少、居住分散的山区县级市。作为直接为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乡镇一级基层畜牧兽医站的三权管理,自上世纪90年代末已下放归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有限的牧医、动检专业技术人员(有的是单人站),不仅担负为养殖户服务的畜牧兽医、动物检疫等专业技术工作,还要承担计划生育、征收粮税费等中心工作。如何面对山区自然条件和现实状况,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福建省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要求,开展正常有序的动…  相似文献   

10.
各地自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以来,已普遍加强了肉品市场的监督管理,确保了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近年来,虽然庆元县对农贸市场中上市家禽的检疫工作已开展多年,但家禽检疫仍是个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1疫病检疫不彻底时有农户反映,因从农贸市场买回的鸡只而...  相似文献   

11.
动物检疫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检疫主体模糊农业部公布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其他有条件的单位聘用专业兽医人员,作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派出动物检疫员,代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执行规定范围内的检疫任务。”但未明确权利和义务关系,现在有些地方在形式上虽也实行聘用制,从职责履行上看,收费大多执行较好,而检疫实际操作次于收费。检疫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收费所左右,在此境况下,要规范开展检疫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二、检疫证明的有效期规定问题《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规定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证有…  相似文献   

12.
散养动物产地检疫是整个动物检疫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局限因素,严重影响着产地检疫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于实行生猪定点屠宰的城区市场来说,由于对上市肉品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基本上能够实现"放心肉".然而,对于非定点屠宰的农村集市而言,目前绝大多数集市的白肉检疫都没有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去进行规范检疫,而是由检疫员到市场屠工的肉案上,对其已上市的肉品进行象征性检疫.  相似文献   

14.
《中国禽业导刊》2002,19(13):43-4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动物检疫活动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动物检疫是指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动物检疫活动。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动物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与动物、动物产品检疫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检疫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第五条国…  相似文献   

15.
屠宰检疫是控制动物疫病传播,保护人畜健康的重要手段。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为了认真履行职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近几年来,我们力求探索科学的管理办法,强化屠宰检疫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观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目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约束与规范屠宰厂(场)动物防疫行为屠宰厂(场)是动物及其产品的小型集散地,如果屠宰厂(场)的动物防疫工作管理不严,落实不好,就会成为动物疫病的集散地,这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更会危害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牧业发展。我们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  相似文献   

16.
《动物防疫法》的颁布实施,为我们搞好动物检疫工作提供了更为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同时也对我们的动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农业部对动检工作提出了“四到位”的要求。我市在落实“四到位”方面,近二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检疫监督队伍建设1.1市设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和动物检疫站,监督检验所内设证章管理办公室和监督办公室,负责全市动物防疫案件查处,动物检疫工作监督检查、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动物检疫书证、印章管理等。市动物检疫站在城区及各乡(镇)、办事处设立5个中心动检所,29个…  相似文献   

17.
猪丹毒是农业部公布的二类动物疫病 ,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经过的传染病。本病是肉品卫生检验中常见的猪三大传染病之一 ,主要侵害3 -12月龄的猪。本病也能感染人 ,手上有新鲜伤口的工作人员 ,可在屠宰加工病猪的过程中感染 ,在皮肤上出现局部性炎性红肿 ,称为“类丹毒”。因此 ,做好定点屠宰场猪丹毒的宰前宰后检疫 ,对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和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1宰前检疫及处理1.1宰前检疫分为败血型、疹块型、慢性型。败血型表现体温高烧42℃以上,呈稽留热型,皮肤发红发烧,眼结膜炎,食欲废…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地控制牛的传染病,做好奶牛产业的保驾护航工作,搞好牛的检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实际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某县积极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对畜牧兽医系统人员编制进行结构调整,明确业务范围及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相应规章制度,狠抓产地检疫工作落实,产地检疫工作得到明显提升,动物疫病发生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有效地提高当地产地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生猪屠宰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强调其在食品安全保障、畜牧业健康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通过科学细致的程序,确保生猪产品放心上市,避免了潜在的疫病传播风险,期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