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杂种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6个T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5个恢复系配制30个T质杂种和30个相应的A质杂种,另外选用4个K型不育系与2个K型恢复系配置8个K质杂种和8个相应的A质杂种,研究杂种F1和杂种F2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T质、K质及A质杂种F1和F2的籽粒胚乳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均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变异范围大,多数组合呈正向优势且具有较高的超亲优势,与前人的结论不一致,说明利用杂种优势提  相似文献   

2.
小麦F_2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5×5不完全双列杂交25个组合产量分析,阐明小麦F2潜在有可利用的杂种优势。采用遗传基础复杂、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的纯系品种(系)作亲本,筛选强优势F2组合。双亲抽穗期差异≤4.43天,株高差异≤5.2cm,芒、壳色、粒色等性状基本一致,有助于提高F2群体整齐度。应用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母本雄性不育制种技术,取得F1杂种,F1杂种自交得F2杂种,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3.
水稻亚种间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法,研究了在广亲和品种参与下,水稻2个亚种间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6个世代群体9个数量性状的世代均数、杂种优势和基因效应。结果表明,除结实率为负向杂种优势且不含有加性效应(d)外,其余性状均表现显著的正向杂种优势,且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h),显性效应值均大于加性效应值。上位性效应对所考察折9个性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千粒重、结实率、抽穗期、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4.
以8个陆地棉品种为亲本,配制了6个单交组合和3个复交组合,对杂种的一些重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交种F1代比对照有明显的竞争优势,F2代优势下降,但大多数经济性状在F1与F2代之间存在正相关,F2代优势的衰退程度也因不同的组合而在较大差异,有的组合F2代仍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筛选出连续利用F1和F2代的高优势组合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水稻核不育系SE21S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农垦58S衍生系164S为核不育基因供体,与引进的IRRI系统192份优良品种自由串粉,产生大群体F1、F2,在生态压力下选择不育起点温度低的单株。定时选择,育成具有光补性能的核不育系SE21S。经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测定,选出两优2163和两优2186等系列强优组合,制种试验表明,ES21S具有良好的制种性状。SE21S与香稻品种配组,育成两优21201等系列组合,与173等优良恢复系配组,产量与米质优势明显,SE21S在两系稻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籼型广亲和品种“二九丰”、偏籼型广亲和品种“Dular”与粳型恢复系共作了17个杂交组合,用“二九丰”与普通粳稻作了6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进行了主要经济性状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二九丰”、“Dular”与模型恢复系及普通粳稻杂交F1代结实率明显高于典型籼粳交F1代的结实率,个别组合可以达到普通籼、粳稻的一般结实率水平。2.其F1代具有强大的经济优势,且主要体现在有效分蘖和每穴总粒数两个主要经济性状上。3.广亲和性品种的科学利用,可视为当前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战略上的一大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小麦高蛋白育种的亲本选配及后代选择原则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按Grifing双列杂交方法二所配制的15个杂交组合F1~F5材料及其中4个不同类型杂交组合的遗传与选择方法分析,探讨了小麦高蛋白育种的亲本选配及后代选择的原则和效果。结果表明,单株籽粒蛋白质含量在F2有超亲分离;世代之间各组合的群体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籽粒恒白质含量的遗传力因估算方法,群体大小、材料特点等不同而有变化,依遗传力大小看,群体>个体、后期世代>时期世代、高蛋白组合>低蛋白组合;选择效果与亲本特点有密切关系,不同选择方法对蛋白质含量的选择效果因杂交组合类型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8.
以高蛋白品系F93-486为母本,武春1号和陇春8号为父本组配了2个组合,在每个组合中获得P1、P2、F1、F2、B1和B26个群体,并以此为供试材料对F93-486的蛋白质含量,角质率等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亲本、F1、F2及回交世代资料分析了地上节数的遗传表现、世代相关和各类基因效应估值.结果表明.F1代接近中亲值,F2代大多介于双亲之间,世代间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在该性状的遗传控制中,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和上位效应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0.
从广亲和品种与灿稻或粳稻的杂交组合中选育了120个高代稳定品系,以其作母本,分别与2 ̄4个灿或粳测验杂交配组,共配制约600个组合,以鉴定它们的亲和性,通过检测F1的小穗育性,从这120个稳定的品系中筛选出47个广亲和品系。另外,其它15个品系也实步鉴定为广亲和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评价表明这17个广亲和品系绝大多数在亚种间F1杂种优势利用中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杂种F_2优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3 ~1994 年以5 个组合的F1 ,F2 及其相应亲本为材料,在北京、石家庄和临汾三种环境条件下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F1 和F2 在不同环境下均较其亲本表现出较高的产量和更好的稳定性。由于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某些F2 杂种在特定环境下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某些F2 杂种较亲本可增产10 % 以上,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油用向日葵(HAelianthus annuus L.)皮壳率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雄性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向日葵皮壳率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各杂交组合F1代,部分组合的F2代和回交世代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皮壳率属于数量性状,基因加性效应对皮壳率的表现起主导作用。皮壳率的遗传力较高,选择响应很大,可通过早代选择等方法直接进行遗传改良。双亲的皮壳率制药着杂种F1代该性状的表现。双亲皮壳率差值的大小影响杂种F2代的遗传变异幅度。在育种实践中,为降低杂  相似文献   

13.
一、选育过程 特优丰13的恢复系壹恢13为蜀都种业选育自1997年通过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的合作而引进的一批高世代材料,利用其中IR8/圭630//IR24的F6,与IR258—1—2杂交,种植56株,种子混收;1998年种植1500株,从中选出50个中熟优质单株;1999~2000年选出28个株系与龙特浦A进行测配。2000年在公司园区种植其杂交稻,观察杂种优势。其中P13所配组合表现有效穗多,结实率高,后期青秆黄熟,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豌豆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2个豌豆组合的P1,P2,F1,F2,B1,B2和F3七个世代群体的资料用加性-显性模型和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估算了12个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加性效应是所研究性状的一个重要遗传分量,对不同分析模型表现稳定。显性效应对性状遗传的控制组合间变化较大,对不同分析模型较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侯以利  张爱民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9(A00):76-78,84,85,86
通过对冬小麦四个杂交组合,六个世代(P1,P2,F1,F2,B,1,B2)遗传参数的估算,分析了六个农艺性状(株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每穗粒重)的群体均数、基因效应与狭义遗传力。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纹枯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病级为指标, 对 4 个杂交组合正反交 F1 进行了抗病性调查, 发现正反交 F1 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纹枯病抗性遗传属于核遗传。同时调查 5 对杂交组合 F2 群体的纹枯病抗性, F2 植株比例都不符合质量性状的遗传特征。运用王建康和盖钧镒设计的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世代分析方法, 以及亲本、 F1 和 F2 方差分析方法, 分析 5 个杂交组合的纹枯病抗性遗传, 结果其至少受 10~13 对主基因和一些微效多基因的共同控制, 且遗传率在 3169% ~5709% 。  相似文献   

17.
对两个籼粳交组合的F1、F2、B1F1及亲本进行花药培养力和后代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籼粳交花药培养力与亲本呈正相关,单交,回交及各世代培养力顺序为:B1F1〉F2〉F1;(2)籼粳交花培产生的二倍体花粉植株约86%是纯合的;花培后代不仅具有与相应常规后代同样丰富的遗传类型,而且使某些隐性基因在早代得以充分表达;(3)统计分析了花培与常规后代各主要性状的差异,其中B1F1H2较B1F2、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P1,P2,F1,F2,B1和B26个世代群体的资料,估算了秆高等4个性状的a,d,aa,ad和dd种类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都很重要;穗长和穗柄长的加性效应比率大于显性效应;株高和秆高两个性状的显性效应较加性效应重要,在些组合中上位效应也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9.
以7个显性无腺体陆地棉品系和4个常规品种为材料,按NCⅡ设计,对28个组合的F1杂种优势及其与配合力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具明显优势,28个组合所研究的15个性状全部具有中亲优势,6个性状具有高亲优势,4个性关具有竞争优势;杂种F1各种性状的竞争优势分别与父本、母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父母本一和效应平均值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而以父母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平均值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明恢76与Warylowa配组选育而成的亚恢420,是一个广亲和恢复系。它与珍汕97A、龙特甫A、1356S配组的组合,表现大穗多粒,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具有很强的营养优势和经济优势;经二年来多点试种示范,平均产量8241.1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20.33%,已经达到亚种或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