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种子脂肪含量是花生的重要经济性状。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花生脂肪含量遗传的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为高脂肪含量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开发及基因组选择策略的确定提供依据。选用不同脂肪含量的中间型花生品种豫花9326及潍花6号,龙生型农家品种永城小麻壳,珍珠豆型品种湛油62及泉花6号,配置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索氏残渣法分析5个亲本、20个杂交组合的F1和F2等3个世代种子的脂肪含量,利用广义遗传模型分析脂肪含量遗传的种子胚基因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及其遗传力。研究结果表明,双亲之一具有较高脂肪含量,另一亲本具有中等以上脂肪含量,则F1的脂肪含量较高;双亲脂肪含量中等,或者亲本之一脂肪含量较低,则后代脂肪含量较低。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方差最大,其次为母体加性效应,母体显性效应的方差较小,种子脂肪含量无细胞质效应。种子直接效应的遗传力大于母体效应。高脂肪含量亲本的直接加性效应正值较大,低脂肪含量亲本的直接加性效应的负值较大,中间脂肪含量亲本的直接加性效应数值基本居中,方向有正有负。本研究表明脂肪含量的遗传主要受种子自身基因型的加性效应控制,其次是母体加性效应,无细胞质效应。高脂肪含量花生品种豫花9326和永城小麻壳是优良的高脂肪含量供体亲本。挖掘种子脂肪含量关键调控基因应该兼顾荚果皮中表达基因对种子脂肪含量的调控作用。杂交后代选择及分子标记开发应注重基因的累加效应和优良单倍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玉米品质性状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分属四大杂种优势群的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不含反交)为试材,对玉米自交系及杂交一代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脂肪含量、淀粉含量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而蛋白质含量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对于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表现一般配合力高,则特殊配合力也高的趋势;对于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一定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影响特殊配合力,实际杂交组合的表现受二者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遗传背景大豆杂交F2代脂肪含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盛有  宋书宏 《大豆科学》2011,30(6):916-920
选用11个脂肪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配置6个杂交组合,对遗传背景不同的大豆杂交组合F2代脂肪含量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并对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双亲脂肪含量高,其F2代脂肪平均值高,F2代脂肪含量与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2)F2代脂肪含量存在广泛的变异,遗传变异的大小与杂交组合的遗传...  相似文献   

4.
大豆维生素E与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合丰25 × Bayfield衍生的144份F2:6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和142份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维生素E总含量,维生素E主要组分(α-生育酚、β-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农艺性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重组自交系中,株高、单株粒重与维生素E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142份...  相似文献   

5.
大豆主要品质性状遗传及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洪德  余建章 《大豆科学》1994,13(3):237-244
利用7个脂肪与蛋白质含量不同亲本的12个组合,研究了脂肪、蛋白质及总量含量的遗传特点及其配合力和遗传力等参数。结果表明:①三性状均是数量性状,F2呈常态分布,F2与中亲值几乎机等,且用中亲值预测F2更可靠。②脂肪、蛋白质含量均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总量含量则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均存在,且后者略占优势。③脂肪与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估值较高,从F2代起可对其直接选择,而总量含量则不宜在F2代进行直接选择。  相似文献   

6.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朱军提出的混合模型方法,采用亲本、F1、F2 3个世代,分析大豆异黄酮含量的胚效应、细胞质效应和 母体效应。结果表明,大豆种子中异黄酮含量同时受到胚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控制,并且母体效应的作用 要高于胚遗传效应。胚显性方差、母体加性方差和母体显性方差均达到显著水平。在胚和母体两套遗传体系中, 加性效应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18. 8% ,胚显性方差与母体显性方差之和占总遗传方差的81. 2%。胚广义遗传率为 17. 3% ,母体效应的广义遗传率为33. 6%。异黄酮含量与株高和单株产量的正向基因型协方差、异黄酮含量与单 株节数的负向基因型协方差达到显著水平。异黄酮含量与株高和单株产量间主要以母体显性协方差为主,异黄酮 含量与单株节数间主要以胚加性协方差为主。  相似文献   

7.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Essex×ZDD2315的P1、P2、F1、BC1F3为材料,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机制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受2对加性互补主基因 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16.23%,多基因遗传率为53.49%;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均为3对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均有2对主基因效应为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1.63%,91.51%和91.59%,棕榈酸多基因遗传率为14.78%,硬脂酸和亚油酸未估计出多基因遗传率;油酸为3对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其中2对主基因效应为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为74.66%;亚麻酸为2对等加性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1.98%,多基因遗传率为24.17%.相关分析结果,棕榈酸、亚麻酸与脂肪呈极显著负相关(-0.272、-0.325);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833、-0.604);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0.287);棕榈酸与油酸亚油酸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0.255和-0.211);硬脂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310).因此,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涉及到主效基因和多基因,脂肪及亚麻酸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较低,其它性状主基因遗传率均在70%以上,改善脂肪含量要注重多基因的积累,改善脂肪酸组分可着重在主基因的利用,提高脂肪含量与改善脂肪酸组分无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8.
花生主要经济性状遗传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6个F4:5家系的384个株系和8个亲本、1个对照种为材料,研究了花生亲本5个产量性状和2个品质性状的遗传特点,讨论了在花生杂交组合选配上的应用。(1)亲本性状值与其一般配合力表现正相关。在产量性状的基因效应中,加性效应占优势,在品质性状上则是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很重要。(2)相对遗传力的变异较为复杂,既因亲本而异、又因性状而异,在单株饱果数、籽仁产量、出仁率、脂肪含量上小值亲本对大值亲本占优势,在百仁重、蛋白质含量上大值亲本占优势。(3)在组合选配时,应选用重要性状都好的品种作亲本、且双亲性状值差异不宜太大,即用“优×优”组合模式,以确保杂种后代中分离出较多期望型个体。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高维生素E或高α-生育酚含量大豆种质,提供群体改良的优质资源,采用大豆品种北丰9号和Freeborn作为亲本杂交后衍生的238份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试验材料,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分析了6个环境下大豆籽粒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农艺性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互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维生素E及其组分之间,除了大豆籽粒α-生育酚与δ-生育酚含量没有表现出稳定的相关性外,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和维生素E总含量两两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大豆籽粒α-生育酚含量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其它农艺性状无稳定相关性;其它组分(γ-生育酚、δ-生育酚和维生素E总含量)与农艺性状无稳定相关性;大豆籽粒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分别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之间没有稳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大豆高脂肪组合F_4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亲本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研究大豆高脂肪组合初世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F4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人,F4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世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4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儿率高F4代脂肪含量与双亲的差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大豆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在F_2遗传变异较大,非加性效应特别明显,F_2平均值均显著低于F_1,F_2与F_3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的遗传变异以加性效应为主,F_2与F_1、F_3及MP均呈正相关,均达到或接近显著水平。F_2狭义遗传力估值较大,可根据MP预测后代表现,早世代从严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12.
大豆植株的表现型与配合力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形态性状的亲本均值与F1、F2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里呈著或极显著正相关。F1、F2的主要产量性状的均值与相应世代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植株形态性状和品质性状的F1育种值与F2均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总配合力效应值世代间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吉林省黑土区62个玉米样点数据,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玉米子粒中10种营养元素与其品质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P、Mg和Mn与粗蛋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脂肪呈显著负相关;Fe与粗蛋白和粗淀粉呈显著正相关;K与粗淀粉呈极显著负相关;另外,粗蛋白和粗脂肪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和决策分析表明,Mn、P、Mg和Fe对粗蛋白有较大的正向影响作用;P和Mg对粗脂肪有较大的正向影响作用;Mn对粗脂肪起限制作用;K对粗淀粉有较大的正向影响作用,Fe次之。 B、Ca、Mo、Se和Zn这5种元素对玉米粗蛋白、粗脂肪以及粗淀粉含量的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高油大豆杂交F_2代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个高油大豆品种(系)作为亲本,配成4个杂交组合.对杂交F2代进行品质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主茎节数、单株产量、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与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达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对脂肪含量的直接负效应最大,单株粒数对蛋白质含量的直接负效应最大,单株荚数对蛋脂总量的间接负效应最大,单株粒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5.
李莹 《大豆科学》1990,9(4):323-331
本文研究了山西省5个大豆生态区,239个大豆地方栽培种的蛋白质、脂肪及各种脂肪酸的化学成分和地理分布,结果与其它农艺性状一样,形成明显的生态分布特点,其化学成分相互间存在着互为消长的关系,同时在大豆的不同栽培类型、不同种皮颜色间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Water-soluble carbohydrates in perennial ryegrass breeding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ter-soluble carbohydrate (WSC) contents of the early heading perennial ryegrass cultivar Aurora and five late heading cultivars were assessed in samples from spaced plants cut five times in 1982. Aurora had the highest overall WSC content. Majestic and Aberystwyth S23 had the lowest while Perma, Melle and Ba 9795 were intermediate. Samples from F1 and F2 spaced plant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Aurora and the five late heading cultivars were also analysed for WSC contents and heading dates were recorded. As expected, heading date behaved as a polygenic character controlled mainly by additive gene effects. However, WSC contents behaved in a more complex way with evidence of non-additive gene effects comprising dominance, overdominance (heterosis) and epistasis. It was concluded that by crossing contrasting cultivar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WSC content could be achieved, which may be more stable than those obtained by within-cultivar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7.
玉米远缘选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目前生产上使用的7个骨干自交系为母本,以19个玉米远缘杂交选系为父本,按7×19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配制133个杂交组合,分析其主要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和遗传参数。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不同材料及其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复杂。在19个选系中,1183的单株产量、穗粗和穗行数一般配合力(GCA)效应表现突出,均为正向值最大,其次为1164、1157和1193。不同组合及其不同性状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差异也较大,其中组合K389×1162和156×1193单株产量SCA效应较大。遗传参数研究表明,产量及产量组成性状加性效应远比非加性效应重要,在实践中应注意选用一般配合力效应较高的亲本来配制组合,此类性状中穗粗和穗行数的狭义遗传力最高,达70%以上;穗长和秃尖长相对较低,低于40%,其余性状居中,界于50%~70%。因此在实践中对穗粗和穗行数进行早代选择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利用粳稻品种间杂交组合“龙锦1号/香软米1578”的196份F3家系,对糙米中Fe、Se、Zn、Cu、Mn、Ca、Mg、K、Na和P等10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10种矿质元素在F3家系间均有较大的变异,其中Na含量变异最大,Zn含量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77.69%和12.04%。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Na>Se>Cu>Fe>Mg>Mn>Ca>P>K>Zn。不同矿质元素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F3家系群各矿质元素含量平均值高低排序为P>K>Mg>Ca>Fe>Mn>Zn>Na>Cu>Se。糙米中10种矿质元素含量在F3家系群中均表现为正态分布,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Zn与Fe、Cu,Mn与Mg、Ca、K、P,Ca与Mg、K、Na、P,Mg与K、P,P与K、N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Fe与Se、Mn与Na、Mg与N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Mn、Ca、Mg、K、P含量与其他矿质元素含量间的相关关系较Fe、Se、Cu、Zn含量与其他矿质元素含量间的相关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