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昌县2011年早稻“三控”施肥技术简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简比试验是江西省农技推广总站统一安排的2011年水稻生产技术试验,以控制施肥量和合理施肥比例为切入点,以肥控苗,以苗控病虫害,减少施肥总量10%,实施前氮后移,调节施肥比例,增施穗肥和粒肥等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水稻病虫害,增加产量,最终达到节本增效,充分挖掘水稻生产潜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氮肥调减施氮量及施肥时期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发生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调减施氮量,减少基蘖肥比例和推迟分蘖肥施用时期,能有效地控制苗峰,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特色的高效节本安全施肥技术。2015年,峡江县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安排和省农技推广总站的技术指导下,实施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吉安县农业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控"施肥技术有利于控制水稻病虫的危害,是水稻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仁化县的示范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2010年晚季在广东省仁化县进行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对比试验和连片示范。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法相比,采用水稻"三控"技术每667 m2增产54.7~60.6 kg,增幅11%左右,增加收入121~168.4元。水稻后期倒伏大幅减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明显减少,少打农药2次。  相似文献   

6.
吉安市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特色的高效节本安全施肥技术。2015年,峡江县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安排和省农技推广总站的技术指导下,实施"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验证"三控"施肥技术在吉安市青原区的适应性,2016年开展了晚稻"三控"施肥技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控"施肥技术能增加有效穗和提高结实率,达到增产效果,既可实现化肥零增长目的,又可以有效地预防或减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减少农药喷施次数,实现农药减量,减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8.
对2013年早造在信宜市开展水稻"三控"施肥的示范试验进行总结,为探索水稻"三控"施肥在信宜市水稻生产上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稻"三控"施肥同当地习惯施肥相比多方面都有明显优势,每亩增产41.8 kg,纯收益提高159.38元,水稻无效分蘖减少,成穗率提高,基部3个伸长节间缩短,抗倒性增强,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害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验证“三控”施肥技术在青原区的适应性,2016年继续开展了晚稻三控施肥技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控施肥技术能增加有效穗和提高结实率,达到增产效果。既可实现化肥零增长目的,又可以有效地预防或减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减少农药喷施次数,实现农药减量效果,减少了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三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水稻"三控"技术的应用概况,从品种选择、培育壮秧、科学施肥、适时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水稻"三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泰和县双季晚稻"三控"施肥氮肥调减幅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机理是在栽足基本苗条件下,通过控肥(控制氮肥总量、适量氮肥后移作穗肥),实现控苗(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降低高峰苗数,提高成穗率),控病虫害(调优群体结构、减轻病虫害),达到节肥增产提效目的。该文主要探讨了"三控"施肥氮肥不同的调减幅度对水稻农艺状性、产量构成和单位面积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晚稻以施纯氮11.7kg/667m~2、按基、蘖、穗肥5∶2∶3的比例,且蘖肥在抛栽后11~14d施用的处理产量最高、效益最佳,该处理表现为生育期适中,生育稳健、抽穗整齐,群体结构与穗粒结构协调,灌浆期较长,结实率和饱满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桂平市石龙镇进行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苗峰,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农药用量,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提升稻米食用安全性。是一项值得在水稻生产中推广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广西桂平市石龙镇进行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苗峰,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农药用量,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提升稻米食用安全性。是一项值得在水稻生产中推广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按照江西省农技推广总站的要求,2016年特开展了晚稻"三控"施肥技术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晚稻分蘖肥施用时期以移栽后7~13 d为宜,最佳施用时期为移栽后12 d。适时施用分蘖肥,可控制苗峰,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为实现高产、稳产、保护环境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雷州地区的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早、晚季在雷州市开展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对比试验和示范。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三控”施肥技术表现省肥节本,早、晚季分别节省肥料用量9.7%和16.0%,节约成本15.4%和16.2%;每667m2分别增收109.8元和129.1元,增幅17.7%和22.4%,病虫害和倒伏发生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6.
三控施肥对抛栽早稻倒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攻前保后施肥法和常规施肥法为对照,采用大区比较试验,研究了三控施肥法对抛栽早稻倒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控施肥法通过控制苗峰,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增加植株抗倒力,减轻倒伏,优化产量结构,提高经济系数,实现稳产、高产。本试验条件下,三控施肥法水稻产量达8 028.7 kg/hm^2,较常规施肥法增产6.07%,增收11.3%。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主持研发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成功入选,成为粮食增产类5项全国水稻主推技术之一。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针对我国南方水稻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环境污染严重、病虫害和倒伏等突出问题而研发的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主要内容的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与传统栽培相比,该技术具有省肥抗倒、增产增收、操作简便等优势,一般节省氮肥20%、增产10%左右、氮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相对提高30%)以上,环境污染大幅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主要病虫害减少20%~60%,每季少打农药1~3次,抗倒性大幅提高,稳产性好,平均每667 m2增收节支180元,成果整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从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优化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4个方面总结了水稻"三控"施肥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以单季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以龙泉当地传统施肥习惯为对照,研究了控肥技术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控肥策略具体包括减施氮肥、氮肥后移及氮磷钾协调使用。结果表明,控肥区氮肥和磷肥比对照区分别减施29.0%和25.0%,钾肥增施42.9%;控肥区比对照区有效穗减少,但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控肥区比对照区增产2.5%;控肥区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显著比对照区减轻,少施杀虫剂3次。控肥试验减少了药、肥及其他成本,增加了水稻产值,合计增收2 925元·hm-2。应用控肥技术有效地减少水稻氮、磷肥的施用量,降低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增产增值的同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巨大的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稻氮肥不同比例"三控"施肥技术(N 4∶2∶3∶1和5∶2∶2∶1)与习惯施肥对比试验,验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促进禾苗田间生长、控制苗峰、提高成穗率、千粒重、单位面积产量等综合效应,从而实现高产稳产。结果表明:早稻分别增产718.5、637.5 kg/hm2、增收1 893.75、1 691.25元/hm2、纯收入增幅14.2%和12.7%;晚稻分别增产627.0、484.5 kg/hm2、增收1 727.7、1 357.2元/hm2、纯收入增幅10.5%和8.2%,增产增收增效显著。而2种不同氮肥比例"三控"施肥试验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