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研究醉马芨芨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根、茎、叶水浸液在0.2,0.1,0.05,0.025 g·mL~-1浓度下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部位水浸液对无芒雀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胚根长、芽长、根芽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化感效应的敏感性为发芽势萌发指数萌发率。水浸液的化感效应表现为叶茎根,水浸液的化感作用在高浓度(0.2 g·mL~-1)下对无芒雀麦种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性,但其他浓度间具有一定波动性,整体化感效应表现出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浸提液对受体牧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生物检测法,研究紫花苜蓿根、茎、叶、土壤浸提液对蒙古冰草、红豆草、新麦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紫花苜蓿根、茎、叶、土壤浸提液对不同受体牧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差异很大,根、茎、叶和土壤浸提液对无芒雀麦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而对蒙古冰草、新麦草、红豆草、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石国庆  隋晓青  杨静  刘毅  崔国盈  张博 《草地学报》2022,30(8):2223-2230
牧草种子的萌发直接关系牧草的生产,本文通过苦豆子根、茎、叶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红豆草、无芒雀麦和老芒麦4种种子萌发的影响,发现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苦豆子浸提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通过所测指标,发现苦豆子不同部位浸提液浓度升高至0.065 g·mL-1时,4种牧草种子萌发均受到了明显抑制(P<0.05)。其中,从化感综合效应指数来看,苦豆子化感作用的强弱与浸提液浓度有关,高浓度下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因此,本研究结果期望为植物化感作用能够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混播方式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豆草、紫花苜蓿、红三叶、鸭茅、无芒雀麦和猫尾草6种豆禾牧草在混播种类为混3-1(鸭茅、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混3-2(鸭茅、无芒雀麦和红豆草混播)、混4-1(鸭茅、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红三叶混播)、混4-2(鸭茅、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红豆草混播)、混5-1(鸭茅、无芒雀麦、猫尾草和紫花苜蓿、红三叶混播)、混5-2(鸭茅、无芒雀麦、猫尾草和紫花苜蓿、红豆草混播)和混6(6种豆禾牧草混播)与混播比例为豆禾比5∶5,4∶6和3∶7条件下建立的混播草地连续2年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建立了包含牧草产量、牧草营养品质、种间相容性和群落稳定性在内的生产性能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混6组合具有较高生产性能,且高于其他混播种类组合,而不同混播比例组合生产性能相差不大;根据各混播组合的生产性能,可将21个混播组合分为3类,生态稳定型(混6)种间相容性、群落稳定性及产量均较高,适宜长期持续利用;产量型(混5-2、混4-2和混3-2)产量较高,牧草品质较差,特别是叶茎比较低,适宜放养耐粗饲牲畜;营养品质型(混5-1、混4-1和混3-1)产量较低,牧草营养品质较高,特别是具较高叶茎比,适宜放养对牧草品质要求较高牲畜。  相似文献   

5.
用野生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种子进行处理,探讨麻花秦艽的水浸提液对紫花苜蓿和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麻花秦艽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对两种受体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主要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仅在低浓度0.025 g·m L-1的根水浸提液处理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浓度达到0.1 g·m L-1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被完全抑制(P0.05)。麻花秦艽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的抑制作用较小麦强,麻花秦艽叶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较根强。不同浓度麻花秦艽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均能影响紫花苜蓿和小麦幼苗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紫花苜蓿和小麦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总体上增加,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建立多年生人工草地时,可采用单播的方式,也可采用混播的方式。适宜的草种混播,具有较单播牧草高而稳定的产量,同时也可改进牧草品质。为此目的,我们选择了适于当地生长的红豆草、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并设置不同播量比例,从中求得一个较为合理的混播比例。一材料和方法参试材料:红豆草(Onbrychis.sp.)1982年自甘肃农业大学引进;和田苜蓿(Medcago sativa)1982年自新疆引进;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1982  相似文献   

7.
箭叶橐吾水溶物对9种牧草种子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草原毒杂草箭叶橐吾根、叶水溶物对9种牧草(包括与箭叶橐吾同域分布的中华羊茅、大雀麦、垂穗披碱草、早熟禾、羊茅、扁穗冰草、无芒雀麦和异域分布的牧草鸭茅、岷山猫尾草)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水溶物浓度在0.2 g/mL时对垂穗披碱草等7种牧草的萌发率和萌发指数有明显抑制作用,浓度降低,其抑制作用减弱;供体不同部位水溶物的化感效应不同,根的抑制作用大于叶;水溶物对萌发指数的影响大于对萌发率的影响。综合分析箭叶橐吾水溶物对受试牧草化感作用的整体影响显示,9种牧草中,大雀麦、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受抑制作用明显,对岷山猫尾草作用微弱,而对扁穗冰草和无芒雀麦的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分布区的牧草对箭叶橐吾化感作用的反应无一致性改变。结果显示水雾淋溶是箭叶橐吾化感物质释放的途径之一,化感作用能在箭叶橐吾入侵高寒草场过程及单优势种形成中起一定作用;在人工草场恢复时,应优先选择如岷山猫尾草、扁穗冰草和无芒雀麦等对箭叶橐吾化感作用不敏感的牧草种类。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草原2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cv. caoyuan No.2)浸提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索利用生物检测法初步确定其与自身及其他3种牧草间化感作用。用草原2号杂花苜蓿根、茎、叶水浸提液处理草原2号杂花苜蓿、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 Gaertn.)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的种子,测定其发芽率、苗高、根长,利用生物检测法确定草原2号杂花苜蓿对受体植物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草原2号杂花苜蓿的自毒性及化感作用存在浓度效应,即不同浓度的根、茎、叶浸提液对不同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幼苗高度、根长影响效果不同,其叶浸提液对扁穗冰草和蒙古冰草种子发芽的抑制效应小于草原2号杂花苜蓿和红豆草;其叶、茎、根浸提液对蒙古冰草、扁穗冰草的苗高、根长的促进作用大于红豆草和草原2号杂花苜蓿;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草原2号杂花苜蓿与蒙古冰草、扁穗冰草混、间播效果要比与红豆草混、间播和单一连播杂花苜蓿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混播牧草相对生长效率和种间竞争动态的角度出发,利用盆栽试验分析和比较不同混播方式下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的相对生长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牧草相对产量及相对产量总和,以期明确无芒雀麦+红豆草混播草地的种间竞争过程和混播优势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两种牧草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和密度相对生长速率均表现出混播大于单播,行距30cm异行混播表现出较高的相对生长速率。异行混播下无芒雀麦相对密度(RD_g)和红豆草相对密度(RD_l)均高于同行混播,行距30cm异行混播下红豆草RD_l和相对产量(RY)均较高;同行混播和行距30cm异行混播具有较高的相对产量总和(RYT)。无芒雀麦叶片的初始荧光效率(F_o)和最大荧光(F_m)均为异行混播高于单播,叶片PSⅡ潜在活性(F_v/F_o)则是单播高于同行混播;在不同混播方式下两种牧草叶片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TR_o/CS_o)值相差较小;行距30cm异行混播、行距45cm异行混播下两种牧草均具有较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因此,行距30cm+异行混播具有较高群体光合效率和豆科牧草种间竞争力,形成了组分结构稳定、生产性能较高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旱作条件下新疆天山北坡中山带人工草地建植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天山北坡中山带选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等8种牧草,旱作建植豆禾混播、豆科及禾本科单播多年生人工草地。运用AHP和DTOPSIS分析法进行产量、营养品质、土壤养分综合比较,旨在筛选适宜于该区域及类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的旱作人工草地类型。结果表明:在本地区最适宜的混播人工草地类型是红豆草+无芒雀麦+冰草+苇状羊茅混播;最适宜的单播人工草地类型是红豆草。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黄土高原撂荒农田优势植物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枯落物水浸提液对5种草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以期为黄土高原撂荒地人工草地的建植及杂草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猪毛蒿枯落物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大,受试草种测定指标有所差异,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谷子(Setaria italica)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和根长相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发芽指数、芽长存在明显的低促高抑趋势。在0.01、0.025、0.05和0.1g/mL浸提液浓度处理下,5种草种芽、根的生长受到的化感作用较大,尤其是紫花苜蓿和多花黑麦草。与对照相比,0.1 g/mL浓度下紫花苜蓿和多花黑麦草的芽长分别降低了35.8%和42.2%;根长分别降低了61.1%和66.8%。采用线性回归方程拟合猪毛蒿枯落物浸提液浓度与化感综合效应指数的关系,得出5种草种对猪毛蒿浸提液浓度变化的敏感度顺序为: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谷子>多年生黑麦草>红豆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的水浸提液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Duoy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同,除4%和20%的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醉马草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外,其他各浓度的提取液对3种植物的发芽率均有显著影响。4%黄花棘豆的水浸提液对醉马草根长无显著影响,其他各浓度的提取液都抑制了3种植物幼苗的生长。4%、20%和100%的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3种植物影响的综合效应均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苜蓿品种根、茎、叶水提液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10个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根、茎、叶水提液对受体苜蓿阿尔冈金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幼苗生物量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个苜蓿品种根、茎、叶水提液均对受体苜蓿种子发芽存在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低浓度根水提液促进受体苜蓿根的生长,而高浓度反之,茎、叶水提液抑制受体苜蓿根的生长;根、茎、叶水提液抑制幼苗的生长;在低浓度处理下,大部分品种根、茎水提液对受体苜蓿根的鲜重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大部分品种叶的水提液表现为抑制作用,在高浓度下所有品种根、茎、叶水提液均为抑制作用;对于幼苗的鲜重,除0.01%根的水提液部分品种表现为促进作用,大部分品种都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对其伴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西北部天然草原广泛分布的烈性毒草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和其主要伴生种针茅(Stipa capillata)、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为供试材料,采用纸上发芽法(TP)测定醉马草地上部分的水浸提液对2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带菌(E+)醉马草的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主要表现抑制作用(P0.05),而且抑制作用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而加强;不带菌(E-)醉马草的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没有显著的影响,只有0.2 g/mL的水浸提液对幼苗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带菌醉马草提取液对针茅和硬质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不带菌醉马草则对2种禾草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多裂骆驼蓬对紫花苜蓿化感作用的生理生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多裂骆驼蓬水浸液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并用试管法对其水浸液的有机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多裂骆驼蓬水浸液含有生物碱、酚类、有机酸、还原糖和多糖类、皂甙、甾体、氨基酸,不含蛋白质和鞣质。经水浸液处理后的紫花苜蓿萌发种子呼吸速率、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受抑,种子萌发率及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下降,并随处理浓度提高而降低。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核酸含量随水浸液浓度的提高而降低,蛋白酶和核糖核酸酶活性及超氧阴离子(O2ˉ)、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则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后降变化。由此表明,雨水淋溶是多裂骆驼蓬向环境释放化感物质的途径之一,化感作用在增强其生态竞争力和扩大种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方法对醉马草防控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严重发生区域为研究对象,探究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醉马草的防控效果,以期获得适宜的防控方法。结果表明:不同防控方法在防控当年就对醉马草种群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表现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可食牧草盖度、密度,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综合评价其防控效果,使用10%浓度草甘膦+皂粉(点喷)(H2)对醉马草的防除效果较好;建议在醉马草零星分布区采用人工拔除(W1),成片分布区采用高频刈割(W2);若想建立有益植物群落,则可直接补播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紫羊茅(Festuca vubra)(1∶1.5∶1)(S2);化学和物理防控后,也可辅助补播,以稳定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玉米叶水浸提液对不同产地黄芩种子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晓邦  张硕新 《草业科学》2012,29(2):255-262
以不同产地的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0.005、0.010、0.020、0.030和0.040 g·mL-1)玉米(Zea mays)叶浸提液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0.005、0.010、0.020 g·mL-1)的玉米叶水浸提液对不同产地黄芩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化感促进作用;随着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提高,其对受体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消失,甚至表现为抑制作用。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玉米叶水浸提液对黄芩种子的幼苗根长、苗高、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最佳质量浓度为0.020 g·mL-1。玉米叶水浸提液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黄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高寒牧区混播草地建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2004-2006年在甘肃甘南州夏河县桑科乡开展豆科和禾本科牧草不同草种组合混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建植第1年(2004年)组合Ⅱ[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cv.Gansu)、阿尔冈金苜蓿(Medicago sativa cv.Algonguin)、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产草量最高,比组合Ⅰ(甘肃红豆草、阿尔冈金苜蓿和垂穗披碱草)、组合Ⅲ(甘肃红豆草、阿尔冈金苜蓿和无芒雀麦)和组合Ⅳ(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苜蓿)分别多产干草379、446和369 kg/hm2,组合Ⅱ与其他组合之间差异显著(P<0.05)。建植第2年(2005年)组合Ⅰ、组合Ⅱ、组合Ⅲ和组合Ⅳ干草产量分别为2 489、2 856、2 715和2 976 kg/hm2,各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建植第3年(2006年)组合Ⅳ(甘肃红豆草、阿尔冈金苜蓿)鲜草、干草产量最高,比组合Ⅰ多产干草3 635 kg/hm2,各组合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为明晰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对高寒草地植物的化感效应,以醉马草根际土壤作为种子萌发的发芽床,研究醉马草根际土壤对6种高寒草甸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醉马草、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和酸模(Rumex acetos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醉马草根际土壤对6种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抑制效应大于对发芽率的抑制效应。醉马草根际土壤对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矮生嵩草和甘肃马先蒿胚根生长的抑制均大于对其胚芽生长的抑制,对醉马草和酸模胚根生长的抑制均小于对其胚芽生长的抑制。利用各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的相对值,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份植物种子萌发期抑制效应进行综合评价,抑制效应强弱依次为:矮生嵩草酸模甘肃马先蒿垂穗披碱草醉马草冷地早熟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