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浑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四大沙地之一 ,2 0世纪 6 0年代以后 ,该沙地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 ,不仅恶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 ,对京津、华北等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构成了愈来愈严重的威胁 .该文着重以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的内蒙古正蓝旗为例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对沙漠化成因和过程进行分析 ,确定该区沙漠化发生发展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沙漠化防治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为有关的防治和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2年、1992年、2002年、2011年、2017年的Landsat TM和Landsat OLI遥感影像与1986—2016年研究区社会经济数据以及1956—2017年研究区气象资料,通过实地考察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过程及演化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过去35年来,浑善达克沙地经历了较为强烈的沙漠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浑善达克沙地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沙漠化土地面积由3.69万km~2增长到3.83万km~2,特别是极重度和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增长了1倍多和减少了48.6%。之后,沙漠化趋势出现大幅逆转,2017年沙漠化土地面积降至3.6万km~2。这是气候变化和人为加速过程彼此叠加并相互反馈的结果,各地的土地荒漠化发展程度也存在一定地域差异,整体为西部严重于东部,与沙区暖干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分别选择浑善达克沙地西部、中部和腹地3个区域,利用遥感影像的假彩色合成、比值增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D、掩膜技术等遥感图像增强处理技术,对3个区域进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探讨增强草原沙漠化信息的有效方法。研究发现:NDVI图像中,不同级别的草原沙漠化在灰阶上易于区分,尤其是轻度沙漠化和重度沙漠化,反差非常大;TM3/TM4比值运算增强了沙漠化信息,特别是半固定沙地的信息,再与原图像中的TM4和TM5进行假彩色合成,形成含有比值运算信息的合成图像,更加突出了草原中度沙漠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青海湖流域沙漠化现状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青海湖地区土地沙漠化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沙漠化的环境背景。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根据其分布特点分为潜在沙漠化土地、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和严重沙漠化土地4个等级。研究了沙漠化发展趋势,针对环青海湖区沙漠化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和防治工程。  相似文献   

5.
以遥感信息判读为主要依据,拟定了土地沙漠化动态分类系统,在遥感影像上进行面积量算,获得了定边县从1980年到1993年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状况,说明定边县沙漠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控制,对土地沙漠化的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沙漠化防治中节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沙漠化地区水资源的现状,提出发展节水技术是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在详细总结我国沙漠化地区近年来研究摸索出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抗旱节水农业措施及抗旱节水造林技术的基础上,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提出了我国沙漠化防治中节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晓兰  延军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71-17674
综述了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尔沁沙地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婧  程伍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68-7869,7966
阐述我国土地沙漠化的面积、分布地区、类型以及土地沙漠化所带来的危害,并分析土地沙漠化的防治现状,提出植被自然恢复和重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制度保障、开展制度创新等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青海高寒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漠化是当今世界性的严重环境问题,尽快地防治沙漠化,为农牧业生产创造一个高效能的征税基地是非常迫切的。本文阐述了青海高寒土地沙漠化的现状,依据治沙原理及以往治沙经验,提出了综合治理沙漠化土地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卫宁平原土地沙漠化的出现,最迟不会晚于北周时期,这由卫宁平原腹地鸣沙镇的得名即可证之。宋夏时期,卫宁平原土地沙漠化进一步扩大了,其西部的中卫已出现了沙山,而东部也在七百里瀚海的边缘。明清时期,由于人口的压力,在连山头地角的闲田都加以开垦的情况下,卫宁平原土地沙漠化更加剧了。当今,要治理土地沙漠化,只有植树种草,加大林、牧业的比重,把农、林、牧的结构调整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时空分布及其防治措施,提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导致沙漠化的主要因素。在沙漠化治理上应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2.
海晏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沙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在青海湖东北岸的克土、斜麻、沙岛、甘子河等地区,共有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6.62×10~4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4.7%。经过40多年的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沙漠化土地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9.91×10~4hm~2,减少到目前的6.62×10~4hm~2,39年间年均减少840hm~2。初步遏制了青海湖北岸沙漠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吕志祥  高兵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07-15908
从生态补偿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沙漠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沙漠化治理缺乏生态补偿制度的保障。概述了土地沙漠化和生态补偿制度的涵义及其重要性,并介绍了关于解决生态利益补偿问题的观点。二是现行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导致群众治理沙地的积极性不高。提出应把沙漠化治理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建立沙漠化治理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最后,探讨了沙漠化治理进程中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生态补偿立法的力度;②进行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创新;③实现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创新;④修订相关法律,将生态补偿的具体规定加入其中。  相似文献   

14.
以于田绿洲为研究对象,选择该区1949~2011年的9个人为因子和1960~2011年的5个自然因子的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于田绿洲沙漠化过程中的自然与人为因素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于田绿洲沙漠化发展过程当中,人为因素的贡献率为50.08%,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为6.53%,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贡献率为31.98%。人为因子(F1)、人为和自然因子的共同作用(F2、F3)、自然因子(F4)对于田绿洲沙漠化影响的综合作用力的定量表达式为F=0.500 8F1+0.183 1F2+0.1367F3+0.065 3F4。近60多年来,于田绿洲沙漠化的发生及扩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为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逐年增加;但人为因素对沙漠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可以加速沙漠化过程,同时也可以使其逆转。  相似文献   

15.
以MODIS NDVI数据和降水量站点数据为基础,计算内蒙古风蚀区2001—2018年的相对降水利用率(RUEr),通过分析RUEr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及变异系数,综合评价内蒙古风蚀区18年间的沙漠化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8年间内蒙古风蚀区内的RUEr呈现出微弱的下降趋势,沙漠化程度加剧;空间分布上,62.98%的地区为正斜率,植被呈恢复状态,降水为影响沙漠化的主导因素;37.02%的地区为负斜率,植被出现退化现象,人类活动为影响沙漠化的主导因素.研究区内89.09%的地区为轻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地区集中在内蒙古西北部,中度沙漠化和非沙漠化地区在研究区内零星分布.18年间内蒙古风蚀区的沙漠化变异程度较大,87.91%的地区表现为脆弱到非常脆弱,仅有12.09%的地区表现为稳定到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与GIS技术,研究了民丰县沙漠化土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分析并确立了该地区的沙漠化类型,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为民丰县防治沙漠化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50年代和70年代的航片为依据,对大柳树试验区的沙漠化发展进行了探讨,並在试验区选择典型地段进行围封,初步研究了围封对于植被和土壤的影响,主要结论有:该区半固定沙地向固定沙地和半流动及流动沙地两个方向转变,年变化率分别为2.4%,1.6%和1.2%;沙漠化发生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沙漠化土地围封后,半固定沙地迅速向固定沙地转变而流动沙地逆转缓慢,因此,对半固定及半流动沙地进行围封是治理沙漠化土地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沙漠化土地围封后植被和土壤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沙漠化给人带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更使自然受到严重伤害。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进行沙漠化防治的重要性。本文中介绍了冀北接坝地区沙漠化防治技术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封建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65-1967,1970
在野外调查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青海共和盆地沙漠化土地遥感分类分级的指标系统,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对该区1990和2005年的TM影像进行了目视解译,分析了该区近15年来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5年共和盆地共有各类沙漠化土地7419.6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2.84%,其中严重沙漠化、重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和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2.17%、7.42%、17.65%、62.76%。与1990年相比,2005年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145.55km2,年均减少9.7km2,年递减率为0.083%。从土地沙漠化的动态演变来看,沙漠化土地发展和逆转的面积和斑块数量相近,这表明研究区土地沙漠化趋势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土地沙漠化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西省地处沙漠化扩展的边沿 ,尤其晋西北土地沙漠化已很严峻。本文分析了山西省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及沙漠化类型的动态变化 ,指出了土地沙漠化的危害 ,提出了防治沙漠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