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浙江省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木兰群落植被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群落主要伴生种为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该群落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以高位芽占绝对的优势,叶的特征以中叶、纸质的单型叶为主;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数量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种群格局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2.
以1 100 m2样地为研究基础,分析澳门青洲山假柿木姜子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外貌特征、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本群落有维管束植物47种,隶属于27科42属,热带分布种占绝对优势。群落外貌主要由单叶、中型叶,全缘的常绿高位芽植物决定。优势种径级显示:群落目前保持以假柿木姜子为优势种,翻白叶树与假苹婆为增长种群的格局。这3种主要种群呈集聚分布。整个群落M agarlef指数为4.907 2,Shannon-W iener指数0.874 2,S impson指数1.164 1和P ielou均匀度指数0.302 4。多样性比较显示,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低于香港黄桐群落、鼎湖山厚壳桂群落及深圳南山区鸭脚木群落,可能与该地的岛屿性、优势种显著、外来种入侵等因素有关,应加强保护维持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银瓶山森林公园游览区内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群落的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 600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3科116属153种,属分布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性分布类型为主;群落以红花荷为建群种,优势地位明显;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层间藤本丰富,生活型以小高位芽植物为主,叶以单叶、纸质、中小型叶为主;按Raunkiaer标准,群落内的种群频度为1%~20%的种类占优势,为总种数的67.97%。由于人为干扰因素,红花荷的种群呈衰退状态;群落各层的多样性指数表现出不相一致的趋势,以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4.
民勤荒漠白刺群落的分布与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民勤荒漠白刺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对其群落的分布、外貌、结构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优势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白刺群落是民勤荒漠分布最广的一种植物群落类型,具有地带性分布特征,主要有唐古特白刺和球果白刺;2种群落类型,面积为310 290.20 hm2,占民勤荒漠草地总面积(934 639.80 hm2)的33.20%;2)民勤荒漠白刺灌丛的形态、外貌特征差异较大,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大;3)民勤荒漠白刺群落的层片结构简单,由灌木层和草本层组成,植物个体矮、冠幅小、生物量低、几乎都是灌木或者半灌木;群落多样性比较差、物种丰富度低、均匀性也差;群落优势种呈集群分布格局,整体上表现为稳定型种群;这种分布格局与种群的繁殖策略、生物学特性及恶劣的生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辽西北区域地带性植被次生疏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灌木层群落种群调查,对其群落组成与数量特征,群落结构及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物种丰富度低,植物种具有北温带分布性质,这与当地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相吻合;数量上,草本层占绝对优势,具有草甸草原的基本特征,生活型以地面芽占优势;群落垂直结构只有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种多样性不高,且分布不均匀,优势种为集群分布.研究半干旱风沙区灌木群落的组成、结构及种群分布格局的调查研究,将为后续研究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谷城县天然红椿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红椿种群的分布格局,通过野外调查,采用样方法,运用7种多样性指数研究两个样地的乔灌草多样性,并对各多样性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运用7种不同分布格局指数,对不同红椿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灌木和乔木层香农指数差异显著;乔灌草层各样性指数间相关性较高;不同样地种群分别为集群分布和泊松分布。人为干扰造成群落不同样地草灌乔多样性下降,种群分布格局变化;天然红椿种群呈泊松分布,人为干扰下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7.
东莞银瓶山森林公园浙江润楠群落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广东省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浙江润楠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浙江润楠群落以樟科、山矾科及茜草科等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类群为优势,浙江润楠是群落的优势种群;(2)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亦较丰富。从群落物种多样性上来分析,Simpson多样性指数以灌木层的最大,乔木层和草本层相当;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则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种群中浙江润楠幼苗个体较少,中龄级立木较多,幼龄期个体呈聚集分布,成年期立木趋于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望天树林的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2~1993年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勐腊县补蚌片区建立的5块望天树林固定样地的观测资料,从物种组成、科属区系特征、水平布局和垂直布局方面对该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α多样性指数及联合熵H(X,Y)分析了望天树林群落结构的多样性;采用β多样性指数比较了样地间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望天树林物种相当丰富,在5块50 m×50 m的固定样地内计有种子植物68科176属380种。该群落中热带科有57科,占89.1%,热带属有163属,占92.6%,反映出其强烈的热带性质。根据树高的分布情况,将该群落的地上垂直结构分为5层,即计有乔木3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而对群落内物种的水平分布格局所进行的检测结果显示,所选择的3个主要树种(望天树、木奶果、假海桐)在5块固定样地内均为典型的集群分布。联合熵分析表明,其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指数为15.800 8~21.005 3。  相似文献   

9.
九连山伞花木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6个样方共1600m2面积调查统计,九连山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53科82属104种,区系地理成分以热带、泛热带分布的热带性成分为主,占总属数的70.73%。群落最小面积为1600m2。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为5.28,均匀度为88.3%。高位芽植物占总数的86.5%,以中型叶、草质叶、单叶和全缘叶占优势。该群落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显著区别,属于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类型。群落垂直结构层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非常丰富的层间植物。从群落物种重要值以及主要种群的年龄结构来看,物种重要值都较低,伞花木的重要值只有24.48,优势种不是很明显,反映本群落正处于激烈的竞争演替中。建议采取人为干扰措施,改善林内光照条件等,提高伞花木林下更新能力和竞争力,稳定伞花木在群落中建群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狭叶方竹伴生群落结构特征及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以3个狭叶方竹伴生群落(斗篷山、老山界、雷公山)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法调查分析群落垂直结构、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物种重要值、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个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从上向下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不发达,仅少量藤本和附生草本。3个群落径级结构(DBH≥1 cm)呈倒“J”形,更新良好,群落平均胸径依次为老山界(16.02 cm)>雷公山(11.38 cm)>斗篷山(8.98 cm),群落密度则呈相反趋势。斗篷山、雷公山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倒“J”形,种群为增长型。老山界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单峰型,光叶水青冈种群为衰退型,多脉青冈和巴东栎种群存在衰退风险。随着群落演替,老山界群落优势种将逐步被替代。3个群落高度级结构总体呈倒“J”形,平均高度大小依次为斗篷山(8.14 m)>雷公山(6.87 m)>老山界(6.69 m)。不同群落优势种高度级结构存在差异,大多呈倒“J”形,单峰型次之。物种重要值在不同群落和群落不同层间存在差异,斗篷山、老山界和雷公山优势种重要值之和分别占乔木层重要...  相似文献   

11.
滇东北珙桐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滇东北9个样地总面积4500m^2珙桐群落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该地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区系成分、结构特征、群落相似性及珙桐更新状况.结果表明:①该地区珙桐群落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有蕨类植物7科10属16种,被子植物63科110属171种,且古老性、特有性强;②群落被子植物的区系构成中以温带分布型属为主,约占57.27%,缺乏温带亚洲分布,中亚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3种类型;③与四川省都江堰、卧龙和甘肃省文县等地珙桐群落植物区系构成基本相似,但温带成分略为减少,热带成分相对较多;④群落垂直结构明显,珙桐与各散生竹类构成独特的乔、竹、草结构,依群落中灌木层优势竹种不同而划分为3个群丛;⑤珙桐径级分布呈现出稳定增长的金字塔型,表明该地区珙桐种群能保持较长时期稳定,但珙桐更新种群以萌枝为主,极少见实生苗,表现出种群衰退迹象,而且群落更新层中有大量其他树种幼苗,若珙桐遭到破坏,它们将有可能取代珙桐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2.
格氏栲群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樊后保 《林业科学》2000,36(2):6-12
在 1hm2 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 ,分析了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 1 1 0种 ,隶属于 42科 6 8属 ,其中单种属占 6 7% ,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数的 87 3%。除格氏栲种群符合随机分布外 ,其它乔木种群均服从聚集分布 ,在垂直空间上可分为 3个亚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间  相似文献   

13.
秦岭山地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秦岭山地5个具有代表性分布点的秦岭冷杉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调查的15个样地中共有维管植物94种隶属于46科79属,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植物的科属组成较为分散,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3层,林下草本层优势种不明显。群落生活型谱显示以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占总数的61.6%。(2)通过对样方中物种重要值的分析,可将5个分布点秦岭冷杉群落划分为4个群丛。(3)对秦岭冷杉种群大小级分析显示,秦岭冷杉幼苗稀少仅占总数的13.5%,成熟林植株占76.9%,整个种群呈现衰退型。  相似文献   

14.
濒危植物广西火桐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广西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广西火桐(Erythropsis kwangsiensis)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样点共1 200 m2的样方中,含维管束植物68科122属152种,这些属可划分为11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的属优势明显,占81.1%;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上芽植物次之;叶的性质以中型叶、单叶、纸质、全缘为主;广西火桐群落结构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丰富,广西火桐在乔木层中处于单优势种地位;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群落表现出明显的次生性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典型样方调查法,对云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青冈群落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共设置7个30 m×30 m的样方,从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种群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九龙山水青冈群落中共有维管束植物81种,隶属48科71属,其中蔷薇科为优势科;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在所有群落中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水青冈种群年龄结构中,Ⅳ级和V级所占比例为21.4%、78.6%,未发现幼苗、幼树分布,表明种群自然更新不良,表现为衰退型。提出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促进群落自然更新,建立种群动态数据库,在保持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注重维持群落稳定性等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福建山樱花野生群落物种数量特征与区系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山樱花野生群落典型样地的调查,分析了该群落植物组成、乔灌木数量特征和种子植物区系分布。结果表明,福建山樱花野生群落共有维管植物80科157属226种,但优势树种不明显,主要伴生乔灌木有拟赤杨、白花泡桐、银钟花、马尾松、青冈、构树、香桂、木和杜鹃。科、属、种区系成分都以热带成分占显著优势,群落的演化过程与泛热带及热带亚洲联系最为密切,与近代的热带大洋洲、热带非洲、北温带、东亚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而与地中海区、西亚、中亚没有联系。群落特有现象并不十分明显,无中国特有分布科、属、种,只有腊梅科的山腊梅和杉科的杉木2属2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丽水太山山地的褐叶青冈林群落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山山地褐叶青冈林物种丰富;乔木层优势种群明显,树高分布主要以近似对称分布为主,群落乔木层个体高度的分布较为均匀;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上,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此降低,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在各样方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群落生活型以中、小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叶的性质以单叶、革质和全缘的小叶为主;群落优势种群年龄结构和群落类型属于衰退型.  相似文献   

18.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自然封育灌丛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岷江上游大沟流域,以受干扰而退化,经封育后自然恢复至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恢复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1 hm2的灌丛群落样地中,共调查到木本和草本植物43科,88个属,135种,其中:草本21科44属49种、木本34科47属86种.木本物种数和个体密度都随着基径级、高度级而递减;不同高度级和不同基径级的个体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恢复后的灌丛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岷江上游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其外貌虽然呈现灌丛状,但其组成成分却相当丰富,其中本研究区域的顶级乔木树种如辽东栎等已在群落中出现并占有较大的优势.对于该区的退化群落而言,封育为一种有效的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育方式.  相似文献   

19.
茂兰喀斯特漏斗森林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样地调查,对茂兰喀斯特漏斗森林进行群落结构研究.森林群落内共有维管植物61科116属153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10属11种.常绿树种占群落全部植物的50%~65.38%.乔木层中,乔木的个体/种水平均低,优势种不明显;小径级树木分布数量大,群落结构稳定.茂兰喀斯特漏斗森林在植物区系上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